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花了3天才寫好,老師又替我改了好多錯字,說:『以後到高年級做作文,或者長大寫文章,你就按這路子寫,不要被什麼格式套住你,想寫什麼就寫什麼,熟悉什麼就寫什麼,寫清、寫具體就好了。』」
——賈平凹《我的啟蒙老師》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小時,他們為我們開蒙、啟智,帶領我們認識這個陌生的世界;大時,他們為我們開解、指導,指引我們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作為藝術家,能夠遇到一位優秀的老師更是可遇不可求,他將對畫家的藝術風格、藝術語言產生深遠影響。
疾學在於尊師。對老師心懷感恩與尊敬,是每個人應有的品德,更是藝術家修德修藝的根本。在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讓我們一起重溫歷史上藝術名家們的教師題材畫佳作,欣賞畫中所描繪的寬厚的老師身影,流露的脈脈師生情。
《探望生病的老師》
作者:尼古拉·波格丹諾夫·貝爾斯基(俄羅斯)
尼古拉·波格丹諾夫·貝爾斯基是出生於1868年的一名俄羅斯畫家,19世紀70年代,他在俄羅斯的鄉鎮斯摩稜斯克建立了一座學校,成為一名鄉村教師,並培養了一群學生成為鄉村教師。《探望生病的老師》是他根據現實經歷所繪,所以畫面諸多的鏡頭細節描寫自然生動,讓人回味。
床上老師手中拿著的書本,桌子上散亂的陳舊的書籍,傳達出這位老師平日的勤勉。床邊前來探望老師兩位孩子,有點拘謹,有點樸素,似乎在與老師分享今日所發生的趣事,又像是在向老師詢問學習上的難題,而老師則在一旁仔細地傾聽,認真地為孩子解答。師生之間和善的對話,真摯溫暖,純樸平等的畫面,讓人動容。
《家庭女教師》
作者:讓·巴蒂斯特·西梅翁·夏爾丹(法國)
讓·巴蒂斯特·西梅翁·夏爾丹是18世紀傑出的法國畫家,他是一名木匠的兒子,所創作的題材大多表現市層階級的生活場景,注重人物神態的表現和構圖、光色的協調統一。
《家庭女教師》描繪了一位和善的家庭女教師,正在耐心地為主人的孩子做輔導。從畫面中地板上亂放的球拍和玩具,可以猜測這是一位調皮愛玩的學生,而學生低垂的腦袋,像是做了錯事而為此懊惱,但老師並沒有責罰學生,而是溫柔耐心地對他進行開導和教誨。這幅畫的色彩基調柔和飽滿,將家庭的氛圍渲染得非常濃烈,女教師身上的光影烘託了人物神聖溫柔的藝術效果,讓人融入畫面情景之中。
《年輕的女教師》
作者:讓·巴蒂斯特·西梅翁·夏爾丹(法國)
《年輕的女教師》是夏爾丹的另一幅教師題材作品,它通過女教師的描繪,讚美普通的人民教師的高尚情懷。畫中描繪的是一位年輕漂亮的女教師正在專心備課的場景,女教師非常投入,而學生也非常認真的聽講學習,整幅作品畫面的意境非常寧靜、祥和、美好,讓人深切感受到畫中兩個人物之間真誠和藹的交流。認真負責的啟蒙老師,是我們人生道路的指路明燈。
三尺講臺,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梁。蠟炬成灰,春泥護花。教師節,向天下的老師道一句:辛苦了!
【藝術作品欣賞】
範開玉《溫暖-人物》系列之四 44×44cm
石建國《七美圖》之二 48.5×156cm
張明弘《送子娘娘》33×33cm
張永海《廖俊波》210×190cm
李秀峰《八路姐姐到咱村兒》69×68cm
陳一峰《瀟竹臨風》69×137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