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學院00001號博士:中醫在澳大利亞走出唐人街

2020-12-15 中國僑網

  中山醫學院00001號博士:

  中醫在澳大利亞已走出唐人街

  「雖然身在異鄉,但是我也關注家鄉的動態,從新聞中看到習近平主席到了廣東,關注中醫藥的發展,我很高興……」在澳大利亞雪梨開中醫診所的74歲老人郭福寧,日前致信南方日報表示,她在澳開中醫診所30年,見證和親歷了中醫從走不出唐人街到被澳大利亞納入醫療體系的全過程。當地人對中醫越來越認可,與祖國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密不可分。郭福寧希望有生之年能繼續為中醫藥事業推廣到全世界貢獻力量。

  郭福寧原是廣州中醫學院(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醫生,改革開放後成為中山醫學院(現為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的第一個臨床醫學博士,後來到了海外。她認為:「中醫的作用不僅限於替代醫學,要讓主流社會接受這一觀念,需要中醫師以醫術和療效說話。」

  ●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王越瑩 記者 謝苗楓

  棄物理轉報醫學

  1944年出生的郭福寧祖籍安徽,2歲時隨父母到廣州生活。在家中9個兄弟姐妹中,郭福寧排行老八,從小成績優秀,父母對她充滿了期望。因為家中沒有學醫的人,母親希望她可以撐起一家人的健康,強行把她的高考志願由中山大學物理系改成了中山醫學院(現為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以下簡稱「中山醫」)的臨床醫學。

  「以前覺得學醫就是死記硬背,不想學,但是後來我發現,自己愛上了醫生這個職業。」1967年,郭福寧本科畢業後被分配到四川達縣專區下的醫院工作了三年,後調回到廣州中醫學院(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當醫生。

  「我先是在內科工作,後來參加了醫學院給西醫的培訓班,跟著許多老中醫學習了兩年。」郭福寧說,她先跟著鄧鐵濤等一批老中醫學如何用中醫中藥治療冠心病,又轉到廣州中醫學院原院長陶志達成立的脾胃研究小組。「那時我逐漸發現,有時候西藥治不好的病,中醫可以。」郭福寧回憶說,廣州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工作的7年為她打下了中西醫結合治療病人的基礎。

  1978年恢復高考後,母校中山醫開始招收研究生。郭福寧一鼓作氣,考中了著名消化疾病研究專家陳國禎的研究生,由此,既想深造又愛當醫生的郭福寧轉至中山二院一邊工作一邊搞科研。

  1981年,中國正式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制定了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的學術標準,中國學位制度從此建立。在此之前,新中國培養的研究生只有學歷,沒有學位。郭福寧正是幸運地趕上了第一批碩士和博士學位的人。

  「當時要照顧病人,又要負責本科生和進修生的教學,還要自己找題目做科研,一般晚上只睡兩三個小時。」她回憶,那時雖然辛苦,但很感激國家和時代賦予她的機會,讀研之後就恰逢新中國第一批有學位博士開始招生,使她不經意間完成了臨床、科研、教學的讀博之路。

  郭福寧一直記得1985年的夏天走上博士論文答辯臺的感覺:躊躇滿志又緊張難安。她的博士論文是消化性潰瘍的病因研究,其中最難的就是拿大白鼠做潰瘍病模型並進行實驗論證。「這在當時的國際學術界是十分前衛的。」郭福寧回憶,為了拿下準確的數據,她不斷「切、縫、保持存活、對比試驗」,有時怕手術後的大白鼠死了,就把大白鼠放在床邊,睡覺時也要看著。

  辛苦沒有白費。歷經3個小時的答辯後,7位全國消化系統疾病的頂級教授組成的博士論文答辯委員會一致通過了郭福寧的論文,認為她的實驗紮實、論證嚴謹,論文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那一天,郭福寧穿著上世紀80年代常見的藍色短袖襯衫,沒有鮮花和家人在場,但她開心得像個孩子。那一年,郭福寧41歲,獲得了蓋有「中山醫學院」鋼印的臨床醫學博士學位證書,編號為00001。

  治好雪梨奧運會開幕式導演

  紮實的博士論文給郭福寧打開了人生又一扇門。

  1986年,郭福寧到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讀博士後。1987年,郭福寧又受到西醫朋友的邀請,到澳大利亞的西醫診所工作,用中醫的方法去幫助西醫進行配合治療。

