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二氧化氮與氨或是抑制中國霧霾形成的關鍵

2020-12-11 科技快報網

  文章來源:科研圈微信公眾號

  對出門必備口罩的我們來說,「霧霾」這個詞已不再陌生。但對於60多年前的倫敦人而言,當「殺人霧」(即霧霾)悄然來到時,他們還一無所知。

  近日,包括中國科學家在內的國際研究團隊揭開了1952年倫敦霧霾和當今中國霧霾的大氣化學過程。該研究已於近日發表在 PNAS(論文信息見文末)。

  「殺人霧」悄現倫敦

  1952年12月,大霧籠罩了倫敦,這對「霧都」居民來說早已司空見慣。但接下來的幾天,情況迅速惡化——世界變得天昏地暗,一些地方能見度甚至不足米,城市交通癱瘓,上萬居民陸續出現呼吸問題,大量動物死亡。

  至12月9日大霧消散時,已有至少4000人死亡,超過十五萬居民入院治療。而最近的研究估計實際的死亡人數超過12000人。

  「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直接促成了四年後世界上首部針對空氣汙染治理的法案《清潔空氣法》的誕生。

  「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直接促成了四年後世界上首部針對空氣汙染治理的法案《清潔空氣法》的誕生。圖片來源:phys.org

  儘管人們知道燃煤排放很可能是該事件的主因,但過去60多年中,致命煙霧及汙染混合的確切化學過程一直是個解不開的謎團。

  從二氧化硫到硫酸顆粒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德州農工大學的張仁一教授介紹,人們很早就知道硫酸鹽是霧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住宅及發電廠的燃煤釋放大量二氧化硫,隨後轉化為硫酸顆粒造成汙染。

  但困擾科學家的是,二氧化硫究竟是如何轉化成硫酸的?

  研究團隊通過實驗室實驗及在中國的大氣測量發現了答案:這一轉化過程首先在自然霧氣條件下發生,燃煤的另一副產物——二氧化氮在該過程中起到了重要輔助作用。

  同時,轉化過程的另一關鍵環節是酸性顆粒的產生,這些顆粒隨後會抑制轉化。自然霧中含有尺寸達數十微米的較大顆粒,形成的酸被有效稀釋。但霧霾中物質更為複雜,大的霧氣顆粒蒸發後留下了較小酸性霾顆粒,覆蓋了整座城市。

  中國新「霧都」

  不知從何時起,「霧都」已不再指那個遙遠的不列顛首府,取而代之的是我們周遭再熟悉不過的城市。全球汙染最嚴重的20座城市中包含16座中國城市。2015年,獨立研究機構伯克利地球(Berkeley Earth)發表文章認為,空氣汙染每天導致我國約4000人死亡,佔過早死亡案例總數的六分之一。

  該研究表明,類似上述的化學過程目前在中國時常發生。所不同的是,目前中國的霧霾始於尺寸小得多的納米顆粒,並且經過鹼性的氨與酸性顆粒的中和作用,形成了硫酸鹽。當年倫敦「殺人霧」是高酸性的,而現在中國的霧霾則基本是中性的。(由於前段時間一些網站相關報導引起熱議,譯者特別在此強調,這裡的「中性」指的僅僅是化學酸鹼度上的「中性」,pH約為7的「中性」。「中性」並沒有比「酸性」更好,相反,這意味著更為複雜的化學過程。)

  張教授表示,在中國,二氧化硫主要由發電廠排放,二氧化氮主要來自發電廠及汽車,而氨則來自化肥使用及汽車排放。這些物質在特定化學過程下相互作用,造成了中國目前嚴重的霧霾。

