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左中旗公安局寶龍山派出所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由8人組成,平均年齡57歲,當地的群眾稱他們為「金牌」調解小分隊伍。
如果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那麼寶龍山派出所社區警務隊就是個「聚寶盆」了。他們中最大的已近60周歲,最小的也有55歲了,他們是公安隊伍裡的行家裡手。寶龍山派出所結合「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創建工作,以這8名同志為骨幹成立了人民調解隊,他們稱這支調解隊是用「五千萬」打造的「四心」調解隊,「五千萬」是:走進千家萬戶、說遍千言萬語、理順千頭萬緒、不畏千辛萬苦、解決千難萬險。「四心」是:對黨和群眾的忠心;化解矛盾糾紛的耐心;判斷事情的公正心;不畏困難的決心。這支人民調解隊通過多種方法為自己片區的群眾解決各種各樣的糾紛問題,為促進當地社會和諧穩定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越德權
越德權,現年56歲,幹過派出所也幹過刑警,是這支人民調解隊的領隊人,他具備20多年的工作經驗,多年的工作經歷讓他練就了一雙可以看穿人心的眼睛,很多棘手的問題到了他手裡都變得簡單了許多。今年的6月份,老越同志在「百萬警進千萬家」入戶走訪過程中,得知後乜嘎查的兩位老人王某與鄰居董某某存在矛盾,村幹部多次調解未果,存在較大隱患。經過老越的調查走訪得知,王某因拉自來水管從鄰居董某某家門前經過,需要在董某某家門口挖一條管渠,遭到董某某阻擋,兩鄰居因此引發矛盾。為此,老越同志和兩位當事人相約,到村委會調解室,通過嘮家常的方式進行了「現場座談」,從陳年往事聊到鄰裡關係的和睦相處,以及兩人多年來之不易的友誼……最後雙方敞開了心扉,在老越同志的調解下董某某同意王某家的管道可以從自家門前經過,當面表示:雙方以後還是好鄰居好朋友。通過老越同志的矛盾化解,真真切切讓群眾感受到了「警民一家親」的溫暖。
陳特古斯
把群眾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作為一名55歲的老民警,陳特古斯和年輕人一樣充滿了幹事熱情。幹了20多年基層工作,老陳同志潛心總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調解法」。在娘恩艾勒嘎查,王某將隔壁鄰居家李某家的大門損壞,後雙方發生爭吵並打架。經老陳同志了解,王某和李某是親戚關係。為避免矛盾升級和民轉刑案件發生,老陳同志多次進村、入戶了解詳細情況,並約見雙方當事人進行多次調解。在調解過程中,老陳堅持「不推一把拉一把」的原則,對雙方當事人從法律、人情、道德等方面進行了耐心細緻的教育和勸解。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雙方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李某將王某家的大門恢復原貌,雙方握手言和。
王金山
王金山,一個還有3個月就要退休的老同志,並沒有因為快要退休了就懈怠了自己的工作。今年春節前夕,塔本格勒嘎查有戶姓包的人家,父子因長期矛盾,積怨很深,差不多到了一觸即發的程度,隨時隨地都有激化的可能。老王同志哪有心思忙自己家過年,三天兩頭的往包家跑,分別與包家父子促膝談心,最終使矛盾化解,父子倆和好如初。鄰居們得知後,都笑著說:「要不是王警官,怕是我們這個年也過不安穩嘍。」
潘清龍
