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發病率暴增 是事實還是謊言?

2020-09-03 爆破天師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自閉症患者出現在了我們的視線裡,自閉症也引起了更多家長們的重視。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自閉症患者的不斷增多呢?是真實發生的事實又或者只是媒體炒作的一種現象?

自 2012 年,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發表了全美 8 歲兒童自閉症現狀調查結果並宣稱每 88 名兒童中就有一名是自閉症以來,自閉症開始帶給人們極大的恐慌。而前不久,美國相關部門又宣稱美國目前(截止 2016)每 55 個兒童就有一個是自閉症的調查結果,更是讓人們震驚!自閉症發病率真的增長如此之快?哪裡出現的這麼多的自閉症個體呢?

發病率在不斷的增長?

自閉症是由美國的精神病學家列昂·肯納於 1944 年首次描述的。在此之前,自閉症對臨床醫生來說並不存在,其患病率自然也就等於零。實際上,當時自閉症的患者不是不存在,只是在被當做精神病對待。肯納醫生在 1965 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記載,在他定義了自閉症後,「全國好像一夜之間多出了成百上千的自閉症兒童」。他還提到,別的國家裡也能觀察到同樣的趨勢。

而在中國,當今的媒體和社會對自閉症有廣泛討論和關注,從而導致的普通大眾對於自閉症的覺察意識會更為明顯。自然,在公眾場合出現過的舉止特別的孩子,就非常容易被這些對自閉症一知半解的普通大眾貼上自閉症的標籤。加上被媒體報導及曝光的自閉症家庭、幹預機構等,又讓大眾一下子面臨著「四面自閉症」的情景。

一名特教老師小徐曾提到:

「在讀特教之前,我甚至沒有發現我的小侄子是輕微自閉症患者,特別是他帶著他的小枕頭到處溜達卻不讓人洗刷這個髒兮兮的枕套時。我只是以為那是小孩子對於自己擁有的東西的一種執著。」

充足的知識信息讓大眾看到了平時沒有注意到,或者說,沒有正確注意到的現象。

事實上,這個群體的持續擴大是一直存在的。由於中國一直沒有大型數據調查,拿美國來說,從 2007 年發病率的 1:100 到 2012 年的 1:88,一直到最近的 1:55,確實呈現了發病率上升的事實。可是考慮到目前新生兒的基數數年下降的事實,如俄羅斯,已經連續 7 年新生兒出生率負增長,自閉症發病率的提升並非「自閉症個體增加了」,而是「自閉症個體被人們意識到的可能性增加了」

診斷手段在不斷的完善?

對於大部分研究自閉症及其流行狀況的專家來說,造成自閉症患者人數爆發式增長的最大因素是不斷改變的自閉症的定義和對自閉症越來越多的關注。引入自閉症診斷方法的數十年之後,研究者發現醫生在實踐中仍然會有「誤診」的現象:將本來該歸類於自閉症的患者卻判定為其他疾病(如心理髮育遲緩或語言障礙)。

比如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者重新對 1980 年代曾經生活在猶他州的 489 名兒童進行了檢查。這些兒童曾經在 1990 年接受檢查,當時有 108 名兒童被歸為「有缺陷的」(即今天所說的智力障礙者),而沒有被歸為自閉症患者。調查者用現今的自閉症患病標準對這 108 名兒童的檔案重新評估,發現按照現今的標準,其中 64 名兒童不僅有智力障礙,還患有自閉症。

因此,這些特殊的孩子一直在,只是當年的診斷方式不夠科學,沒有及時幫助到他們;如今只是將他們放回了最能夠幫助到他們的位置。

各個國家的自閉症患病率十分接近,不同世代之間亦然。2011 年英國進行了一項對大規模人群進行的研究,發現成人患有自閉症的比例保持在 1% 左右,「與英國兒童的患病率相當」,同樣的結論對美國兒童也成立。

也就是說,患有自閉症的成人和兒童「一樣多」,這表明不同世代的自閉症患病率是保持穩定的。因此,隨著新生兒的誕生,可能的自閉症個體也正在逐步增加。一些研究者認為:之所以會出現「自閉症發病率暴增」的現象,主要是人們對自閉症的認識不斷加深,診斷標準和分類不斷完善的結果。

幹預機構的消費洗腦?