  「當時澳大利亞的中醫水平參差不齊,只要有商業執照就可以開中醫診所,所涉及的大多是針灸、按摩等較為粗淺的治療。有的甚至因為療效不好被投訴,事情登在了當地媒體上。」在與當地西醫合作的過程中,郭福寧發現,儘管當時中醫在澳大利亞還比較落後,但是發展潛力不容小覷。於是,她想要自己站出來去普及中醫治療,用醫術和療效為中醫發聲,讓更多人正確認識到中醫的作用。

  1988年,郭福寧開了自己的診所,這是澳大利亞第一家由本科學歷以上的醫學畢業生開設的中醫診所。「那時候,中醫治療在當地並不普及,病人都是由西醫朋友推薦過來進行配合治療的澳大利亞當地人。」

  在那段時間,郭福寧治療常見的慢性病症,最擅長的仍然是消化系統疾病。其中,她治療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又叫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又叫局限性腸炎)都廣有口碑,而且用的是澳洲人感到「神奇」的中藥。

  郭福寧說,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在西方國家很普遍的疾病,這種病容易復發並且難以痊癒,給病人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和身體的困擾,也令許多西醫束手無策。其中,2000年雪梨奧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的導演David Atkins也為該病所困。

  當時,David Atkins已經被這種腸胃病折磨到不能進食、不能上班,只能靜脈注射補液維持體力,經過三周時間,才把拉肚子、拉血、拉膿的症狀控制住,身體有所緩解。但在他出院後,只要吃東西就復發。後來,David Atkins在朋友介紹下找到郭福寧。

  「在西醫那裡治療實在沒有辦法了,他就到處打聽,了解到中醫或許會有西醫無法達到的神奇效果。」郭福寧說,她給David Atkins開了兩個方子:一是用能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大黃做灌腸,二是用黃連等藥物煲中藥喝。

  David Atkins採用中醫療法一個月後,症狀就有了明顯的好轉。經過接近四年的堅持治療,David Atkins的病得到治癒,活檢報告也顯示結腸組織消失了。

  「名人效應」也讓中醫的治療方法在澳大利亞進一步得到了認可。「雖然中藥的效果總體來講比西藥慢,但是只要病人在堅持服藥後覺得有效果了,就開始對中醫理念逐漸信任,這種口碑就是日積月累換來的。」郭福寧說,在澳洲這些年,有很多被慢性病困擾的當地人在痊癒後給她寫了感謝信,由衷地認可中醫,這讓她得到了巨大的成就感和信心。

  中醫進入主流社會還需努力

  「中醫與西醫差異很大,澳大利亞當地人不理解我的問診和治療方式,就很喜歡探究為什麼,我必須耐心地解釋,一開始我也不知道如何翻譯,就乾脆直譯給他們。」郭福寧驚訝地發現,其實當地人可以理解。

  「比如心火,我就直譯成『heart fire』,我告訴他『你的心火燒起來了,所以才會睡不好』,他們居然對我的說法都很認同。」郭福寧笑著說,中醫本身治療的方法就是貼近自然的,而澳大利亞民風樸實,人們相信自然的力量,所以只要耐心解釋,他們都能理解中醫。

  除了需要為澳大利亞當地人解釋病症,郭福寧還需要去勸說病人改變當地人一些和中醫理念相悖的生活習慣,比如喝冷水、酗酒、吃烤肉,這讓郭福寧花費了不少口舌。

  在一個個成功的中醫治療案例的催化以及澳大利亞中醫師團體的推動下,2000年,維多利亞州政府就開始有了規定,中醫必須要有醫師執照,成立中醫管理局。到了2012年,澳大利亞正式將中醫納入該國醫療體系,全國都普及了中醫醫師執照,並成立了國家中醫管理局。

  談到中醫在澳大利亞的現狀,郭福寧說,以前中醫一直走不出唐人街,難以融入主流醫學體系。現在,在澳大利亞幾乎每個區都會有中醫診所,中醫師成為一個非常受歡迎的職業,中醫治療也越來越普及。當地一些大學也陸續開設了中醫本科專業,包括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維多利亞大學、西雪梨大學等,大部分學生都是當地人,與中國的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也日益增加。「可以想像得到,未來中醫師的隊伍中還會有更多洋臉孔。」

  但是,中醫真正進入主流醫療體系,享受與西醫同樣待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西醫是公費醫療,在澳大利亞的公立醫院,也是西醫『當道』,而中醫的都要病人自己來支付,讓中醫納入保險,甚至是進入公費醫療範圍,是中醫在海外努力的方向。」郭福寧有個「大目標」:中醫的作用不僅限於替代醫學,而是可以治大病、治急病、治重病。要讓主流社會接受這一觀念,需要中醫師以醫術和療效說話。

