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專家沈世恩回憶報考交大和難忘的畢業歷程

2021-02-15 春源視界

 1955年,我為什麼要報考即將西遷的交通大學

2015年9月25日,我應母校邀請,有幸作為西遷校友,出席「西遷精神座談會」。作為1956年首批西遷的學生,從1960年4月,我提前畢業離校後,已有55年沒有回到母校了。因此,對這次返校與會,我充滿著期待,並也做了充分的準備。在會上,我作了出自肺腑的發言,受到好評。會後,校報記者約我進行採訪,我欣然接受。

晚飯後,記者如約到達我下榻的賓館。這是一位年輕的女記者,是母校社會學專業的大四學生,短暫的寒暄之後,即切入正題。記者帶著疑慮劈頭就問:學長,您作為南方人,1955年,在已知交大要西遷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報考?您真的是自願的嗎?這確實是我未曾所料的提問,但卻足以說明這是記者,也可能是母校這一代年輕學子最關切並希望能得到答案的問題。我的思路迅速定格到那沸騰的1955年,略加追憶,不加思考地立刻回答:是的,完全出於我自願。記者仍是不解,接著又追問,那,又是為什麼?我說,當年交大在招生中明確說明,為支援大西北,除造船系留上海,電訊系去成都外,其餘系和專業,將於1956年秋季起遷往西安。當時,交大招生組並沒有到各中學去動員學生報考,我們學校從校領導到老師也沒有一位動員或鼓勵我們去報考交大,更談不上硬性要求和強迫報考了,我報考交大是百分之百地出於自願。這又是為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從我們當時所處的時代說起。因為時代影響思想,而思想又引領行動。看來,我這一具有哲理的開場白,對記者還是具有說服力的,她急於聽我對這些「為什麼」的進一步解答。我說,這些就需要從頭說起了……

「1955年,我們這一批應屆高中畢業生,大都是18-19歲的青年人。我們這一代出生在抗戰烽火年代,成長於抗戰、內戰、抗美援朝這三個歷史時期,尤其是抗美援朝對我們的影響最為深刻。那時,我們已經上中學了,志願軍是最可愛的人,是我們的偶像。我們聽過他們為祖國為人民浴血奮戰的報告,深受感動,並爭著與他們握手。我們也曾經把自己班命名為「黃繼光」班,就是長大了也要像他們那樣去戰鬥,去保衛祖國。但是,當時我國國防工作基礎實在太薄弱,武器裝備相對落後,為了取得戰爭勝利,志願軍戰士付出了很大的傷亡代價。這對我影響深刻,深感我們國家一定要建立強大的國防工業,這樣才會有強大的國防力量。抗美援朝結束後,國家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目的是為國家實施工業化打基礎。當時還大力宣傳向蘇聯老大哥學習。各種展覽會、電影等都展現了蘇聯人民美好的生活。這就進一步使我懂得,國家要富強,國防要強大,人民要幸福,國家必須實施工業化。」

我繼續對記者說,當時有一件事,對我影響很大。1955年,為培養國家建設急需的人才,國家決定,從應屆高中畢業生中挑選一批學生,在北京留蘇預備班學習一年俄語後,直接進入蘇聯大學學習。1955年3月的一天,班主任通知我,我已入圍留蘇預備生預選人選,要我下午即去指定醫院體檢,但後因我右眼視力不達標而被落選。我雖未能如願赴蘇留學,但心裡卻依然是熱乎乎的(後來我才知道,當時通知去體檢學生僅為我校應屆生的3%)。我感到國家在關注著我,培養著我,期望我能成才,報效祖國。我想我雖然不能出國學習了,但一定要爭取能考上國內一流大學,好好學習,將來一定要報效祖國。當時,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包括我們班上的同學的愛國、興國、強國的思想十分強烈。這也促使我們進一步立下了工業報國的願望,去報考工科院校專業,哪怕它天南地北、山高水遠。

