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引發了眾多家長的熱議:我和我大女兒因為小兒子鬧的有點僵,這是誰的問題?
問題是這樣的:上高中的大女兒,嫌剛上幼兒園小班的弟弟打擾她的學習,並且隨意亂動她的東西,就非要把房間的門鎖上。
於是,媽媽讓女兒讓著弟弟,不要他斤斤計較。女兒就說媽媽偏心。
這天,弟弟不小心把姐姐房間的一箱雜物倒了出來,姐姐很不高興,讓媽媽和弟弟一起收拾。當時,媽媽在給弟弟餵飯,沒空理她。
於是,生氣的姐姐就衝出來,把弟弟的積木都倒了出來,還一直發脾氣,抱怨媽媽偏心,說恨她。
這個問題的下面,是各種評論,在其中,我看到了這麼一句話,很扎心:你女兒和你的關係,就如同慢性失血的巨人,正在一步步走向坍塌。
我不知道這個媽媽在聽到女兒說出「恨她」這兩個字的時候,是一種什麼心情,或許是心頭滴血吧。
這個她懷胎十月,用盡了全部的力氣辛辛苦苦養大的孩子,竟然將她當成了仇人!
丹·阿蘭德在《養兒育女中長大》一書中說:親子關係是世界上最高貴,最令人欣然為之付出的事務,地球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與之相比。
現實中,不少家庭因為二寶的降生,讓原本親密的親子關係變得緊張。
這個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就是當二寶降生後,大寶對媽媽的最濃的愛,變成了最深的恨。
好友小敏真是妥妥的人生大贏家,老公帥氣,婚後生了一兒一女,湊成了一個「好」字。
上個周末的一次聚會,我們幾個閨蜜在一起閒聊,聊著聊著就聊到了孩子,然後,話題自然就轉到了小敏身上。大家紛紛羨慕她,可是她嘆了口氣:哎,兩個孩子,日子不容易啊。
前幾年,小敏還只有一個女兒。那個粉粉嫩嫩的小姑娘,整天忽閃著大眼睛,像個跟屁蟲一樣的纏著媽媽,小嘴不停的說,每天能問上一千個為什麼。
晚上睡覺前,也要抱著媽媽的胳膊,讓媽媽給她講小白兔的故事。
那段時間,小敏真心累,但心裡是滿滿的幸福感。
可是,自從有了弟弟之後,女兒變了。
她變得敏感,易怒,經常發脾氣,動不動就摔東西,有時,小敏實在忙不過來,會讓女兒幫忙照看一下弟弟,這時,她總是很不耐煩的把手裡的東西扔在地上,然後偏著頭問:憑什麼又是我?
小敏心裡明白,因為弟弟的出生,她沒有過多的精力像從前那樣照顧女兒,女兒心中有所失落,她理解,也很愧疚,平時想方設法的彌補,經常給女兒買回各種零食和玩具。
她一直想,熬一熬吧,等女兒長大了,就會理解了。
直到那一天,小敏幫女兒收拾房間,無意間在她的抽屜中發現了這麼一張字條:
稚嫩的筆畫中寫滿了對媽媽的恨。
那一刻,小敏徹底崩潰了,她拿著這張紙條,蹲在地上,嚎啕大哭:我到底做錯了什麼?我只是給她生了個弟弟啊,我就是想讓她有個伴啊。
她為什麼就把我當作了仇人?我該怎麼辦?
聽完小敏的故事,我只覺得一股深深的悽涼。同樣身為媽媽,對小敏的傷心與絕望,我能夠感同身受,但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安慰她,或者,該怎麼去解開她們母女之間的心結?