許多自閉症的家長想必都聽過這樣的一句話:

「先別管孩子的診斷是不是真實確切的,他存在的問題只有越早解決未來才會有更多的可能。早發現早幹預。」

於是不管孩子是否是自閉症,家長往往傾向與先讓孩子接受一段時間的幹預。因此,現在許多民間機構出現了學位難求的「盛況」,裡面往往存在的是一批「疑似自閉症」的孩子們。

久而久之,家長們也就默認了孩子「自閉症」的診斷,卻沒有注意到孩子也許只是成長環境的拖累,發育遲緩,又或者只是多動的兒童,擴大了自閉症兒童的數目。

實際上,國際教育組織倡議的「早發現早幹預」是有其背景目標的。經過早期幹預的孩子,問題狀況普遍可以改變三分之一以上,並為國家節省未來教育幹預支持超過百萬美元/人(以美國為例,自閉症孩子的教育支出政府有報銷比例)。

而在新生兒篩查階段被確定為疑似自閉症的孩子,往往會被安置在合適的教育幹預機構,不一定是特殊兒童幹預機構,有可能是專門的兒童早教中心,或者學科銜接課程等,只是為了提供給這些孩子恰當的支持。的確應該提供給孩子必要的支持,越早越好,只是這不一定發生在民間幹預機構。

社會與環境導致嬰孕危險?

目前針對自閉症病理成因的研究已經深入到基因層面,儘管還未形成明確的理論真正解答自閉症發聲的原因,但是已經衍生了許多相關說法。其中,環境影響嬰兒在母親子宮裡面的發育,新生兒基因出現片段性變異,以及父母生育情況是目前國際較為認可的三種解釋

目前,全國各地化學物質、空氣汙染等各種影響我們生存環境的現象正在朝更加嚴重的方向走去,它正影響著孩子是否能夠安穩地待在媽媽的子宮裡。大齡的父母們隨著二胎政策也正一大波湧現,而大齡生育也是孩子是自閉症的推因之一。更別提當前的食物安全情況,總讓家人們擔心各種添加劑是否會干擾到孩子的成長發育。

以上種種,也許都是為什麼自閉症的診斷,開始更多的出現在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相關焦點

