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江海南通,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南通美食
不僅有依江傍海的鮮味兒
還有幾千年來散落於街巷的美味兒
想證明南通比其他地方好
只要吃一口正宗的南通味兒
一定會讓你久難忘
不信?那就去嘗嘗
靠海吃鮮
南通位於長江入海口,東臨黃海,來南通不吃這海貨、江貨,便不叫嘗「鮮。
河豚魚
千百年來,河豚美味吸引眾多美食愛好者。「拼死吃河豚」這句話傳了不知多少年,有個說法叫食得一口河豚肉,從此不聞天下魚。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河豚魚養殖基地,海安中洋集團更是培育了「無毒物」河豚魚,可以讓大家放心食用。
如東竹蟶湯
竹蟶是海產雙殼軟體動物,如東竹蟶湯是千百年來,如東人宴席上的第一道菜。如東竹蟶湯沒喝過,就不能說你嘗過「鮮」這個字。
呂四響菜
響菜又叫海蜇,是啟東當地招待酒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特色菜,嚼起來爽脆無比,個大、脆嫩、水分少,當地人稱響菜。呂四海蜇是江浙一帶出產的南蟄裡的上品,經過特殊的三礬加工工藝,被蓋上了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的印章。
如東「離水鮮」
「離水鮮」,顧名思義,就是沒有用冰凍冷藏手段,直接捕撈上岸的新鮮海貨。如東人吃海鮮獨愛本港貨,因如東沿海處在食物餌料的緩衝沉澱地帶,如東海鮮味最美就成為必然。
海安麻蝦醬
麻蝦,海安沿海一帶特有,用來製作食品,口味獨特而鮮美。海安有句土話:好菜一桌,抵不上麻蝦一嗍,意思是一桌豐盛菜餚的鮮美程度,也抵不上一口麻蝦那麼讓人印象深刻。
地方嘗美
南通地方上的好菜,你吃過嗎?還是你小時候記憶中的味道嗎?
海門紅燒羊肉
江蘇24道家常菜誰排第一?海門紅燒羊肉!正宗的海門山羊體型較小,不會超過50斤,耳朵明顯比普通山羊小。海門人篤信紅燒才是對美味最妥帖的尊重,羊肉入鍋,滿屋飄香。
羊雜湯
所謂羊雜湯,就是在燒煮羊肉的原湯裡,放進羊的肝、心、肚、腸等五臟六腑,輔以姜、蒜、椒、鹽等佐料,煮得沸沸騰騰、香味撲鼻。寒冬來臨,喝上一碗熱得燙嘴、暖意融融的羊雜湯,是再美不過的事兒了。
小巷飄香
美食不一定來自大廚掌勺,這深街小巷幾百年來的飄香,已成為了另一種習慣。
費家扒雞
在南通市區,這費家扒雞算是家喻戶曉的品牌。創始人費伯輝反覆調製,經歷多次失敗後才敲定的配料,其中含花椒、肉歸等20多種中草藥。與其它燒雞、扒雞相比,這費家的扒雞不油膩,肉質也不過分爛,有嚼頭。
寺街臭豆腐
這是南通城裡最有名的一家臭豆腐店,店主姓張,開在寺街已經有20來年,從最初的小攤變成了小店,名氣也越來越大,粉絲也越來越多。在擁躉心中,窄窄的石板路映著年長日久的安寧,這或許就是寺街臭豆腐最迷人的味道。
草鞋底
「草鞋底」是南通地區的一種燒餅,因為烘烤,兩頭微微拱起,活像草鞋底子一樣。判斷一個人是不是老南通,問下有沒有吃過草鞋底,便能看出一二。新鞋的草鞋底軟而不潮、松而不韌,吃起來都是滿滿的小時候味道。
呂四缸爿
缸爿是獨屬於南通的地方名點,在南通,呂四缸爿的名氣最響。隨便在街上找個當地人打聽,他們肯定會手指著範龍老街。到了老街,循著芝麻和蔥香味兒就能找到小店。剛出爐的缸爿外層薄脆,內在鹹香而軟韌,咬一口唇齒留香。
蝦籽燒餅
