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心外無道,博聞強記之人難以與道相遇

2020-12-13 梅山易學

有些修行佛法之人,每每以自己能背誦、記憶多少佛法的經典為榮,認為自己所背誦、記憶的經典越多,便更能證明自己的修行進步越快、境界越高,每逢有人誇獎其佛典博聞廣記之時,便沾沾自喜,以為天下修行之人雖多,但能做到如己般通曉多部經典之人卻是甚少,因而覺得自己的修行之力要超出同儕許多。

網圖

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背誦、記憶的經典越多,博聞強記的能力越強,修行的境界便越高嗎?回答自然是否定的,因為佛祖在《佛說四十二章經》中明確的給我們作出了解答,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正的佛法修證,而博聞強記之人又為什麼離道甚遠,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佛祖所說的內容,看他是如何認識這種博聞強記的現像的。

佛言:博聞愛道,道必難會。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佛祖的智慧很簡單,只有短短的二句話,但是其中的道理卻是頗深,值得人們仔細的去玩味探究。

網圖

博,就是廣博,聞,就是聽聞,愛,就是喜愛,道,就是佛道,喜愛佛道,博聞經典,按道理來說,沒什麼毛病呀?一般人學習佛法,不都是這樣的嗎?難道喜愛佛道有錯?還是博聞強記經典有錯?如果真的錯了,那錯又在何處呢?

有這種想法的人,都是因為沒有正確的理解清楚佛祖所說的真諦,佛祖所說的意思是一個人如果光是博聞強記若干種經典,卻並沒有真正的去將之修證到自己的心裡,算不上是得到了佛法的智慧,因為一個人去聽聞若干種佛法經典,憑藉的僅僅是自己異於常人的記憶力,但是卻不能隨聞入觀,不能領悟到其中的道理,不能將之與自己的修行本心相應,而產生這一切的是什麼原因呢?

網圖

是自己並沒有真正的去思考、去修行驗證,去津津樂道於故紙堆中佛祖所說的那些片言隻語,希望從外部世界中去得到佛祖所說的無上菩提,卻不知道佛祖所說的只不過是一座橋,走過去便必須要將它放下,離開了自己的本心而去從外部世界尋找佛法的智慧,只能是緣木求魚般徒勞無功,與自己追求佛法的本心是南轅北轍。

這種以博聞強記諸般經典為榮的修行之人,雖然認為自己是真正的喜愛佛道之人,但其實離真正的佛道隔了有十萬八千裡,因為佛祖終其一生的智慧,只不過要教我們認識自己的本心,心外無道,修行之人若能返本歸道,自然也就得到了真正的佛道。

網圖

若是不能認識自己的本心,哪怕你博聞強記的能力再大,哪怕你能將全部的經典背誦下來,一點作用也不會有,如果博聞強記就可以證悟佛法的話,那達摩祖師也就不會說「若在紙中尋佛法,筆尖蘸幹洞庭湖」了,博聞強記之人慾在心外再另尋一個道,又怎麼可能呢?所以博聞強記的人們雖然自認「慕道」,卻是很難與道相遇的。

博聞強記之人難以與道相遇,那要怎麼做才能符合佛祖所說的教義呢?

其實很簡單:求內不求外,修證自己的本心。

網圖

將自己向外尋求佛道之心,返本歸心,向自己的內心中去尋找智慧,將外放的心思逐漸的收回到自己的本來面目之上,時時處處,二六時中,片刻不離,不求不逐,心念自然,如水流無聲卻又無物不潤,時刻燭見自己的內心,久而久之,自然也就達到了佛祖所說的「道」之境界,那樣的話,所獲得的成就也就無量無邊了。

