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因素理論視角下網民跟帖的態度傾向

2021-01-10 人民網

(山東農業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山東 泰安 271000)

摘要:網絡跟帖評論已經成為網民針對各種事件發表意見的重要平臺。然而網絡平臺給人們提供自由表達觀點的同時也成為部分網民洩憤的重要場所,網民的負面、極端的言論可能進一步引發網絡暴力,不利於和諧有序健康的網絡輿論環境建立。因此本文從新聞因素理論視角出發,以《進城農民工居所》的新聞報導為例,探究造成網民跟帖評論態度傾向不同的原因。

關鍵詞:新聞因素理論;跟帖評論;態度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12-0000-03

隨著網絡媒體的迅猛發展,移動手機端的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新聞媒體允許用戶對其所報導的新聞發表跟帖評論,新聞跟帖評論已經成為網民針對各種事件發表意見的重要平臺。在公共領域,網絡跟帖評論向廣大受眾傳達相關的共同問題,並促進公眾輿論的形成[1],為普通用戶提供了表達自己以及與他人溝通的的機會。但是網絡空間提供給人們自由表達觀點的同時也成為部分網民洩憤的重要場所,網民的負面言論逐步引發網絡語言暴力,對於所針對群體或個人造成了極大傷害。網絡空間的意見表達或發表主觀理性看法,或消極語言暴力、言語攻擊,或積極正能量。這些不同的態度傾向對於網絡虛擬社會甚至是物理社會的健康有序發展都起到了重要影響。

因此本研究從網絡新聞跟帖評論入手,通過新聞因素理論探究新聞內容對於網民跟帖評論態度傾向的影響,以回答網民為什麼參與跟帖評論?網民跟帖評論的態度傾向受什麼因素的影響?本研究以《進城農民工的居所》新聞為例,在新聞因素理論的框架下通過分析騰訊、網易、新浪三大網站熱門網民跟帖評論文本,探究網民跟帖評論態度傾向背後的原因。

一、新聞因素理論視角下的網絡跟帖

新聞因素在整個新聞系統中運作,既是事件成為新聞的選擇標準,亦是影響受眾跟帖、參與新聞評論的標準。對新聞價值理論的研究表明,媒體用戶在不同的新聞報導之間進行選擇時應用與媒體人相似的選擇標準,新聞因素影響受眾的參與程度和用戶之間的互動性 [2]。Galtung與Ruge[3]系統的提出了12項新聞因素:頻率(frequency, 事件展開並獲取意義的時間跨度及適合報紙發行周期或新聞廣播時間表的程度)、門檻(threshold)、明晰性、富有意味、一致性、不可預測性、連續性、構成以及涉及精英國家、涉及精英人物、人格化與負面性。在此研究的基礎上,後繼學者又提出了國際等級和經濟聯繫、越軌、意識形態等因素 [4]。

新聞因素決定了事件的新聞價值,從而決定了事件被報導的可能性。根據Eilders[5]的研究,新聞因素之所以以及會影響媒體的選擇,主要是因為:第一與進化論相關,這種解釋認為人們關心對自己生活或福祉存在潛在威脅的事物,第二種解釋是指人類的一般心理機制,人們關注熟悉的人物或事件。Weber[2]在此基礎上,認為新聞因素影響認知資源的分配和在接收新聞期間激活現有知識。具體來講他認為新聞因素影響媒體的選擇與受眾選擇的原因有三個層面的原因。首先,假定對某些刺激的注意力和處理資源的分配在進化過程中變成自動的,因為它與適應度的相對增加有關。其次,在社會化方面,假設人們根據他們的社會認同來分配相關性,並將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對他們在社會中的角色或與集體價值觀和規範相關的事件具有重要意義的事件上。最後,假定與用戶先前的知識和經驗有關的事件可以被更容易地接受。這些不同的觀點有著共同的假設,即新聞因素激活了已有的認知,從而促進了對重要事件進行識別和分類的過程 [6]。比如「爭議性」因素,主要通過提示社會意義產生相關性。也就是說,這些因素激活了與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或他/她的共同規範和價值相關的認知。「連續性」新聞因素的消息可以更容易地處理,因為它們激活基於先前(事實)知識的方案。

