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朱元璋大戰陳友諒,奠定了朱元璋的勝利之勢,而陳友諒也從此一蹶不振,而這次著名的戰役就是鄱陽湖水戰,鄱陽湖有一塊神秘的「老爺廟水域」,是鄱陽湖連接長江出口的狹長水域,有「拒五水一湖於咽喉」之說,南起松門山,北至星子縣城,全長24公裡。
二戰後期,日本侵略者已顯殘敗跡象,開始將從中國侵略的文物轉移回日本,1945年,載有2000多噸文物的日本運輸船「神戶丸」號從武漢出發行徑道老爺廟水域,突然悄無聲息的沉入了湖底,而船上無一人生還,後來日本數次派出專家在這片水域湖底偵察,均未發現神戶丸殘骸,從湖底上來的潛水員也神情恐懼,不久後精神失常。據了解,該水域僅從1960年代初到1980年代末的近30年間,就有200多艘船隻沉沒、1600多人失蹤,成功生還卻被嚇瘋的不下30人……九江市海事部門、都昌縣誌有記載,僅於1985年8月3日這天,就有13艘船隻在此神秘水域接連失事,這在世界沉船史上也是罕見。
中國的百慕達還有一個更加恐怖的緯度,那就是地處北緯30度,走進鄱陽湖恐怖的三角洲區域,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兇險,相對而言十分的寧靜,岸邊眺望矗立的廬山,微風不斷迎面襲來,但越往三角拐彎區域風力越大,不禁讓人不寒而慄。這裡常年有風,並且比其他區域都大好幾個級別。其實,早就有關科研人員注意到了鄱陽湖老爺廟水域異常的天氣現象。1985年初,江西省氣象科技人員組成了專門的科研小組,在老爺廟附近設立了3座氣象觀察站,對該水域的氣象進行了為期1年的觀察研究。從搜集到的20多萬個原始氣象數據看,老爺廟水域平均兩天就有一天屬於大風日。
另外,研究人員以後又在老爺廟水域的紅外航空照片上發現湖底存在一個巨大的沙壩,可能正是因為沙壩的存在,阻擋了席捲而來的水流,在湖水底部形成巨大的漩渦,而這些漩渦,很有可能就是給船隻造成了致命一擊的元兇。此外,鄱陽湖老爺廟這個區域裡頭,因為五條河流的來水,在這個地方,基本上等於一個匯集點,因為不同方向的水流互相地混雜,在這個地方,水流的方向比較紊亂。紊亂的水流互相碰撞,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漩渦,這些漩渦對船體的衝擊力與正常的水流是不同的,如果再遇到惡劣的天氣,就會使船舶出事的概率比其它地方大得多。
鄱陽湖,古稱彭蠡、彭蠡澤、彭澤。鄱陽湖因「鄱陽縣」而得名,隋時因湖水逼近鄱陽山(原名力士山,亦名石印山,後因地名鄱陽而稱鄱陽山。由於淤積和圍墾等原因,湖面日益縮小,到20世紀末,湖形已不像葫蘆,而象一隻昂首欲飛的天鵝。正因此,鄱陽湖成為了全球候鳥的過冬場地,鄱陽湖候鳥種類有258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9種,二級保護動物32種,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鶴越冬地,全球約95%的白鶴在此越冬,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越冬鴻雁群體所在地。該保護區是世界保護、研究鳥類的重要基地。
2011年被世界休閒湖泊聯盟命名為"世界休閒湖泊",被人民日報等媒體評為"中國最美溼地"。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是世界六大溼地之一、中國第一大淡水湖。溼地公園總面積為36285.0公頃,其中溼地總面積為35116.1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96.8%。公園內豐水季節煙波浩淼,氣勢磅礴 ;枯水季節水落灘出、河流眾多、溪水蜿蜒、蘆花飛舞。景區內處處湖光山色,景色幽然,環境優雅,空氣清新,其溶山水之靈氣於一方,匯自然與人文為一體,是休閒養生的理想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