我喝了一口水,繼續說,交大成立於1896年,是我國創建最早的著名綜合性大學,以其嚴謹的教學、良好的校風、高度的愛國熱忱,以及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畢業生而享譽全國,特別在華東地區影響更大 。1952年院系調整後,交大在「工業化」方面的專業優勢更為突出,這自然成為我們當時報考的焦點。說實在,憑我當時的學習成績,要考上華東地區的任一所工科院校,應該是不成問題的。但出於對交大的仰慕,雖明知交大即將西遷,我卻仍不改初心,將交大列為我報考的第一志願。記得當時班上還有4位同學報考了交大。還有一些同學則選擇了石油、地質、礦業等專業院校,這些專業的工作是很艱苦的。但是,國家的需要,就是我們的志願,這就是當時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思想覺悟。

1955年8月,我有幸被交大錄取。當年交大是按專業大類錄取的,我被錄取在機械製造及工具製造類。學生在報到後再選擇具體專業。當時,我這一大類中包括造船系的3個專業,若填報該專業並獲批准後,即將留在上海學習。但我卻沒有報,選擇了機械製造。因為,我感到這個專業面廣,是國家實施工業化所急需。這是我在交大報到後的再次選擇,也就是再次選擇西遷!

漫漫西遷路,步步皆艱辛。我所經歷的4年西遷歷程,使我深刻地認識到交大西遷是中國一代優秀知識分子的脊梁精神。他們以國為重、勇於擔當、無私奉獻、艱苦創業,真是一片丹心,一腔熱血。這就是西遷精神。

記者激動地說,這就是今天上午座談會上闡述的感人肺腑的西遷精神……

歷史往往會有路轉峰迴的巧合。1960年4月,我提前畢業,被分配到國防尖端科研單位工作。此時,我已經站在國家層面,直接在為我國國防現代化而貢獻我的力量,此正是實現我當年要為國家實施工業現代化、強大我國防、報效祖國初心的時候了。感謝母校5年的教育,為我實現初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知識。從此,我就全心、拼命地投入到國防科研工作中去了…。在這個崗位上,我奉獻了畢生。

我重新又把話題拉回到現實,母校西遷60年,從搬遷、紮根、成長、壯大、開花結果、碩果纍纍,為大西北的經濟科技發展、人才培養做出了有目共睹的巨大貢獻,目前正在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而努力奮鬥。這一重任就已經落在你們這一代西遷接力者身上了,相信你們一定會傳承好西遷精神,一定會為達到這個目標而奮鬥不止。

記者鄭重地重複著說,我們會的,一定會的……

送走記者,我的心仍久久不能平靜。這是一個跨越60年時空的追憶 。當年報考即將西遷的交大,卻決定了我一生實現初心的軌跡。而今晚記者對我的採訪,也打破了固有的常規程式。實際上這是一位年近八旬老校友與母校年輕學子的一次深入、傾心、互勉式的交流。這是很有意義的。

