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組亞軍傅琨博展示作品。
9月9日,首屆「Robo-Making」國際機器人與創客大賽在大連市舉行。通遼創業谷攜領神鷹科技教育中心機器人夢工廠的六組參賽選手,同來自28個國家的參賽隊同臺競技。9月11日,捷報傳來,我市選手在機器人創意賽(創客——讓生活更美好)中,將高中組金獎(公路交通標識繪製機器人,李敖、劉子琦)、小學組銀獎(新概念足球訓練系統,傅琨博)、初中組銅獎(自動搬運機器人,張楚怡、何紹傑)收入囊中。通遼創業谷獲得「優秀組織獎」。此外,由於參賽作品的總排名尚未公布,另外三組選手的比賽成績仍然可期。
據了解,首屆「Robo-Making」國際機器人與創客大賽為第十屆中國國際專利技術與產品交易會的子項目。本屆比賽以探索與創新為主題,共分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4個組別,涵蓋人型雙足機器人、輪式行進機器人、飛行機器人等國際上最流行的比賽競技項目,旨在拓展青少年科技學習的國際化視野,為全球青少年搭建一個技術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平臺。
9月13日,記者對此次赴大連參賽的相關人員進行了採訪。
帶隊老師邊慧龍:科技啟蒙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2012年畢業於內蒙古民族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邊慧龍,是此次參賽隊的帶隊老師。在校學習期間,他曾獲得過一項國家級大學生科技作品獎、擁有兩項國家專利、發表了兩篇論文,剛剛畢業即被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破格錄用。兩年後,邊慧龍選擇辭職回鄉創業。
「孩子4周歲就可以開始機器人課程的學習,學生的年齡越小,思維活躍度越高。從創意的角度來說,小學生並不比初高中學生差。」邊慧龍說。
比賽開始前,當小選手們看到很多參賽作品做工精美、外觀漂亮,有些氣餒。「如果作品僅注重於外形和精緻程度,甚至做成了精美的玩具,就偏離了大賽探索與創新的主題。我們的創作靈感是源於工作生活,要對自己的作品有信心。」邊老師表示,由於資金所限,我市選送的參賽作品,的確在外觀上略顯粗糙,所幸我們勝在創意上。
「我特別感謝眾創空間服務平臺,它為有志於創新創業者提供了多方位的支持,讓我的創業項目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間。這次比賽僅僅是個開端,相信我的學生還會取得更好的成績,為我市爭光。」邊慧龍樂觀地表示。
通遼創業谷負責人劉偉:服務平臺為企業創新創業助力
通遼創業谷的負責人劉偉在採訪中說,作為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指定的眾創空間服務平臺運營單位,通遼創業谷努力拓寬信息渠道,為入駐園區眾創空間的企業提供支持。受邀參加本次大賽並取得成績,是服務平臺與入駐企業共同努力的結果。
為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創業孵化園區在引領和服務創業創新方面的作用,開發區管委會對眾創空間服務平臺提供了多項支持:開設酒吧、咖啡、茶藝、食堂等多個功能區;進行全程創業輔導、創業夥伴服務、無償孵化、行業路演、創投對接等板塊服務;定期舉辦主題沙龍、訓練營、黑馬大賽等;積極與我市知名企業溝通,促成其參股運營各孵化企業、項目或成為眾創空間天使投資商,並將其生產或代理的產品列入個體電商創業人員的產品名錄中,為其創業助力。
據悉,比賽結束後,通遼創業谷與大連創業工坊、「央視我愛發明」欄目、中國專利雜誌社等多家機構達成合作意向,並受邀參加在江蘇崑山舉辦的第九屆國際發明展覽會。(文圖/記者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