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一群北美私校媽媽,
聽她們聊天聊地聊兒女,
看她們寫東寫西寫生活,
了解最真實的北美生活和教育!
文|壯壯媽
「 媽媽下午Chat的「學校介紹系列」已經推出了幾篇,很受歡迎。我們當初來蒙村,幾乎都是憑著一腔孤勇,有哭有笑、有淚有感動、有惶恐有自豪。當把這些心得訴諸筆端的時候,自然是希望朋友們能避的坑就避,趟直了走少繞彎。所以,在開始下篇學校介紹之前,我們覺得有必要討論一下如何擇校。公校還是私校?英語還是法語?It's a problem.」
只要人類面臨選擇,就存在困惑。選擇困難症的出現是由於人們並不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且想要的太多。來到蒙特婁,最直接面對的選擇就是孩子的教育。這時只需要化繁為簡,從三個方面分析就可以輕鬆決定:移民目的,孩子年齡,住所附近的學校資源。
移民目的
估計大多數人都會說移民自然是為了孩子的教育。那麼,英語還是法語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決定性作用嗎?答案顯然不是。我歸納了那些擔心法語教育的朋友的心態,大體有:
家長偏好型:家長本身不喜歡以法語為主的社會環境,要麼覺得自己語言不通,要麼覺得法語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如英語地區活躍;
未來擔憂型:擔心孩子學習法語有困難,擔心影響孩子英語的學習;
雄心勃勃型:覺得孩子未來是要立足加拿大其它省份或者美國,甚至走向世界的,學習法語完全是浪費時間,局限孩子的發展。
以上三款,請自行歸類。如果你正處在英語和法語的選擇困惑期,上面必有一款適合你。
所以,讓孩子學習英語或法語,其實是家長的態度決定的,而並非根據孩子的能力和需要決定。針對上面三種類型,可以按以下思路分析:
對於家長偏好型,的確需要結合家庭未來的發展規劃考慮。如果家庭考慮未來搬到加拿大其它英語地區或美國,那麼可以不用讓孩子去法語學校。孩子中學畢業以後考到其它省的英語大學,或者有的家庭在住滿3年後換了加拿大護照就直接搬去其它省。配合這樣的規劃,從一登陸起就可以把孩子送到英語的私立學校。魁省的英語學校也有法語課程,孩子也可以打一定的法語基礎。
對於未來擔憂型,這樣的擔憂有一定道理。法語的確很難學,但如果法語學不好,英語就一定學得好嗎?學習不易!但只要肯下功夫,掌握一定的方法,多學習一門語言對於小孩子來說並非難比登天,無非是犧牲一些打遊戲、看視頻的時間而已。
對於雄心勃勃型,的確可以理解。英語的強勢地位橫掃所有其它語言,但有一點應該注意,並不是英語說得好,就可以走遍天下無敵手。語言只是一種工具,孩子的行為習慣,思維能力,社交水平等等都會影響到未來的發展。
孩子年齡
在小學階段,是可以上私立英語小學的。如果上英語的中學,規定父母一方必須有一個以英語為母語,但如果是11年一貫制的學校(6年小學+5年中學),從小學入學,則可以一直留在英語中學(具體還要看這所學校是否有政府補貼,孩子在魁省上學的總時長)。所以,如果孩子來的年齡是小學階段,又希望上英語學校,可以選擇上私立的11年一貫制英語學校。
如果孩子來的時候已經上中學了,蒙城可供申請的英語私立中學並不多,基本沒有太多的選擇餘地。當然了,留學生除外。英語中學對接收留學生沒有限制。
上法語私立中學的話,選擇餘地會比較多。我們也正在陸續推出法私的介紹。上法私最好在7年級以前,因為歡迎班硬性規定至少兩年。努力一些,可以一年出歡迎班,考入法私。但通過入學考試,並不代表法語水平有多好,只是短時間內的應試水平提升。所以,要準備至少三年的時間來保證達到一定法語水平。中學4年級,就開始有省會考,成績直接關係到大學預科的申請。
所以,如果7年級以後才來,還是選擇英私比較好。但我也認識初中畢業才來,4個月出歡迎班,普通法語中學畢業,後來上英語大學預科和麥大的。
公校和私校
除非是住在非常好的學區,有排名靠前的公校,否則大多數華人家長都會選擇去私校。一來是這裡的公立中學教育質量實在不忍直視;二來私立的法語中學都有政府補貼,全部費用加起來也就5000加元左右,這個金額是大多數家庭都可以承受的。當然,如果選擇英語私校,費用就要貴不少了,基本是每年2萬加元起。
新移民按規定必須要先上公校的法語歡迎班,當然直接上了英語私校的除外。法語歡迎班在小學和中學都有,官方規定2-3年才可以轉到正常班。所以,新移民的孩子一開始是不能上法語私校的,因為不可能通過入學考試。最快也要等一年歡迎班後,再考法語私校。
掃清幾個心理障礙
當我們在萬難抉擇後把孩子送入了法語學校,心裡仍然不免各種糾結。
「法語太難學了!」
「這個世界是英語為主的世界,學習法語沒有用!」
這真是說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啊!
