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松/行氣止痛,開鬱醒脾

2020-12-17 騰訊網

甘松為敗醬科植物甘松或匙葉甘松的根及根莖。辛、甘,溫。歸脾、胃經。行氣止痛,開鬱醒脾。治療脘腹悶脹,疼痛,思慮傷脾不思飲食。

臨床應用

1.脘腹悶脹,疼痛。本品味辛行氣,芳香醒脾,性溫散寒,故能行氣消脹,醒脾開胃,散寒止痛。治寒凝氣滯之脘腹脹痛,不思飲食等,可與木香、砂仁、陳皮、厚樸等同用。

2.思慮傷脾,不思飲食。本品有開鬱醒脾、行氣消脹之功。治療氣機阻滯之胸悶腹脹,納呆,可與柴胡、鬱金、白豆蔻等同用。

3.溼腳氣。本品有收溼拔毒之功,可配荷葉、藁本煎湯外洗,治溼腳氣,如甘松湯(《普濟方》)。

此外,單用泡湯嗽口,可治牙痛。

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適量,泡湯漱口、煎湯洗腳或研末敷患處。

各家論述

1.《綱目》:甘松,芳香能開脾鬱,少加入脾胃藥中,甚醒脾氣。

2.《本草匯言》:甘松,醒脾暢胃之藥也。《開寶方》主心腹卒痛,散滿下氣,皆取溫香行散之意。其氣芳香,入脾胃藥中,大有扶脾順氣、開胃消食之功。入八珍散、三合粉中,治老人脾虛不食,久瀉虛脫,溫而不熱,香而不燥,甘而不滯,至和至美,脾之陽分用藥也,與山柰合用更善。

3.《本草求真》:甘松,雖有類山柰,但山柰氣多辛竄,此則甘多於辛,故書載能入脾開鬱也。

4.《本草正義》:甘松,近東瀛醫家謂此藥善通經絡,專治轉筋,為霍亂轉筋必需之藥。頤自定霍亂藥酒方,用伊打和酒精,浸取濃汁,合姜、附、萸、連諸味,治真寒霍亂、轉筋入腹危急重症,極有捷效,知此物溫運,活絡通經,無出其右。此固向來治藥物學者之所未知者也。

