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親手繡嫁衣,爸爸做40斤銀飾陪嫁,這個苗族女兒也太幸福了!

2020-12-22 全民原創Culture

「無銀無花,不成姑娘;有衣無銀,不成盛裝。」

從很多影視劇和網絡上的新聞中,我們總是能看見一些身著苗銀的漂亮小姐姐。她們穿著苗族傳統服飾,佩戴精緻的苗銀首飾,載歌載舞,婀娜多姿。

閃亮的銀片,精美的圖案,纖細的腰肢,那是讓人過目難忘的風情!

苗族女子佩戴的首飾,都是由苗銀純手工打造而成,長久以來都是苗族的重要首飾和婚嫁用品。

苗銀首飾圖案精美而又富有寓意。苗銀藝術萌芽於巫術圖騰活動之中,古時苗民篤信銀器能夠驅除邪祟、消散陰氣。

苗族人視蚩尤為祖先,聞名遐邇的苗族大銀角,其造型就源於蚩尤「頭有角」的造型。

苗族銀飾以大為美、以重為美、以多為美。苗族多聚居於有山有水的地區,山之巍峨,水之浩渺,培養了苗族人開放、博大的性格和獨特的審美意識。

吳水根,國家級苗族銀飾製作技藝傳承人,吳家銀匠第八代傳人,已經從事銀飾加工36年了。

從七八歲開始就跟著父親學習加工銀飾的技術,早些年生活條件比較差,加工銀飾並沒有帶來太大的收入,但吳水根堅持了下來。

拉絲是銀飾加工的基礎,也是一項費時費工的活。把銀條拉成毫米級的銀絲,要經過至少30次的牽拉。

苗族銀飾技藝包括編絲、盤絲和雕刻等方面。編絲是將銀絲編成動物、花鳥圖案後,貼在銀片上,再將銀片剪下來進行雕刻。

盤絲是用磨具將銀片敲打出圖案後,再將銀絲盤在周圍。

苗族銀飾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內的手工操作完成。先把熔煉過的白銀製成薄片、銀條或銀絲,利用壓、刻、寥、鏤等工藝,製作出精美紋樣,最後進行焊接成型。

吳水根銀飾焊接不用焊條,而是用空心的銅製導管吹火焊接。如今,這種嘴吹焊接的古老技法已不多見。

一件銀飾要經過近二十道工序才能完成,經過浴火重生,最終化身為精美繁複的女子嫁衣。

吳水根在銀飾加工的創作過程中,加入了很多的創新,吳水根設計開發了200多種產品,包括耳環、鐲子、龍頭,銀飾加工製作生意越來越好,收入漸高。

1993年,吳水根就憑藉著這門手藝,掙到了4萬塊,在老家起了一座漂亮的樓房。

2016年,他的純收入已達20萬元。在施洞這個古樸的苗族小鎮裡,這樣的收入足以讓他無需擔憂地享受輕鬆舒適的生活。

然而,吳水根卻始終忙於奔波,不為名利,而是努力教會更多的人,去弘揚和傳承優秀的苗族傳統技藝。

「我們這個地方有個規矩,一般是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但是我想覺得沒有這句話,他們太封閉了。把這門手藝傳到外面,就會有更的人把這門技藝傳承下去。」

