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世界上最改變人的職業是什麼,絕對非「父母」莫屬。
生娃前別管是多麼粗心和馬大哈的人,生了娃都變得心細如髮,不敢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眾多寶爸寶媽關心的「細節」中,寶寶囟門可以說是最特殊的存在了。
都說囟門=「命門」,所以提起它,寶爸媽們都有很多疑問:
「囟門太小咋回事?會影響智力嗎?」
「閉合太晚是缺鈣嗎?」
「啊啊啊我根本摸不到我娃的囟門啊!」
冷靜!最貼心的人是誰?是科大大!
今天,貼心科大大就要來給大家好好說一說囟門那些事兒!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1
囟門4大唬人謠言,必看!
囟(xìn)門是啥呢?
寶寶腦袋上有幾塊顱骨,拼接在一起時會形成細細的間隙,叫做顱縫。而顱縫交匯處就形成了囟門。
囟門在寶寶腦袋前後各有一處,分別叫「前囟」和「後囟」。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而關於囟門,江湖上一直流傳著很多不靠譜的傳言......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寶寶的囟門摸不得,會變小啞巴
沒有任何研究表明摸囟門會影響寶寶說話。
囟門雖然摸著比較脆弱,但它下面還有一層很厚的硬膜在保護寶寶的大腦,所以輕輕的撫摸不會傷害到囟門,但要避免使勁按壓、搔抓、刮劃哦。
囟門閉合晚是缺鈣了
並不是!
科大大先科普下囟門閉合的時間:
前囟門:從寶寶5個月開始關閉,一般在2歲前關閉,大部分在1歲到1歲半之間關閉。
後囟門:一般在出生後2~3個月就會閉合,最晚4個月閉合。
娃的囟門閉合時間差異性非常大,早點晚點不用太擔心。
之所以會有這個傳言,是因為寶寶囟門閉合過晚,可能是由於缺乏維生素D導致了佝僂病。
但佝僂病的症狀還包括:顱骨軟,摸著像燙過的桌球、方顱、出汗增多,手足抽搐、串珠肋、O 型腿等。
而這疾病的其他症狀,遠比囟門閉合晚要明顯。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常規補充維生素D3,一般很少出現佝僂病。
謹慎起見,家長還能做點啥呢?
監測頭圍!
頭圍是比囟門更重要的存在。
家長可以參考下面頭圍標準圖,只要娃處於正常範圍內(上下2條紅線之間),也沒其他症狀,吃喝拉撒和精神都還不錯,哪怕閉合的晚一點,也不用擔心。
當然,如果頭圍不在正常範圍內,一定要早去醫院做檢查!
圖片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科大大知道肯定還有很多家長不放心,所以做了個小貼士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囟門太小,智力有問題
有的娃出生時囟門特別小,家長不禁默默擔憂......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實際上囟門小和寶寶自己的生長特性有關,不一定就是智力低下。
我們還是需要像前面說的那樣監測寶寶頭圍,如果囟門小,但頭圍正常就不用擔心。
但是,如果頭圍也偏離正常範圍,就要引起重視,及早帶娃檢查哦。
囟門凹陷或凸鼓起是有大病了
這句話說得並不準確,媽媽們不要自己嚇自己。
囟門凹陷是寶寶脫水最典型的症狀之一,最常出現在寶寶腹瀉或嘔吐時。
營養不良也會導致囟門凹陷,但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這種情況並不多見。
如果孩子如果身高體重都正常,就不用擔心。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囟門凸起,一般出現在寶寶哭鬧的時候,平靜後會恢復。
如果寶寶生病後,除了囟門鼓起,還伴隨著發熱、或者嘔吐、精神不好、嗜睡、煩躁,甚至抽搐等,一定要及時帶娃去醫院。
所以囟門的狀態,有時候還透露疾病信號哦。
看到這兒,相信大部分家長已經消除了焦慮心態,對寶寶的囟門有了比較好的了解,接下來買一送一,科大大要講一講囟門的護理!
2
囟門護理3大坑,別踩!
囟門雖小,但對寶寶來說卻很重要,所以在護理時,下面3個坑千萬別踩!
用帽子捂著最保險
錯!
囟門並不怕吹風,只要溫度適宜,無論在室內還是室外,都可以不戴帽子。
但要注意的是,夏天戴著遮陽帽,避免曬傷,冬天出門戴個帽子,起到保暖作用。
天熱剃個光頭吧
住手!
娃的頭皮薄,而且脆弱,理髮很容易傷害頭皮和毛囊組織。
可以剃的稍微短點,但是不建議用爸爸的剃鬚刀刮的光溜溜。更不用為了讓頭髮濃密,反覆剃光頭。
無論剃什麼髮型,腦袋上最好還是留一些頭髮。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乳痂有點髒,必須得一次洗乾淨
又錯了!
娃的頭皮不要過度清潔。
只需要用溫清水輕輕的洗乾淨就行了,偶爾用清潔產品,也要選刺激性小的嬰兒專用產品。
至於乳痂可以試試以下的方法來清理: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最後科大大還要提醒大家:
小寶寶比較脆弱,一定一定要避免尖銳物體刺傷囟門,或者桌角等硬磕傷囟門。
也不要劇烈搖晃寶寶,因為劇烈搖晃會引起顱腦損傷。
養娃嘛,要的就是膽大心細!
還有什麼不懂的,點個在看快速召喚科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