5.《本草拾遺》:主黑皮 ,風疳,野雞痔。

6.《日華子本草》:治心腹脹,下氣。

7.《開寶本草》:主惡氣,卒心腹痛滿。

8.王好古:理元氣,去氣鬱。

9.《綱目》:治腳氣膝浮,煎湯淋洗。

10.《現代實用中藥》:適用於頭痛、腹痛及精神憂鬱等證,並能驅蛔,凡因蛔蟲而發驚癇者,用此有效。

相關焦點

  • 【遠志醫研】中醫考研歌訣學習038期(關格、牡蠣散、九仙散、真人養臟湯、大腹皮、柿蒂、刀豆、甘松、梅花​)
    遠志醫研  微信:drzz111 QQ:2797675805 郵箱:zgzyky@126.com遠志醫研出品的《中醫考研學霸筆記》購買渠道:微店(搜索:中國中醫考研);淘寶(搜索:遠志醫研)遠志醫研考研歌訣學習038期   原創歌訣  歡迎打卡學習要點:關格、牡蠣散、九仙散、真人養臟湯、大腹皮、柿蒂、刀豆、甘松
  • 一個中藥,既能解鬱理氣,又能和胃消脹止痛
    甘松這個藥,臨床上雖然用的不多,但是它的功效也比較突出,主要能夠解鬱醒脾開胃、行氣止痛。甘松聞起來有一股芳香味道,能夠促進食慾,能夠治療很多脾胃相關的病症,行氣的功效比較突出,能夠疏解肝氣,調節脾胃氣滯的症狀,尤其是因為心情不暢肝鬱導致脾胃氣滯,從而出現的胸脅脹滿、腹脹、食欲不振症狀,中藥的配方加入適量的甘松,能夠理氣醒脾開胃,調節情緒。
  • 此物農村當作柴禾,李時珍說它「治中氣,順氣開鬱,散寒止痛」
    此物農村當作柴禾,李時珍說它「治中氣,順氣開鬱,散寒止痛」。傳統的中草藥,來源於生活,也用之於生活。也不乏很多「名藥」(在中藥字典裡,名藥不見得名貴),本來就是生活中的常用之物。主要有行氣寬脹、順逆止痛、溫散肝腎冷氣、疏達下焦逆氣之用。是常用的溫性行氣藥,兼能溫腎縮小便。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的描述是這樣的:「(烏藥)治中氣,腳氣,疝氣,氣厥頭痛,腫脹喘息,止小便數及白濁,順氣開鬱,散寒止痛」。
  • 「起死回生」的藥物——甘松
    傳說裡,如果一隻鳳凰感覺自己接近死亡時,它就會搭建一個巢,並四處收集甘松等香料鋪在巢中,然後它就點燃巢穴,讓自己在火焰中燃燒。當火焰燃盡的時候,鳳凰可以得到新生,鳳凰因此又被稱作「不死鳥」,甘松也由此給人們留下能夠「起死回生」的印象。
  • 王清任的一個方劑,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血府逐瘀湯為理血劑,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桃紅四物湯是出名的活血化瘀之劑,現代臨床用極其廣泛,以活血祛瘀為核心,輔以養血、行氣。本方主治諸症皆為瘀血內阻胸部,氣機鬱滯所致。即王清任所稱的「胸中血府血瘀」之證。
  • 茉莉花茶的功效與作用 行氣開鬱美容養顏
    茉莉花茶的功效與作用行氣開鬱茉莉花所含的揮髮油性物質,具有行氣止痛,解鬱散結的作用,可緩解胸腹脹痛,下痢裡急後重等病狀,為止痛之食療佳品。
  • 一種靈魂有香氣的根,行氣止痛的效果都不錯
    中醫認為,木香性味辛、苦、溫,歸脾、胃、大腸、三焦、膽經、具有行氣止痛等功效。木香氣芳香而辛行苦洩溫通,善於行脾胃氣滯,是行氣止痛的要藥。治療脾胃氣滯的脘腹脹痛,可以單用,或如《證治準繩》中的木香順氣散,與陳皮、枳實、厚樸等溫中行氣止痛藥物一起使用。治療食積氣滯的脘腹脹痛、惡嘔噯氣、大便腐臭,比如《局方》中的木香湯,與麥芽等消食導滯藥物一起使用。
  • 疏肝行氣、開鬱散結為法則
    合谷為大腸經原穴,具有行氣通絡、鎮靜止痛的功效。兩穴配合,稱做「四關穴」,具有調理全身氣機的作用。期門為肝的募穴,具有疏理肝氣的作用。操作:採用指揉的方法,每穴按揉2~3分鐘,每天操作1~2次。可刮痧、艾灸。
  • 高良姜可以溫通脾胃、行氣止痛
    高良姜的功效與作用溫胃,祛風,散寒,行氣,止痛。主治溫胃散寒,消食止痛。用於脘腹冷痛,胃寒嘔吐,噯氣吞酸。溫脾胃:脘腹冷痛(二丸,高良湯,良附丸),嘔吐,洩瀉(理中湯+)。
  • 一味行氣止痛的良藥,李時珍稱其可通三焦之氣,還能消食化積健脾
    在中醫裡面,有這樣一味良藥,它具有極好的行氣止痛的作用,常被人們用來治療各種氣滯疼痛,效果很好。此外,這種中藥在行氣之餘還有一定的消食化積,強健脾胃的作用,可見其藥用價值還是非常值得人們學習的。在中醫裡面,人們認為木香的味道很苦,還帶有一種濃烈的辛香走竄之味,其藥性溫通,具有行氣止痛、消食化積、健脾胃的功效。木香行氣的作用很強,不管是脾胃積滯之氣、腸胃不和之氣,還是肝膽不利形成的氣滯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木香辛散濃烈,苦降溫通,對脾胃不和氣滯導致的脘腹脹痛、嘔吐噁心等症有很好的緩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