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花鱂(Poecilia reticulata)。俗名孔雀魚,也稱為鳳尾魚、彩虹花鱂、虹鱂、古比魚等,是花鱂科花鱂屬的一種熱帶魚,雌雄魚的體型和色彩差別較大,成年雄魚身體瘦小,體長3-4釐米,體色絢爛多彩、體型優美;成年雌魚體長5釐米左右,其尾柄及尾鰭佔全身的1/3以上,各鰭均較雄魚的短。較雄魚體色遜色得多。孔雀花鱂為雜食性小型魚種。它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十分強韌,分布於部分熱帶地區的河川下遊及湖沼、溝渠中,其野生棲地呈現多樣化,主要棲息於淡水流域及湖沼。能耐受汙濁的水體,具群集性。分布廣泛。原產於南美洲的委內瑞拉、蓋亞那、西印度群島、巴西北部等地,孔雀花鱂作為觀賞用魚引入世界各國。性情溫和,能與溫和的中小性型熱帶魚混養,平時活潑好動,壽命較短。在人工培育下,孔雀花鱂產生了許多品系,最具代表性的有禮服、草尾、金屬、蛇王、蕾絲、銀河、美杜莎等品系。
六角龍魚無額鱗弧,椎體雙凹型。體側肋溝明顯。多數種類成體以陸棲為主,穴居於土洞內。體內受精,約有30種。分布廣,北達阿拉斯加東南部,南至墨西哥高原。早春繁殖期間進入水塘或溪流內產卵,也有個別種類秋季在陸上產卵。冬雨來臨時,幼體進入水中生活。卵附著細支或其他物體上。雌螈約產卵100~300粒,分為若干成串的卵群,每群平均16粒左右,卵的動物極黑棕色,約經30~45天孵出,幼體長約12毫米,有平衡枝。六角龍魚鈍口螈屬頭寬,眼較小,舌大,僅兩側游離。犁骨齒多橫置,有的間距較遠,有的成"M"形。分布範圍廣,北達阿拉斯加東南部,南至墨西哥高原。六角龍魚可是不折不扣的遠古種生物。根據現代科學分析,這種奇特的蠑螈科生物至少已經存在上千萬年了。但神奇的是,這麼長的時間並沒有讓它們的身體產生絲毫的變化。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三十多種(2009你統計數據,現在可能有部分種類滅絕)六角龍魚,都與它們最初的形態保持著一致,這也算是生物史上的一個奇蹟了。
垃圾魚原產南美洲亞馬遜河,屬鯰魚科,又名吸盤魚、「清道夫"、琵琶魚、琵琶鼠魚、「國王異形」,體大,頭部扁平,背鰭高聳,尾部側扁,口唇發達如吸盤。比較難看。全身被盾鱗,體表粗糙,。體灰黑色或淡褐色,體表有黑白色花紋。體格健壯,易飼養,屬於底棲性,不善遊泳,只在河底淤泥中生存。此魚在幼魚時,身長不到10釐米,看起來頗可愛,在水族箱中專吃其他魚類排洩物及水底沉澱物、水草甚至爛泥等,胃口奇佳且消化能力好,因此而得名垃圾魚,還有一個比較生活化的名字,叫「清道夫」。清道夫是雜食魚類,吸食藻類、底棲動物和水中的垃圾,也能大量吞食魚卵和魚苗。在水族箱中常吸附在石塊上、玻璃上穩定身體和吸食藻類,也尋覓底棲動物(如水蚯蚓),是水族箱中忠實的「清潔工」。屬夜行性魚類,可與健康的品種魚混養。清道夫喜食飼料,特別是沉性小顆粒飼料,便於吸盤吸入,對於浮在水面上的小顆粒飼料,會採用肚皮倒貼水面的方式吸食。儘管如此,清道夫還是可以清潔魚缸的壁面。它擦過的地方都特別的乾淨。清道夫的嘴像吸塵器一樣,把魚糞、綠色的植物統統吸到了肚子裡。它嘴裡還含著一個氣泡,這個氣泡裡是氧氣,這樣就可以使它在水裡的時間變長,讓它可以吃到更多的「食物」了。清道夫以魚苗、海藻、細菌、飼料為主要食物飢餓難耐時也會吃少量魚類排洩物,這也成為了它名字的由來。
曼龍魚,屬絲足鱸科,毛足鱸屬小型熱帶觀賞魚。品種(含人工改良種)多樣,能浮出水面換氣,對水質的要求不高;食性雜,性情比較兇猛,可以和其他性情溫和、體型相仿的熱帶魚混養。壽命一般不超過三年。分布於馬來半島、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地區。 體呈橢圓形,側扁,頭中等大,眼大,位於頭側中央,胸腹部至尾柄末端呈長弧形。腹鰭胸位,已退化為絲達尾部,起觸覺器官的作用。成魚體長約在10~15釐米。其通體為藍灰色,腹部為淺黃色,在弱光的照射下身體發出綺麗多彩的紫羅蘭色,其體側有3個黑色的斑點,背鰭、臀鰭和尾鰭灰色,各鰭上有白色珍珠狀的斑點 。 背鰭短而高,略帶黃色,展開時飄飄如一面小旗。臀鰭很長,自胸部往後一直延伸到尾鰭基部,淡黃色,有鮮麗的橙紅色寬邊,遊動時酷似柔軟的裙邊在迎風飄動。黃曼龍魚特別喜歡比較深幽安靜的環境,尤其是喜歡生活在水流緩慢或者靜止的天然水域中,因此飼養黃曼龍魚的水族箱可以做得大一點,若在水族箱中安放一些假石堆積成為假山,再種植一些漂亮的水草,以供黃曼龍魚棲息躲藏,則會更有益於黃曼龍魚生長。
麗麗魚適宜生活的水溫為21~30℃,最適生長水溫23~26℃、對水質和餌料都沒有苛求,比較愛清澈的老水,因很膽小,水中應多設水草、石塊供它們隱蔽棲息。性溫和,高興時,常噴水作樂。宜與溫和愛靜的魚混養。麗麗魚體長4釐米時可選作親魚,雌雄魚的區別除花色不同外,雌魚諸鰭較短,背鰭圓鈍,雄魚背鰭鰭端較尖。宜在ph6.8~7.2,硬度9~10度的水中繁殖。雄魚自擇配偶。其他繁殖特性與厚唇攀鱸同,受精卵1天孵出魚苗,雌魚產卵後撈出,留雄魚守巢護幼。麗麗魚性溫和,可以和其他相同的熱帶魚混養。當外界安靜沒有幹擾時,魚會從水底遊上水面,在遊動中噴水發出「啪嗒」聲響,實是水中氧少,它在水中吸收來的氧量少,大部分是依靠鰓上的輔助呼吸器官迷器(labyrinthiform organ)更換氣體,以便直接從水面上的空氣中呼吸氧。所以其可在含氧量少的水域中生活很好,或當此魚被提離水面時,只要時間不太長,亦能生存。攀鱸亞目的魚類具有鰓上器,珍珠馬甲魚可以利用褶鰓直接呼吸空氣,因此能忍受較為惡劣的水質條件。存活的下限溫度為14℃,食性為雜食性但偏動物性。它的色彩美麗(尤其是繁殖季節的雄魚),容易飼養,所以廣受水族愛好者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