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一所學校的魅力,不僅在於優美的風景,更在於延續不斷的師德傳承。近年來,宛城區教體局把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作為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要求,引領廣大教師銘記初心使命,將立德樹人融入血脈,以師德實踐活動為主線,引導教師把職業道德規範落在生活中、落在實踐上,積小行為大愛,匯細流為汪洋,努力營造不忘教育初心、踐行師德承諾的新形象、新風尚,有力促進師德水平的提升。
把加強師德建設與規範辦學行為相結合,努力創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一是公開承諾踐諾。嚴格崗位標準、構建責任體系,層層籤訂責任書、公布承諾書。組織全體教師籤訂《教師拒絕有償補課承諾書》《教師拒絕收受禮品禮金承諾書》等,進一步明確師德規範,促使廣大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把諾言牢記心間,自覺規範自己的行為。二是開展家校共建。加強學校與家庭、社會的聯繫,充分發揮家庭、學校等方面的合力,注重學生、家長和社會對教師師德師風的評價,採取定期召開家長會、不定期隨機問卷調查,設立家長開放日、意見箱等形式,讓家長對學校、教師的工作進行全面評價,對於學生、家長、教職工、社會反映的問題或建議,特別是關於師德師風方面的,及時回應,即知即改。
開展家校共建
把師德建設與學習型系統建設相結合,整體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一是加強對教師隊伍思想觀念的引導,通過組織全體教師學習《教師法》《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等法規文件和師德先進個人事跡,培養教師教育服務的理念和依法執教的意識。宛城區教體局把師德教育作為師德建設的首要任務和新一學期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開展好師德培訓、班主任培訓和心理健康培訓,從根本上提升全體教師師德素養,增強職業責任感、使命感。二是利用暑假,在全區教育系統集中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整理編印《教師全員培訓學習資料彙編》,採用集中學習、交流討論、警示教育等方式,提升教師的師德素養。三是自「學習強國」平臺開通以來,宛城區教體局組織全區教育系統教職工全員上線學習,該平臺以信息權威、內涵豐富、特色鮮明、便捷學習的優勢,迅速成為全區教師強化政治理論學習、提高科學文化素養的新時尚,實現了政治學習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邀請區委宣傳部、區直黨工委有關人員以及局機關黨委委員、優秀黨支部書記、黨務骨幹成立了宛城區教育系統萬場宣講報告團,積極到基層黨組織送課上門,使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深入人心。近年來,宛城區教體局機關黨委帶領所屬73個黨支部,組織近600場形式多樣的黨課,開展了由教育系統全體黨員全員參與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黨課競賽活動。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為師德教育增添了活力。
督查師德檔案
把師德日常管理與制度建設相結合,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一是制定了學校師德工作常規要求,進一步完善師德師風考評、教職工請銷假、安全管理等制度,不斷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和管理制度化、規範化。二是建立「師德檔案」,做好師德日常考核、階段考核和年度考核,把師德建設工作化虛為實。三是通過建立師德評價評估體系,落實考評激勵機制和長效管理機制,促進了育人環境的明顯改善,達到了「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的效果。把師德師風考核結果作為教師評先評優、崗位聘用、職務評聘和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的重要依據。對無故完不成教育教學任務、損壞教育形象、從事有償家教、私自組織學生訂閱或誘導學生到指定地方統一購買教輔、收受學生或家長禮品禮金的教師,堅決實行評先評優、職務評聘等「一票否決」。
師德師風演講比賽
為充分發揮黨員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先鋒模範作用,全區教育系統黨員教師上示範課已成常態,在有效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的同時,充分發揮了黨員教師崗位的示範和引領作用。每年暑假期間,組織全區優秀教師,組成師德報告團,在全區各學校開展師德巡迴報告,挖掘展示身邊的標杆和模範,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實施「青年教師鍛造工程」和 「名師帶動戰略」,進行新老教師結對幫扶,大力培育自己的名師群體,通過抓典型、樹榜樣,帶動整個教師隊伍的建設。在紮實有力的黨建引領下,湧現出一批處處衝在前的黨員幹部和黨員教師,在學校日常工作中,「我是黨員,我帶頭」已成為默然無聲的行動。在「創文」工作中,各黨員教師主動請纓,成為志願者,在繁忙工作的間隙走進社區,走上街頭,整治環境、文明勸導,在黨員教師的帶動下,家長和學生也紛紛加入「創文」志願者的隊伍當中。
現場頒獎
通過遴選主題、樹立典型,組織師德徵文、演講比賽和師德報告會等多種形式,展示新時期人民教師的精神風貌,弘揚高尚師德。評選表彰一批師德標兵、師德先進個人,倡導「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精神,激勵廣大教師愛崗敬業、教書育人。中原名師劉明瑩、南陽市最美教師刁春瑜、南陽市第五屆見義勇為道德模範王延飛、全國模範教師張建等模範群體,引領全區教育工作者在一點一滴的行動中,詮釋為人師者的「愛與責任」,為全區教育系統注入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集中學習
優秀師德師風,要大力弘揚,更要躬身踐行。如果只懂師德規範而無躬行之實,教師言傳身教的效果將大打折扣,淪為紙面上的空談。今年以來,宛城區教體局以師德實踐活動為主線,引導教師把職業道德規範落在生活中、落在實踐上,積小行為大愛,匯細流為汪洋,努力營造不忘教育初心、踐行師德承諾的新形象、新風尚。
精彩的道德大講堂
對教育系統來說,疫情就是一面鏡子,反映的是教師隊伍的態度、作風和能力,檢驗的是教育為民的初心。疫情發生後,宛城區教體局對全區教師先後提出「領導帶頭,黨員衝鋒;關愛學生,在線陪伴;網絡授課,教育不輟」等要求,為疫情特殊時期踐行師德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全區教育系統1000餘名黨員志願者協助所在村組、社區做好人員進出登記、體溫測量、疫情信息收集、公共設施消毒、抗疫知識宣傳等工作。各學校啟動24小時值班,領導、教師分片包幹,迅速建立起疫情監控網絡。一大批教師頂風冒寒奔走在校外培訓機構檢查、特殊學生入戶落實、儲備抗疫物資的路上,將疫情對個人的威脅置之度外。班主任及任課老師每天逐人詢問學生的健康狀況,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網上教學開始前,老師們為學生送書到戶,將社會捐贈的智慧型手機送到貧困家庭學生手中;網上教學期間,為適應新的課堂形態,老師們在新技術學習、設計師生交流新模式等方面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無一人掉隊,更無一人缺席;同時,通過疫情這一教材,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學教育、道德教育在無聲中潤人心扉,在師生共抗疫情、共渡難關的過程中,樹立了教師隊伍忘我奉獻的良好形象。南陽市三中陳官營校區的胡金吾老師陪重病妻子輾轉南陽、鄭州、北京三地求醫期間,面對新冠疫情,堅守網絡直播課堂,病房、候診區等不斷變換的課堂背景讓師生淚溼雙眼,迅速成為學生追捧的「網紅」老師,並獲得「河南省最美教師」提名,大愛無聲卻傳遞著溫暖、擔當和力量!
激烈角逐
面對教育的新形勢、新任務,宛城區教體局將繼續加大師德建設力度,力爭使教師的職業道德讓人民滿意、愛崗敬業讓家長滿意、教師德藝讓學生滿意、教育質量讓社會滿意。
統籌:鄧士星
執行:齊 翀 閻亞平 張玉蕾
圖/文:高 歌 王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