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小貸:從「劣勝優汰」到「優勝劣汰」

2020-12-24 未央網

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財經評論人、投資人陳宇(筆名「江南憤青」)有次提及,他此前給一些現金貸公司提供的商業建議,是「把風控全部砍掉」。在現金貸、網絡小貸們魚龍混雜、百舸爭流的野蠻生長時期,按陳宇的話說,好公司反而很難活下來。

「把風控全部砍掉」這句話聽來刺耳。網際網路金融的本質是金融,風控是金融的命脈,省什麼也不能省風控吧?但陳宇投資了不少現金貸公司,其觀察到的現實情況卻有殘酷的一面——在一個行業有監管、有規則之前,「好公司」跟「壞公司」競爭,反而是「好公司死得快」。

因為好公司有底線、業務增速慢、成本高;而壞公司靠突破底線攫取了超額利潤,而被其破壞的市場生態,卻是好公司將一起承擔的。

劣勝優汰

第一個赤裸裸的現實是,來自前海徵信卅伍研究院發布於去年初的數據顯示,現金貸共債者比例超過60%,一年過去了,業內共識這個比例只升不降,甚至有業內估算稱,這個比例可能超過80%。這意味著不少講求風控的貸款公司,其實和風控較弱、甚至不講究風控的「壞公司」共享了一大批客戶。

很多現金貸(包括其它類型網絡小貸、消費信貸等)借款人的心路歷程,都是從借利率相對較低的「小錢」開始的,因此他們最初接觸的平臺很可能是「好公司」。其中有相當一批借款人,享受到了一次「來錢容易」的樂趣後就會有第二、第三、第四次,累積的利息會使他們債務總量增加,慢慢越借越多,超過自己還款能力,於是也越借越貴,逐漸借到了「高利貸」甚至「超利貸」平臺。而最初的借款平臺大多都未能敏感地屏蔽掉這批客戶,而是將這些客戶作為「有借有還」的復購者,甚至連利息定價都會下降。即便這些復借的人已經在多頭借貸。

第二個赤裸裸的現實是,當「好公司」們嘗試更迭他們的數據模型以求靠降低不良來維繫利潤時,「壞公司」簡單粗暴地用超高利率覆蓋高風險。因此相較之下,反而是「壞公司」更容易賺得盆滿缽滿。

第三個赤裸裸的現實是,當監管風暴帶來行業整體抽水、泥沙俱下時,即便是「好公司」也未能置身事外,不良一樣水漲船高,而他們卻沒有前期的超高利率帶來的超高利潤可賴以「過冬」。現金貸顯現出明顯的周期性特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好公司」在這個監管當口,期望憑藉的,不過是自身更早合規,期待監管能夠對其分類施策、心慈手軟,期待資金方能夠繼續支持以低息資金。然後,當行業整體受到輿論亂箭掃射、當整個金融政策語境穩定壓倒一切,監管和資方有時並不足夠有分辨力,態度有時並不足夠就事論事,而是一鍋一起端來嚴查、從緊,以求「大方向正確」。

第四個赤裸裸的現實是,就借貸平臺們眼下最頭疼的「多頭共債」借款人在行業抽水期裡面臨的資金鍊斷裂問題而言,從這些借款人的微觀行為來看,當手上僅有的錢不足以償付所有平臺借款時,大多數理性人都會先還那個利率最高的平臺,而不是利率相對溫和的「好公司」;大多數怕事的借款人都會先還那個暴力催收傾向最明顯的、騷擾或恐嚇電話打得最嚴重的平臺,而不是合規有序做催收、和借款人好好談講道理的「好公司」。

從P2P到網絡小貸,在監管明確、監管落地前,「愉見財經」在採訪中時常會遇到「好公司」的掙扎與鳴不平,甚至於,還會出現「好公司」禁錮在合規的、尊重金融本質的方圓內發展不下去。在監管缺失的「荒蠻時代」,往往都是會踩線邊界、甚至是會突破邊界的「壞公司」活得更滋潤。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在近期的一場論壇上表示,在過去5~10年、特別是過去5年裡,整個監管環境相對寬鬆,由於技術進步太快、商業模式演進太快,以至於在監管當局還沒有明白怎麼回事的時候,這些商業模式已經做好,相關公司已經完成了第一桶金的原始積累。

監管缺失或監管不到位,會造成「好公司」和「壞公司」發展的雙重標準,不公因此而起。

劣幣驅逐良幣。

優勝劣汰

撥亂反正,核心的原理是讓「壞」有成本、有後果。以網絡小貸為例,清理整頓、牌照管理,以及將對利率上限、催收行為、消費者隱私保護等等方面的邊界設定,就是讓「壞公司」無底線經營的外部性內部化。

