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虹,高級經濟師,長期供職於中國建設銀行,現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特聘教授。出版有《現代貨幣論叢》《錢說——貨幣金融學漫話》《經濟學的視界》《世界大轉折》等10多部著作、文集。
人類的思維有種自然「向善」 的傾向,總是從最好的角度、以最高的標準去看待自己認同的事情。例如,說到團隊,認同者普遍認為,那一定是目標一致、精誠團結、默契合作、甘於奉獻的「正能量」人的組合。相應地,就有團隊成員「同心、團結、合作和奉獻」 的「團隊精神」一說。這種觀點潛含的邏輯是:團隊和「團隊精神」 不可分離,缺乏「團隊精神」的團隊是不可能獲得大的成功的。從社會生活實踐來看,這種邏輯得到了許多經驗事實的支持——中國女排這支團隊多次登上世界大賽巔峰, 塑造了「女排精神」;中國男足多次在世界大賽中鎩羽而歸,「男足精神」仍然在我們的盼望之中。
在公司治理中,出於戰略、業務、產品、創新和競爭等的需要, 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團隊。實踐看到, 所有的團隊在構建之初,並不就是同心的、積極的、正向的,因為團隊運作還沒有開始,當然更談不上所謂的「團隊精神」。換句話說,「團隊精神」,不是團隊組成或存在就天然有的意識形態,而是需要經過團隊運作過程去塑造的精神文化成果。在這個意義上講,對於一個團隊而言,「同心、團結、合作和奉獻」的「團隊精神」,既是實現團隊工作目標的內在驅動力,它是工具性質的;同時,它也是團隊運作中追求的對象,或者說另一個目標,它將對整個公司治理產生久遠的「正能量」。
可見,從公司治理來看團隊, 構造和運作它的內在要求是雙重的:一是團隊工作目標的實現,二是「團隊精神」的塑造。然而,大量案例表明,團隊工作的目標,通常被擺放在至高無比的位置上,齊備資源,全力以赴;「團隊精神」的塑造,則被作為可有可無的東西,聽其自然,有自發產生者接受,無自發產生者不去催生和塑造。事實上,公司治理中的團隊無以數計,真正具有「同心、團結、合作和奉獻」精神的團隊並不普遍。公司治理中的「團隊精神」仍然是稀缺的。這一點,與我們不加長期觀察和分析的「經驗感覺」,大不相同。
「團隊」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出於討論的方便,也是公司治理中常見的組織形式,我們選擇為特定工作目標而來,從公司各部門調集人員,在一段時間裡組成的專門隊伍,定義為「團隊」。例如,開發某個新產品,更新某個IT項目, 推進公司上市等,通常都通過建立「團隊」來完成。由於這一定義包括了「團隊」的組建、運作,以及工作目標完成的全過程,具有一般團隊的特徵,通過對它的觀察分析,能夠很好地理解各種類型「團隊」的運作,特別是「團隊精神」的演化過程,為建設優秀的「團隊」 和塑造「團隊精神」提供思路。
先看「團隊」的組建階段。任何「團隊」的組建,都是在明確的工作目標要求下發起的,組建者會以「目標」 為導向, 尋找合適的隊員來組成「團隊」。基於隊員從各部門調集的現實,觀察看到,大部分公司的這些部門,不願意將最優秀的人才「輸出」給新建的「團隊」;相當多的公司這些部門只願意「放出」能力較弱的人員;有些公司這些部門則將工作量相對不飽滿的「閒置人員」提供出來。結果是,許多公司新組建的「團隊」,隊員整體能力狀態平平,有些甚至較為低下。新建「團隊」首先面對的困難,是隊伍的整齊程度較差。組建者的第一要務,是與各部門「博弈」,爭取得到儘可能合意的隊員。
這個階段加入「團隊」的隊員,心態較為複雜。部分隊員有著對新「團隊」的較大期盼,這是新機會,當然也面臨新挑戰;部分隊員對未來抱有不確定的憂慮,特別是「團隊」任務完成,有些隊員還要回到原部門去,很容易令他們產生「新團隊可能無所得,原部門機會也喪失」的擔心;部分隊員則會從觀望開始,以一種不在乎、無所謂的態度,視「團隊」的發展來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總體來看,這個階段隊員的主流心態相對猶疑,對個人在「團隊」中是積極而為,還是隨波逐流,基本不成型。應當說,這是下意識催生「團隊精神」最好也是最困難的時候。凝心聚力,鼓勵期盼,消解疑慮, 在構造較為完整「團隊」的同時, 催發「團隊意識」和「團隊認同感」,成為了組建者的又一要務。
