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好!這裡是半廢的二貓。剛寫完課程的三千字小論文,趁著手熱來補一篇貌似咕了很久的配置推薦文章。曾何幾時,二貓在高中教室裡面坐著上課的時候,羨慕高考的藝考生,不用上課,天天出去畫畫就和玩一樣,輕鬆又簡單。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年少無知,建築學的大一素描和設計課已經快讓我變成一隻廢貓了。
好了,閒話少說。吐槽完忙碌還是要做正事的。
【本期要點】
新增太長不看的裝機市場趨勢
增加了9代已上市U的說明
新增固態OEM+行貨推薦
配了更多的圖
新增主板和電源兼容性說明
【裝機市場趨勢】(太長不看)
總體來說,目前對於消費者來講,比起去年和前年同時期價格情況要好很多,果然是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啊。
快閃記憶體市場包括內存條和固態基本都在向下俯衝,部分大牌內存(比如X士頓和X盜船)已經到了2XX的價格;而固態硬碟方面pm981已經掉到了300以下,其他760p固態小漲幾十。
CPU方面,Intel八代CPU仍然價格不低,但是新出的九代CPU除了過年期間因為缺貨漲價,後續已經回歸正常價格,甚至9400F還在下探。AMD方面繼續掉價,部分U還送暴雪戰網點卡,Zen2方面呼聲很高,但是確切消息是7月份AMD才會上市Zen2架構的三代銳龍,線程撕裂者年底才會亮相。而筆記本所謂三代銳龍CPU參數,還是二代銳龍的馬甲,並非真正的三代銳龍。
電源機箱散熱機械硬碟方面還是萬年不動。
顯卡方面,AMD ReadonVII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對NVIDIA形成強大壓力,NVIDIA真正甜品卡1660Ti和其小弟1660的放出也是對RX580和RX590形成了巨大威脅。
主板方面Z390已經基本上全了,B360的替代品B365已經上線,不過值得注意的是,B365並非是B360的升級版,而更像是Z170的馬甲版。
【CPU主板區】
【Intel區】
九代無核顯U已上市,對比八代與七代之間的巨大提升,親民的i5產品更像是薄到一定程度的牙膏,9700K和9900K雖然沒有擠牙膏,但是質價比算下來個人感覺不是很划算,適合對CPU需求較高的人群。
新上市的B365晶片比起B360晶片:
增加了PCIE通道條數
增加了Raid支持
增加了兩個2個USB支持
缺少了原生USB 3.1 Gen2接口
價格相對降低
另外,B365主板參數對比下來,越看越像是Z170的馬甲,除了支持處理器是不一樣的,剩下的居然都一樣。同樣沒有的USB 3.1 GEN2,同樣22nm製程。不過這款主板比起B360更加便宜並且支持Windows7系統安裝,這倒是優點。
Z370基本隨著Z390的入場基本被後者頂替,值得注意的是,Z390主板很多CPU供電規格在4+8PIN或者更喪病的8+8PIN,建議選購電源是選擇相應電源(其實差4+4也能電量,想玩超頻的還是買個好電源)。
9700KF和9900KF已經出現在淘寶上,均和9400F一樣為無核顯版本,據說不帶核顯有助於超頻,目前沒有任何確切證據能證明(大霧)。
例行談散片:
散片在Intel比較常推薦,Intel的散片出廠和盒裝質量上沒有任何區別。散片通過OEM廠商渠道流入國內,價格比盒裝來說比較低,並且前期散片會小概率混有QS後期版本CPU(就算有賣家也會說),質量是沒有問題的,ES版不在此行列。AMD散片的話就嗶了狗,價格低幾十塊,都沒有散熱,而且不如盒裝那麼方便的保修,AMD散片完全沒有購買必要。
8100/8400/8500/8700/9400F + H310/H310C/B360/B365 組合