通過開公司、收徒弟、請幫手等形式,吳水根傾囊相授自己的技藝,培養了一大批年輕藝人,帶動村裡面銀飾加工行業的發展,使更多的村民共同致富。

今天的吳水根,已經成為施洞銀飾加工工藝的一張「名片」。

苗族有一個傳統,女兒從一出生開始,父母就開始請工匠為其準備嫁妝,主要是嫁衣和首飾兩大塊兒。

條件差一點的人家,給女兒準備的就只有一個頭釵,但吳水根給女兒準備的一套足有四十斤。

吳水根親自為女兒設計並打造了銀冠、銀衣服、銀項圈、銀手鐲、銀八字鏈整套行頭,妻子為女兒繡了6件衣服,有3條是裙子。

他們把這些當成一項很重要的任務來完成,一針一線、一釘一錘,都凝聚著父母的愛意。

苗族銀飾一般平常帶的比較少,但在苗族幾乎每個月都有節日,比較隆重的就是「姊妹節」和「出嫁」。

每年農曆的三月十五,施洞鎮的清水河畔,有「東方情人節」之稱的苗族姊妹節就會在此上演,苗族姑娘們都會按照苗族的衣著傳統,盛裝打扮。

在苗族,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無銀無花,不成姑娘;有衣無銀,不成盛裝。」

銀飾可以說是苗族女子穿戴在身上的圖騰和美的象徵,也凝聚了苗銀匠人們的匠心和傳承精神。

相關焦點

  • 苗族銀飾:千錘百鍊出瑰寶
    黃元瓊 攝湘西地區的苗族銀飾歷史悠久,製作工藝成熟,多以家庭手工製作為主,純手工打制更為精緻,意義非凡。「苗族銀飾工藝水準高,每件作品都要在高溫中熔銀後,再經鍛打、拉絲、掐花、鏨刻等多道工序後,銀飾才能完成。」鳳凰縣柳薄鄉德榜村的銀匠世家龍師傅如是說。龍師傅在15歲時候,便開始跟隨其爺爺學習項圈製作技藝。
  • 苗文化的綜合載體——苗族服飾
    至於那些隱藏在苗族服飾中的文化密碼更是打上了這個民族無法磨滅的鮮明印記:褶裙上的彩色線條,是祖先遷徙時跨過的河流、翻越的山嶺;背牌上的迴環式方形紋,是祖先曾經擁有卻最終失去的家園、城市;而那花帶上的「馬」字紋和水波紋,則是先民舉族遷徙時萬馬奔騰過江河的壯觀情景……苗族服飾是一種無字的史書,記載了這個民族最古老的歷史和植根於血脈中的傳統文化。
  • 女兒親手製作西瓜汁,看了製作過程爸爸笑噴,媽媽:含淚也要喝完
    今天要說的這個小女孩就是這麼覺得的,都說女兒是爸爸的小棉襖,這句話真是一點都不假。為了表達對爸爸的關愛,女兒就親自製作了一杯果汁,然後送到了爸爸面前。爸爸接過女兒送來的西瓜汁滿臉高興,並小酌了一口。不過這個時候爸爸才想到家中沒有榨汁機,這西瓜汁是怎麼來的。
  • 繡出幸福童話婚禮
    一切從媽媽開始原是普通OL 一名,畢業於中文大學英文系的陳慧嫻(Mimi Chan),曾任職不同的出版社和從事物業投資行業,育有三名子女及有一位愛惜她的丈夫,一個幸福家庭的樣板。「我媽媽是個縫紉能手,小時候約8 歲的我看她做衫,為我們縫製校服,從那時候開始,我喜歡上了針黹。於是開始拿她的布碎來玩,並看書自學,再用她的衣車縫製了我的第一件衣衫。可是,當然著不出來。」
  • 23歲媽媽身患癌症 強忍劇痛為兩個女兒繡嫁妝(圖)
    「我也許看不到女兒出嫁了。」黎小妹噙著淚說,「兩個女兒一個兩歲,一個剛滿七個月,海南的女孩出嫁,娘家人要送紅色的嫁妝,我希望她們將來成家時,也能像別人一樣,帶上媽媽給她們準備的紅色嫁妝。」記者 張野 通訊員 王瑩 文/圖產下二胎不久,被查出患有結腸癌「其實在懷小女兒時我就感覺不大對勁了,都怪我太大意。」
  • 西江,是約定幸福的地方,更是幸福飛揚的地方
    在大大小小的節日和慶典裡,甚至是農閒時的消遣時光中,他們穿著華麗精美的苗繡服飾、佩戴純手工打造的精緻銀飾,吹著蘆笙,歌舞飛揚,喜笑顏開,身上的銀飾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將歡樂的氛圍推向高潮。用歡快的歌舞表演和美麗的愛情故事將西江的所有美好傳遞給每一位遠道而來的朋友,與他們一起分享歌舞飛揚中的幸福、快樂。在苗族青年男女中,最常見也是他們最喜愛的集體舞蹈叫《踩堂》,每逢年節舉行《踩堂》時,由英俊男子組成的蘆笙隊,人人手把蘆笙邊吹邊晃動著軀體繞坪而來。高昂而清脆的蘆笙調,在發自坪中心雄蘆笙柱下的低音「芒筒」與噹噹作響的銅鼓聲中,樂曲更顯雄厚、和諧。
