噓,別笑……明星說英語
在電影裡說英語,不代表明星就會說英語,不然以前那些不會說普通話的香港明星怎麼來內地拍戲的呢?
撰稿/王小木
常有各科老師抗議中國的學生們過於重視英語,其中一個理由是大部分學生畢業後用不著它,言外之意是浪費。對於已經擁有一份好職業的人來說,他們不明白像吾等考不上公務員進不了壟斷企業的小民來說,會說一口流利的外語,有機會被外企去「挑挑揀揀」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切記,臨陣磨槍是行不通的,平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看看周杰倫,這幾天他最不爽的事情莫過於被人問及在《青蜂俠》劇組裡說英語的滋味了。
2009年夏天,《青蜂俠》劇組公布由他取代周星馳主演「加藤」這個角色以來,歷來被人追捧的周天王就從網民那兒得到了回應,「不帥,零吸引力和英語差勁」。前兩條理由仁者見仁,使得加藤這個角色成為流行人物的李小龍是公認的帥哥嗎?年過五十的周星馳在老外眼中也是魅力無窮嗎?倒是英語能力,周杰倫無法迴避,他也沒有迴避過。
不會說英語就不能演英文戲了嗎?完全可以,但條件起碼有兩個。第一,編劇牛,讓人把視線從你的語言轉移到你其他的魅力上。這方面最明顯的受益人是成龍,他在好萊塢所有電影裡說的話就是蹦幾個簡單的單詞,靠動作和表情取勝,而他的搭檔無論是Chris Tucker,還是Owen Wilson都是嘴皮子利落能出口成章的說唱高手。還有鞏俐,奧利弗·斯通說和她對話時她好像聽不懂,但斯通也贊成《邁阿密風雲》裡最吸引人的鏡頭就是鞏俐這個迷人熟女的出現——善用自己的一切魅力嘛。
第二,你的勤奮和努力要用對地方。只要不是演王家衛的《藍莓之夜》,好萊塢的英文戲通常都有嚴格的劇本,你得提前做功課,找人把所有英文單詞註上拼音,死記硬背幾個月,努力做到在攝像機前「說」一口稍稍過得去的英語。千萬記得,你找的人一定得找對找準,去年高圓圓在中韓合拍的《好雨時節》裡與韓國演員鄭雨盛演對手戲,用英語交流,雙方的英語明顯都是惡補的,但人家韓國人的補習成績明顯強過了我們的女演員。現在我可以理解,為什麼李冰冰能當上影后了,這個國內勤奮程度數一數二的女演員身邊常跟著一個帥哥外教,而且都是在無關外語的場合裡,比如《風聲》的發布會上,《狄仁傑》的片場裡。
說回周杰倫,這回《青蜂俠》公映後登上了北美票房榜首寶座,周董的英語口音還是彆扭的,起碼連亞裔觀眾都會笑。但編劇們讓他在裡面唱歌開車擺足了酷勁,加藤不僅從一個日本人變成了中國人(中文版譯名為凱託),而且編劇們還把加藤從以前那個衝動的亞洲傻小子寫成了一個充滿了驚喜的英雄,尤其是在青蜂俠這個主角顯得十分「二」的情況下,加藤在映襯下反而成了電影裡最好的部分。
當初大家對周星馳眾望所歸,可是星爺的英語和周杰倫半斤八兩啊,演青蜂俠的摩根就用一串「……」來形容星爺的英語能力,人家已經夠厚道的。你什麼時候見過中國導演選演員的標準是普通話的?拜託,又不是去電視臺播音,一定要人家考過一級甲等證書,我們這裡連獨白臺詞都念不穩的人都可以當影后,找一個英語說不好的人去演上海移民又怎麼不可以了。
在電影裡說英語,不代表明星就會說英語,不然以前那些不會說普通話的香港明星怎麼來內地拍戲的呢?劉燁在好萊塢拍了《暗物質》,戲裡英語還算溜,回國後卻不願在記者面前露一手,再後來他找了個法國老婆,現在讓他再演英文戲和法文戲都應該問題不大了。
在章子怡身上也發生過這樣的質變。真正第一部英文戲也就是和成龍合演的《尖峰時刻》續集,留下印象也不是臺詞,而是那個劈叉的舞蹈動作。再後來就是出席歐美頒獎禮,無法和外媒多交流,多次因為蹩腳的英語而陷入尷尬,2004年作為坎城電影節短片單元的評委,留下的也只有「I think」和「You know」。2006年章子怡認識了以色列男友VIVI,從此她升格為真正的國際級大明星,連戀情也和國際接了軌。
從好萊塢歸來的周潤發成龍李連杰們,往往容易被大家覺得英語沒問題,發哥年過四十闖蕩好萊塢從零開始學英語,事跡甚至進入了香港小學的語文教材,但看看《加勒比海盜3》裡發哥轉瞬即逝的出場時間就知道,發哥應付點寒暄是沒問題的,但要求再多點恐怕也不行了,所以如今發哥寧願回大陸拍戲,反正都是要在劇本上標粵語發音的,區別只是一個是英語一個是國語;李連杰說的是美國腔,但遣詞造句還很生澀,可以用英文長篇演講,但聆聽提問還得翻譯,偶爾聽到中文提問,大呼「太好了」;成龍如今可以上BBC做節目,但英語水平在去年的twitter事件中已經被曾志偉爆過料,「我看報紙見他用英文撰文,一看就知道不是他寫,不知道是否身邊人幫他。」成龍承認,都是助理惹的禍。他說得最溜的一句話,應該是,「I’m jacky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