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菲媽 成都養娃那些事2020-05-20 22:00:00
■【關注】成都養娃那些事各平臺號,收穫雞娃攻略,助您孩子早日成為牛娃!
■ 本文1989個文字,閱讀全文約4分鐘
最近不止一個人給我吐槽,今年是史上最難升學季,近十年之內沒有之一。關鍵是吐槽的都是成都培訓圈裡的老司機,什麼風浪沒見過,這波人經歷了2016年升學「禁考令」,2018年「禁奧令」,這2020年的升學季還是讓他們開了眼。
要說今年升學季的艱難,百年一遇的疫情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就是「公民同招」撞上了「多校劃片」,附帶著還有針對機構出的「負面清單」。啥子叫屋漏偏逢連夜雨,不過如此。
由於今年很多政策都是首年效應,對於家長來說,到底是好是壞,說不清楚。
但有一點是明顯的,就是區和區之間的升學政策差異性越來越大了。知乎熱帖:把學籍留在朝陽,是家長對孩子的不負責。雖然這個帖子被罵得夠嗆,但是不少朝陽家長還是用腳把票投給了西城海澱。
作為一個喜歡觀摩帝都、魔都教育的無聊八卦媽,菲媽發現,就這幾年,我們成都同樣的煩惱也越來越明顯。跟城市發展進程有關,與成都人口淨流入有關,人越來越多,城市越來越大,升學壓力自然也越來越大,學校爆倉、中職擴招這些就發生在身邊。
區和區之間一直都有教育資源的差異,升學政策的差異。老五區因為時間的沉澱,聚集了大量的優質公立教育資源,而成都的新區不少是在撤縣設區基礎上逐漸成型的,天府新區、高新區有些地方完全是從一片農田發展過來的,比如高新五區對口的中和中學,以前就是鎮中學,所以新老不平衡是肯定的。
高新區和天府新區也是一直在大力興辦和引入學校,畢竟現在高新區和天府新區的房價在那裡擺起的。話說回來,就算有錢引入,好的學校還是需要時間沉澱,關鍵是生源沉澱。
公民同招的大背景之下,義務教育階段升學跨區的難度越來越大,哪個區擁有了好的教育資源,就擁有了吸引家長目光和錢包的優勢。上學容易,上好學校很難,買房先買區。
就今年各區已經出臺的政策,各有各的傲嬌。除開王牌老區,有些新區也是霸道總裁,出其不意。
王牌老區:青羊區和錦江區
之所以叫王牌,不服不行,佔據了成都公立最頂端的優勢學校資源,小學的五朵金花,初中的四七九小聯中。青二,錦二,一哥之爭,一直都沒有消停過。就小學、初中來說,青二更勝一籌,唯一有質疑的就是青二的指標到校,質量不如錦二,所以青二學子拼中考的多一些。
老實說如果用這一點來考量學區房,我覺得意義不大,連中考都不敢拼的硬實力都沒有,怎麼去拼高考。指標到校是均衡高中學校資源的利器,但不要成為不提高內功的擋箭牌。
老牌教育資源強區,青羊絕對數一數二,不光是學校多且強,有聲明暫時不會實施多校劃片的底氣,光是青羊「智慧營」這種形式,都是走在其他區前列的,當別的區還在為學校在哪裡發愁,青羊就已經走在本區優生學霸打造的路上了。
學區沒啥說的,都是槓槓的,就是老破小還貴,這一點瑕疵,不影響家長齊刷刷的往上撲,多校劃片,要這一片兒推開沒得那麼容易。
霸道總裁天府新區
按理來說,天府新區和5+2剩下的其他區域來比,也沒啥優勢。目前南邊熱捧的學區片區是高新四區(主要原因初中對口,就是那個原名玉林石羊校區,開光後為七中初中錦城校區那個學校,加之今年高新四區預估會增加小小搖號中石室天府和七初本部的名額)。
但今年天府新區的「多校劃片」試點確是開創了成都區域多校劃片的先河,這步調,這魄力還不是因為區內的公立學校普遍一般,但意義深遠,說不定就此拉開成都多校劃片的序幕。
天府新區的小升初公告19號出來,又是一副霸道總裁的模樣。滿足條件的家庭可以同時填報三個民辦志願(其他區都是一個志願),招生名額優先保障天府新區居民填報,如果招生計劃有剩餘,再組織向區外招生。
(二)每位符合條件的小學畢業生,可填報三所新區民辦中學校的順序志願。
天府新區民辦資源還是不錯,所以這個就是要把民辦優勢在本區內發揮到極致。
出其不意龍泉驛
最早提出民辦招生區內傾斜的就是龍泉驛,嘿嘿,成都東進區域,改革的步伐就是邁得大一些哇。
總結一下,新區主要是用民辦資源強化本區教育實力,各區都有民辦本區化的趨勢。如果初中要讀優質民辦的,你們會為娃挪區不?比如為西川挪去武侯。
作者丨成都菲媽
■【關注】成都養娃那些事各平臺號,收穫雞娃攻略,助您孩子早日成為牛娃!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不妨點讚、轉發、收藏一下哦
孩子的旅程,漸行漸遠
讓我們結伴陪你走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