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對於生二胎的問題,大部分家庭都是帶著美好期望來要二胎的。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夫妻,是頭腦一熱,也跟著人家生二胎。
但這些沒有考慮實際情況和後果,就生二胎的人,最後往往會發現:生活中除了經濟上愈發拮据之外,似乎當初期待的美好並沒有實現。
在要二胎之前,小李的生活還是十分不錯的。自己月薪3000,妻子月薪2000,加起來在物價不高的小縣城裡面,生活上也還過得去。
不久,妻子懷孕後辭去了工作,家裡的收入全靠小李。隨著孩子的到來,兩個人依舊沒有感到經濟壓迫,因為小李的父母平時會對小李一家進行貼補,生活也依舊是逍遙自在的。
就在去年,妻子意外懷二胎了。父母聽到兒媳婦懷孕,自然是滿心高興,希望能再給他們生一個大孫子。
但小李卻猶豫了,因為家裡再添一個孩子,勢必加大了開銷,但父母執意要二胎,小李所幸也就同意了。
但在生完二胎之後,小李的父親突然身患重病,臥床不起,而母親也要照顧生病的父親,這下上有老下有小的小李徹底絕望了。
以自己3000塊錢的月薪怎麼能撐起一家人呢?生活質量也從原來的舒適變得十分拮据,就連女兒吵著吃排骨,小李也沒捨得去買……
如今,生二胎的家庭是越來越多,除了那些收入不錯的家庭,一般的薪資家庭同時撫養兩個孩子實在是捉襟見肘。
但社會上,反而是越窮的人越喜歡生二胎,甚至網友把生二胎稱之為「新型窮病」。
1) 經濟上不能給家庭造成負擔
經濟決定地位。在考慮要不要二胎之前,首先最先要慎重考慮的就是家裡的經濟基礎。
像那些生活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養育一個孩子本就有些吃力,如果再有了一個,勢必會成為家庭的負擔。
心理學家曾經說過:教育環境影響性格。
在一個相對不富裕的家庭環境下成長,孩子的性格自然也不會十分完善。所以如果在質量上無法滿足孩子,那麼還是慎重要選擇生不生二胎。
2) 教育問題不能忽視
如今的社會現象,就是父母只管把孩子生下來,後續的養育問題通通都推給老人,完全沒有盡到養育的義務。如果孩子只管生,不管養,那麼還是請這些父母們不要生二胎了。
心理學家認為:在孩子3歲之前,是他們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是最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愛護的。
如果長時間親子關係的缺失,很容易導致彼此之間的關係不佳。
3) 對待兩個孩子不能有差別
生了二胎之後,父母就算是再想「一碗水端平」,在實際做法上也難免會偏愛其中的一個。
而父母對待孩子們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孩子們的心理健康。並且這種傷害會一直伴隨到成年以後,進而等到父母晚年會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除了上面這幾個需要考慮的問題,生二胎在20年後,也會面對幾個問題。
1. 晚年後父母更受累
上面也說到,生活壓力大,父母生下孩子後,養育的問題往往都推給老人,父母在很多時候都充當了「免費保姆」的角色。
尤其是那些子女多的父母,自然晚年需要照顧的孫輩孩子也多,自然晚年的生活要勞累一些,甚至有時候會感到力不從心。
2. 財產分割有糾紛
中國自古流傳下來的傳統:「子承父業」,但生活中,對於財產的分割卻沒有那麼明確,常常是家裡的兄弟姐妹因為財產引發各種矛盾
所以多子女家庭,也會在因為經濟上的糾紛,而導致孩子和孩子之間,孩子和父母之間的矛盾。
3. 父母養老問題
俗話說「養兒防老」,但如今的社會上,即使是一個有多個子女的孩子,到了晚年依舊避免不了孤獨終老的結局。
而兩個孩子,對於父母的養育問題,常常喜歡用「踢皮球」的方式來推脫,而父母常常是夾在最中間、最痛苦的那一個。
要二胎本來是一件添人進口的好事,但如果因為生二胎而引發後續的一些矛盾和壓力,那就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