古鎮栟茶,是一個可以聞香起床的妙境。這香氣便是出自栟茶一大招牌美食——蝦籽燒餅,每日清晨皆會如此「霸道」地召喚栟茶人起床,其中以「一柱樓」燒餅最為有名。經過百年傳承的烘烤手藝,蝦籽燒餅的外皮,好似盡帶黃金甲,咬上一口,內裡滿滿皆是大海的味道。
南通獨有
每個地方總有那麼幾個特色,這南通的特色便在這兒。
冷蒸
千金難買時令香,南通初夏的冷蒸,沒吃過的人是不會知道它的香。冷蒸原本是舊時鄉民青黃不接時的救急之物,由灌漿飽滿、日趨成熟的麥穗,在除去麥芒麥殼後,經鐵鍋文火翻炒,再經石磨磨製而成的一種條形食物。如今要吃上一口,還真是不容易。一定得是暮春初夏,穀雨剛過時,搓一小團放入口中,清香縈繞,絲縷纏綿。
啟東麵餅
某洋快餐店推出新品老北京雞肉卷,啟東人笑了。不就是麵餅卷點菜,啟東人不知吃了多少年。吃麵餅的習俗,盛行於啟東的沙地人當中,捲入麵餅的菜至少得有五六樣,以時令素菜主打,親朋好友圍一桌,吃麵餅意味著合家團圓幸福。
白蒲茶幹
白蒲茶幹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是南通地方久負盛名的傳統風味土特產。如皋白蒲的「三香齋」茶幹,香軟而有嚼勁,可謂色、香、味俱全,更是因為被乾隆皇帝嘗過,御筆親題「只此一家」,而馳名大江南北。
西亭脆餅
通州西亭出產的西亭脆餅,是百吃不厭的老口味,始於清朝光緒年間,歷經百年而不衰。西亭是張謇的祖籍地,他常以家鄉的西亭脆餅作為禮品,饋贈京貴及國際友人。西亭脆餅用料考究,做工精細,酥甜香脆、美味可口,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仍是廣受讚譽。
南通本味
這些好貨,只鍾情於南通這片土地;這些南通特產土菜,從容淡定地偏安於此,保持著原始本味。
蘆稷
南方人愛吃甘蔗,南通人愛吃蘆稷。沙地農家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在田邊地角、桑園瓜地栽種蘆稷,剝了葉子,砍下老根,將蘆稷剁成一節節,撕去皮後咀嚼,滿嘴甜蜜。
白扁豆
啟東海門一帶沙地人叫「洋扁豆」,是農家普遍種植的菜蔬,剝殼吃籽,夏秋兩季可以不斷採摘食用。涼拌熱炒皆宜,清淡可口。
金瓜
橢圓形,色澤金黃,蒸熟後瓜肉無需刀切,用筷子劃拉幾下,自然成為絲狀。金瓜不是什麼奇特品種,但也是啟海沙地特有的農作物。金瓜絲不用複雜調料,蔥油涼拌,上得餐桌比涼拌海蜇還搶手。
蘘荷
入口清脆,有一股特殊香味,愛的人愛死,不愛的人避之不及,南通人愛將其入菜。夏秋之季,一道蘘荷炒毛豆籽絕對地解暑開胃。
香沙芋
香沙芋屬於芋艿中的極品,沙地土質鬆軟,水源豐富,這長出來的香沙芋細膩柔滑、易酥不爛、甘香可口。
香芋
跟外地人解釋什麼是香芋得費白天口舌,到最後他們還是以為芋艿或荔浦芋頭。離開啟海沙地,別處幾乎沒有見過香芋。它呈球狀,形似小馬鈴薯,口感好似板慄,有特殊的香氣。
黑菜
到了冬天,南通有道普及度極高的家常菜:黑菜粉絲湯。黑菜指的是塌棵菜,就是那種貼在地上生長的青菜。用黑菜煮的菜飯,也是老南通人心目永遠的經典,那個飯,無敵!
飲食文化
說到早茶,不得不講到如皋的早茶文化。如水的日子從早茶開始,依江傍水的如皋飲食在早茶文化下,多了一抹水色和溫暖。
如皋早茶
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落樹梢,老城才剛剛甦醒,如皋百年老店四海樓已經人頭攢動了。
早茶裡最上檔次的數蟹黃包,歷經三百年的積澱傳承,如皋的蟹黃包麵皮厚、膠質餡,一隻就佔了大半個盤子,貨真料足。
就著薑絲香醋,吃一隻蟹黃包,再喝一碗玉米粥,小城生活就在這兩個字裡,「滿足」!
【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