所以,博聞強記者雖然名為愛道,但其實是與道相差甚遠,而進行實際修證,才是真正得到佛法智慧的不二法門,舍此別無他途。

相關焦點

  • 佛說:相遇和錯過,都是一種緣!
    文/飛魚佛說,相遇和錯過,都是一種緣!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天註定,有些人來到自己的身邊只是短暫的一程,然後又匆匆告別,有些人來到自己身邊,能夠陪伴自己共度一生,是一輩子的緣分,有些人因為曾經相愛,卻又因某些原因而錯過了,沒有走到一塊,也是一種宿命。
  • 「佛說」這樣的3種人,難以得到福緣,希望不是你!
    口乃福禍之門,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嘴上缺德,自損陰德,這樣不修口德之人,終究不會得善果,與佛無緣。惡口之人,喜歡口帶髒話,甚至以髒話為口頭禪,說者無心,因果有意,每一個吐出的詞語都會變成反傷自己的箭矢,得不償失。兩舌之人,愛議論他人,人前顯貴,人後是非。
  • 佛說:只要執念美好,愛便有天意
    佛說:人生多變,命運多舛,三窮三富活到老,跌跌撞撞是一生!人生聚散離合,不過是緣來緣盡。緣來,相遇;緣盡,別離。人生聚散離合,就是緣來緣盡,相遇有相遇的緣分,離開有離開的理由。生活雖沒有期待的那麼好,也沒有想像的那麼糟,是非恩怨只是回望中的一抹色彩,點亮了平凡的過往。太執著,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太執著,是明知不可留而留之;太執著,是明知不可得而求之。
  • 漫說作家的博聞強記
    博聞強記,亦作「博聞強志」或「博聞強識」,意思就是腹中詩書見聞多,而且記憶力驚人。我國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爰古爰今,代不乏才,天公抖擻,多降奇賢。自民國至當下,學者作家,博聞強記、過目不忘者,亦不勝枚舉,僅舉例說一說。
  • 梁宏達通曉古今,博聞強記,是一位「全能型」媒體評論人
    中國媒體評論人、出版人。 1992年,在黑龍江大學新聞專業畢業後做記者。1998年南下北京,擔任《當代體育》、《環球體育》、《桌球世界》、《灌籃》等雜誌主編、總策劃。2005年,擔任中國教育電視臺《第一觀察》主持人。2008年12月6日,中國之聲正式開播《老梁說天下》、《體育評書》節目。2013年,主持浙江衛視《老梁刨楚漢》。同年,獲中國電視榜「最佳時評節目主持人」稱號。
  • 佛說:人和人之間,就憑一個字!
    倉央嘉措說:「萬法緣生,皆系緣分。」  緣分,是上天的安排,也是命中的註定。  世間從來沒有巧合般的相遇,有的只是一場因緣際會下的緣分!  佛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全憑一個字——緣。  佛陀開示道,  很久以前,大目犍連是一個樵夫,砍柴時遭蜜蜂蟄咬,於是對蜜蜂勸誡:「你們都是有佛性的,不要傷害別人,我一旦得道,就一定來度你們。」  因此,大目犍連和這群蜜蜂結下了緣,而這群蜜蜂,就是如今那所城中的人。  一場因緣,得以遇見。  芸芸眾生,所謂的機緣巧合,其實都是前世未了的因果。
  • 北街實驗學校左廷偉:博聞強記是教師職業幸福之源
    教師職業需要博聞強記,而這既是一種狀態,又是一種能力。一、教師博聞強記是進行課前預設、創造有效教學情境的智力支撐。眾所周知,教學過程既是知識的傳授過程,又是情感的交流過程。學習心理學認為,「知識的意義不完全取決於符號,而是存在於情境之中。人不能超越具體情境來獲得某種知識,每一個學習者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建構知識的意義。」
  • 佛說,這5種人不用拜佛,卻離佛最近,有你嗎?
    「佛說一切法,為渡一切心」,佛菩薩渡人在渡心,心好命就好。人心存良善,事事便無憂。以戒為師、斷惡修善,福氣自來!這5種人不用拜佛,卻離佛最近,看看有你嗎?一、不「貪」之人這裡的不貪,主要指酒色財氣,佛門中講「地火水風」,也是佛教出家人常說的「四大皆空」。
  • 佛說:人與人之間的緣分,是冥冥之中的命運
    可是佛在此時敲了個警鐘:「人與人之間的緣分,是冥冥之中的命運。」 言下之意,便是在告誡世人,相逢即是緣分,需要珍惜。 但須知,緣分自古不可強求,強求則世事一場空,唯有珍惜每一次相遇,才能得到最好的回饋。
  • 為什麼說佛本是道?
    點擊上方「茶人之家」,關注後看答回復    1道法自然,佛法亦自然,即佛本是道懺悔一天做一天聖人,所有宗教都有共同點,「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越牽掛的人越出事,越疼愛的人傷你越深,越害怕越擔心的事越有可能發生,越憎恨越厭惡的人離你越近,越渴求的人離你越遠。好的東西不一定都能讓你交好運,妻子女兒漂亮不一定是好事,家財萬貫的人不一定就幸福,身無分文的人不一定就不快樂。
  • 博聞強記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博聞強記,聞:見聞。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出自:西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八卷:「人眾兵強而守之以畏者勝,聰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記而守之以淺者不隘。」近義詞有:博古通今、博學多才、博覽群書、博文強識,反義詞有:不學無術、孤陋寡聞,博聞強記是中性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用於稱頌人。博聞強記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博聞強記(bó wén qiáng jì)成語釋義:聞:見聞。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
