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你聽到的最感動的祝福是什麼?——武漢,我們和你在一起!鐘聲還未敲響,祝福早已送到遠方。
這個春天,你發現的最大的變化是什麼?——園中已是花開柳抽芽,我卻沒有盡享暖陽。春風還未拂面,春天已過。
這個夏初,我得到的最多的收穫是什麼?——在逆行者的背影中學會逆行,在閱讀中重溫經典。曾經的「我以為」,已不是今天的「我理解」。
有人說「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我在家中旅行不可,出門不多,完成課業學習之後有些許的時間讀書。讀學校布置的《三體》《家》,讀剛剛喜歡上的《紅樓夢》,喜歡的章節片段反覆讀,往往會有新的收穫。但讓我收穫最大的還是重讀魯迅的文章,對魯迅的文章有了真正的理解。
魯迅是每個中國人都很熟悉的作家,他的著作很多。而我對這位熟悉的作家,卻一直喜歡不起來,語文課上最怕有他的文章,讀書時不選他的文章。他的文章因難懂而讓我懼怕,因懼怕而讓我厭棄,因厭棄而讓我不屑。甚至在我的心中,魯迅就是當時的一標準「憤青」,用一桿筆來寫自己心中的不滿與理想,用滿是「中二」情懷的文章來狂罵自己看不慣的人和事。我以為他的文章已不能反應現在的生活、給現在的青年啟發。
但是在疫情期間,我突然間意識到讓人不屑的應該是自己,不屑於我的淺薄。「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那些穿著防護服的背影,或寬闊或窄小,或寫著姓名或寫著祝福,都毅然地走向離患者最近的抗疫戰場,不就是我們「中國的脊梁」嗎!1月23日壓不垮的武漢人封城阻疫,來自全國各地的援鄂醫療隊奔赴武漢奔赴湖北,是呀,「街燈的光穿窗而入,屋子裡顯出微明……外面進行著的夜,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84歲的逆行者鍾南山只能在火車上偷得一刻休息,34歲的逆行者李文亮去世前多次表示「恢復以後還要上一線」。我明白了為什麼理水的大禹會「衣服破舊」「面貌黑瘦」。還有許許多多的這樣的逆行者默默地走在「世上本沒有」的「路」上,他們的身上閃耀著我們的「民族魂」,「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魯迅用近百年前的那杆筆書寫著今天的民族精神,讚頌著今日的「民族魂」。
是這些勇敢的逆行者帶著我重溫了魯迅,雖然我現在讀的魯迅的文章還是很少,雖然我現在對文章中深邃思想的認知還是粗淺,但已足以讓我與過去的自己進行了一次思想上的逆向而行。我依然欣賞《鬥羅大陸》中唐三的於不可為中而有所為,但我不會再以為魯迅已經過時,他的憤怒與擔憂、倡導與主張已經於今無用;我依然感動於青春文學中追風的灑脫、迎風的勇敢,但我不會再以為魯迅的文章是「憤青」寫的「中二」文。我理解了他為民族發展傾盡心力的赤子情懷,我看到了他為國家未來進行預想的高瞻遠矚,我明白了他對青年人包容與嚴厲並存的師友真情。
這一年的兩個美麗的季節,我沒能與自然暢快地相擁,卻有幸與書為伴,遙望逆行者的背影,開啟思想的「逆行」之旅。
(作者為四平市實驗中學一年一班學生)
來源:四平日報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