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1 11:07:28 來源:映象網查看原文
映象網訊(記者 田雨陽)8月21日上午,南陽市西峽縣人民政府召開「四集中」兜底保障助力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

西峽縣轄16個鄉鎮3個街道,299個行政村(社區),總人口47萬人。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10095戶25360人,已脫貧7671戶20758人,未脫貧2424戶4602人。由於歷史原因,鰥寡孤獨、老弱病殘貧困戶較多,因病因殘致貧戶佔貧困戶總數的85.63%,這部分群眾成為貧困群體的「困中之困」,是脫貧攻堅任務中的「艱中之艱」。
在脫貧攻堅進入最後衝刺的收官階段,西峽縣民政局嚴格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緊緊圍繞全面脫貧、高質量脫貧的目標,把特殊貧困群體兜底保障作為全面完成脫貧攻堅的底線任務,全力推進鄉鎮幸福大院居村集中託管、敬老院集中供養、衛生機構治療康復中心和縣級定點精神病醫院集中康養、社會福利機構集中託養「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縣民政部門全面貫徹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統籌做好全縣民政領域疫情防控常態下的「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交出了一份極具「含金量」的成績單:全縣累計投入資金6850餘萬元,建成「四集中」兜底保障機構82家,其中縣級6家,鄉鎮、村級76家,入住「四集中」對象2616人,入住率達100%。在工作推進的過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高度重視,迅速行動,專班專責推進
民政工作事關基本民生保障,在脫貧攻堅中發揮著重要的兜底作用,全縣民政部門採取多項有力措施,著力兜準救助對象、兜實保障待遇、兜牢民生底線,各類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不漏一戶、不落一人。今年3月7日,西峽縣召開脫貧攻堅大會,3月30日全縣在五裡橋鎮老君店村幸福大院、田關鎮田關村幸福大院召開脫貧攻堅現場觀摩推進會。4月1日,西峽縣成立由縣委主要領導任組長,民政局、扶貧辦、衛健委、殘聯、醫保局、財政局、審計局等部門參與的「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領導小組,統籌研究部署,鄉鎮主要領導掛帥,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和屬地管理責任,上下聯動,專項專責推進「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有力推動各項舉措快速落實見效。截至目前,已先後召開三次縣委常委會、兩次政府常務會、兩次集中業務培訓會,專題研究安排「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確保各項工作紮實推進。
認真排查,合理布局,高標準推進建設
根據縣實際,研究制定了《2020年西峽縣建檔立卡特殊貧困群體兜底保障工作實施方案》《西峽縣低保整治暨「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核查工作方案》《西峽縣低保整治及「兩戶合一」工作方案》等專項文件,由縣級行業部門人員、專業化核查隊員、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幹部組成16個督查組,對全縣10095戶2536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和分散特困供養人員情況進行核查,精準確定「三類人員」中「六種情形」底數,全縣排查符合條件的兜底保障對象5653人,其中能夠實現「一有兩同四保障」進行分散特困供養人員3037人,需「四集中」機構兜底保障2616人,為實施「四集中」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按照「十具備一安全」標準和「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則,在全縣高標準高質量新建縣級託養中心1家,改擴建縣、鄉鎮、村級機構77家,招投標1家縣級託養中心和3家精神病院,設置床位3815張,基本滿足了各類兜底對象的集中入住。「四集中」機構改擴建和基礎設施配套資金經縣鄉核准後,由縣鄉財政按7:3比例分級負擔。對入住對象進行鑑定,按照失能1:1.5、半失能1:4、自理1:10的比例配備護理人員。護理人員以公益崗形式,優先安置貧困家庭勞動力就近就業,工資待遇按照縣鄉財政7:3比例給予發放。
分類施策,強力推進,確保應兜盡兜
一是居家分散託管動態化。對全自理分散特困供養人員,符合「一有兩同四保障」條件的,通過親情寄養、鄰裡助養、愛心贍養撫養等形式分散託管。託管期間動態管理,若託管對象出現生活不能自理或生病,監護人不能及時按照「一有兩同」要求做好託管的,轉為集中託養。對年齡超過70歲的分散託管對象,無論能否自理,嚴格落實「一有兩同四保障」要求。目前,全縣分散託管特困供養對象3037人。