  • 兒童自閉症發病率逐年上升!面對表現失常的孩子,家長應該這樣做
    據最新發布的《中國自閉症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數據,自閉症發病率逐年上升,報告援引美國最新統計,自閉症兒童發病率已由2009年的1/88,上升至現在的1/45。報告稱,中國自閉症發病率達0.7%,目前已約有超1000萬自閉症譜系障礙人群,其中12歲以下的自閉症兒童約有200多萬。
  • 多動、抽動症、自閉症發病率不斷攀升 十大兒科名醫聯袂為患兒把脈
    多動、抽動症、自閉症發病率不斷攀升 不規範診療帶來二次傷害 隨著社會生態的變化,兒童多動症、抽動障礙的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據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3.6億適齡兒童中,抽動症患病率達11‰,全國大約有396萬左右患病兒童;學齡兒童中多動症患病率為
  • 自閉症是先天還是後天 如何治療自閉症
    自閉症引起廣泛的關注,對於自閉症的認識其實並沒有那麼詳細,因為自閉症是先天還是後天的我們就沒有辦法確定,所以對待自閉症需要格外的用心,因為可能我們無意中的一個動作就會傷害到孩子。那麼自閉症怎麼治療呢?自閉症發病的影響因素很多,今年來尤其是兒童的發病率很大,其實主要的因素應該是家長不夠重視的原因,所以後天的環境也是不可避免的病因之一。
  • 善意的謊言,是善意的?還是謊言?
    謊言分為白色謊言(其本身或許能反映事實,卻有意隱瞞大部分真相)和黑色謊言(徹頭徹尾地說謊,敘述的情況與現實完全不符)。一個人應該有選擇性地表達意見和想法。有時要開誠布公,有時則要抑制傾吐想法和感覺的欲望。那麼,怎樣才能權衡呢?
  • 小兒自閉症的發病原因
    兒童自閉症的病因尚不明確,與種族地域,文化水平和貧富程度無關,發病率以男孩多見,目前報導的發病因素有:1、遺傳因素是兒童自閉症的主要病因;2、環境因素,特別是胎兒發育期間接觸的環境因素可能導致患兒自閉症的發病率增高;3、圍生期因素和免疫系統的異常,以及神經內分泌和神經遞質等因素。早期幹預及治療對自閉症患者康復至關重要。
  • 自閉症到底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一個顛覆認知的觀點
    目前關於自閉症的一個流行說法就是:自閉症是先天的。而且列出很多條理由來「證明」這一點。我能查到的資料中,最早的是一本叫《自閉症》(Prof.2019年,中國新聞網據《中國自閉症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3》的數據,說自閉症發病率逐年上升,美國自閉症兒童發病率已由2009年的1/88,上升至現在的1/45。報告稱,中國自閉症發病率達0.7%,目前已約有超1000萬自閉症譜系障礙人群,其中12歲以下的兒童約有200多萬。
  • 《真愛謊言》李易峰第一次演自閉症病人 開拍之前做了很多功課
    《真愛謊言》翻拍自2008年冬韓國播出的159集電視劇《白色謊言》,由高林豹導演,薛凱琪、李宗翰、李易峰、潘虹領銜主演。劇集講述了在中國某個城市,以一貧一富的兩個現代家庭為中心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這是李易峰第一次出演自閉症病人,以前從來沒有演過這樣的角色,也不了解這樣的人,這次在這部劇開拍之前還特意去翻看了海盜船長強尼德普的《剪刀手愛德華》,以及文章主演的《海洋天堂》。做了很多功課,去了解自閉症或者叫做孤獨症這一族群的生存狀態。潘虹老師在劇中飾演了一位強勢的媽媽,保護著自己的兒子不受到傷害。
  • 孤獨症「大爆發」是個謊言?
    根據鄒小兵的介紹,東亞國家的兒童孤獨症患病率也是相當高的,日本是1.64%,而耶魯大學在韓國高陽的調查報導發病率甚至高達2.64%!2 可能是個騙局?前面說過,中國並沒有全國性的孤獨症譜系障礙調查。五彩鹿自閉症研究院根據已有的數據和我國的人口基數推測,我國自閉症譜系障礙患者數量超過1000萬,其中兒童超過200萬。根據國家統計局、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人口基金共同發布的《2015年中國兒童人口狀況——事實與數據》,0歲~17歲兒童人口的數量為2.71億人。那麼,按照五彩鹿自閉症研究院的推測,中國兒童孤獨症患病率約為0.74%,遠低於美國和其他東亞國家。
  • 世界自閉症日;了解自閉症;讓他們不要再孤獨!
    迄今為止,科學家還沒有找到確切的自閉症發病原因。但是普遍來說,男孩比女孩發病率高,城市發生率比農村高,工作繁忙壓力大的白領群體發病相對集中。 為了提高人們對自閉症的意識,爭取早期治療改善患者的狀況,聯合國將每年的4月2日定為世界自閉症日。這項決議由卡達提出,另有50個國家共同提案。
  • 男子勒死自閉症兒子 自閉症是如何造成的?先天的還是後天的?