次日上午,我懷著依依不捨之情離別母校。臨別時,我對前來送行的老師說:謝謝了!我還是要再回來的……

相關焦點

  • 航天之父錢學森、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均畢業上海交大:強悍科研
    美國不是不想制裁更多中國高等學府,而是害怕制裁後影響它自身利益,畢竟中國有些頂尖學府在全球很多領域具有領先地位今天我們來了解為我國培養了大批科技人才的頂級學府,它就是赫赫有名的上海交通大學我告訴你們中國航天之父、全球知名科學家、中國偉大科學家錢學森畢業上海交大,是上海交通大學最知名的傑出校友,錢學森也是全球知名的偉大科學家
  • 交大附小舉辦2020屆畢業典禮
    仲夏的七月是畢業的季節,六年光陰匆匆,又到了離別的日子,五彩畫卷般的歷程印刻在成長途中,離別不是結束,即刻奔向夢想擁抱成功,「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今天我們畢業了。 2020年7月12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小學2020屆畢業典禮隆重舉行,交大附小雷玲校長及畢業班全體師生參加此次活動。
  • 交大機械百年 宋壽銜教授的回憶
    教研室回憶當時的科學確實以機器為主,以機械為主,所以學校成立不久之後就有了機械科。我是1952年到交通大學,那時候徐家匯校區裡的飛機都還在,後來都分了出去。那時製圖是比較重要的學科,我剛到交大的時候,教研室裡只有我一個黨員,我不是高等學校本科畢業的,而是專科畢業,但當時需要就把我派到那裡去了。
  •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張宏俊院長、宗文波書記一行訪問上海交大
    下午,八院和交大戰略委員會2020年度工作會議在機動學院振華會議室召開,林忠欽、副教務長吳靜怡、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孟光和科研院、學生處、研究生院等機關部處以及船建學院、機動學院、電信學院、材料學院和空天院相關領導出席會議。八院陪同來訪的有院辦、研發部和八部、805所、509所、800所、149廠、802所、803所、804所和811所相關領導。科研院院長朱新遠主持工作會議。
  • 難忘「水中情」——回憶1978-1982年的交大遊泳隊
    經編委會討論後決定,編輯部精選十年來讀者反饋喜愛度最高的二十餘篇校友回憶文章編入《思源》雜誌第四十期,以「學在交大」「我的年級我的班」「繽紛校園」三個版塊,較為全面地呈現不同時代背景下交大人的校園學習和生活,深挖交大人的情感故事和精神內核,傳承交大獨特的校園和校友文化,力求讓讀者有興致有共鳴,在文字間暢遊的同時也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 上海交大展出「鎮館之寶」 包括各時期畢業文憑
    原標題:上海交大校史館展出「鎮館之寶」  東方網4月6日消息:120年的歷史,上海交通大學深藏著哪些鮮為人知的軼聞和珍檔?昨天,修葺一新的上海交大校史館開幕,《上海交通大學史》也正式出版,人們有幸在校史館內一睹諸多「鎮館之寶」的風採。
  • 西南交大畢業季丨5518名交大人的畢業典禮
    「同學們,畢業在即,請你們欣然接受這份二維碼,得閒時掃一掃。」徐飛說:「簡單和專注,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簡單易於專注,專注了問題也就變得更簡單。當然,簡單和專注不是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它們是一個生生不息的螺旋推進過程,需要矢志努力,持續修為。」以色列駐成都總領事館總領事藍天銘先生談到,中國有句俗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奧黛麗·赫本曾贈她香粉盒 交大畢業典禮驚現神秘校友
    奧斯卡終身評委、金馬影后、上海交大知名校友盧燕現身上海交通大學2014屆本科生畢業典禮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7月1日報導:上海交通大學2014屆本科生畢業典禮日前在閔行校區隆重舉行,3700名畢業生迎來了屬於他們的畢業典禮。
  • 航空航天學院開展第三期本科生培養工作坊
    活動由副院長陳方主持,教務辦副主任朱麗明對近期教學事項做了簡介和通報。在教學經驗分享與交流環節,著名流體力學專家、原臺灣淡江大學副校長馮朝剛分享了自己從教50多年的經驗,通過運用自製教具、板書和PPT,以生動的情景教學,講述科學世界的發展進程,以言傳身教展示了教師如何講好一堂課,如何啟發學生收穫學習的快樂、領會科學的奧秘。
  • 西安交大MBA報考條件和西東大學MBA報考條件有何區別?