不過,這一步走到位還需要時間。如果監管最後確認定調網絡小貸需擁有正規經營牌照的話,據國家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末,運營中的現金貸平臺超過2600家,而據「第一消費金融」發布的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同期市場上網絡小貸牌照只有242張。這表明,目前尚有九成的平臺游離在灰色地帶。

再假設,下一步所有借款平臺都只能遵從同一個最高利率上限的話,那麼,陳宇就會收回他的那句「把風控全部砍掉」的建議。

陳宇稱,他觀察過的公司,有風控的和沒風控的,此前不良率也就差8個點。如果貸款定價是不受監管、可以漫天放高利貸的,那麼這8個點根本不是事兒,息/費率提高十幾、甚至幾十個點便能輕而易舉覆蓋;但如果貸款定價有上限,比如年化36%,那麼別說8個點的不良率差異了,0.5個點都足以決定存亡。

「荒蠻時代賺的是不要能力的錢,監管時代賺的是能力的錢。」陳宇說,如果在第一階段,「好公司」反而憋屈、只有靠突破底線來經營下去的話,那麼在第二階段,就輪到「壞公司」輪番陣亡了。

監管套利

行業裡還有一種憋屈,叫差別化監管。

比如,業務本質雷同的公司,有的被納入了監管體系,有的游離於監管之外;有的受A體系的監管,有的卻受B體系的監管,監管的鬆緊度都不一樣。好比消費信貸(不少消費信貸公司也有現金貸品類業務),有的消費信貸公司是受銀監會批准設立的,持牌並接受銀監會監管,而大部分做著類似業務的公司此前則不在監管體系內。

持牌的借貸公司相比非持牌公司,有品牌、資金渠道及價格方面的優勢,在這一輪監管風暴之下,輿論爭議和指責的焦點也落在非持牌平臺現金貸的身上,市場對持牌機構少有爭議。但反過來,持牌機構也有很高的違規成本,在其它公司野蠻生長之際,在監管虎視眈眈之下恪守邊界意味著無法賺取「無節操暴利」、市場被搶奪,最後還要一起承受整個行業風暴轉折後的價值滅失。

再比如,一樣受到監管,但監管主體不同,也可能形成一定程度的監管套利,比如銀監會監管和地方金融辦監管之間的差異。從當前的推進方向來看,網絡小貸的監管主體是地方金融辦,理論上地方的監管管的是地方的業務吧?然而形成對照的卻是,多地的貸款公司已經實現了跨省經營,現金貸等在APP借款、網上放貸的公司,業務也並無地域限制。

銀監會批准持牌的蘇寧消費金融總經理陳鳴近期在一場圓桌論壇上曾呼籲「監管的統一」,包括統一的監管體系和統一的監管標準。「所有從事這個業務的,在一個標準下去做事,就不會出大亂子,今天的監管已經在做這件事情了。」他稱。

以銀監系統與地方金融辦的監管為例,私底下,「愉見財經」還曾聽聞,後者在監管上「容易網開一面」。一名接觸監管部門的金融公司高層曾打趣地說,地方金融辦,全稱叫做「金融發展辦公室」,其中的「發展」二字是要點,對一方政府來說,是有支持當地的金融公司業務發展、規模擴張的潛在衝動的。

而當這家金融公司的註冊地在當地,業務拓展及業務造成的社會影響在外省市的話,其中就會張力。

「公司是要踩油門的,監管應該是踩剎車的,油門剎車協調運作,公司才會穩健發展;但地方金融辦也求發展,有時也兼具油門的作用。」上述金融公司高層如是評述。

一家受銀監會監管的消費金融公司在接受「愉見財經」採訪時曾提出這樣一種建議,地方金融辦的主要職能在於發展、服務、監管轄內金融業,那麼是否可由其回歸原點,即業務範圍在其轄區的金融公司由其管理;業務範圍跨省市者,是否可以接受統一的集中式的監管?

管清友也曾提及過去幾年裡「中央監管機構和地方監管機構的博弈、或者說分歧」,很多新金融業態的發展是通過地方上的鼓勵先行發展起來的,地方政府往往希望本地的金融行業增加值在GDP的比重中適度提高。

不過,他也同時指出,自2014年起有些新金融業態顯現出發展中的問題時,各地金融管理部門逐漸兼具了金融監管機構的特點,很多省份的金融辦都加掛了地方金融監管局的牌子,中央監管機構和地方監管機構已經逐漸「合流」。

