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山東美術館門票預約連日爆滿,為了避免人員聚集,保障來訪觀眾的健康安全,山東美術館及時在官網等平臺發布公告引流。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好轉,「冰封」許久的文化旅遊業終於重煥生機。
在疫情徹底被攻克之前,把好防疫關依然是重中之重。特殊時期,山東美術館創新形式,大力建設線上服務陣地,拉近藝術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山東美術館作為藝術愛好者的聚集地,有人潮卻不擁擠,幾大舉措解鎖觀展覽、學藝術、深研究的全技能。
方寸之間有乾坤,「雲」上漫遊看美展
山東美術館新館自2013年建成以來,一直注重線上服務的建設與發展,深度挖掘服務潛能、集合場館資源,陸續打造了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線上平臺,用文字、圖片、影像等多種形式向社會發聲。
受疫情影響,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各大場館經歷了一段「閉關修行」。場館雖然受限,藝術服務卻不能停擺。山東美術館將網絡平臺作為實體場館的「延伸」和「替身」,在官方微信公眾號和官網上開設「網上展廳」專區,製作推出了「能量——改革開放山東美術發展成果展」「葵頌——許江藝術展」「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國畫作品展」「齊白石特展」等4個重量級展覽的網上虛擬展廳、語音視頻導覽等。觀眾跟隨指引進入虛擬展廳,輕點屏幕就可以選擇最佳觀展角度,作品的細節可以放大觀看,說明牌上的內容也清晰可見。觀眾的手機屏幕就像山東美術館的大門,可以足不出戶徜徉藝術殿堂,方寸之間,與美同行。
官網及公眾號後臺顯示,虛擬展廳一經上線就收穫了大批觀眾,展覽瀏覽量均過萬,其中「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國畫作品展」創下「5萬+」的瀏覽記錄。觀眾紛紛留言對「雲服務」點讚支持:「特殊時期,閉館不停展,與時俱進,方便民眾,為山東美術館點讚!」
多種形式促美育,專家學者齊開課
在山東美術館官微及官網上,「美術大講堂」正持續連載。山東美術館學術研究部方輝博士帶來《黃賓虹山水畫八講》視頻講座,把理論與繪畫實踐相結合,深入講授藝術大師黃賓虹的美學理論;陳鈍之博士對楷書、行書、隸書、篆書四種書體進行了系統的梳理與講解,甄選代表性範本,從用筆技巧、基本點畫、結構關係等方面為觀眾提供指導。
如何選擇繪畫素材?創作時的著色順序和方法是什麼?在藝術創作中可能會遇到的那些小問題,進入山東美術館「藝術雲課堂」抖音直播間,將會一一得到解答。
經過不斷優化與調整,「藝術雲課堂」在深入了解觀眾需求的基礎上,調整課程設置,針對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學習基礎的觀眾群體,綜合觀眾的興趣愛好,科學規劃課程時間和課堂內容,形成了相對完善的授課模式,於每周二、周四19:00準時開講,內容涵蓋油畫、水彩等,兼具互動性與趣味性、學術性與實踐性。在老師的耐心講解下,藝術創作細節在鏡頭中呈現得清晰明了。
挑戰視作新機遇,線上線下同發力
特殊時期的線上項目,旨在消弭地域、時空限制,轉變傳統觀看藝術品的方式,持續面向觀眾發揮公共文化服務功能。疫情不僅帶來了壓力和挑戰,也讓山東美術館深刻意識到了線上建設的重要性,加快了建設的步伐。只有緊跟新時代、用好新技術,不斷拓展服務渠道、挖掘服務潛能,才能做出令公眾滿意的優質文化服務。
當前,短視頻、直播等形式成為了最受關注的傳播渠道,山東美術館靈活運用平臺,接連推出活動:山東美術館館長張望直播帶領觀眾線上參觀山東美術館;咖啡廳、文創空間、公共教育空間、閱讀空間……全方位解鎖山東美術館文化服務;公共教育部主任趙軍直播詳細介紹山東美術館A層的藝術助力空間,生動講述山東美術館公共教育活動特色;館員宿慧在山東美術館親子圖書角直播為幼兒講故事,讓更多人了解到「美育從小做起」的意義。.
線下,「時代敘事——山東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將於5月16日在山東美術館推出,全面展示山東美術館自2015年以來在收藏研究領域的風貌與成果。疫情終將被戰勝,相信觀者如織的場景也將不久重現。山東美術館將持續推動官網、官微、頭條、抖音以及即將上線的小程序,形成完整鏈條,打造線上活動常態化,將線下線上兩者優勢融合,實現藝術與觀眾的「零距離」,讓藝術成為一種習慣,讓山東美術館以藝術為伴,「藝」無反顧奔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