「為村民化解矛盾,一定要不厭其煩。」 59歲的老民警潘清龍說,首先一定要善於聆聽,再分別從雙方的立場耐心勸說。今年疫情期間,老潘同志駐守在抗疫的第一線上,道路卡口、鎮內執勤點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因為疫情的原因轄區的居民都無法來回任意走動,在出入小區的購買物品的時候,因為登記的時間較長,居民與政府的工作人員發生了爭執,老潘立刻安撫群眾,向群眾說明要理解政府工作,嚴格的管理是對自己以及整個小區安全的負責,如果人隨便進出小區,那不是拿整個小區的安全開玩笑嗎?在老潘同志的勸解下群眾都冷靜下來,一場可能引發衝突的事件就這樣被化解了。
白那欽
白那欽,現年58歲,開展社區工作時心繫百姓、親民愛民。在走訪中,他發現貧困兒童和孤寡老人後主動與政府和民政部門對接,並自掏腰包給孤寡老人買了生活用品。通過協調,有效解決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需要。此外,老白同志主動作為,深入社區開展摸排,先後為多名「黑戶」人員依法登記了戶口。老白同志創新工作思路,採用辯證和交心的方法調解各類矛盾很多。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他的身影,他做事踏實穩重,待人真誠友善,不知不覺間,他已深受轄區群眾擁戴的貼心人。
傅鳴聲
當警察苦,當警察累,但是當警察光榮,因為警察的苦和累,換來了人民群眾的幸福和快樂。這是寶龍山派出所59歲的老民警傅鳴聲的樸實話語。5月7日,寶龍山派出所接到報警:轄區某小區有人吵架。接警後,民警立即趕赴現場。民警將吵架的雙方勸阻後,帶回派出所進行調查處理。經了解:宋某與妻子張某因感情破裂打算離婚,雙方發生爭吵、揪扯。但是,雙方有個孩子正上高中,兩人為了孩子的撫養權互不相讓。老傅同志通過分析認為,兩人的感情還沒有達到完全破裂的地步,可能是溝通上存在問題。而孩子明年要高考,如果離婚,會影響孩子的情緒,進而影響成績。針對這一情況,老傅展開了耐心的調解工作,圍繞著單親家庭的困難、孩子高考的關鍵等方面,耐心做雙方思想工作。經過3個多小時艱難調解,兩人決定不離婚,重歸於好。
許樹岐、趙連峰
許樹岐、趙連峰同志,兩個老哥倆是今年從森林公安調來到寶龍山派出所的,兩人以前接觸社區工作很少,但是來到社區警務隊後,老哥倆一點也不服輸,兩個人對轄區的居民不熟悉,現在不熟悉,不代表以後不熟悉,兩個人在自己負責的網格中,一戶一戶走,一家有時一嘮就是一兩個小時,一回兩回可能不熟,那他們就走三回四回,經常晚上九十點鐘,還能在大街上看到他們兩個走訪的身影。上半年,寶龍山所接到群眾報警,有一個老人坐在街邊,已經坐了兩個小時了。接到群眾求助後,民警出警到達現場,發現與老人溝通非常困難,無法得知老人的住處和是否還有子女,只好現將老人帶回所裡。回到所裡後,與社區警務隊聯繫,趙連峰和許樹岐兩位老同志覺得老人有些眼熟,似乎是他們網格的老人,他們先是在自己建立的轄區群眾微信群中發布老人的照片,然後兩個人耐心的和老人聊天,通過聊天確定老人住在北大荒附近,兩個人開著車領著老人在北大荒附近尋找他的家,逛了好幾圈老人也記不清自己的家在哪裡,就在這時趙連峰轄區的一個群眾主動聯繫趙連峰說老人是他的鄰居,最終兩人順利將老人送回到家中。
由老民警組成的調解隊正在匯聚並發揮化解矛盾糾紛新力量,他們也正在逐漸地被人們所熟知和認可。他們參與調和化解轄區土地糾紛、鄰裡糾紛、民事糾紛等方面的大小矛盾140多起,在促進社會和諧的同時,也實現了「矛盾化解在基層,問題解決在當地,隱患消除在萌芽」的目標。科左中旗寶龍山鎮轄區2020年內未發生一起「民轉刑、刑轉命」案件和重特大案(事)件,矛盾糾紛化解率上升至98.7%,群眾滿意度高達97%,正是這支人民調解隊向人民交出的答卷。
供稿:孫蕾
編輯:陳曉雯
審核:張崴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