  • 佛說:所有相遇,都是緣分,該來的會來,該走的會走
    如果早知道愛過之後,會是這樣的結果,我寧願今生不與你相遇!都說今生的遇見、是前世的緣,可是又有多少有情人,最終還是成為了擦肩而過……餘生不再打擾,是我對你最後的溫柔!你可知道,為了這句話,我飽受了痛苦煎熬,多少次好想撥通那個熟悉的電話號碼,多少次我打開微信費了好長時間編輯了想對你的話,遲疑了許久之後,又一個字一個字的刪去。
  • 佛說,有這7種做法的人,會墜入惡道
    佛說,有這7種做法的人,會墜入惡道。佛教是主張因果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幾乎是人們公認的。因果報應,如影隨形。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就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很多人讀過《地藏菩薩本願經》,這部經緣起是釋迦牟尼佛,上忉利天為母摩耶夫人說法。
  • 《佛說四十二章經》:佛祖是如何對待罵佛之人的,你能做到嗎?
    前面我們曾經給大家介紹過,《 佛說四十二章經》是第一部漢譯佛經,傳入的時間甚早,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十二段,卻因為甚通攝大小乘的一切教義而受到佛教徒們的喜歡,言簡而義豐,對於那些初入佛門的人來說,《 佛說四十二章經》不失為一部好的入門教材。
  • 佛說: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不是你!
    菩薩有心渡人,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得渡,不是每個人都與佛有緣,有善根、有大福報。沒有善根的人,他根本不聽聞正法,甚至心生詆毀,誹謗三寶,障深慧淺,這樣的人苦海輪迴、不得解脫。所以佛門說: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佛菩薩有心渡你,但你非不聽佛的話,那就沒辦法了。你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
  • 農村老人說:「前世燒了斷頭香,今生相遇難成雙」是啥意思?
    與農村老人聊天,說起了姻緣之事。突然,老人說:有些男女即便是很有緣分,但無奈是「前世燒了斷頭香,今生相遇難成雙」啊!啊哈!老人居然蹦出了這麼一句頗具經典的語句,不由得使我驚訝不已。但我還沒有完全明白這句話裡的真實含義,於是,便請老人解釋一下,老人說:一、前世燒了斷頭香古代信佛的人都會把燒香念佛當成一門功課來做。因此,每天必然都會燒香。然而,有些人敬佛的心並不真誠,會抱著一種敷衍的心態。原則上來講,一旦香折斷了之後,是不能用來燃香敬佛的,是需要扔掉的。
  • 佛說:此生,無論你和誰相遇,皆由緣定
    佛說:此生,無論你和誰相遇,皆由緣定!茫茫人海中能夠遇見的人不多,真正能進入我們心裡的人也很少,遇見的人都是前世的緣分,今生的命運,彼此多一些善待,少一些責怪,且行且珍惜。
  • 佛說:父母,夫妻,孩子前世是你的什麼人
    人若有輪迴,這一世如果相欠來世償還。佛有前世佛,今生佛,來世佛。前世佛即過去佛,指燃燈古佛。時比丘阿梨蜜羅日日燃燈供養彼佛。今生佛是現在佛,即釋迦牟尼佛。來世佛是未來佛,即彌勒佛。佛教中說:未來佛自今經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出世。彌勒要到第十小劫降生人間成佛,那時人的壽命是八萬四千歲,世界豐美和樂。土地豐熟,街道香淨,氣候宜人,疾病很少。那時滿地都是金銀珍寶而沒有人去撿,樹上結衣服,沒有煩惱,人人都成了佛。這一世必定有一個最愛的人在人生路上等你。或早或晚。若君生我未生,就是你的父母。
  • 佛說:緣分不由人,命中有註定
    文|上官青曼佛說,屬於你的緣分,總會不請自來!不管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該出現的人,總有些緣分會讓你瞬間成長。即便無緣繼續,還是想說一聲謝謝你,曾經你來過,曾經我們擁抱過。終有一天,你會看清,這個世上,有著太多事情,都是緣分使然,命中注定的,就像今生要遇見什麼樣的人,需要經歷什麼樣的故事和傷痛,誰是陪你一程的人,誰是陪你一生的人,都是安排好的事,沒什麼人能改變命運。
  • 佛只渡有緣人?佛說:眾生皆有緣!
    一切緣業所轉,故佛隨緣說法,只度有緣人;可佛又說自己以度化眾生為己任。到底佛度有緣人,亦或佛度所有人?這個問題不只困擾諸多弘法志士,早在佛陀時代,比丘僧眾中便有這樣的疑問。《增一阿含經》中記載了這麼一則故事:佛在拘深瞿師園說法時,優填王帶著舍彌夫人和五百妓女在園中遊玩。這時,舍衛國中有一比丘僧以神足通從虛空飛來,在園外停下,徒步入園準備前往禮佛。爾時,比丘僧見優填王等人,知道佛將為他們說法,無暇接見,便在園中找了一處僻靜之地,結加趺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