但我心中對法語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法語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語言」。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被收入中學課本,也讓我中了法語的毒。當初一腔孤勇來到蒙村,一大半是都德惹的禍。
拼盡了文藝女中年的精力,和法語死磕了幾年。現在聽說讀寫,日常應用,基本沒有太大問題。辛苦自然是辛苦,但也許我有英語的底子,所以,覺得法語雖然比較複雜,但也沒到談虎色變的地步。
法語難學在於語法複雜,詞彙量大。但如果有英語基礎,其實法語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對於小學低年級的移民孩子,學習法語就像學習英語一樣,按部就班,由淺入深。只要跟著學校的進度,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並非難事。到了高級階段,法語精準的語法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依靠這些語法規則,可以構建各種繁複的句式,無論是讀高深的著作,還是撰寫有條理的論文,都可以信手拈來。這時的法語更像精準的數學公式,而不像英語那麼隨意。
至於法語沒有英語實用,的確如此,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如果在魁省發展,肯定是要學習法語的。即使去其它加拿大省份,會法語也可以成為一個加分項。特別是聯邦政府的工作,一般都需要雙語人員。因為法語畢竟是加拿大官方語言的一種。
放眼國際,雖然英語可以通吃天下,但高端人材很多都是會多國語言的。國際條約、法律文件往往都是以法語版本為最正式的官方文本,因為法語是最精確的語言(遠比英語精確多了)。許多國際組織的僱員也要求雙語。我以前的工作和世界貿易組織(WTO)有關,年輕的時候曾經想申請WTO的國際僱員,但第一條標準就達不到 — 要求會英語和法語,或者英語和西班牙語。
中國的學校要求學習英語,美國的學校要求學習西班牙語,說明第二語言的學習在任何地方都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在孩子可以學好英語的同時,再學習法語,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我常想,在魁省有這麼好的法語學習條件,為什麼要主動放棄呢?孩子有極大的潛能,光學習英語是不是太沒有挑戰了?國外的學習負擔遠比中國輕鬆許多,抓住這個機會學習法語,也許以後對孩子的事業就會有幫助。
有的家長擔心孩子以法語為母語,影響英語的學習;有的家長不無憂慮地說「孩子的英語都是法語味的」。生活在法語地區的家長真的傷不起,出於各種原因不得不讓孩子接受法語的基礎教育,但又為孩子的未來發展操碎了心。
我讀過一篇關於在多語言地區成長的孩子語言能力調查的文章,大意是說由於成長的語言環境複雜,孩子大多開口說話較晚,初期的語言比較混亂,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成年以後大多可以掌握幾門語言,熟練運用。
我覺得既然生活在中國的孩子都可以把英語學得很好,為什麼蒙特婁的孩子就不能學好英語呢?畢竟英語和法語都是加拿大的官方語言,要想學好英語,無論是從學校教育,還是語言環境都遠優於中國吧。
英語和法語近似度高,且英語比法語容易
法語源於拉丁語系,英語源於日爾曼語系。二者雖然起源不同,但由於法國長期以來佔據世界霸主的地位,使其語言對英語的浸透非常強。英語的倔起也就是近代一百多年的事,而此前英國上流社會都是以講法語為榮。
聽著是不是很親切?
