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層林盡染。漫步在壽寧縣南陽鎮高速路出口沿線,映入眼帘的是一條條寬闊平坦的大道伸向遠方,一幢幢新樓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一座座小山包被推平建成了廠房……寧德文達鎂業鎂鋁合金、閩浙茶城、五校遷建、兩橫一縱大路網等一大批項目建設風生水起,鏖戰正酣。
壽寧縣城新貌
一切圍繞項目建設、一切服從項目建設、一切保障項目建設,壽寧縣傳承和發揚「弱鳥先飛、滴水穿石、埋頭苦幹、久久為功」的壽寧精神,逐夢前行,全面推進「大下黨、大三祥、大城鎮」建設,以奮鬥的姿態踏上新時代改革發展新徵程。
「大下黨」引領鄉村振興
今年9月29日,省道S207線壽寧下黨至尤溪段公路通車,下黨與外界交往的距離更近了。
央視心連心藝術團在下黨鄉演出
「下黨有今天,皆因路通帶動百業興。」下黨鄉黨委書記項忠紅說,「如今路更寬了,彎也直了,根據縣委制定的芹洋鄉溪源至下黨旅遊觀光和產業示範線建設規劃,我們正在加快『下鄉的味道』產業園建設。」
難忘下黨學習教育基地
壽寧縣以下黨學習小鎮為引領,以下黨村為試點,建立感恩教育暖民心、廊橋夜話聽民聲、鄉村課堂扶民智、產業振興助民富、村規民約轉民風等五個「黨建為民平臺」,推動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發展,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示範樣板。
立足各鄉鎮的區域優勢,以產業帶動鄉村振興,壽寧縣全面複製並創新拓展下黨鄉「定製茶園」模式,推出「定製果園」「定製菜園」「定製大米」等,建成各種農副產品種植生產基地。組建壽寧縣滴水緣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壽寧縣紅色旅遊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農戶+訂單」的形式,為群眾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同時,讓群眾參與鄉村旅遊服務項目的開發、經營,促進農戶增產增收。
圍繞「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壽寧縣成立茶葉、葡萄、臍橙、獼猴桃四大產業協會,著力在「品種、品牌、品質」上下功夫,進一步挖掘提升、融合推進「下鄉的味道」品牌和壽寧高山茶、生態硒鋅產業,形成「一品牌兩產業」。全縣新發展硒鋅農產品種植面積3800畝,新增設施農業2000畝,建成農產品標準化示範基地3個、農產品初加工中心2個,實現生態硒鋅產業產值10億元。壽寧縣祥瑞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脫貧致富帶頭人繆文欽根據多年葡萄種植經驗,培育一年兩季的超晚熟「立冬果」,平均每畝每年可增收3000多元。
壽寧縣委、縣政府通過品種改良、工藝提升、品牌經營,大力推進生態茶園建設,狠抓茶葉質量安全,打造「下鄉的味道」「壽寧高山茶」公共品牌。2019年茶葉產量14698噸,全產業鏈產值24.9億元。
「大三祥」促進產業集聚
寧德文達鎂業鎂鋁合金項目是「大三祥」核心項目之一,由三祥新材、寧德時代、萬順集團、雋達投資、銀泰投資共同開發建設。項目廠區佔地面積530畝,計劃總投資20億元,一期佔地約200畝,建設面積達6.5萬平方米的生產車間、辦公樓、宿舍等,主要生產汽車、筆記本電腦及其他行業鎂、鋁合金壓鑄件。目前,該項目完成了土地報批手續,挖方工程完成100萬方,填方工程完成90萬方,第一幢廠房準備開工建設,計劃通過4至5年的努力,項目建成投產後可實現年產值100億元的目標。
坐落在南陽鎮的三項科技園 南陽鎮供圖