在網上,看到了一個網友的故事,題目叫做:二胎過後,我恨死自己的母親。
她2004年出生,妹妹出生於2013年,姊妹倆相差九歲。
妹妹出生後,得到了父母全部的疼愛,而她,作為家中的老大,備受冷落。妹妹過生日時,媽媽讓他到城裡去給妹妹買個蛋糕。而當她過生日時,媽媽竟然忘記了,說是要摘茶葉,忙的忘記了。
一個生日蛋糕,成為了心中的一根刺,種在心裡,日積月累,最終,變成了仇恨。她說:我打算以後選一所很遠的大學,離她遠點。
可是,那個如今被你深深仇恨的人,可是生你養你的親生母親啊。
談及大寶與父母之間的感情疏離,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個:
1. 父母因為過於忙碌而失去了耐心
二寶降生後,父母需要付出過多的精力去照顧,從衝奶粉,刷奶瓶,換尿布,事無巨細,半夜也要經常的起來照顧她。白天晚上輪流轉,讓父母覺得非常累。
這個時候如果大寶再跑過來,讓媽媽講故事,讓爸爸輔導作業,父母就會失去耐心。而孩子,會因為需求沒有被滿足而不開心。
2. 對大寶的期望過高
二寶降生後,大寶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哥哥姐姐,成為了家長眼中的「大孩子」,應該承擔起作為一個哥哥姐姐的責任,學會謙讓弟弟妹妹,學會幫父母照顧二寶。
可是,大寶其實也還是個沒長大的孩子。一旦他們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父母就會生氣,對他不滿意。
3. 對大寶缺乏關注
二寶降生後,大寶會覺得自己被冷落,他們不再像從前那樣能夠獨享父母全部的愛。
因此,他們也想變回嬰兒,或者,他們會故意討亂,以博取父母的關注。
於是,在父母的眼中,大寶會變得有些不可理喻,他們會退還回嬰兒車的狀態,讓父母抱,搶弟弟妹妹的玩具。這時,忙碌的父母自然會很生氣。
有了二胎之後,如何平衡兩個孩子的關係,讓大寶開心,二寶健康,是每個家長都面臨的問題。
二寶的出生,會讓大寶的心理上會感到自己缺愛了,因此,家長應該給予大寶更過的關注,要認真的告訴他們:
l 你是我們的第一個孩子,我們當然最愛你。
l 或許爸爸媽媽愛你們的方式不一樣,但是,給你的愛一分都不會少。
l 你是我們最棒的小幫手,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是嗎?
李玫瑾教育告訴我們:二胎家庭應該把教育的重點放在大寶的身上,而不是在護小的頭上。
以下這幾個建議,希望能給家長一些啟發:
1.把大寶當作家裡的一個成員,讓他參與家庭的決策
孩子雖然年紀小,但也是家裡的一個成員,他有權利參與家裡的各項決策,提出自己的建議,在家裡決定要二寶,想全家一起出遊,想添置一件家具時,都要鄭重的詢問大寶的意見。
2.遇到問題時,把大寶當作一個老師「虛心請教」
有些聰明的父母,在遇到「問題」時,會虛心的向大寶請教,如:想給妹妹做一碗蔬菜粥,該怎麼做?今天晚上包餃子,該怎麼調餡呢?而這個時,覺得自己被重視的大寶往往會樂呵呵的來幫忙,還會自己想辦法,耐心琢磨。
3.利用碎片時間多和大寶聊聊天
有了二寶之後,父母的確要分出很大一部分精力去照顧他,而留給大寶的時間就會少之又少。
但是,只要願意,家長可以利用一些碎片時間,如去超市、去修車、去加油、去做飯的時間,叫上大寶一起,在路上和他們說說話,讓大寶感受到父母的關注。
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曾經說過:孩子需要父母的關愛和照顧,就好像一個杯子,需要不斷蓄水。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面前的一個杯子,要時刻關注,別讓他們空的太久。
父母和孩子之間是一場修行,也是前世的緣分,今生才能手牽手,我陪你長大,你陪我變老。
我們都希望,那個身上流淌這我們的血液的孩子,長大成人後,依然會用自己的方式,說:媽媽,我愛你。
只要我們給予大寶足夠的愛護和關注,讓他們的心裡有陽光,有溫暖,他們就依然是那個和我們手拉著手一路說笑的孩子,現在是,未來,也一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