從以上研究我們可以獲知,新聞因素既決定了事件被報導的價值,同時也增加了用戶的參與度。新聞因素也是網絡時代受眾參與評論新聞的重要因素。高度參與可以增加用戶表達意見的意願並反映他們的態度。因此基於以上研究,新聞因素如何以及為什麼會影響用戶參與跟帖評論及其態度傾向,可以歸結為以下三個層面。

第一基於認同,Tajfel[7]認為人們會自動地將事物分門別類,因此在將他人分類時會自動地區分內群體和外群體。個體通過分類,往往將有利的資源分配給我方群體成員。第二先驗知識或經驗,先前的知識使得整合新信息變得更容易,並且也提高了興趣水平,因為對象已經獲得了對於主題的意義。不同的現有知識和經驗與新聞因素會呈現不同的態度。第三基於社會相關性,即使事件並不直接影響作為個人的接受者,它可能對他或她在社會中的角色產生影響,或者涉及集體持有的社會規範或價值觀。因此,如果社會整體可能受到影響,即使個人本身並未受到直接影響,這種相關性也會激發用戶的參與評論意願及態度傾向。

二、個案陳述:《進城農民工居所》

2016年6月15日的由山西晚報供圖的新聞:《進城農民工的居所,男女混住僅用布簾隔開》在各大網站發布,引起網友廣泛關注。其中擁有網絡評論區的騰訊、網易、新浪三大網站,新聞跟帖評論參與人數數十萬。網易新聞有158925人參與,跟帖4391條,熱門跟帖38條;新浪新聞23995人參與,網絡評論1154條,最熱評論7條;騰訊新聞共計76171條評論,包含跟帖、贊和回復(對於跟帖的支持、贊成與回復)。

通過圖片與文字內容的闡述,可獲得以下三個層面的內容:第一、新聞人物為農民工;第二、新聞主要闡釋了農民工的居住環境惡劣,但這與之前相比已經有所改善。在新聞報導中有如下闡述:有的住在簡易帳篷裡,有的住在改裝後的貨櫃或彩鋼板房裡,有的住在待拆遷或者未完工的房子裡,雖然四面透風,但夏天還算比較涼快。與以前相比,現在進城農民工的居住條件好了很多。雖然能住二三十人的大帳篷仍隨處可見,但是帳篷的質量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在遮風、擋雨、隔熱、保溫等方面,大多達到了野外作業準專業級的標準。第三、這篇報導中突出了農民工居住環境中的一個重點問題男女問題混住。新聞中闡述如下:在五一路一處甘肅務工人員的大帳篷裡,工友用木板和布簾將內部空間分成兩節,外面住著10餘名男工,裡間住著6名女工。在太原五一路橋頭街與府東街標段的工地上,閒置的商業樓一個角落,住著8對務工人員夫妻,大家用布帘子遮擋床鋪,形成相對隱秘的空間。

新聞因素是網友參與新聞評論的重要因素,通過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發現此條圖片新聞,相對應的新聞因素如下:新聞人物—農民工,是基於身份認同的新聞因素;居住環境——簡易帳篷、貨櫃、廢舊房屋,涉及已有的先驗知識(經驗)的新聞因素;男女混住——10名男工與6名女工用木板與布簾隔開共同居住,8對夫妻用帘子遮擋床鋪,這涉及到與社會相關性的新聞因素。

三、網民跟帖的態度傾向

本研究根據新聞時效性選取網易、新浪、騰訊網絡平臺6月15日-6月17日評論區所展示的熱門評論。對於熱門評論逐條識別,排除無明確內容指向(例如對於新聞團隊如小編評價)、無意義(如一些字符字母,哎,呵呵),受眾之間無意義的討論(如樓主腦殘)共獲取有效評論三十條,包含:評論用戶的用戶名、所在地(用戶可設置隱藏地址)、評論內容、評論時間、評論所獲點讚數或踩或回復。