  為此,74歲的郭福寧依然不退休,她不僅在診所做中醫師,還身兼澳大利亞中醫藥學會高級顧問,西雪梨大學、雪梨理工大學、雪梨中醫學院中醫專業的校外顧問。

  「能夠從事一份自己熱愛的事業不容易,而這份事業能受到總書記的特別關注讓我更加振奮。」10月23日,當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視察中提出要「讓中醫藥走向世界」的消息傳來時,郭福寧正幫朋友看症,她激動不已:「中醫得到發展的背後其實是國家的強盛,中醫文化的傳播對中醫走向世界有著很大的影響。廣東這個窗口讓世界認識、了解中國,也把中醫的理念送到了世界。在雪梨,有很多開診所的中醫都是廣東人。」

相關焦點

  • 中山醫00001號醫學博士
    上世紀60年代,出身銀行世家的郭福寧,高考時本來填報的第一志願是中山大學物理系,但由於媽媽想著家裡有個醫生,以後看病方便,郭福寧被逼著把志願改成了中山醫學院。1967年,23歲的郭福寧以優異成績從中山醫本科畢業。11年後,34歲的郭福寧一邊在中山二院工作一邊讀研。
  • 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 2021 年「申請—考核」制博士招生簡章
    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 2021 年 以「申請—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中山醫學院 2021 年招收博士研究生實行以綜合素質能力考核為
  • 中醫自然療法走出國門,走進昆明中山醫院-馬加慈
    馬加慈 醫師昆明中山醫院院長皇家中醫藥醫院院長阿聯皇室特聘御醫加慈回醫自然健康復療法創始人現任中東中醫藥協會執行會長2015年「馬加慈」等國內頂級中醫大師走向世界推廣中醫!赴俄羅斯、中東阿聯、卡達、泰國等國家參加「中華中醫文化」交流,他為皇家貴族現場診治,療效得到皇室的一致認可!
  • 2020廣東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高層次人才招聘公告
    學院簡介中山醫學院是中山大學醫科的主體學院,歷史悠久,其源頭可追溯於1866年成立的博濟醫學堂,孫中山先生曾在此學醫和從事革命活動。新中國建立後,中山大學醫學院、嶺南大學醫學院和光華醫學院合併組建中山醫學院,後改為中山醫科大學,2001年再次與中山大學合併,學校重新組建了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
  • 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專業介紹
    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專業介紹   臨床醫學(八年制)   臨床醫學(五年制)   臨床醫學(眼科視光學方向,五年制)   法醫學(五年制)   醫學檢驗學(五年制)   康復治療學(四年制)
  • 中山醫學院第十五屆"醫學三人談"名師訪談會
    周家國教授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藥理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丁濤教授丁濤教授現任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百人計劃」引進人才,國家高層次引進人才青年項目入選者。
  • 玩轉世界十大唐人街,你需要提前知道這些事情!
    橫濱除了以上這三個地方的唐人街,世界上還有不少值得一去的唐人街——澳大利亞墨爾本唐人街墨爾本唐人街坐落於墨爾本市中心,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唐人街,墨爾本唐人街上還有澳大利亞規模最大的華人歷史博物館,記載了華人到此打拼的故事。加拿大·多倫多唐人街特色:格局大,華人多多倫多唐人街一共有六大聚居區域,最初只是從一家洗衣店開始,慢慢發展到如今的規模。
  • ...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張桂根課題組誠聘博士後和研究員、副研究員...
    課題組簡介:張桂根博士於2016年畢業於德國漢諾瓦醫學院/亥姆霍茨感染研究中心博士生項目(summa cum laude),隨後受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博士後基金資助,加入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期間主要結合基因組編輯技術和CRISPR高通量篩選等方法研究病毒-宿主相互作用。
  • 廈門醫學院實踐教學基地,在明承中醫正式授牌
    7月11日,廈門醫學院系主任姚躍英、康復教研室主任林國清、中醫教研室主任宋誠摯、系秘書蔣露婷和孫素雲博士等一行人蒞臨明承中醫,正式授予廈門醫學院「實踐教學基地」,拉開校園中醫人才培養和中醫醫療機構深入合作的序幕。
  • 教育部:醫學院學生將可報考中醫專業碩士博士
    原標題:醫學院學生將可報考中醫專業碩士和博士   昨天,教育部下發通知,我國將獨立設置中醫專業學位。今後,醫學院的學生可以在考研或考博的專業選擇中,選擇報考中醫碩士和博士。   據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31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決定在我國獨立設置中醫專業學位。
  • 廣西醫科大學與臺灣中山醫學大學聯合培養碩博士
