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深圳是大都市,都市風情、風光是深圳旅遊的代表。而在繁華的都市中也隱藏著眾多的村落,這些村落仍保有著其獨特的生態田園和人文景致,其獨特的鄉村風情與民俗也是深圳旅遊的熱點。
深圳原住民向來以客家人為主,1979年深圳建市之前,在深圳本土居民中客家人佔六成左右,客家文化也是深圳本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深圳特區的成立,40餘年間,深圳由當初的「小漁村」建設成為今天的大都市,那些傳統的客家村落和文化也逐漸融入深圳的建設與發展中,而那些留存下來的古村落就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甘坑客家小鎮位於龍崗區吉華街道甘坑社區,客家小鎮所在的甘坑村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村落,早在明清時期甘坑村就已形成,當時一些梅州客家人到這裡定居並繁衍生息。現今,在古老的甘坑村的基礎上建成了甘坑客家小鎮,成為以深圳本土民俗、田園休閒、生態度假的旅遊小鎮。甘坑客家小鎮三面群山環繞,環境優美。在客家話中,「坑」指的是小溪流、小水溝,甘坑就是泉眼、溪流遍布,溪水甘甜。可見其建村時就是優美之地。
踏入甘坑客家小鎮,客家古民居建築依山傍水,房巷連通,錯落有致。炮樓院的古炮樓,記載著抗日戰爭時期東江縱隊和甘坑客家人抗擊外敵的歷史;走進鳳凰谷,就像進入一個大自然的花草世界,花紅柳綠的花草苗木與四周環繞的山林,遠處的客家古建築相呼應,就像穿越夢境般;景觀湖邊吊腳樓、酒吧街帶給遊人別樣的韻味,湖邊垂釣、野炊,溪水烹茗,生態農莊耕作,有著特別的意境;中國本土原創IP—小涼帽生態農場,是生態田園文化的傳承和童心的守護者,小涼帽劇場的皮影戲,是帶給孩子歡樂的樂園……。小鎮裡每一條巷子都有其特色,古味巷有客家風味美食;古悅巷可體驗手工DIY,製作各式紀念品的樂趣;古坊巷、古井巷等都有其各自的特色。甘坑客家小鎮,客家風情建築融於山水之中,與客家文化習俗一起,形成一種特有的客家文化載體,在深圳的都市文明發展中,能夠體味到數百年歷史的客家風情。
觀瀾版畫原創基地,也稱觀瀾版畫村,在深圳是一個久負盛名的客家村落,也是深圳鄉村與民俗旅遊的熱門地。版畫村位於龍華區觀瀾街道牛湖社區,是我國有名的版畫家陳煙橋的故鄉。版畫村村落依山傍水,客家傳統的排屋、古屋、宗祠、碉樓、古井、水塘等古色古香。版畫村的版畫產業是其特色,遍布村落的現代版畫工坊,與客家古村落融合,形成了一個別具特色的文化景致。遊客在觀瀾版畫村可循著版畫家陳煙橋的版畫基因,在各個工坊領略版畫製作的魅力,欣賞名家名作,與畫家近距離交流,體驗版畫製作的過程。觀瀾版畫村是深圳繁華都市隱藏的一塊淨土,其如畫的景色,濃厚的人文和藝術氣息吸引著各方遊客。
圍屋是客家民居的特色,位於龍崗區龍崗街道南聯社區的鶴湖新居,是深圳現存客家圍屋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座。鶴湖新居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至道光年間才整體建成,是我國較大的客家圍屋之一。鶴湖新居建築融合了閩、贛、粵客家圍屋建築的精華,建築風格可以清晰的看到客家人從中原到江西、到粵東、到珠三角的遷徙過程。其建築面積約15000平方米,加上碩大的禾坪、月池足有25000平方米,足見規模之大。圍屋以祠堂為中心,閣、樓、廳、堂、房、中廊、院、天井、過道等建築互相關聯,隔而不斷,守望相應,是客家人開拓深圳東部地區的見證。遊鶴湖新居,除了觀賞其特有的客家民居建築,了解客家文化,也可以在客家民俗博物館了解客家民俗文化及其源流、客家宗族制、社會結構、觀念和家族精神等。
在深圳,保留下來的客家古村落、古建築眾多,也體現了客家人在深圳建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大萬世居、高嶺古村、西麗麻磡村、西鄉黃麻布古村、新橋世居、田豐世居、大鵬所城等都是深圳客家風情和文化景觀的代表。遊歷深圳客家古村落、古建築可以領略深圳城市的發展歷史,也是這座城市一道獨特的生態和人文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