  自上世紀90年代起,中國工業與製造業爆發式增長與快速的城市化導致了大多城市嚴重的空氣問題。過去十多年裡,中國在與空氣汙染展開不懈鬥爭,但目前空氣品質仍不容樂觀。

  張教授認為,更好地理解空氣化學機制是制定有效治理政策的關鍵。「政府已竭盡所能減排治汙,但徹底解決問題尚需時日。我們幫助解開了1952年倫敦大霧的謎團,或許也能夠為中國空氣品質提供些思路。減少二氧化氮與氨的排放或許能有效地抑制硫酸鹽形成過程。」

  主要來源:http://phys.org/news/2016-11-mystery-historic-london-fog-current.html

  參考文獻:Rohde, R。 A。 & Muller, R。 A。(2015)。 Air pollution in China: Mapping of concentrations and sources。 DOI:10.1371/journal.pone.0135749;

  論文基本信息

  [題目]Persistent sulfate formation from London Fog to Chinese haze

  [作者]Wang, Gehui et al。

  [刊期]PNAS (2016)

  [日期]14 Nov 2016

  [DOI]10.1073/pnas.1616540113

  [摘要]Sulfate aerosols exert profound impacts onhuman and ecosystem health, weather, and climate, but their formation mechanismremains uncertain。 Atmospheric models consistently underpredict sulfate levelsunder divers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rom atmospheric measurements in twoChinese megacities and complementary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e show that theaqueous oxidation of SO2 by NO2 is key to efficient sulfate formation but isonly feasible under two atmospheric conditions: on fine aerosols with highrelative humidity and NH3 neutralizationor under cloud conditions。 Under polluted environments, this SO2 oxidation process leads to large sulfateproduction rates and promotes formation of nitrate and organic matter onaqueous particles, exacerbating severe haze development。 Effective hazemitigation is achievable by intervening in the sulfate formation process withenforced NH3 and NO2 controlmeasures。 In addition to explaining the polluted episodes currently occurringin China and during the 1952 London Fog, this sulfate production mechanism iswidespread, and our results suggest a way to tackle this growing problem inChina and much of the developing world。