  • 梁詠琪親手做蛋糕為媽媽慶生,5歲混血女兒呆萌出鏡越來越漂亮了
    4月19日,香港歌手梁詠琪在社交平臺上曬女兒的萌照為媽媽慶生,並寫道:「媽咪生日,第一次自己做無蛋奶蛋糕,不是太成功,味道還是有偏差,但家人還是很仁慈地全部吃完,我唯有下次再努力過。」梁詠琪為了給媽媽慶生,親自根據教程給媽媽製作生日蛋糕,十分用心,雖然不太成功,但是家人全部都吃完了。梁詠琪不但是個好媽媽好妻子,還是一個貼心的女兒,經常在網上發關於自己的爸爸媽媽以及家婆家婆的相處日常,對長輩孝順又體貼,給雙方營造了一個溫馨的家庭氛圍。
  • 苗族姑娘的一套銀飾多少錢?遊客得知價格,直呼:果然是買不起的
    苗族姑娘的一套銀飾多少錢?遊客得知價格,直呼:果然是買不起的眾所周知,近幾年隨著人們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旅遊業的蓬勃發展,真的是有越來越多人都喜歡上了外出遊玩。就拿去苗寨遊玩來說,遊客除了關心當地的風土民情,有時候也是會對苗族姑娘身上穿的服飾、銀飾比較感興趣。甚至有不少網友因為看那些銀飾特別好看,還會忍不住有想要買一套留作紀念的想法,不過對於這個現象,可能一般人也真的就只能是想想罷了。
  • 幸福家庭的標準是:爸爸把媽媽寵成了女兒
    帶著我的雙胞胎女兒回老家,老家的親戚逗女兒們說:你們爸爸更喜歡你們其中的誰?女兒們一齊回答:我爸爸更喜歡媽媽!我和老公結婚6年,我的生理期他記得比我清楚,到日子了,睡覺前就會有一杯溫熱的紅糖水,6年從沒間斷過,就算是吵架了也會氣哄哄的衝好送過來。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川黔滇等型服飾特徵
    該型服飾色調較淺,婦女多穿以麻布為料的對襟、大襟衣,下著蠟染繡花裙,紋飾講究而銀飾較少。聚居在黔西北六衝河兩岸的苗族,男女皆穿白麻布長衫,盛裝時則著飾滿幾何紋的披肩。婦女以裙多為美。它是將製作好的銀飾釘綴在花衣上。銀飾多為銀泡和銀片,大致呈四方形、長方形、圓形、半圓形、弧形。在銀片、銀泡上還常壓有龍、鳳、鳥、花等浮雕花紋,在半圓形、長方形銀片下還綴有銀鈴。一件銀衣,除在其衣袖、衣背、衣襟、衣腳等部位繡制各式花紋圖案外,一般還要在衣袖上掛16 個銀和銀鈴;在衣背上方綴11個銀片,其中一個圓形、4個正方形、6個半圓形。
  • 張若昀首談女兒,親手給女兒換的第一片尿布,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尤其是最出圈的「備忘錄女孩」,張若昀的深情讓很多人都覺得非常溫暖,也覺得,如果能得到這樣一個深情且用心的男孩,那一定會非常的幸福。而張若昀和唐藝昕不僅是娛樂圈裡的模範夫妻,也是一個新手爸爸媽媽,而他們的相處模式也讓人非常的舒服。大家應該都知道,張若昀和唐藝昕剛剛成為了新手媽媽,而唐藝昕今年也並沒有頻繁的出現,基本上都是在家裡面帶孩子。
  • 又一位爸爸火了!陪女兒晨跑5年的爸爸:有些事,媽媽永遠也替代不了爸爸|親子教育
    爸爸親手設計製作的小衣櫃,和舊物翻新的小書桌,床頭還掛著爸爸親手畫的畫,充滿童心和童趣,絕對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50多天的時間,一點一點親手裝扮布置,設計改造後的房間煥然一新,讓網友們忍不住讚嘆:「父愛讓手藝都變得厲害了,好想要一個同款房間,感覺像在民宿裡度假。」「有一個用心的爸爸,真的是太幸福了!」
  • 苗族姑娘為何不願嫁漢族?其中有一個原因,漢族小夥子難以接受