8100 + H310C:這一組合下,很多廠商有妖孽組合上DDR3之類的操作,但是在DDR4內存已經降價的情況下,還是購買正經一點的板子比較好。不過板子價格如果貴的話不如選擇更高一點四百多塊錢的B365主板。這套組合適用於普通家用和騰訊全家桶等等輕度遊戲。更重要的是H310C可以裝win7系統,可以為某些特殊要求的軟體提供很好的兼容性。
8400/8500/8700/9400F + B360/B365M :這一組合下,選B360還是B365可以根據價格選擇。而8400和9400F還有8500的選擇,基本上按著價格來,哪個便宜買哪個。如果只是為了CPU性能,核顯就夠使用不想購買顯卡只能捨棄掉9400F,遊戲玩家還是推薦9400F性價比比較高。8700的話現在完全沒有購買必要,價格低一點的9600K性能更好還可以超頻。這些組合適合於暢玩主流3A大作,配個甜品級別以上的顯卡能達到90%主流遊戲中高特效不卡的情況(1080P和2KCPU佔用並無特別大差距)。B365如上文所說,更像是Z170的馬甲,支持win7系統。
8600K/9600K/8700K/9700K(F)/9900K(F) + Z390 :帶K的CPU在九代來說,比起八代添加了軟釺焊代替矽脂作為導熱材料,比起矽脂,軟釺焊在超頻和滿負載烤雞去看下,是好不少的。但是,比起開蓋填充液金還是要熱一些的,畢竟是軟釺焊的嘛。Z390主板已經基本上已經全面取代Z370的位置,並且各家的價格已經基本趨近穩定。不得不說,8600K是這4(6)個型號CPU裡面公認體質尚城的CPU,還是有購買必要的。
推薦組合:
8100/8400/9400F +華擎 B365M HDV(截止到發文,這主板價格最低淘寶可以399找到,這價格還買啥H310)
8600K/9600K + 華擎Z390 Extreme4/技嘉Z390 Aorus PRO WiFi :這套組合後者更好看一些,並且自帶WiFi組件,另外技嘉在大多數情況下,對內存超頻友好度高於華擎,但是這款WIFI版本有所退步。
9700K + 華擎Z390 Tachi /華碩ROG STRIX Z390-I Gaming:前者是三大旗艦板下做工相當說的過去的性價比主板,而後者是可以支持9700K超頻的itx主板,可以根據空間需求來選擇。
9900K + 華碩ROG ROG Maximus XI Gene/華碩ROGROG Maximus XI Apex/微星MEG Z390 Godlike:前者是內存超頻的保持者,絕對是mATX的王者沒有之一,還被稱為後者的短尺寸版,後者為Z390主板裡面數一數二的強者。微星的超神主板如果論極限超頻能力是不如Apex的,但是超神是4條內存插槽的外加上一定的客制化。
PS:特別注意M11A和Godlike是均沒有核顯接口和供電的,所以遭遇如20系顯卡花屏等情況請自備亮機卡。主板CPU供電接口均為8+8Pin。
【AMD區】
比起Intel等級森嚴的CPU,AMD主要還是以性價比為主,並且功能比較混亂。AMD不帶G的CPU均不含核顯,要購買獨立顯卡使用。
功能比較混亂是因為Intel的CPU支持不支持傲騰或者RAID完全是出廠就能決定的,而AMD的CPU比如2600和2600X來說,出廠時候說的是完整XFR技術的差別,但是等400系主板出來以後,好板子情況下,2600也能開啟完整XFR功能。所以大體上來說,2600和2600X除了頻率和Max版散熱器不一樣,其他是一樣的。
鑑於最近A炮比較多,還是吐槽一下AMD的幾個缺點:
長途運輸容易CPU鬆脫,開不了機需要重新插CPU
掉價沒有任何波動,保值性差
主板廠用心程度小於Intel,所以小問題會比Intel略多
更換CPU時候,容易拔散熱器CPU
需要高頻內存支持
理智購物,拒絕智商稅和腦殘粉!