  [原文連結]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6/11/09/1616540113

相關焦點

  • 北京霧霾主要成分形成之謎破解!
    近年來,北京及華北地區霧霾頻發,但霧霾主要成分硫酸鹽的形成原因一直是未解之謎。據了解,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硫酸鹽是重汙染形成的主要驅動因素。因此,硫酸鹽的來源研究是解釋霧霾形成的關鍵科學問題。據新華社報導,12月21日,中德兩國研究人員稱已破解了北京及華北地區霧霾最主要組分硫酸鹽的形成之謎:在大氣細顆粒物吸附的水分中二氧化氮與二氧化硫的化學反應,是當前霧霾期間硫酸鹽的主要生成路徑。
  • 關於霧霾你知道哪些?來看三種主要汙染物誘發的疾病
    2015年各領域對空氣汙染物的貢獻(來源:國際能源署)原標題:關於霧霾你知道哪些?由於近期中國出現了大範圍嚴重霧霾,「霧霾真能危害健康嗎」又引起了爭論。那麼,霧霾是什麼?霧霾是怎麼形成的?霧霾中的汙染物來自何方?霧霾對人的健康有何影響?本文結合世界能源署和世界衛生組織的權威報告,幫助讀者解開這些謎團。
  • 來自太空的發現:中國空氣中的二氧化氮含量顯著下降
    美國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衛星監測到,中國各地空氣中的二氧化氮含量明顯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和新冠肺炎疫情相關。
  • 安徽推廣車用乙醇汽油走在全國前列 有效減少霧霾
    近年來,秸稈焚燒排放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等大氣汙染物,加劇城市霧霾。禁止燃燒秸稈成為最近幾年環保工作的重點之一。而作為霧霾的另一罪魁禍首機動車尾氣排放,也被推到風口浪尖上。面對機動車帶來的汙染,提升油品質量顯得尤為重要。  日前發布的《安徽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報告》顯示,「十三五」期間安徽省大氣汙染防治面臨的問題和形勢嚴峻。
  • 為什麼冬季霧霾天多?中國霧霾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為何一到冬天,霧霾天似乎就多起來,我國霧霾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全球變暖對霧霾究竟有著怎樣的影響,又該採取怎樣的防治措施?12日,在由中國氣象局主辦的氣象科普講堂上,就公眾關心的這些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小曳一一解答。
  • 雲課堂: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第1節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第2節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對大氣的汙染(1).最新的病毒學研究證實,一氧化氮對某些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下列關於一氧化氮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一氧化氮是一種紅棕色氣體B.常溫常壓下,一氧化氮不能與空氣中的氧氣直接化合C.一氧化氮可由氮氣和氧氣在放電條件下直接化合得到D.一氧化氮易溶於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2).酸雨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森林遭亂砍濫伐,破壞了生態平衡
  • 如何減少霧霾對人的危害
    如何減少霧霾對人的危害1、補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    許多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對於防止空氣汙染及維護心肺健康有重要作用,包括維生素C,E,A,β-胡蘿蔔素,及微量元素硒、鋅等。它們具有調節免疫的作用。富含上述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包括新鮮水果、蔬菜、穀物、肉類及海產品。
  • 關於治理大氣汙染和霧霾的建議
    ※背景和問題※ 自上海環境檢測中心公布本市PM2.5試點監測情況以來,市民對大氣汙染、霧霾十分關注。今年12月份,出現了連續多日霧霾天氣,甚至是超六級嚴重大氣汙染,PM2.5最大小時濃度超630UGM3,區域性大氣汙染、霧霾的問題十分突出,嚴重影響市民身體健康,市民質疑聲不斷,並出現恐慌情況。
  • 中國霾真比倫敦霧安全嗎?
    ▲11月18日,北京霧霾傍晚再次加重,造成交通嚴重擁堵「然而,目前一些報導中,對於倫敦霧和中國霾的異同還沒有完全說清楚。」王格慧解釋到,倫敦霧與中國霧霾有相同的過程,這裡是指二者在霧霾期間,二氧化硫在顆粒物或者霧滴上被二氧化氮等氧化劑氧化形成硫酸鹽的液相化學機制是一樣的。但是,倫敦霧事件是發生在霧滴上,而中國是發生在灰霾粒子上,霧滴體積遠大於灰霾粒子。
  • 剝開霧霾中的「地質因子」——河南在全國率先開展霧霾形成地質...
