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最近幾年,大家對國人過於看重英語頗有微詞,但是看看各地的英語培訓班依然是遍地開花,家長吐槽完,還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趕緊帶著孩子去報班。看起來挺魔幻,但是這確實就是現狀,英語再怎麼被吐槽,依然是家長送孩子上補習班的熱門路線,可以說是吐槽的和送著報班的是同一批人。
最近,有一則視頻火了,蘇州外國語學校常熟校區的一位老師,用英語進行自我介紹,本來事情無可厚非,無非是為了學校的招生,並且外國語學校的特色就是教學生外語。但是網友卻被這個女老師一本正經介紹自己的「塑料英語」給吸引了,紛紛留言吐槽,說這外國語學校教的是那旮旯的散裝英語,發音發成這樣這外國語學校的老師那得是什麼水平?這樣的花架子英語真的不敢張口。視頻熱度一出來,家長也產生了質疑,畢竟把孩子送到外國語學校,但是學回來一口這樣的散裝英語,那估計也是受不了。該學校的求生欲就很強了,趕緊聲明該老師只是負責招生,不帶課,學校的雙語教學老師都是很正規的。
不過學校的有一點做法還是很暖心的,沒有因為這件事情去指責老師,而是在家長群解釋然後希望大家互相體諒,稱老師壓力也大,誰都不容易。網友分為了兩派,一方認為英語成這個樣子,口音嚴重怎麼好意思出來,另一方也是很積極的一方則認為,張口說已經很不容易了。
其實,學英語這個事情,由於個體差異,學習效果也不同。很多人從小學開始學英語,到了大學未必能說出來一句,一是沒有語言環境,二可能就是迷戀所謂的「英音」「美音」。但其實這就是一門語言而已,語言的基礎作用就是溝通,能讓別人聽明白。放在自己的語態下,你可以很清楚地想明白這個事情,普通話雖然很普及,但是因為各個地方的語言習慣和差異不同,很多人普通話也很塑料啊,但是溝通起來,可以明確地傳達自己的信息,這就夠了。這是作為一門語言的基本功能。即便是普通話再標準,那還是一門方言演變的,並且根據個人習慣還有不同的講話語調。
那又為什麼去苛責一門外語,要求它「標準」呢?可以溝通就已經很不錯了,語言習慣的問題還要求一正統不正統那就確實有些奇怪了。當然,學生學英語一定要讓學生開口講,例子看「李陽」,李陽的瘋狂英語其他不做評價,但是開口這一點真的要讓學生好好琢磨一下,畢竟一門語言要講出來,讓別人能聽懂才是達到了學習的目的。
不過,視頻中的老師雖然不是專業的,受到過分苛責也沒有必要,但是發音實在是有些太塑料了,不過家長要明白,平時也要注意以下孩子的發音習慣,不要太塑料,能讓人很連貫地聽懂就很不錯啦。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