三祥新材作為氧化鋯新材料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主動融入寧德四大主導產業,從新材料運用領域找市場、找空間,向軍工、核能、汽車、5G手機、醫療器械等相關領域進軍。壽寧縣出臺了《壽寧縣促進工業新材料及產業鏈發展的六條措施》《福建省非晶合金材料企業重點實驗室實施方案》《鋯鉿分離研發項目實施方案》《壽寧縣創建軍民融合(新材料)產業發展示範基地實施方案》等措施。同時,開展「一把手」招商、產業鏈招商、品牌招商,全力打造鋯鎂新材料產業集群。
今年以來,壽寧縣從各鄉鎮和縣直機關抽調14名幹部奔赴南陽鎮,全力以赴抓好安徵遷工作。縣裡實施「一周一例會」工作制度破解系列問題,縣委書記親自帶領相關部門現場辦公,統籌協調,推進安徵遷工作和項目建設。目前,南陽鎮已預收儲土地面積3000多畝,搬遷485座墳墓,其中有4座年代久遠的古墓也得到順利遷移。
在南陽東部片區的寧德鋯鎂新材料產業園,規劃工業用地面積3200畝,園區規劃建設液態金屬、納米氧化鋯、鎂鋁合金材料生產項目。園區的建成將進一步強化三祥新材產業鏈項目的集聚效益,有力打通寧德五大主導產業融合發展的新通道。
「大城鎮」統籌城鄉發展
壽寧縣委、縣政府以規劃為龍頭,以「大城鎮」為亮點,建新城、改舊城、補短板,引領和推動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全面推動規劃控制區面積11.88平方公裡、總投資約100億元的東部新城開發建設,致力打造「山水相映、生態宜居、文旅交融、養生休閒」美麗新縣城。立足「兩鎮同城」,南陽小城鎮建設以「一核」「兩軸」「四園」為空間布局,力爭在幾年內將南陽打造成為生態宜居的「新興產業之城」。
新農村塘洋一角
圍繞「一鎮一主題」,加快推進下黨學習小鎮、犀溪廊橋文旅小鎮、南陽鋯鎂集群小鎮、鳳陽甜美田園小鎮、武曲茶仙小鎮、斜灘茶碼古鎮、託溪雲水小鎮等一大批具有潛力的特色小鎮建設。
遊客採摘獼猴桃 吳蘇梅/攝
破題改革創新,激發城鎮發展活力,形成風清氣正、真抓實幹、辦事高效的發展軟環境。針對國有企業歷史遺留問題,制定出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若干意見》《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等,把國有資產「管起來」,讓縣屬國企「強起來」,讓沉睡資產「活起來」。全縣先後解決了壽寧原茶廠、縣棉紡織廠、壽寧縣眼鏡廠及各鄉鎮等一系列國有企業的歷史遺留問題,整合重組縣屬國有企業21家,處置清理「殭屍國企」4家,共整合資產15億元,盤活利用國有資產土地面積67223平方米。
在縣城,縣委、縣政府領導從大處著眼,長遠入手,舊城只拆不建,有序推進舊城區重要節點改造。勝利街子來橋頭原工行、農行舊址土地糾紛問題長達20多年,今年成功解決後建成一個親水小公園,受到群眾高度評價;新老城區入城口街改歷史遺留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在這裡修建了一段城牆,兩旁進行綠化美化;縣城二級路邊溪尾洋地塊是在雙湖二級公路縣城段建設期間遺留下的「疑難雜症」。成為髒亂差的死角,如今也成了生態停車場、人行木棧道和綠化帶。東區文昌閣歷史遺留問題也得到解決,不久,這裡將成為一個備受廣大市民青睞的文化活動中心。
拿下攔路虎,啃下硬骨頭,以強烈的擔當精神,樹立「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壽寧縣如今掃清了歷史上阻礙發展的桎梏,為實施「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打好基礎。
一個朝氣蓬勃、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的新壽寧正在閩東北大地上綠色崛起!
閩東日報通訊員 吳通華
[ 這裡是閩東日報,感謝您的閱讀 ]
閩東日報移動端矩陣
「你說我辦」新聞報料熱線:2876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