    所以我們更要抓緊時間進行大規模、高質量的觀測研究,找到治理霧霾的有效對策,給人民群眾一個交代。努力搞清楚霧霾形成機理,率先開展霧霾形成地質作用機理研究,河南無疑走在了全國前列。盧予北解釋說,霧霾是懸浮在大氣中氣溶膠體顆粒,若只有顆粒狀汙染物而沒有水汽時形成不了霧霾,只會在地面產生粉塵;當空氣中溼度達到一定值和顆粒狀汙染物形成膠體顆粒時,在空中懸浮不能及時沉降地面則形成霧霾;當風力或降水強度較大時,空中懸浮的霧霾在外力作用下及時降至地面,則霧霾減輕或消失。
  • 【實驗設計】二氧化氮與水反應的微型實驗
    打開活塞和水止夾,首先滴入1滴濃硝酸,立即發生反應,生成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反應停止後,再滴1滴濃硝酸,繼續製取二氧化氮氣體。就這樣逐滴滴入濃硝酸,製取二氧化氮。生成的氣體逐漸將裝置內的空氣排出,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在玻璃管中。二氧化氮充滿玻璃管後,立即關閉玻璃管上端的活塞。這時,反應可能並沒有立即停止,多餘的二氧化氮會沿導管向下通入燒杯中,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
  • 治理霧霾,找對辦法就不難
    他們發現,在北京及華北地區霧霾期間,硫酸鹽主要是由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於空氣中的「顆粒物結合水」,在中國北方地區特有的偏中性環境下迅速反應生成。此外,北京及華北地區大量存在的氨、礦物粉塵等鹼性物質使得當地顆粒物結合水的pH值遠高於美國等地,呈現出特有的偏中性環境。  2、上海交通大學的繆正清教授最近三年發表了四篇論文,認為脫硫脫硝導致霧霾加劇證據確鑿。
  • 科學網—霧霾的國際視角
    路透社近日報導,歐盟委員會就英國違反歐盟二氧化氮排放標準提起上訴。而這已經不是英國第一次因為空氣品質問題被告上法庭。去年5月,英國最高法院就曾判決英國違反歐盟空氣品質規範,並要求歐洲法院在今年晚些時候進行指導。而歐盟此次的法律行動給英國再次增添了壓力。
  • 韓媒:這樣能減少「霧霾」!
    除了泡菜,五花肉應該是在韓國吃的最多的東西,和咱們喜歡烤羊肉烤牛肉不同,韓國人最愛的卻是五花肉,這不,為了不浪費,最近韓國相關部門還提了一項倡議「將烤肉吃剩的油用來發電」,據說這樣能幫助減少「霧霾」。韓國的霧霾有多重?反正隔三差五就說風吹了啥啥地方的東西到了韓國,不過,用五花肉吃剩的油發電,這件事還是引起了不少網友的疑惑:肉夠嗎?
  • 霧霾天氣成因分析及應對思考
    1.大氣環流異常導致靜穩天氣多,有利於形成霧霾  靜穩天氣是指當大範圍近地面大氣層持續或超過24小時出現氣壓場較均勻、靜風或風速較小的天氣。在靜穩天氣條件下,湍流受到抑制,特別是當逆溫層出現時,低空中的水汽和顆粒物不易擴散,極易形成霧霾天氣。  靜穩天氣在秋冬季更易出現。
  • 雙語:利用太陽能減少霧霾絕對是個好辦法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科技IT>正文雙語:利用太陽能減少霧霾絕對是個好辦法 2018-03-06 10:56 來源:科學美國人 作者:
  • 美國把中國霧霾當教案拿到了課堂,說出了霧霾的真相!
    中國的霧霾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學家們都坐不住了!NASA科學家對比了北京,洛杉磯和亞特蘭大三地的空氣品質,從太空的角度告訴分析:什麼是霧霾?為什麼中國空氣汙染這麼嚴重?以及美國空氣汙染的歷史、現狀和解決辦法。
  • 霧霾天氣應儘量減少外出
    持續多日的霧霾天氣,導致醫院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多。記者1月4日採訪獲悉,省城多家醫院近幾天接診的呼吸道疾病患者較平時明顯增加。專家提醒,霧霾天氣應儘量減少外出,特別是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老病號,儘量不要出門,多攝入白色潤肺食物。  霧霾天氣會造成空氣中的可吸入物連續積聚,且城市因高樓大廈多,無風無降水的天氣更易使汙染物難以擴散。
  • 生活大爆炸:霧霾天氣如何做能自強不吸?
    其中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陝西關中等地的部分地區有重度霧霾,最低能見度約為1公裡,霾最嚴重時段將出現在19日夜間至21日,部分地區PM2.5濃度會超過500微克/立方米(「爆表」)。事實上,霧霾天氣持續,空氣品質下降,並不是今年的新現象。這幾年,每到秋冬特別是入冬以後,我國地區時不時會遭遇這樣的情況,其中既有氣象原因,也有汙染排放原因。
  • 氣象條件對霧霾形成影響多大?謎團揭曉!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徐祥德,中國氣科院大氣成分研究所所長王亞強,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柳豔菊等專家,最近接受了藍藍天工作室專訪。「高強度排放是導致大氣汙染的內因、主因,氣象、氣候條件是關鍵的影響外因。」在代表這一氣象攻關團隊接受藍藍天工作室專訪時,徐祥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