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用一張紙一小時就可以讀一本書了!

2020-12-20 學習就是一門學問

大家國慶假期過得如何了?有沒有趁著這個假期好好給自己充一下電呢?說到充電,其實最簡單易行的方式莫過於讀書了。在前面的文章分享中,我們談到過閱讀的真相(錯過的朋友,可以翻看前面分享的內容)——

首先,閱讀是每一個人成功的必經之路,聰明的人都懂得去閱讀,而事實上,大多數的人,沒錯,是大多數,大多數的人他們是不會讀書的!現實就是如此,所以該怎麼做,大家應該很清楚了。

另外呢,我們說不僅要多閱讀,還要讀好書,因為書的質量真的很重要!

其次,讓人茅塞頓開的一個閱讀真相就是,一本書雖然看起來幾百頁,很厚,但是總結起來,就是這麼幾個重點,剩下的內容其實都是圍繞著幾個重點車軲轆話來回講的,所以我們只要抓住這幾個重點,一本書就搞掂了。

懂得再多的道理,不去行動也是不可能有所改變的,今天分享的內容可以說是閱讀真相的實踐版,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大家將這些認識付諸實踐的。

在這裡呢給大家分享一個工具,等你學會利用這個非常簡單的工具之後,真的可以做到用一張紙一個小時就可以從一本書中收穫非常有價值的知識了,我個人就是這麼去閱讀的哦~

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這張紙列印下來,每次讀書的時候,手邊都放上這張紙,邊讀邊填這張紙。

剛開始的時候,你可能功力比較弱,需要一個章節寫一頁A4紙,但慢慢地,你的功力提升了,就可以做到一本書寫一頁A4紙了。

寫下書名和日期千萬別忽視這麼做的意義,當我們閱讀量上去之後,就會發現,這些記錄將成為非常有價值的資料,是極大地方便我們去查找和翻閱的。寫滿12個空格(金句/精華片段)這些空格是讓你寫看書中,看到的金句的。那為什麼只有12個空格呢?因為人的記憶是很有限的,每個人只能記住少量的幾個關鍵點,如果弄30個格子,你其實是根本記不住的,記不住,再多也沒用吶!為什麼格子那麼小呢?因為是小格子,所以你才會寫出最精煉的金句,更方便去記憶。在聯繫實際的地方,寫下聯繫自己生活工作的經驗回憶。在應用收穫的地方,寫下自己今後可以將知識運用在哪些方面和如何運用。不要忘了,將知識變成自己的能力,改變自己的行為,將知識應用到工作和生活之中才是我們閱讀最根本的目的!當你這麼做之後,不出兩三本書,你就會發現,過去從來讀不了幾本書的自己,現在很容易就把書讀完了,閱讀從未如此輕鬆、愉快、有成就感~哈哈,心動不如行動,趕快嘗試起來吧!祝願大家在這個假期裡,無論是身體上的,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都是收穫滿滿的啦!