200Ge + A320:基礎入門辦公的CPU,隨著內存價格一路走低,DDR4這一缺點也是被彌補了不少。但是玩騰訊全家桶建議不要使用這個組合。
2200G/ 2400G + B450 :APU的ITX推薦U,不需要獨顯情況下,這兩塊APU的核顯還是比較強大的。
2600/2600X/2700/2700X + B450/X470:2600中文盒裝已經掉到了900左右,而2600X Max版本也是1250左右(Max版本散熱器帶燈圈)。2700價格也在1700左右,2700X在2000出頭的價格,看來在三代銳龍上市之前要請一波庫存了。而B450主板現在市面上已經基本取代了B350主板,X470也同樣取代了上一代產品。
推薦組合:
200Ge + 華擎A320 HDV
2200G/2400G + 微星B450I Gaming Plus AC (itx搭配)
2600/2600X + 微星B450M Mortar
2700/2700X + 微星X370 KRAIT(銀環蛇)(在深思熟慮之後,我還是放棄了新的X470主板推薦,因為價格實在是太貴了,完全喪失了AMD性價比的特徵)
信仰套餐:2700X + 華碩ROG CROSSHAIR VII HERO(AMD板皇)
【內存條】
回想起2017年和2018年的高價內存,現在內存已經價格很親民了。馬甲條2400基本上已經進入了300元大關。
金士頓駭客神條DDR4 2400 8g ¥299
海盜船LPX 8G 3000 ¥339 2400版 ¥289
威剛XPG DDR4 2666 ¥289 3000 ¥319
芝奇 幻光戟 C16 3000 16G ¥779
金士頓駭客神條 Predator掠食者RGB 3000 8G ¥399
名人堂HOF EX 16G 4000 ¥1539 特挑的B Die顆粒
名人堂HOF2 RGB 3600 ¥1199 標定B Die 燈光無法控制
【顯卡區】
【N卡部分】
可供參考挑選品牌(排名不分先後,只提供範圍):
華碩(三大廠之一大部分顯卡溢價太多,做工還說得過去,A卡N卡都做)
技嘉(三大廠之一,中低端顯卡坑多,WF祖傳雙夢幻熱管包括70和80,20系再丐的卡也有背板,並且中低端永遠沒有銅底)
微星(三大廠之一,最大的AIC廠,近幾年沒啥太大黑點,不過價格我感覺偏貴一點,20系魔龍系列開始收割韭菜)
七彩虹 (國內市場銷量第一,iGame顯卡也是做的還可以,曾經被稱為同德五虎,但是iGame系列由七彩虹自己控股承啟製造,七彩虹和同德已基本沒關係,也是一二線大廠裡面唯二大陸廠商)
影馳 (和七彩虹一樣,早期被叫做同德五虎,不過與七彩虹不同的是,越發展靠同德越近,這就是為啥影馳HOF顯卡和耕升G魂極客一模一樣的原因了,早年因為花屏被叫做花馳,HOF顯卡是其絕對旗艦)
耕升 (同德親兒子,以低價著名,嚴重懷疑請不起好的美工師)
索泰 (早期因為顯卡做工出眾,被叫做堆料泰,但是因為近幾年各家做工都在努力,所以堆料泰名號沒有以前那麼響亮,柏能旗下公司之一)
映眾 (玩公版PCB相當多,冰龍系列和黑金系列都是公版PCB,柏能旗下公司之一)
EVGA(大陸購買售後麻煩,俗稱美國七彩虹)
銘瑄(商科集團旗下公司,唯二一二線大陸廠商,產品顏色偏好原諒色,品牌節操較低,在預算不足情況下可以考慮)
GTX1660:作為1060的替代者,以親民的價格和相對還不錯的性能,作為新任甜品卡的當選者,中端遊戲機的不二之選。
推薦型號:七彩虹GTX1660 Ultra 技嘉GTX1660 OC 1500價格這倆就可以了,要啥自行車 另外,某瑄的1660據說1300+有車。
GTX1660Ti:作為2060的抹除光追版本,性能打平1070,不過保量不加價還是可以的。
推薦型號:七彩虹GTX1660Ti Ultra 微星1660Ti VENTUS XS
RTX2060/RTX2070/RTX2080/RTX2080Ti:基本上隨著時間推移,N卡超頻能力一代比一代差,所以在2080Ti之下的卡,完全可以買一個不算太丐的顯卡,而不是選擇價格貴一個量級的旗艦卡。而且20系花屏的概率比10系高了不少,所以儘量選擇七彩虹、技嘉這種售後好的牌子。
RTX2060 :
七彩虹RTX2060 Ultra OC ¥2599 技嘉RTX 2060 GAMING OC PRO ¥2799
RTX2070:
索泰 RTX2070 X-Gaming ¥3599
RTX2080:
七彩虹RTX2080 AD oc ¥5649 映眾RTX2080超級冰龍 OC ¥5999
