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人印象裡,重點中學總是鳳毛麟角的,能考上重點中學,尤其是市重點,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然而根據上海考試院公布的名單,今年參加高中招生的250所高中裡,竟然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學校是市重點高中或者等同於市重點高中。
需要說明的是,這個表格中,同一學校的不同校區的學校是分開計算。比如華二、格致中學都按照校區進行單獨統計。
「待評定」的兩所學校是今年剛剛成立的華二普陀校區和寶山校區,目測未來又會增加兩所市重點高中。
從考試院發的這張表來看,市重點、區重點和普高,差不多三分天下。也就是說只要考上高中,上海的孩子是有挺大概率就讀市重點的。
那麼今年中考考上高中的孩子比率是多少?據考試院的數據,今年上海報名中考的學生總人數是8.4萬,而拿到高中錄取通知書的孩子則是5萬多人,也就是說今年普高錄取率在60%-70%左右,按照65%的錄取率計算,全市所有參加中考的學生裡有20%左右的學生能上到市重點。
算起來這個比率也不少了,當年我上學的時候市重點還是挺稀罕的。經過這些年的變遷,市重點的數目增加了許多,教學質量也提高了不少,從1954年的10所市重點擴展到如今的80所,上海的市重點高中也經歷了歲月的變遷。
上海的第一批市重點高中評定時間在1954年。主要集中在現在的徐匯區、靜安區、長寧區、虹口區、楊浦區等幾個中心區。
這10所重點中學分別是市東中學(楊浦區)、市西中學(靜安區)、上海中學(徐匯區)、育才中學(靜安區)、繼光中學(虹口區,目前已降為區重點中學)、復興中學(虹口區)、市一女中(現改名市一中學,靜安區,目前已降為區重點中學)、市二女中(現改名為市二中學,徐匯區)市三女中(長寧區,出過不少知名女校友,包括宋氏三姐妹,張愛玲)。
1962年,上海市教育局要求集中精力辦好一批拔尖的學校。
首批10所重點中學中,部分學校被取消了市重點的資格,又增加了幾所市重點中學。
62年的13所市重點學校分別是育才中學(靜安區),市二女中(市二中學,徐匯區),五十一中學(位育中學,徐匯區,新增),南洋模範中學(徐匯區,新增),格致中學(黃浦區,新增),復興中學(虹口區),華師大一附中(虹口區),敬業中學(黃浦區),市東中學(楊浦區),松江二中(松江區),上海中學(徐匯區),復旦附中(楊浦區),上海工學院附中(交大附中,原靜安區後遷至寶山區)。
可以看到,60年代的市重點中學還是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以黃浦區、徐匯區最多。
80年代後,上海市的市重點中學增加到26所,這26所中學被稱為「老26所」,包括:上海中學,格致中學,市三女中,南模中學,市二中學,向明中學,育才中學,市北中學,松江二中,大同中學,嘉定一中,建平中學,市西中學,行知中學,華師大一附中,復興中學,延安中學、七寶中學、復旦附中、曹楊二中、交大附中、上師大附中、上外附中、華師大二附中、控江中學、大境中學。
2000年,上海在各區建設了11所現代化寄宿制高中,當時80後的我們剛好趕上成為第一屆高中住校的學生。
2005年,市重點中學的稱號統統取消,改成市級示範性高中和區級示範性高中。05年、06年、09年、10年、12年、15年,都有新的學校晉升成市級示範性高中。
以至於當時學生裡流傳了個一個笑話:
不想努力,但想上市重點怎麼辦?
那就讓學校努努力,自動升成市重點吧!
現在上海頂尖高中被稱為「四校八大」。
其中四校為:上海中學,復旦附中,交大附中,華師大二附中
八大為:七寶中學,控江中學,南洋模範中學,建平中學,大同中學,格致中學,延安中學,復興中學
可以肯定,根據高考排名和錄取率,這個格局不會永遠一成不變的。近年來八大中的七寶中學,隱隱有異軍突起之勢,無論是北清交復錄取率還是一本率都跟四大不相上下。
非四大八校中,進才中學和曹楊二中也有躋身第一集團架勢。
可以看到,市級示範性高中各區數量差異挺大的,分布並不均勻,每個區的名校實力也有差異。將來這個排名一定還會變動。
你的目標是哪所中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