相關焦點

  • 把一本書變成一張紙,你不知道的思維導圖
    把一本書變成一張紙的過程,就是在循序漸進、熟讀精思。學習的難點在哪裡呢?我認為,知識量龐大是最直接的原因。當堆積如山的資料放在面前時,誰都很難愛上學習。思維導圖可以把一本書變成一張紙,而是這一工作也不複雜,把握好以下四個階段即可。
  • 1個小時讀一本書,你需要這三個方法
    一年讀幾本書合適?4本,6本,還是12本?那讀一本書需要多久時間呢?1周,2周,還是1個月?在如今快速生活的節奏中,因為忙碌的生活狀態,很多人就選擇了縮減看書的時間或者直接把看書從生活中刪除了。但如果我告訴你,只有幾個小時就能看完一本書,你們會相信嗎?在《快速閱讀訓練法》中,作者劉志華就提出了3種方法,練就全腦快速閱讀能力。
  • 與客戶的關係,如何從一張紙變成一本書?| 商業實踐問答
    提問1:如何把與客戶的關係從一張紙變成一本書?回答:隨著產品同質化程度越來越高,僅僅通過產品來向消費者表達善意或敬意的機會越來越有限,因而,將客戶關係從一張紙變成一本書,就變得尤為關鍵。重要的事情,務必以重要的形式去做。
  • 怎麼讀?掌握這項能力,你可以一小時看一本書!
    閃耀的學歷,耀眼的經驗,加之在疫情防控期間的權威形象,足以證明他可以比肩鍾南山院士。此時,不禁想起一個問題:你後悔那些年少讀了書嗎?可能有人會說:「我不喜歡讀書」,「我一看書就犯困」,「我看不進去」……諸如此類的問題,這絕不是少數人的通病。
  • 買了書又讀不完?比讀完一本書更有用的,是拆掉它
    第一點:一本書必須要讀完嗎?第二點:培訓式學習為什麼比讀書學習貴那麼多?貴在哪?第三點:知識不值錢,片面追求「乾貨」是一種病。一本書必須要讀完嗎?作者給出的答案是:沒必要!應該先確認自己讀書目的,然後選擇不同的書,使用不同的讀法。
  • 《讀懂一本書》:用樊登老師的方法,你也可以讀懂所有書
    :讀書誤解一:讀書只追求有用。現在讀書成了一件「有用」的事情,很多人在選書的時候都喜歡追求短平快的內容,巴不得通過讀幾本書就學會演講,學會溝通,學會PPT,提高情商……而忘了讀書應該是一件慢下來的事情,慢讀才能看到很多細節,思考很多問題,把書中的知識點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同時有用的書也因人而異,同一本書不同的人讀,因為閱歷和見識的不同,收穫也會很大不同。
  • 讀《聰明人的一張紙工作整理術:完美圖解》一張紙提高工作效率
    讀《聰明人的一張紙工作整理術:完美圖解》一張紙提高工作效率文/藍雲多多準備一張紙:橫折,豎折,重複一遍。接下來,我們就要用這張4×4格的紙張寫一篇文章。001 所有的工作都可以歸納到一張紙上首先我們要學會妙用簡單的S便籤,這S便籤即是困難(Solution),故事(Story),困難(Solution),簡潔(Simple),成功(Success),然後把這些各個要素分類到固定的格子裡。
  • 如何1小時閱讀一本書?
    主題:如何一小時閱讀一本書?(粗讀)上周,隆重和大家介紹了自己加入了讀書會,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一步,我通過各種方法,搜索並學習「如何閱讀」,想要為後續的閱讀打好基礎。值得一提的是,搜索閱讀方法時,通過抖音認識了鬍子哥,並學習了很多除了閱讀方法之外的,很多底層認知方面的知識,是我本周最大的驚喜了!
  • 如何快速判斷一本書是否值得一讀?
    極少有(或者說幾乎沒有)一本書,對所有年齡段、知識閱歷不同的人都有好處。有的書在你頭腦空空的時候大有裨益,有的書要你有所儲備才能助君一臂之力。四大名著是好書嗎?肯定是。但人們依然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書有多好,取決於讀者的狀態。一本書是否值得你讀,需要你自己做出判斷。
  • 一頁紙工作整理術:教你用一張紙、一支筆,掙脫創意泥潭,輕輕鬆鬆...
    一支筆+一張紙=一種思考方式暢銷書《餐巾紙的背面》作者、視覺化思考之父丹·羅姆經典作品《一頁紙工作整理術》一、教你用一張紙、一支筆,掙脫創意泥潭,輕輕鬆鬆解決工作難題!《一頁紙工作整理術》是視覺化思考領域的必讀作品。只需四天,就能讓讀者學會受用終生的視覺化思考技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本書為雙色印刷,書中近一半篇幅為作者的手繪圖,用圖文並茂的形式展現了視覺化思考的魅力,整體風格非常輕鬆明快、易於閱讀。
  • 教你如何將一張紙折成一本書,以假亂真!