[Source]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優勝劣汰還是優汰劣勝?
    適者生存,優勝劣汰。自然界生物進化論的描述,在現實的社會全部如此嗎?這位課長當即回覆:「這是我們的產品,這是我們的品牌,一個都不能流到市場上去。」我們不難發現,有些公司的產品為什麼做的好?其實是很簡單-----優勝劣汰。因為你做不好,就沒有辦法活下去,所以必須把每一個都做好!
  • 樂陶:「劣勝優汰」是學術界常態
    我們歡迎競爭,但要「優勝劣汰」的競爭,而不要「劣勝優汰」的競爭。要做到這一點,需要首先知道孰為優孰為劣,然後制定並貫徹能讓優者勝出的制度。這說起來挺簡單,但做起來實在是難。要制定出合適的制度,公平公正地貫徹下去已著實不易,更何況在一些領域,孰優孰劣都難以說清楚,或不敢說清楚,或外行指導內行,不能說清楚。我們知道,工科的東西基本上可以通過實測檢驗,造假較不易。
  • 史實:優勝劣汰?但優秀者也會被淘汰!
    一般來說,越是質量好的商品,越是優秀的人才,越受歡迎,這是正向淘汰,但是反觀歷史,與此相反的「優汰劣勝」的現象也屢見不鮮。這種在經濟學上稱之為劣幣驅逐良幣。這些人缺乏脾斯麥的遠見卓識,不能清楚認識到他是在避免列強對德國的聯合扼殺,導致脾斯麥的主張不能推行。再加上當時的皇帝威廉二世因為脾斯麥的威望對其產生了猜忌,脾斯麥的同僚順勢煽風點火,導致脾斯麥在政治舞臺上的黯然收場。其實王朝政治就是這樣,忠臣往往死於統治者的猜忌和小人庸才的排擠。
  • 信用證套現亂象背後:誰助推了「劣勝優汰」
    從PTA、融資油、融資鋅,到近期被炒得沸沸揚揚的電解銅,似乎那些單位價格相對較高、產品標準化、進口交易量大、市場貿易繁榮的大宗貿易商品,都容易被炒家盯上,成為套利者的工具。  不過,應該挨板子的顯然不是這些商品,而是信用證套現亂象的製造者和「同謀」。
  • 網絡小貸行業將迎來變局
    與傳統小貸不同,網絡小貸突破了地域限制,向全國網際網路用戶提供貸款,加之後期「現金貸」亂象的出現,2017年11月21日,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整治辦下發特急文件《關於立即暫停批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叫停了網絡小貸牌照的發放。而當時市場上共有網絡小貸牌照249張,其中完成工商註冊的229張,已過公示期但尚未完成工商註冊的網絡小貸牌照20張。
  • 優勝劣汰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出自:熊召政《張居正》第二卷第21回:「每三年對官員考察一次,優勝劣汰。」近義詞有:優勝劣敗,優勝劣汰是褒義成語,可作主語、賓語、定語;指社會競爭。 優勝劣汰的詳細解釋: 成語名稱:優勝劣汰(yōu shèng liè tài) 成語釋義:優:優良;汰:淘汰。
  • 監管新規徵求意見 網絡小貸行業將迎來變局
    與傳統小貸不同,網絡小貸突破了地域限制,向全國網際網路用戶提供貸款,加之後期「現金貸」亂象的出現,2017年11月21日,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整治辦下發特急文件《關於立即暫停批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叫停了網絡小貸牌照的發放。而當時市場上共有網絡小貸牌照249張,其中完成工商註冊的229張,已過公示期但尚未完成工商註冊的網絡小貸牌照20張。
  • 到底是「優勝劣汰」?還是「劣勝優汰」?我們都被騙了
    活了大半輩子,突然發現我們被「優勝劣汰」這個所謂的真理矇騙了。首先我們被「優」和「劣」的概念欺騙了。人類和整個生物界一樣,首先是為求存而存在的。也就是說,讓「求存」狀態變得更為安全可靠,這才稱得上是「優」,否則就屬於「劣」。
  • 網絡小貸凜冬將至? 業界預測特急監管函只是第一步
    11月21日,監管層發布「特急」文件,稱部分機構開展的「現金貸」業務存在較大風險隱患,要求各級小貸監管部門立即停批網絡小貸牌照,禁止新增批小貸公司跨省(區、市)開展小貸業務。消息一出,在美上市的趣店、拍拍貸等股價紛紛大跌。昨日晚間,已有上市公司公告擬終止參設網絡小貸公司。
  • 未來90%網絡小貸將出局?
    「隨著網際網路平臺發展壯大,影響力逐漸擴展到人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新型壟斷行為不斷出現,打擊網際網路巨頭壟斷已經是各司法轄區執法者共有的『默契』。」一位資深反壟斷律師表示。  90%網絡小貸將出局?  11月3日,上交所發布公告稱,螞蟻集團所處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導致螞蟻集團可能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而就在前一天,央行、銀保監會聯合下發《辦法》,對網絡小貸業務提出諸多合規要求。