對於網民的跟帖評論進行分析,歸納出三類激發用戶參與的新聞因素,分別為:社會認同,針對農民工群體指向(如:基層民工真不易);先驗知識或經驗,針對居住環境指向(比我高中住校時宿舍好多了);社會相關性,針對男女、夫妻混住指向。

通過評論內容與態度傾向分析發現,基於認同的跟帖評論內容更具主觀性,當具有相同身份認同時,態度傾向積極;而當認同不一致時則出現極端消極的評論傾向。先驗知識有利於網絡意見表達的理性化,跟帖評論態度更具有客觀性。基於社會相關性因素的跟帖評論易導致社會洩憤傾向,評論內容非理性化,評論態度偏向消極。

結 語

由於網絡新聞跟帖評論互動性、即時性、通俗性與簡潔性等特點,使其能夠更好地反映民意、引導輿論,同時深刻影響著網絡輿情。因此在新聞報導中,如何引導積極正能量信息的傳播,則需要新聞工作者在敘事報導中激發網民的「先驗」知識,從而減少網絡洩憤與極端化不理性情緒,營造健康積極的網絡傳播環境。

參考文獻:

[1]Gerhards,J and Sch?fer,MS: Is the Internet a better public sphere?,New Media & Society,2010(12): 143-160.

[2] Weber, P. :Discussions in the comments section: Factors influencing participation and interactivity in online newspapers』 reader comments,New Media & Society 2014(6):941-957.

[3]Galtung ,J and Ruge, M.: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news,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1965(2):64-91.

[4]周翔.蓋爾頓和魯格國際新聞因素理論及其理論發展和相關研究方法的再思考[C],新聞學論集,2008(6):198-215.

[5]Eilders, C.: News factors and news decisions: 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advances in Germany,Communications, 2006(2): 5-24.

[6]Ziegele, M.,and Quiring, O.:Conceptualizing online discussion value: A multidimensiona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user comments on mass-media websites,Communication Yearbook,2013(37):125-154.

[7] Tajfel H, Billig M G, and Bundy R P. :Social categorization and intergroup behaviour. Eur. J. soc. Psychol, 1971(1): 149-178.

(基金項目:2019年度山東省人文社會科學課題:「新生代農民工的短視頻文化研究——以快手為例」(19ZZFX16)。

作者簡介:周敏,女,山東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澳門大學傳播系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傳播學研究。)