RTX2080Ti:
技嘉RTX2080Ti 大雕 9999 索泰RTX2080Ti PGF OC 10299
影馳RTX 2080Ti HOF名人堂 11299
關於光追和DLSS:想好好體驗光追建議購買2080及以上顯卡,4K最高特效開光追哪怕是2080Ti都是高級PPT。所以2060想體驗什麼2K、光追的,可以省省了。另外DLSS是用低解析度生成高解析度圖像,先用1080P或者2K生成8K圖像,然後縮到4K獲得 2X DLSS,就是用低解析度的圖像先擴大後縮小,目的是以比直出圖像消費更小資源的縮放來提高顯卡表現。1080P下這個功能完全無意義,2K下會有用,不過2060和2070目前在2K解析度下,3A大作的表現看,都是弟弟。10系顯卡的光追效果會低於20系。所以收二手有保的1080Ti是性價比最高的方案?(劃掉)
【A卡部分】
相比N卡那麼多AIC廠家,AIB廠家就少很多了。A卡以高位寬,高顯存和高功耗出名,二手A卡基本默認是礦卡。很戲劇性的是,A卡為了追求BOOST頻率和N卡競爭只能加大功耗來補,挖礦卻在降BIOS用。
什麼是「A卡戰未來」?
答:AMD相比NVIDIA來說,顯卡製程相對先進,但是因為其製作驅動和優化能力比較差,簡單來說就是軟體部分配不上硬體部分,所以在使用同樣時間(兩三年)以後,A卡會憑著製程的領先和後續更好的優化,比同時期同樣的N卡性能表現要好。綜上所述,所以才有「A卡戰未來」的說法。
A卡只推薦藍寶石白金以上。
RX560XT 4G RX470D的馬甲版,不能刷BIOS ¥989
RX580 4G/8G 2048SP在不爆顯存時候,基本性能趨於一致。理論性能和1063 1065差不多。¥1429
RX590 8G 相當於580 12nm重置版,在AMD CES 2019上,蘇媽對這個卡的評價是「champion of 1080P」,應該是北極星架構最後一代了。性能略次於1070 ¥1599
Vega56和Vega64差一組流處理器,前者在2500左右,後者在3100左右,對標1070和1080
Radeon VII 16G 這款顯卡是7nm臺積電工藝的新卡,對標N卡的2080,基本和2080各項測評和遊戲來說(默頻),互有勝負。主要針對2k和4k遊戲。
PS:Vega56以上可以支持AMD的類似光追的新技術。
【固態】
喜聞樂見的是,固態還在下探。回想起17年底的2元1G的垃圾固態,我現在手裡有塊那時候買的120G固態,相死的心都有了。
關於以前的推薦的壹酷:基本上白片+打磨片混著賣沒跑。但是因為主控的原因,所以速度可以保證,存儲重要東西建議購買大牌固態。如果是存遊戲或者其他不重要東西的話,可以考慮。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東西比光威什麼的,確實速度表現好一點。
【SATA組】
860Evo:雖然速度不怎麼樣,但是中規中矩的東西,用來當倉庫盤放遊戲什麼的還是不錯的,而且不帶票的第三方更便宜。基本上1G1元
500G ?¥459
建興S920:建興的企業級固態流出,用的是eMLC東芝顆粒,速度客觀不掉速。但是只有淘寶個別店鋪在賣,店保2年。
512G ¥446
【M.2組】
Intel 760P:老牌Intel的合格固態,性價比不錯外帶5年保修。
WD SN750:西數產的新固態,3D 64層TLC顆粒。性價比很香。
PM981:三星的OEM固態,和970Evo(非PLUS)是一個固件版本。256G的價格已經掉到了270。
PM963:三星企業級流出,性能不錯,MLC顆粒,但是容量都比較大,起步價格高。
970 Pro:目前民用級別最強的固態(傲騰除外,有些參數和傲騰有來有回)。MLC顆粒,速度很可觀,
【散熱】
酷冷至尊T400i
四銅管設計,特別舒服的扣具,不像玄冰400一樣卡扣式反人類設計,對於新手來說,擰螺絲就好了,卡扣式最麻煩了,而且性能略好於玄冰400。開車價Intel平臺專用60就能拿到。T400隻是加了AMD扣具,不如買T400I+淘寶買扣具
鐮刀赤兔馬STB120
百元最強風冷,甚至可以加一個風扇,溫度還要比T400i略低。99元,開車很少。
玄冰400
人送外號反人類400,因為其扣具的難以安裝以及很容易劃傷手(二貓就被劃傷過),所以安裝以及拆卸對於新手十分不友好。
九州風神大霜塔
六熱管設計,雙風扇,穩壓不超頻所有CPU,8600K超頻勉強壓得住,8700K超頻表示,根本壓不住。
貓頭鷹D15S
如果要丈量一個好的效果如何,通常我們會說,能不能打得過貓頭鷹?差距多少?