  • 這些非法網絡小貸可能掏空你的錢包!
    這些大部分都是非法網絡小貸平臺。借1300元,5天後要還3800元有群眾反映,前些天點開一家名叫「急周轉」的網貸平臺,僅僅是測試額度,並沒有申請下款。誰知該平臺沒有任何電話簡訊強行下款1300元。民間借貸利率 法定上限15.4%按照最新規定,網絡小貸公司註冊資本需要實繳10億元,跨省經營需要50億元準入門檻,全國範圍內僅有少數幾家符合標準。這也意味著,市面上多數網絡小貸公司皆是非法經營,根本沒有經營牌照。
  • 網絡放貸的最新監管要求,經過批准和備案後方可經營網絡小貸業務
    張律師解析:本條主要是關於網絡小貸業務功能定位的規定。小貸公司經營網絡小貸業務時,發放的貸款首先要遵循小金額發放、分散發放的原則。所謂小額原則就是在網絡上發放貸款的額度應當限定在小數額的範圍內,不能發放大額的網絡貸款。
  • 華潤集團擬出清網絡小貸業務 進軍消金夢想受挫
    網絡小貸徵求意見稿下發一個月後,多家網絡小貸公司已經有了新動作。有的開始增加註冊資本,有的則要出清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華潤建築和華潤網絡均是華潤集團的關聯企業。這意味著,華潤集團的網絡小貸業務將被拋售。 一位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指出,網絡小貸新規雖然還是在徵求意見階段,但已奠定了嚴監管、高門檻的基調。監管也給出三年的「過渡期」,在這期間,網絡小貸公司可以根據自身的發展整改甚至退出。
  • 31省份小貸公司三季度餘額公布:4連降終結,重慶創新高
    中新經緯客戶端10月28日電(王永樂)日前,央行公布了2019年三季度小額貸款公司(以下簡稱「小貸公司」)統計數據報告,數據顯示,全國小貸公司貸款餘額(以下簡稱「小貸餘額」)在連降4個季度後首次回升。其中,重慶小貸餘額增量以近180億元居首,並創餘額歷史新高。
  • 贛4家網絡小貸獲批接入央行徵信,分期樂、隨行付等在列
    新京報訊(記者 黃鑫宇)4月28日,江西省小額貸款行業協會(下稱「協會」)官方公號發消息稱,吉安市分期樂網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下稱「分期樂網絡小貸」)、南昌隨行付網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下稱「隨行付網絡小貸」)等4家協會會員單位,近日獲批接入央行徵信系統。
  • 小貸新規約束宜人貸
    這也踐行了唐寧對媒體所稱「普惠金融不應該是『等客戶來』,而是『到客戶處去』,哪怕最小量的額度,在毛細血管末端都能創造非常大的價值」。宜信對於那批學員的幫助,就像唐寧25年前孟加拉之行時所看到的「窮人銀行家」尤努斯做的小額信貸,用一點點錢幫助最貧困的農村婦女走出困境。
  • 監管新動向:勒緊網絡小貸槓桿倍數,放鬆消費金融融資渠道
    在網絡小貸迎來嚴監管的同時,消費金融、汽車金融則迎來放鬆的利好政策。近日,澎湃新聞記者獲悉,有消費金融公司收到銀保監會下發給各銀保監局的《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促進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下稱《通知》),印發時間為10月底。
  • 慈谿八十億元「小貸」活了五千微小企業
    本報訊(記者楊緒忠 黃 程 慈谿記者站孫雲東 盧萌卿)第一天申請貸款,第二天到帳。昨天,慈谿市橋頭鎮成達蔬菜農場場主楊成達再次獲得了慈谿融通小貸公司的100萬元貸款。「這筆救急錢,正好用來支付從農戶收購青豆、毛豆和蒿菜的費用。」楊成達欣喜地告訴筆者。  楊成達是「融通」小貸公司600多個小微客戶中的一員。
  • 停批網絡小貸!互金收網!你的理財還安全嗎?
    停批網絡小貸!互金收網!你的理財還安全嗎?作者:齊俊傑看財經昨天晚上,傳來了重磅消息,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於當日下發了特急文件,要求立即暫停批設網絡小貸公司。據第一消費金融統計,截至2017年11月6日,市場上的網絡小貸牌照已經達到242張,其中廣東最多,其次是重慶,江蘇江西等省份。而此次,一刀切的暫停批設網絡小貸公司,就是將槍口對準了以現金貸為主要目標的一系列風險較大的網際網路金融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