    據報導,近日,一男子勒死其患有自閉症的兒子,稱「為了給孩子看病,他打兩份工,非常辛苦,夫妻倆也經常為兒子吵架。」在落網後,男子幾近崩潰,大哭了十多分鐘,那麼,自閉症是如何造成的?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呢?李某完全不能相信,直到9日,孩子還是沒有影蹤,打電話問赤壁老家,也說孩子沒有回來過。赤壁警方初步調查後,分析靈靈確實有可能已被害。12日中午,劉某被警方傳喚至廣西省玉林市玉州分局。警察出現在劉某眼前時,他沒有任何反抗:你們不用問了,我知道為什麼,我跟你們走。
  • 自閉症孩子天才多還是普通人多?
    但是, 據估計,每一萬人當中,便有六十至一百二十人患有自閉症。 我國2009年的數據中,男孩發病率達到1/68,女孩達到了1/110。自閉症日那天,科學推算,中國自閉症患者可能超1000萬,0-14歲患兒超200萬。這個數字遠遠超出幾個省的高考人數。那些患有自閉症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 自閉症權威專家鄒小兵開課了!這是關於自閉症的最準確知識
    對於自閉症,很多朋友的心裏面會有一些認識和看法。例如有的人認為這是種精神病,有人認為它可能無法逆轉,有人或許覺得它很罕見。實際上,這些都是人們對自閉症的舊觀念。兒童發育行為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主任鄒小兵教授認為,目前人們對自閉症的認識是需要更新的。
  • 自閉症-呵護來自星星的孩子
    自閉症又叫孤獨症,是一類由於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行為障礙,這跟孩子的性格無關,與父母的教養方式也無關,而是一種先天精神障礙,主要表現為社交互動困難、言語溝通和非言語溝通障礙,以及刻板重複的行為。  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國,自閉症患者的數量已經超過了1000萬,近年來,自閉症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每年增速近20萬。
  • 兒童自閉症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如何治自閉症
    兒童患上自閉症對父母來說無疑是天大的打擊,兒童自閉症形成的原因是什麼?父母都沒有自閉症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會有?如何早早發現孩子是否有自閉症呢,兒童自閉症的表現是什麼?兒童自閉症的治療方法又有哪些?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去了解一下吧。
  • 發育遲緩還是自閉症 傻傻分不清楚
    有些孩子長到一定階段時,會因為受到某些因素影響而導致發育遲緩,最常見的是不能說話、不喜歡和他人玩耍,往往很多家長分不清這是發育遲緩還是自閉症,其實這兩者之間是很大區別的。什麼是發育遲緩:生長發育遲緩(發育遲緩)是指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速度放慢或是順序異常等現象。
  • 來自星星的孩子:中國自閉症兒童發展現狀調查
    他們也被稱為患有「自閉症」的孩子。自閉症又稱孤獨症,學術名為孤獨譜系障礙(ASD),是一種從嬰幼兒時期開始顯現的一種終身神經系統疾病。由於缺乏了解,不少人將其視為一種奇怪而又陌生的疾病。但事實並非如此。近些年來,自閉症的發病率一路攀升。甚至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著許多「來自星星的孩子」。
  • 為什麼自閉症孩子越來越多?美研究人員認為,自閉症可由環境中的...
    還是現在出了什麼問題?   這個問題也困惱著我們所有人(醫生、學者、科學家、教育工作者)自閉症在近10年來的發病率飛速一樣上升,毫不誇張的說近40年還沒有任何一種疾病的發病率能跟自閉症相比!
  • 你認為的自閉症「天才」,他們離正常生活有多遠?
    2020年4月2日是第13個世界自閉症日!據了解,目前全球自閉症患者已超過6700萬人,平均每150個新生兒中就會有一個自閉症患者。在我國,調查數據顯示,自閉症發病率已居各類精神殘疾之首,平均每500個兒童中就有一個是自閉症患者。《中國自閉症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顯示,目前中國自閉症患者已超1000萬,其中0到14歲兒童患者超過200萬,近年來患病率仍有上升趨勢。
  • 小兒自閉症
    小兒自閉症  小兒自閉症是人為地自我封閉於一個相對固定與狹小的環境中,由於隔絕了與人的交往而產生的心理障礙的症候群。 這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以嚴重的、廣泛的社會相互影響和溝通技能的損害以及刻板的行為、興趣和活動為特徵的精神疾病。是現代社會中發病率越來越高、越來越為人所重視的一種精神和心理上的疾病。
  • 【科普】少兒自閉症的特徵
    少兒的自閉症是現代社會中發病率越來越高、越來越為人所重視的一種由大腦、神經以及基因的病變所引起的綜合症。症狀主要表現為社會交往和語言交往障礙,以及興趣和行為的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