    西安MBA考試很多人第一想到的肯定就是西安交大MBA了,在西安,交大MBA是最好的MBA院校。不過好的院校考試招生及通過率都是有一定的門檻的,都會想,好的院校考試通過率高,一般的院校MBA含金量又相對來說比較差,又要滿足好的院校還要不讓自己的努力白費,那麼還有一種選擇就是報考國際MBA。
  • 他們都是優秀的西安交大畢業生!具有熱情和擔當,畢業都去了哪裡?
    無論身處什麼崗位,這群西安交大學子,始終懷抱奮鬥的熱情和青年的擔當,在愛國奮鬥中書寫青春。已發表SCI論文3篇,其中一作2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4項,已授權7項,其中以第一發明人獲授權4項;以學生第一發明人在審國際PCT專利1項;作為骨幹參與了3項航天預研項目。是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賽金獎、中國研究生石油裝備創新設計大賽全國三等獎、「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國家級二等獎獲得者,是西安交大「優秀研究生」「優秀研究生標兵」。
  • 交大留學生鄭石松在第二屆「鴻鵠論壇」中分享成長故事
    5月15日,「立鴻鵠志,做奮鬥者」——上海交通大學第二屆「鴻鵠論壇」在閔行校區航空航天學院A114報告廳盛大召開。「鴻鵠論壇」旨在持續營造「學在交大」的學術氛圍,強化「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價值導向,發揮交大優秀學子和畢業校友的榜樣引領作用,引導和鼓勵在校生潛心學術、樹立遠大的科學志向,與時代同呼吸、與祖國共命運。
  • 航天控股第 1 期航天體驗式教育培訓活動
    為推動企業文化建設,不斷增強員工對航天的歸屬感、榮譽感和凝聚力,教育引導員工愛祖國愛航天愛企業,按照「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整改工作計劃部署,集團公司將定期組織開展了航天體驗式教育培訓活動,我司安排了6名優秀員工前往北京,共同參加第一期航天體驗式教育培訓活動。
  • 【MBA院校:交大篇】上海交大安泰MBA報考指南
    最新公布的2020年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全球MBA排名中,交大安泰MBA項目位列37位,就業率連續七年問鼎100%,薪資增長率連續七年位列全球三甲。安泰MBA還分別在FT全球女性MBA排行榜和全球金融MBA排行榜位列第1位和第15位。
  • 上海交大北京校友會2019年新春聯誼會及北京校友座談會舉行
    他們還結合畢業後在各領域學習工作的經歷與感悟,圍繞服務國家建設、社會進步、學校發展,針對學校人才培養、學生就業引領、學科交叉與發展等方面提供了真知灼見。下午,北京校友會2019年新春聯誼會舉行,400餘位在京校友歡聚一堂,共敘交大情緣。
  • 二類學校的領頭羊—交大航天!從師資、生源、硬體、中招線看學校發展前景
    相對五大和同水平二類來說,競爭壓力較小。預計2020年招生人數不會有太大變動。食宿住宿:交大航天是可以住校的。但具體肯定沒法滿足每個人的住校要求。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申請到住宿。具體安排還要以學校為準。住宿條件——四人間的宿舍。基本設施為上床下桌,暖氣空調、獨立衛生間都有。
  • 【畢業季】機械學院研究生畢業感言
    這次畢業,不僅是心懷憧憬走入未知生活的「考場」,也是對校園回憶與青春的再一次用力告別。機械學子滿懷不舍、感恩,即將告別母校、恩師和同窗,心中千言萬語,現摘登部分機械學院研究生畢業感言。   回首這三年在交大的生活,有哭有笑,有苦有甜,有過合作,也有過爭論,享受過成功的喜悅,也經歷過挫折的悲傷,有在教研室和實驗室發憤圖強的日子,也有在東西花園捧一本書靜靜閱讀的時光,這些美好的回憶將是我人生的一筆財富,永遠留存在我心裡。
  • 交大九成博士不願如期畢業 資助延期畢業值嗎?
    東方網9月23日消息:新學年,上海交大一項新舉措引起教育界廣泛關注:學校每年將撥出專款約200萬元,資助延期畢業的博士生,為他們安心治學創造更好條件。   與此同時,學校透露的一組數據令人吃驚:博士生學制為3年,而交大博士生能在3年內畢業的僅為10%,約70%延期至3年半、20%延期至4年。
  • 後來,學霸們為何選擇了交大這個專業?
    01 報專業報的是「為人民服務」的奉獻我和交大物理教師裘維裕在預科就有接觸,他曾問我進大學學什麼,也曾勸我上理學院。我想理學院畢業後搞科學,我要當工程師,為人民服務。進大學後,裘老師又建議我學電機,我講,我為人民服務,學水利。
  • OPPO零距離與年輕人接觸 一列畢業列車「開」進上海交大
    六月即將來臨,充滿回憶的畢業季,你會選擇以什麼樣的方式告別?或許,是參加一次正式的離別宴,擁抱彼此陪伴的四年友誼。或許,是用一份專屬定製的畢業照,記錄非凡的校園青春。又或許,是玩一場說走就走的畢業旅行,闊別青蔥的大學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