    看書可以提高個人修養,使人變得成熟穩重。紙的魅力在於可以承載文字,傳承知識。今天這個教程告訴大家紙的另一個魅力,一張紙可以折成任何你想到見到的東西。摺紙書成品1、取一張正方形的紙,將紙對摺2、展開後再將兩邊向中間對摺3、再展開,再沿著剛才這齣的摺痕折。
  • 一讀書就瞌睡,讀書不是逐字閱讀,一小時讀一本書是如何做到的?
    一讀書就瞌睡,根源還是讀書的效率比較差。第一節:人生要想早日成功,儘早建立讀書系統,為你的夢想插上飛翔的翅膀第二節:讀再多的書也沒有收穫,被別人諷刺自己是書呆子,出路在哪裡?我們要早睡2小時來換取早起兩小時,利用早晨讀書才是最高效的讀書。二、我們該如何一小時讀一本書,實現高效閱讀呢?1、確定我們讀這本書的目的我們讀書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 讀好一本書的竅門
    我是鄭老師這一講給大家介紹的主題是「讀好一本書的竅門」。老師問問同學們:「你們會讀書嗎?」咱們很多同學應該都聽過高爾基的那句名言吧,「我撲到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到麵包上一樣。」老師相信很多學生愛讀書,也很勤奮。但是很多學生有這樣的苦惱:書讀了很多,卻沒見什麼效果。
  • 如何做到一天讀一本書
    在《深閱讀》這本書中,作者齋藤孝提到讀書的意義可以分為三種:一,以獲得信息為目的的讀書;二,為了愉快且有意義得度過獨處的時光;三,為了鍛鍊自己、豐富精神而讀書。我們看到,其實讀書的意義是多重的,假如我們想通過讀書來指導自己的人生和工作,就不能僅僅只停留在消遣這個意義上,而是應該用更「功利」的態度去完成讀書這件事。每次讀書前問問自己「讀這本書我會收穫什麼」,肯定會比漫無目的讀書的收穫來得大。
  • 15幅富有內涵的插畫,看懂這些圖片,比讀一本書還有用
    我們常常會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用來形容讀書的重要性,書本可以記錄文明,傳遞知識。畫作也有同樣的功能,在同樣一張紙上,一幅畫比一張紙傳遞給我們的信息完全不同,圖片含有的信息比文字要多得多。
  • 用一張紙可以切開什麼?椰子:疼疼!網友:住手,你只是一張紙啊
    用一張紙可以切開什麼?椰子:疼疼!網友:住手,你只是一張紙啊哈嘍,下午好,你們那個只會2333的小編回來了,你們想我了嗎?小編可是想死你們了,今天小編給你們分享一下用一張紙可以切開什麼?不知道你們看到這個問題是不是覺得很弱智,紙怎麼能切開東西~今天就給你們看一下這個紙的「超能力」,廢話不說多說~「老婆」鎮樓~~進入正題~~實驗開始,先剪一個圓,話說,這個圓真的圓!怎麼剪得,不知道你們知道有什麼方法嗎?紙圓中間在摳一個圓,之後套在切割機上!
  • 3個步驟教你:用一小時讀完一本書的速讀方法!
    說的再通俗點,當我們剛開始進入一個領域閱讀的時候,書中的內容對於我們來說都是新的,所以讀得慢、理解的慢。當我們閱讀完一本書之後,開始閱讀下一本書的時候,我們就會開始發現新的這書本裡有那麼一些內容和前面閱讀的那本書中是一樣的,或者換了一個說法。
  • 花一小時讀20本書,不如只讀1本的秘密
    二、孩子太有興趣看書了,我應該加大難度嗎?三、我已經不知道給她講什麼書了,怎麼辦?之前也發布過一篇文章《別人家孩子每個月看591本書,我為什麼不焦慮》裡就提過,真的有人每個月看591本,刷了1000多次。閱讀歸根到底還是為個人服務的,進行比較沒有意義,所以別人看了多少都跟你沒有關係,孩子因為閱讀帶來的進步和改變才是衡量的標尺。
  • 半年寫1本書、做2個課、讀15本書,玩沒耽誤,掌握這竅門你也可以
    、做兩門課、讀15本書、畫很多圖不總結不知道,6個月的時間居然做的事情還不少,我先來匯報下自己的戰績,後面再給大家談我是如何做到的。5月又用了整整一周的時間根據反饋進行了書稿的修改。雖然這已經是我寫的第二本書了,但是過程中的痛苦程度一點不亞於第一本書,我認為每一次寫書都是一次對這個領域知識的系統梳理和重新搭建。寫的過程中我用掉了一大箱子草稿紙,你沒有看錯,寫書也需要草稿紙,每篇文章都要在紙上構思大綱,甚至還要反覆修改大綱。何況文章裡還有很多配圖,畫圖構思也是既費腦又費紙的。
  • 一小時看完一本書給你方法
    有朋友問我,「巴菲特每天至少讀五百頁書,孫正義靜養兩年看四千多本書,是怎麼做到的?」前段時間聽關於書評的課程,有一種叫蘋果閱讀法,還有一種速讀法,是可以達到一小時讀一本書的,我驗證過。從這本書中我找到了LEAD的方法,非常非常好用,幫我解決了很多問題,這是一個模版,在這裡不多敘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