(責編:段佩伶(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焦點

  • 災難新聞對抗式解讀研究——基於「深圳滑坡事件」網友跟帖分析
    以「澎湃新聞」、「人民日報」、「網易新聞」APP中的用戶跟帖為主要研究對象,對網民的對抗式解讀表現極其特徵進行概括:對權威的對抗性心理強烈;對新聞的準確性、真實性深表懷疑;對煽情式報導的麻木不仁。遭遇抵抗式解讀的原因有:媒介技術提供的平臺是基礎;大眾在對抗性解讀中產生的快感是動力;新聞文本固有的問題是誘因。
  • 社會學視角下的網絡暴力分析
    不論是明星在網上被各種汙穢難聽的字眼辱罵,還是一個熱點新聞帶來的網民在網上發表具有傷害性、侮辱性和煽動性的言論,網民非理性的表達言論、肆無忌憚的發洩情緒,致使網上輿論離真相越來越遠。網絡暴力產生的真實或潛在的影響,已超越了虛擬社會,涉及現實社會中的各個方面,它不斷地拷問著公眾的良知、道德底線和法律的權威。
  • ...滿足視角下微信公眾號傳播影響力的影響因素研究——以清華大學...
    【關鍵詞】微信 公眾號 使用-滿足理論 影響因素 一、研究背景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web3.0的興起,網際網路逐漸以移動終端的形式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據DCCI數據調查顯示,截止2014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6.49億,其中手機網民5.57億。
  • 互動儀式理論視角下的校園文化表情包研究
    校園文化表情包與互動儀式理論 表情包現已成為網絡社區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網民在交流中利用或荒誕或搞笑的表情包來表達特定的情感,表情包研究已經成為一項重要課題。伴隨著表情包製作技術的普及,校園文化表情包應運而生,成為地緣性極強的一類特殊存在,校園文化表情包指,用與所在高校相關的人物、建築、事件等為素材,配上一系列相匹配的文字,用以表達特定情感的方式。
  • [學子論文]淺議微博評論的狂歡化傾向
    摘要:微博評論改變了傳統新聞評論的話語模式,拓寬了新聞評論的表達形式,呈現出全民「狂歡」的傾向。本文以巴赫金的狂歡理論為依據,分別從參與形式、言語表達和思想內容三個層面揭示微博評論的狂歡化傾向。在微博平臺的技術支持下,網民一方面可以對新近發生的,甚至正在發生的新聞事實作出評價並即時發布更新,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評論或轉發已發布的微博,以示贊同或反對某一觀點。上述兩種參與形式都是個體針對新聞事件客體作出的價值判斷和意見表達。無論是發布、評論還是轉發,網民都參與到了網絡評論的內容生產和消費中來。
  • 框架理論視角下對中美貿易爭端報導的比較
    這三篇論文主要研究國內財經報紙對單一商品爭端的報導,研究角度較窄,宏觀視角也較為欠缺。 國內框架理論研究主要有三類研究方向:(1)對國外框架分析研究成果的引介(2)對框架分析的理論解讀(3)框架理論在現實案例中的應用。
  • 新聞框架與社會運動框架:兩種研究視角的整合與對話
    有鑑於此,本文嘗試從新聞框架理論研究的應然與實然層面入手,分析新聞框架的理論淵源及研究現狀,進而探討在新媒體的場域下,媒介事件中新聞框架與社會運動框架學科交叉和融合的可能性及路徑,以拓展框架理論研究的想像空間。從學科淵源來看,框架理論被認為淵源於心理學和社會學兩大學科的研究傳統。戈夫曼將此概念引入到文化社會學,後來再引入到大眾傳播研究中,成為傳播學的一個重要理論。
  • 外國網民:中國人對西方餐具是什麼態度?網友的回答讓老外扎心
    外國網民:中國人對西方餐具是什麼態度?外國網民:中國人對西方餐具是什麼態度?網友的回答讓老外扎心!老外使用筷子有意思的是,還沒有等到咱們中國網友解答,首先就有有外國朋友留言跟帖:筷子與刀叉其實並沒有誰優誰劣得差別,中國與大多數亞洲國家之所以習慣使用筷子,主要是與他們的飲食習慣相結合的
  • 疫情衝擊下網民社會心態差異及優化對策 - 人民論壇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對全媒體網民社會心態產生了較大影響,當前社會條件下「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對全媒體網民社會心態及其發展趨勢的了解和研判,有利於我們因勢而謀、應勢而動,凝聚社會共識,優化社會發展內生動力。    全媒體網民社會心態差異性的若干表現    面對疫情,網民社會心態既有整體性特徵,也有差異性表現。
  • 奧地利學派視角下的人工智慧新聞產品探究
    無論是最早門格爾提出的主觀價值論和邊際分析方法,還是後來由米塞斯和哈耶克等人逐漸完善的「人的行動學」理論體系以及他們對「均衡」和「最優」模式的批判,都經受住了歷史的考驗。而本文就是試圖用奧地利學派的視角,具體從財貨屬性與價值、市場角色和所有權三個方面,來對最近炙手可熱的人工智慧新聞產品的屬性進行分析。
  • 反轉新聞的再定義:倫理學的視角