    中新社訊 6月24日,廣西醫科大學與臺灣中山醫學大學聯合培養雙學位碩士、博士研究生籤約儀式在廣西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舉行。
  • 中山醫學院輔導員不只是優秀
    中山醫學院黨委副書記陳昌齡,有著多年的學生管理經驗,在輔導員隊伍建設工作會議上,他結合自身工作和院系實際,從工作目標、工作措施、工作成效三個方面介紹中山醫學院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實踐與探索,交流分享中山醫學院相關經驗做法,共謀發展、共同進步。
  • 院校解析 | 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
    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位於廣東廣州,是隸屬於中山大學的二級學院,是教育部、衛生部首批共建高校醫學院之一。前身是孫中山先生創立於1924年的國立廣東大學,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是學術與文化中國南方重鎮和人才培養南方高地。
  • 澳洲博士留學 |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UTAS博士申請條件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的影響力已延至全世界,與歐洲、亞洲、北美洲的四十多所學院合作,並與南京大學等高校正式宣布成立國際大學氣候聯盟。塔斯馬尼亞大學在2021QS世界大學排名第308名,2020U.S.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319名。
  • 去澳大利亞當中醫,好美的事啊
    同年聯邦衛生部宣布於2012年7月1日起把中醫行業也納入該法律的管轄範圍,從此澳大利亞的中醫行業獲得了法律保障。全澳從事中醫學的執業者都必須向AHPRA提出申請,通過澳大利亞中醫管理局(ChineseMedicine Board of Australia)制定的註冊標準審核後才可以執業。違規者將會受到刑事追究。
  •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和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優勢比較分析?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和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比較,確實都是很牛的醫學院,特別是像湘雅醫學院,更是具有「北協和、南湘雅」的美譽。從歷史的角度分析,湘雅醫學院盛名籠罩在中山醫學院至上,但是從最近幾年學科發展來看,中山醫學院總體實力超過了湘雅醫學院,湘雅醫學院相對於中山醫學院而言,是一個大而不強的虛胖。從兩所高校的創建歷史來看,兩所醫學院均與孫中山先生扯上關係,但是中山大學醫學院似乎要比湘雅醫學院歷史更為長遠,但是湘雅醫學院在當時年代的影響力更大。
  • 南方的9大著名「醫學院」被大學合併,中山、同濟現在發展如何?
    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雕塑另外,廈門大學雖然沒有合併醫學院,但是整合了廈門中山醫院、廈門仙嶽醫院、廈門眼科醫院、廈門第一醫院、廈門第二醫院的醫學教育力量,由此可見,一所綜合類著名大學對醫學院的重視那麼,被合併的著名醫學院,現在的發展實力怎麼樣了?接下來,我們聚焦於「川大的華西醫學院」、「中南大學的湘雅醫學院」、「華科的同濟醫學院」、「中大的中山醫學院」。
  • 臺灣中山醫學大學副教授到廣東醫學院作學術交流
    中國臺灣網12月17日湛江消息 12月15日,臺灣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林志峰副教授應廣東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邀請,在該校學術交流中心報告廳舉行以「臨床體表觸診技術:上肢」為主題的學術講座。  第二臨床醫學院吳柱國院長在講座總結講話指出,臺灣的醫學教學體系與大陸相差很大。大陸是分階段式的,先醫學基礎,然後臨床基礎,再就是臨床實踐;而臺灣的醫學教育體系是分部分功能教學,並且無論其教學或是寫病歷都是使用英語,這使得臺灣的醫學教育與國際接軌。
  • 原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院長——胡世興教授的職業歷程
    1990年從中山醫科大學博士畢業後,先後進入了倫敦大學和哈佛醫學院參加博士後訓練。經過學習了多重的眼科醫療知識及積累了眼科臨床經驗後,1999年毅然回國,擔任中山(醫科)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的副院長一職,他堅信中醫在眼科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擔任職務期間更是兼職博士生導師,為國家醫療行業持續的提供人才供給。
  • 臺灣中山醫學大學教授走進廣東醫學院大講壇
    臺灣中山醫學大學教授走進廣東醫學院大講壇 2014年05月20日 09:4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5月20日湛江消息 日前,臺灣中山醫學大學戴正德教授應邀到廣東醫學院,在生命文化大講壇為廣大師生作精彩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