六熱管雙塔優良做工的散熱器,可以搭配雙風扇。測評可百度一下,可以說這款散熱器是顏值、性能與靜音的極致妥協(高轉速下其實也不安靜)。
利民銀箭IBE 雙風扇
這個散熱應該是改良過,鏡面現在很光滑,和鏡子一樣,8熱管暴力散熱塔,穿Fin焊和鍍鎳,手感不錯,雙風扇下應該是目前市面上最強的散熱。
利民銀箭ITX 130 ¥399
IBE的縮小版,穩壓8700K 5.0。特別是只有130mm高,效果給力。
水冷:
酷冷至尊B240
作為500元以下我唯一推薦的一款水冷,京東開車價只有299,有E卡和優惠券還能更低。效果參考同品牌的暴雪T400i 另外RGB版支持多款主板的光效同步。
恩傑 NZXT X62/X72
一體式最強水冷,六年質保,可以抗衡D15s的存在,一個冷頭從X62用到X72,甚至在X72漢堡包情況下還能發揮更高。雙十一價格京東自營在949價位,正常價位1199左右。
利民360正在路上....不過從2017趕路開始,這都9102了
機箱
百元級別
TT F1
半側透ATX機箱,支持背線和USB 3.0,且支持120MM水冷 個人感覺難看
愛國者T3 139
白+紅配色支持ATX機箱和240水冷半側透
金河田遇見N6 109
如果說百元級別有一款我最喜歡的,那就是這款M-ATX極限了,小而精悍,白色機箱
愛國者炫影mini 189
matx機箱,質感不錯,前面板玻璃可放2風扇
愛國者炫影2 209
黑白單配色全側透ATX 支持360水冷
先馬黑洞 299
真·靜音機箱,屏蔽一切RGB,關燈黨首選
追風者416PTG 京東299
ATX機箱支持240水冷,防摔全側透鋼化玻璃,二貓最喜歡的黑紅配色,簡直perfect!
499-999
恩傑N450 849
迎廣303 499
追風者416 499
海盜船780T 1249
骨伽Pzanzer G 499
酷冷至尊 MasterBOX Lite5 499
恩傑 S340 579
恩傑H500i 499(支持側插顯卡)
聯力雙子座599 (同上)
以下屬於家裡有礦的
巨型機箱,也就是長寬都在60cm以上的推薦聯力v3000和海盜船1000d。
聯力v3000
有側置480冷排,全鋁機身,做工極佳,大量硬碟位和冷排支持。最多支持360/360/480的冷排規模,其中一個360和480可以為60mm厚。
海盜船1000d
支持240/420/480/480冷排位,除了240以外其他冷排均可以同時上60mm厚排
這兩個機箱如果要在冷排兩邊上雙面風扇的話需要注意空間
聯力雙子座
側插顯卡,空間構造也OK
價格嘛emmmm
1000+的atx、eatx機箱
Fractal Define R6
極其優秀的模塊化設計。可以裝大量硬碟。頂部最高支持420冷排,前面最高支持360冷排。但要同時裝的話只能兩個360,前面60上面30mm厚。這個機箱可以提供光碟機位支持(一個),前面有靜音棉,可以橫置顯卡,對水冷支持非常好,風冷可能會有一點點悶
酷冷H500m
自帶兩個20mm argb風扇,前面的進風口可選擇玻璃或者蜂窩狀的(兩個都包含)
這個機箱支持兩個40mm左右的冷排,還是要注意空間防止打架,這個機箱的散熱相比上一代改進了很多,模塊化電源倉,有專為分體水冷設計的水泵位等等
追風者518
風道改進了很多,有很多rgb和硬碟位,整體加高10cm,有給分體水冷專用的注水座和出水口,有遮擋線材的蓋子,設計非常非常好
價格:1799
最近 @伊嚕咔 在定做itx機箱,還批發了一批itx小白卡有itx需求可以找他。
電源