    與傳統媒體人面對反轉新聞「如臨大敵」的精英姿態不同,少數文獻從公眾參與的視角表達了相對樂觀的態度和對反轉新聞這一現象的理解。第二,如果我們認同反轉新聞並不是一種套路,或者說,具體的情況往往是不同的,那我們就不應當要麼從精英的視角或緊張、或抵制、或呼籲,要麼從平民的視角或歡迎、或認可、或倡導,而是應當引入某種思維方式或分析工具,使得我們可以結合具體的新聞情境來討論某個反轉新聞的案例是否具有意義和價值,因此筆者認為引入倫理的分析框架就非常必要,恰如《公正:該如何是好》一書所倡導的,需要通過結合具體案例的道德反思,來辨析我們究竟在提倡怎樣的公正觀及價值觀
  • --2012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篇
    最新調查數據顯示,網民中30-39歲人群佔比明顯提升,較2010年底上升了2.3個百分點,達到25.7%;10-19歲、20-29歲網民比例與2010 年底相比基本保持穩定。與此同時,10-19歲、20-29歲年齡段人群的網際網路普及率在70%左右,牢牢佔據高位。
  • 地域文化視角下MOOC自主學習影響因素研究
    地域文化視角下MOOC自主學習影響因素研究喻 葵(東華大學 旭日工商管理學院,上海 200051)【摘 要】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使得在線開放課程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廣泛應用,在線課程對各種屬地的生源完全開放,並多採用自主學習方式,國內學界圍繞學生在網絡學習環境中的動機、感知等已展開相關研究,但尚未涉及中國本土學生的文化背景與在線自主學習的關係。
  • 失範視角下的社會轉型時期新聞人員的職業規範 - 新聞記者
    默頓之後,在失範研究方面湧現出各種風格迥異的失範理論以及與失範問題相關的理論。⑨本文的主旨不在失範理論本身,而是意在借用失範理論的視角來探討新聞從業人員的職業規範缺失的問題。因此,對失範理論的梳理到此打住,下面需要說明的是採用失範的視角來研究新聞規範缺失問題的優勢。  在我們對於新聞職業規範的研究和討論中,職業規範的缺失往往是作為「反常」現象出現的。
  • 框架理論視野下的微博輿論場要素
    而從研究的角度來講,陳力丹從輿論構成的要素入手所下的定義,較有代表性,即「輿論是公眾關於現實社會以及社會中的各種現象、問題所表達的信念、態度、意見和情緒表現的總和,具有相對的一致性、強烈程度和持續性,對社會發展及有關事態的進程產生影響。其中混雜著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2]。定義將輿論分解為八個要素,對於深刻認識輿論以及分析輿論的形成都有重要借鑑意義。
  • 禁毒社工理論知識:優勢視角理論
    【導讀】華圖北京社工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禁毒社工理論知識:優勢視角理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更多資訊請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社工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優勢視角理論   「優勢視角」是一種關注人的內在力量和優勢資源的視角。意味著應當把人們及其環境中的優勢和資源作為社會工作助人過程中所關注的焦點,而非關注其問題和病理。
  • [學子論文]新聞標題「擬題視角」探討
    本文結合實例從「態度層面」和「言語層面」兩個層面分析了新聞標題的「擬題視角」,探討了新聞標題不同的「擬題視角」在新聞價值、輿論導向、讀者閱讀、報紙格調四個方面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新聞標題 擬題視角 新聞價值 輿論導向 新聞標題常被比喻為「新聞的眼睛」,「看報先看題」、「題好一半文」等俗語也精準地道出了新聞標題的重要地位。
  • 語言景觀研究的理論視角
    語言景觀研究的理論視角 2018年11月23日 09:2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白麗梅 字號 內容摘要:「語言景觀」這一概念由蘭德裡(Landry)和波伊士
  • 新聞網站首頁設計對比分析
    有態度的新聞門戶」的理念,並在新聞、體育、財經等重要版塊的顯要位置加上了「有態度」的LOGO標識,而「有態度的新聞」口號的提出者唐巖,曾指出其提出口號主要目的有二:「一方面解決識別問題,二方面儘量對內有一定方向性的業務指導」[2]。
  • 傳播學十大核心理論 | 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嬗變
    來源:Remix 來源 | 木鐸新傳 考試將至,作為每年新聞傳播考研的重頭戲,十大傳播學理論的重要性自不必說,除了這些理論的基礎知識,他們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嬗變也是十分值得關注的。祝願天下新聞傳播學考研學子在考場上一切順利,未來是屬於你們,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