    其中有一個原因,漢族小夥子難以接受文/小仔說歷史我國擁有五十多個少數民族,其中苗族的足跡是分布最廣泛遍布了全世界,他們喜歡住在用天然材料建造的吊腳樓裡並且這種房屋造型一直沿用至今。中國的西南地界是苗族主要的駐紮地,茂密的山林和清新的空氣是苗族人選擇在此定居的理由。苗族這個民族能歌善舞,保持了原始的熱情和開朗。
  • 讓每一件銀飾都能講故事
    逢年過節時,苗族女子總會盛裝出街,展示身上各處佩戴的美麗銀飾。銀飾成為每個苗族女子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對潘雪來說,她與銀飾結下了更深的緣分。和其他苗族女孩一樣,潘雪也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銀飾盛裝。和其他女孩不同的是,她第一次親眼看到師傅製作銀飾盛裝時,就被充滿魅力的銀飾鍛制方式和過程深深吸引。
  • 濟南結婚陪嫁清單
    陪嫁品就是現在俗稱的嫁妝,一般女方父母為了讓女兒到了婆家不受欺負,無論從傳統風俗上還是從娘家面子上,都會用心準備全面。今天城哥為大家準備了濟南的結婚陪嫁清單,希望能夠給廣大的即將結婚的女性朋友們帶來一定的幫助喲。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裝飾紋樣等介紹
    苗族傳說,牛、龍均為苗族祖先「姜央」的兄弟,同生於「蝴蝶媽媽」產地12個蛋。有位聰明的苗家姑娘,念念不忘龍女穿的花衣裳,天天跑到江河邊走走看看,很想拜龍女為師學習繡刺工藝。有一天,她終於被龍王婆帶到龍宮,在龍宮裡學到了繡織龍紋圖案的本領。她回到寨子後,熱情教人們繡制有龍紋圖案的花衣。從此,龍紋服飾在苗族當中越傳越廣。苗族服飾有關鳳凰的花紋圖案也較多,常將它與龍組合一起,如龍鳳呈祥,表示美滿的婚姻和幸福生活。
  • 媽媽親手害了女兒:人性最大的惡,是把生活的不如意歸咎於別人
    還有人說,女人選擇婚姻很重要,遇上對的人幸福一生,遇上錯的人,終有一天會被逼成瘋子。很多的評論都在指責男人。好像這個母親親手害了自己的女兒是有人逼迫。為什麼要把錯誤歸咎在一個人身上呢?這位90後媽媽把對丈夫和公婆的怨恨報復在一個一歲多的孩子身上,很難想像這個孩子出生之後過得是什麼日子?媽媽把她帶到這個世上不是為了看更大的世界,而是把她當成了出氣筒,簡直太悲哀了。
  • 女方陪嫁被子有何講究 結婚被子禁忌大全
    陪嫁被子是結婚的時候女方必備的重要嫁妝之一,結婚的被子又被稱作是喜被,這個和我們普通買的被子可就有著許多的不同,比如被子的顏色一定要鮮豔,被子的品牌裡不能帶有「喪」的同音字,被子上的數量也必須是雙數等等。雖然講究繁多,但是這些全部都代表著女方長輩們對於嫁女兒的重視還有對小夫妻未來生活的美好祝願。
  • 走進中國蠟染藝術之鄉,感受濃鬱苗族風情,丹寨非遺文化體驗
    它民族文化非常豐富,擁有七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是:苗族蠟染、古法造紙、苗族錦雞舞、賈、苗族苗年、苗族服飾、苗族芒筒蘆笙祭祀樂舞。想要全面了解苗族文化,可以到丹寨非遺小鎮。非遺小鎮是一座以苗族、侗族傳統建築風格為基礎,以非物質文化遺產、苗侗少數民族文化為內核,全方位了解體驗苗族蠟染、刺繡、古法造紙、銀飾鍛造等非遺項目。丹寨是中國最著名的蠟染藝術之鄉,苗寨中的女性學習蠟染技藝,著裝精美,繡有古色古香的苗繡圖案,極為耀眼。進入丹寨這些苗族鄉村中,會體驗到濃鬱的苗族風情。
  • 有一種愛,是媽媽親手做的毛線拖鞋
    雖然月餅、柚子,還有孝敬您和爸爸的過節大紅包我都讓弟弟帶回老家,可畢竟我沒有親自回去看您,心裡還是會覺得難過。還好,現在的手機能視頻聊天,因此,我們就算是相隔千裡之外,依然能看得到對方的容顏,也聽得到親人的呼喚聲……這次,弟弟回家帶來了你親手做的毛錢拖鞋,真的是太漂亮,太暖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