中新社福州7月28日電 題:臺灣教師在福州:「享受從無到有的成就感」
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劉可耕
2013年4月的一天,林建德從臺灣高雄機場搭乘航班飛往福州。機場展覽的文創作品中,一塊電影開拍板上寫著「理想的國度」,他拍下來當作微信頭像,一直用到現在,「這句話應和了我到大陸執教的心境」。
林建德是「臺灣文化創意產業之父」何明泉的高足,也是臺灣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博士生導師,先後履及福州大學、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現任福建工程學院設計學院副院長。
隨著福建產業轉型升級,閩臺合作辦學方興未艾。福建省於2010年引進第一批臺灣專家,期許通過臺灣人才的作為,突破該省產業發展中的人才瓶頸。
林建德是福州大學引進的首位臺灣人才,屬於福建引進的第一批臺灣專家。他在臺灣創辦了不少研究所,也為福建這幾所高校創建了多個院系。
僅用3個月,林建德創辦了福州大學創意產業研究所;用一年多的時間,組建了數字媒體藝術碩士點。對林建德而言,與臺灣一海之隔的福州,如同試驗場,給予他更大的施展手腳天地。
林建德坦言,他在臺灣獲得不少學術榮譽,也遇到發展瓶頸,「想到大陸校驗這些年的成果是不是有用武之地」。
在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他牽線福州大學和臺灣雲林科技大學共建博士生教學實踐基地,並創建數字媒體藝術系。3年後,他將兩岸融合的高校設計學科建設經驗再次移植到福建工程學院。
「我希望培養出中國未來的設計師。」林建德籌劃一年的福建工程學院設計學院數字媒體藝術系將於今年9月迎來首批新生,他特地申請兼任數字媒體藝術系的班導師。
林建德說,大陸的設計學教學重實踐而輕理論,如同「用百米衝刺的培養模式培育馬拉松選手」。他的破題之舉,就是疊加兩岸教學的優勢,加大理論和發展分析的比重。在他的課程設置中,如何使用軟體操作是次要的,如何發想創意、如何傳遞生活美學才是最重要的。
如今,他的大陸學生多次擒獲「金海豚」(目前中國動畫界最權威、影響面最廣的賽事之一)等各大獎項,成為福建新興的數位音樂、遊戲、動畫服務外包行業的佼佼者。
更多的臺灣教師被招募而來。林建德說,大陸「惠及臺胞31條措施」舒緩了臺灣人才過剩的問題,「臺灣少子化的壓力、大陸的善意,使得更多的臺灣教師願意以不同形式到大陸任教」。
「在兩岸高等教育的差異化中探索融合之路,我很享受這樣從無到有的成就感。」林建德笑言,這樣的探索有如建立「理想的國度」,對一名教師而言,「是跨越海峽的精神家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