如果說起電源,我們勢必會提到一個參數。叫80PLUS,天天叫金牌銀牌的,聽得小白一頭霧水。那麼,我們先來解釋一下,什麼叫80PLUS。80PLUS是一個標準的規範,80 PLUS是一項針對電源供應器所做的規範,80PLUS顧名思義,也就是說,電源在20%、50%、以及滿載(100%)時有大於80%的轉換效率,才能通過最基礎的80PLUS認證,其標準是一項針對電源供應器所做的規範,目的在於提升地球能源使用效率。意思就是,帶80PLUS標準的不一定百分百安全,但是不帶這個標準的一定不安全(雖然兩者無必然聯繫,但是合格的廠商一定會去認證80PLUS)。
基礎被叫做白牌,後面根據數據分布,我們分為銅牌、銀牌。金牌、白金牌、鈦金牌。
值得注意的是,不一定打著80PLUS就通過了官方認證,官方查不到不代表達不到80PLUS標準,有可能是鑑定費沒交呢。
比如一直被懷疑的先馬金牌電源,這電源確實是80PLUS官方認證的金牌
80PLUS官網名單
那麼我們從80PLUS可以得知,在一半負載時電源轉化率最好,考慮到日常使用單卡單U大部分在300W以下,家用可無腦500W合格電源。
PS1:在正常使用情況下(不超頻),在及格線以上電源越豪華故障率相對來說越高,所以用什麼樣的電源,缺預算情況下不用在電源上消耗太多預算,不過還是要購買合格有保證的電源。
PS2:特別提示RTX2080TI瞬時功耗很可怕,建議850W額定
PS3:Z390主板開始很多主板CPU供電都是8+4或者8+8供電,建議購買電源時候仔細看數據。
以下為電源推薦
千元以內大牌設計基本為雙管正激+主動PFC
拉黑海盜船VS、CX和先馬全系列電源。
酷冷至尊GX450/GX550
質保五年,全日系電容。但酷冷V550 550W
可以理解為GX550的全模組升級版,送的線材我感覺不行,需要購買定製線。
是據說即將停產,將被MWE500W取代。GX450標為銅牌,實際上有銀牌標準。
航嘉Jumper500W
本人在用的同款電源,218元618入手,雖然是白牌認證,但是我感覺聲音和溫度良好,摸起來涼冰冰,某河田電源玩的時候有嘯叫和發熱
海盜船RM650X/850X
十年質保的海盜船不是VS那種垃圾海盜船可比的,這個價位十分合適(回想起在天國的京東訊景自營XFX650W送全模組鍍銀線,流下了悔恨的淚水。)
振華銅皇450W
銅牌認證,但是振華作為老牌電源商,質量還是剛剛的。價格剛剛200出頭。
海韻 旗艦鈦金 850W PRIME ULTRA
十二年質保祖傳電源,鈦金牌,有海韻信仰貼紙。價格也是不親民。
鑫谷崑崙KL1080W 白金 模組
國產電源裡的翹楚,模組白金認證送紅色編織線,還有捲軸相送。不過價格嘛,將近1.2塊1W。(前兩天剛見燒過一個,已經走售後了)
【結語】
在很久以前啊,大概兩年前,二貓還是賣一些優惠東西的。近來發現群裡的人不知道我也賣一些優惠東西,歡迎大家找我裝機。不為圖恰口飯,給大家提供一些便利和給自己一些零花錢。謝謝大家長久以來的支持和信賴。
另外關於收費諮詢,二貓收費諮詢是會給詳細解釋的,付費之日算起的自由七天詢問時間,只想要配置單請用本文配合配置單文章閱讀,自行更換。
以上。
以上就是本期全部更新內容。
QQ群1:643079397(大佬比較多,發神論容易被懟)
QQ群2:812583286(隨便吹水)
微博
@深藍不藍以為紫
同款頭像哦
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 龍貓的硬體小屋(LMDYJXW) 大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