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句比較古老的俗語,現在的年輕人可能聽說過的不多。實際上後邊還有兩句。完整說法是這樣的「男人是耙耙,女人是匣匣,不怕耙耙沒齒齒,就怕匣匣沒底底」。哪這個老話是什麼意思呢?
先解釋一下什麼叫「耙耙」和「匣匣」。「耙耙」以前農村裡很常見,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就是用竹子做成的,用來摟樹葉、摟柴草的東西叫做耙耙。「匣匣」也叫盒子,裝東西用的,比如現在的鞋盒子、錢匣子。明白了這兩個東西是什麼以後,咱們再來看這個老話是什麼意思吧。
男人是耙耙,女人是匣匣。以前我國一直講究男主外、女主內,就是說男人要在外邊奔波勞累,負責掙錢。女人在家照顧老人小孩,負責一家人的吃穿用。男人要把錢掙下,就像摟柴的耙耙一樣,要把柴火摟下。然後拿回家交給女人保管,女人就像個裝東西都匣匣一樣,要把錢保管好、用好。
不怕耙耙沒齒齒,就怕匣匣沒底底。男人掙錢的本事有大有小,能力有高有低。有本事有能力的人可能會掙大錢,沒有能力的人可能就會掙的錢比較少了,就像摟柴火的耙耙一樣,日積月累把齒齒磨禿了,沒有了齒齒就摟的柴火少了,但是這不是主要的。關鍵的是怕家裡的女人,像個沒有底底的匣匣一樣裝不住東西,就是說女人只會胡支亂花,花錢大手大腳,不會計劃,不會勤儉持家過日子,再多的錢也會花完了。
與這句俗語相對應的還有一句老話,「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一世窮」。一家人在一塊兒過日子,既要能掙下錢,也要有計劃精打細算,該花的錢花,不該花的錢就不要花,只要這樣才能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所以說,這個老話在今天還是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