二是居村幸福大院(含日間照料中心)集中託管人性化。對無法實現分散託管的特困供養人員和不願到縣鄉兩級集中託養機構的低保重度肢體、重度智力、重度視力殘疾人員,依託村級幸福大院(含日間照料中心)實行集中託管。對集中託管不願分居的2人戶(1人為重度肢體殘疾,1人有勞動能力或部分勞動能力),採取1人託管、1人安置為託養點護工的形式進行託管。目前,全縣村級幸福大院已建成36家,集中託管408人。
三是鄉鎮敬老院集中供養專業化。通過增加鄉鎮敬老院護理人員數量、提高供養服務質量、完善運行管理機制等措施,積極組織失能、半失能分散特困供養人員和低保單人戶入住,給集中供養人員留足「適應期」。豐富供養人員精神文化生活,按照「四化」標準實施精心管理,讓符合條件的人員想入住、主動入住、安心入住。目前,全縣改擴建16家鄉鎮敬老院,集中供養1448人。
四是鄉鎮衛生機構治療康復中心和精神病院集中康養一體化。各鄉鎮衛生院規劃治療康復區,依託衛生院的醫療衛生資源,改造餐廳、康復室、配備治療康復器材等,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重症慢性病患者進行集中康養。同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招標康寧、靜安、安仁三家精神病院集中入住重度精神病患者,政府對機構建設、消防升級達標給予政策性補貼,根據入住人數每人每月給予2038元運營補貼。按照「設施標準化、治療專業化、管理規範化、服務親情化」要求,實現「託養一個人、幸福一家人、平安一方人」,確保入住對象得到有效康復治療。目前,全縣16家衛生機構治療康復中心和3家精神病院集中康養443人。
五是社會福利機構(含殘疾人託養中心和民辦養老機構)集中託養市場化。社會福利中心主要入住長期流浪乞討人員,縣託養中心主要入住重度肢體、智力、視力殘疾的特殊困難群眾。對於有特殊需求的集中託養人員,依託現有社會養老機構,充分發揮社會民辦養老機構作用,積極承擔脫貧攻堅任務,採取「公建公管、民辦公助」的辦法進行建設運營和管理,通過社會資本和先進的管理模式提高供養質量和管理水平。目前,全縣11家社會福利機構集中託養317人。
多措並舉,規範管理,著力提高供養質量
堅持把好事辦好、實事做實,「四集中」機構制定標準化管理流程,嚴格落實人員管理、食堂管理、消防安全管理、衛生保健等各項規章制度,監控、煙感、呼叫系統齊備,確保託養對象「進得來、穩得住、保安康、能享福」。一是人員配備到位。縣「四集中」機構負責人、管理、服務、護理等人員優中選優,從業人員積極參加技能培訓,提高服務人員的職業素養和業務技能;引進醫療保健、護理康復、營養調配、心理諮詢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不斷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同時與縣人民醫院、中醫院、豫西協和醫院、鄉鎮衛生院等單位協作,定期邀請專家團隊開展義診、心理諮詢活動。二是資金保障到位。託養對象按規定享受養老金、高齡津貼、殘疾補貼,享受政福保、政康保、防貧保、醫保、臨時救助等政策性資金,統管統用,每月、每季度按時足額發放到位,確保託養對象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有養護、醫療康復有保障,生活標準達到甚至超過普通家庭水平。三是管護服務到位。規範服務標準和服務流程,並主動接受社會、託養對象及其監護人的監督;每間入住2至3人,夫妻、父子、母女安排單間,生活用品應配盡配,專人專用;每周制定食譜,營養均衡,葷素搭配,對身體不適或有特殊需要的進行特殊照顧,每月舉辦生日宴會;定期理髮、剃鬚、剪指甲,衣服隨時換洗,每天組織託養對象進行適當運動和必要的康復訓練;對於具有一定技能的託養對象,成立衛生班、飼養班、蔬菜種植班、技能服務班、工藝品班、興趣特長班等小組;舉辦「感黨恩、頌黨情」文藝活動、十字繡、手工藝品義賣、棋牌等技能比賽,達到物質和精神「豐衣足食」。四是日常監管到位。除民政部門加強服務管理日常巡查外,每月組織住建、市場監管、應急管理、衛健、消防等部門對「四集中」機構進行一次安全生產和管理監督檢查,確保安全運行。
在「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中,探索建立「4321」供養體系,全面提升了供養質量。4即四細,入住人員分類細排查、機構功能分區細布局、養護措施細制定、養護管理責任細化到人;3即三整合,整合政策資金、整合院民資源、整合愛心組織,豐富入住者的文化生活,提高入住者的生活品質;2即兩個達標,遵照「十具備一安全」標準,機構建設達標,落實《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範》,管理規範服務達標;1即一個目標,堅持動態管理,確保應兜盡兜,實現「不漏一戶,不落一人,高質量脫貧」總體目標。
兜底保障「四集中」工作開展以來,西峽縣民政局持續落實好各項政策措施,切實提高了群眾幸福指數,贏得了社會普遍認可。下一步,該縣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下足功夫,找準短板,紮實推進,建立常態化、持續化的運營管理體系,切實解決特殊貧困群眾的後顧之憂,實現「託養一個人,解放一家人,幸福一群人」的目標,打造出群眾滿意的民心工程,為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作出應有的貢獻。
(映象網南陽新聞熱線:0377----60396959,投稿郵箱yxwnypd@126.com。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 0371 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