咱大中華文字也曾在東亞經濟圈稱霸數百年,日本到現在都保留了大量漢字,韓文在一百多年前更是直接使用中國漢字。所以,語言的普及程度是國家經濟實力的直接反映。言歸正傳,所以,英語詞彙有許多來自法語,越是高級的書面語,相同的詞彙就越多。下表是英語詞彙的來源分析:
本族語 法語(拉丁語) 其它
前1000詞 3% 13% 4%
前2000詞 34% 57% 9%
前3000詞 29% 60% 11%
前4000詞 27% 63% 11%
前5000詞 27% 64% 9%
前20000詞 15% 81% 4%
語法方面,學會了繁雜的法語語法,再看英語的語法,簡直就是小菜一碟。我學習法語就是以英語為借鑑的,所以學習速度比一般中國人快一些。反之亦然,會了法語以後再學英語,也會省不少力氣。
我本人對口音純正並不十分在意,拋開作高級翻譯的,大多數人運用語言的目的是為了交流。只要詞能達意,口音對交流並沒有特別嚴重的影響。
喜歡看美劇的朋友應該會發現,美劇裡不同族裔的人講話都帶有本民族特別的口音,美音的圓滑,英音的規矩,印度英語的打嘟嚕,還有德國、俄羅斯英國,都有各自的特點。當然,如果能追求口音純正自然很好,但如果稍許帶點家鄉口音也無傷大雅。
語言的靈魂不是口音,而是思想。無論是口語還是書面表達,言之有物才是最重要的。思想的背後是良好的教育,廣泛的閱讀,深入的思考和適當的訓練。所以,無論是法語還是英語,如果想達到比較高的水準,都需要下一定的功夫。
美國滿大街的人都是美式英語特別流利,可真正做到能當眾侃侃而談,寫作思路清晰的也只是少數人吧。
所以,決定孩子未來發展的不是基礎教育是英語還是法語,也不是英語口音有多麼純正,而是他們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是不是一步一個腳印地做著準備。
我相信,如果是腳踏實地、認真學習的孩子,無論上英語還是法語學校,都可以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有所建樹。無論是哪種語言為主,或是雙語都能夠運用自如,再或者掌握第三門外語,孩子的發展都有無限潛能。
作為家長能做的就是順應孩子自身的特點,提供一切可能的幫助,開發他們的潛能,而不是杞人憂天地為孩子提前做好太多的決定。
最近,樂高省長宣布,擬限制英語大學預科(CEGEP)的入學率,以減少法語學生的流失。魁省為了保護法語至高無上的地位,無所不用其極。「101法案」不好適用於CEGEP,就採取限制入學率的辦法。
此消息一出,魁省的華人圈頗為震動,擔心這意味著孩子必須要有過人的成績才能選擇心儀的英語CEGEP。
聽到此消息,我的反應比較淡然,沒覺得這對華人的擇校和入學有實質性影響,倒是替魁人政府哀嘆,「這政府官員的腦袋是被門夾扁了嗎?」
我為什麼覺得對華人擇校沒有太多影響呢?
英語CEGEP本來就競爭激烈
英語CEGEP本來就少,大約只佔13%,而在學科排前列的CEGEP裡,英語學校佔了1/3。也就是說即便沒有樂高的這項政策,狼多肉少的局面早已形成,英語CEGEP一直都是競爭激烈的。
私立英語CEGEP可能不受影響
目前這一政策尚在醞釀階段,很有可能只是涉及公立CEGEP,像蒙城著名的英語CEGEP,Marianopolis可能並不受影響。目前,這學校裡70%都是亞裔。排在Top的中國學生,早已是內部「廝殺」,新政對其影響並不大。
法語CEGEP一樣可以上英語大學
魁省的英語大學,對本省的學生沒有任何限制。法語CEGEP畢業,一樣順利考取麥大、康大。我朋友的孩子一路法語學校,上麥大沒有絲毫問題。如果說限制招生人數就擔心得不得了,那這孩子的學習能力不是擔心是否上英語CEGEP的問題了,而是擔心是否拿到大學文憑,找到一份還算不錯的職業餬口了。
想出省學習,不在於CEGEP是否英語
不想學法語的,早就想盡辦法不上法語中學了。前面已經分析了很多。
上了法語中學,也可以大學考去其它省份。這點再多嘮叨一句,在魁省上法語中學的,如果考安省的大學,需要提供託福成績。我兒子今年申請安省大學的時候,因為沒有提前了解這點(只上了兩年英語CEGEP是不夠的,需要連續4年上英語學校),臨時報了個託福,倉促複習了兩周就考了。好在成績還不錯。
就是說,魁省關起門來自嗨,隔壁安省完全不鳥你。而魁省的孩子,無論是上本省的英語大學,還是外省的大學,哪裡是政府可以限制的。
我對魁人政府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了解了一些魁省歷史後,我是可以理解魁人對法語地位如此之保護的。雖然法國人和英國人佔的都是人家的地盤,但總有個先來後到嘛!當初的加拿大探險,可是法國人從魁北克開始的。
俱往矣!
魁人要保住法語的地位,好歹也算是「弘揚傳統文化」。但被英語世界虎狼環飼,他們卻一味地把頭埋在沙子裡,拒絕外來文化。推行「101法案」,強制法語中學教育,拯救文化從娃娃抓起,這我們都認了。但上個英語CEGEP怎麼了?上完法語中學,法語基礎已經相當紮實。再上英語CEGEP,進入英語世界,讓英語人群裡多一些雙語文化的繼承者,這不香嗎?
魁人政府不想培養法語精英進入英語世界,我卻想讓我家娃英法通吃。只要本領傍身,管他英語法語,魁省、安省、美國、英國……既然已經出來,世界那麼大,多學多走多看,未來的路還長。
震驚了!加拿大白領門檻低,學歷僅要求中專
加拿大名校大百科安大略篇:Ashbury College
加拿大名校大百科魁北克篇:Jean-de-Brebeuf和Jean-Eudes
原創文章轉載,請加微信:vivian59185918
投稿請郵件至:vivian5918@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