「團隊精神」的催生和塑造是需要基本物質資源的。觀察看到, 「團隊」組建之初,不同「團隊」 的基本資源配置差別非常大,有的充裕,有的大致可以保障,有的嚴重不足。經驗證明,「團隊精神」 的催生和塑造,並不與組建資源的多寡成正比,一些「團隊精神」強大到「攻無不克」的團隊,組建之初資源匱乏,卻無礙精神力量的集聚。即使如此,運作「團隊」起碼的物質條件是必須的,否則「團隊」都形不成,也就遑論什麼「團隊精神」了。組建者在這一階段的第三要務,就是努力謀求較好的物質資源基礎。
正是因為這「三大要務」的存在,公司治理高層選定優秀的「團隊組建者」便是重中之重。從大量「團隊」正反兩方面案例看,組建者必須具有寬闊的戰略視野、綜合的領導能力和較高的人格魅力,以及對「團隊精神」的深刻認知和實踐體驗。顯而易見,這裡對組建者的要求,有些理想化,但作為標準,這些基本的要素是不可或缺的,儘管組建者不一定能夠在所有要素上都達到很高的境地。
再看團隊的運作階段。組建之初奠定了較好的基礎並有「團隊精神」 的萌芽,團隊就將順暢地進入到完成工作目標和塑造「團隊精神」的階段。所有團隊的共性在於,它們都將工作目標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不同的是團隊的領頭人對「團隊精神」有自覺和不自覺的培植之分。「自覺的」 領頭人通常在以下四個方面做得較為突出,「團隊精神」的塑造成型與這些方面關聯度非常高。領頭人也正是這樣來運作團隊,最後成為團隊成員擁戴的「領袖」。
一是規則至上。規則是「團隊」的生命所在。它將包括「團隊領頭人」在內所有成員的個人發展、利益訴求和言論行為,歸集到了「團隊」的整體運作要求之中。說它「至上」,就在於所有團隊成員,無一例外地只能活動在規則允許的範圍內,這將「團隊」這個集體,真正地置於團隊成員個人之上,是「團隊精神」塑造的根基所在。在這裡,「團隊領頭人」對規則的敬畏和認真履行,顯然具有舉足輕重的價值。
二是獎懲分明。「團隊」運作是由具體工作組成的,按照「團隊」 規則的要求,將獎優罰劣融入到工作之中去,這不只是維護規則的嚴肅性,更是突出「團隊」的價值導向, 將「團隊」工作任務和「團隊精神」 塑造高度結合起來,潛移默化地凝聚起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
三是精神激勵。精神激勵時常有著物質激勵無法比擬的持續影響力和寬廣覆蓋面,對那些有助於「團隊」建設和「團隊精神」塑造的言行,智慧的「團隊領頭人」都會給予某種形式化、儀式感強的表彰、渲染和張揚,既激勵受表彰者,又感染其他團隊成員,「團隊精神」由此而倍加厚重。
四是躬體力行。「團隊」由「團長」和「團員」組成。「團長」對於戰略事項、關鍵事項和艱難事項的親力親為,有助於所有「團員」 的團隊認同感增強,並且富於戰鬥力。如果說,「團隊精神」是每個「團員」應當形成的意識形態, 那麼,「團長」還必須附加上「團隊領袖」的理念,以自己的獨特言行,體現出「團隊」的整體性和「上下同欲」的精神共鳴。一句話,「團隊領袖」是「團隊精神」最典型的代表者、示範者和實踐者。
最後看團隊目標完成的階段。這是被大量公司忽略不計的階段。工作目標完成後,「團隊」獎勵的兌現、優秀者的升遷、成員的去向,甚至於「團隊」工作的文字總結,大多有所安排,但對於「團隊」運作中「團隊精神」的概括、提煉並外在形式化,著實找不到多少有價值的案例。許多優秀團隊驚世駭俗的運作經歷,以及相伴而生、而長的「團隊精神」隨著「團隊」的解散,消失在公司歷史的長河裡。在團隊和「團隊精神」主題下,如果要問,公司治理存在的普遍又重大的問題是什麼,那麼,不對團隊運作結束後的「團隊精神」 進行總結和推廣,首當其衝。現在是高度重視這一問題的時候了。
文章來源:《中國發展觀察》2019年第20期
內容版權歸屬中國發展出版社及中國發展觀察雜誌社,轉載務請註明出處(刊物名或本公號名)及原作者。
=====中國發展觀察=====
感謝關注和傳播,我們會努力提供有價值的回報。
《中國發展觀察》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國發展出版社主辦、中國發展觀察雜誌社編輯出版,是以發展為主線、以經濟為重點的綜合性半月刊,開設有戰略、宏觀、區域、世界、法治、社會、文化、前沿、產業、智庫論壇等欄目,具有較強的前瞻性、權威性、可讀性。《中國發展觀察》在學術理論界、各級黨政機關以及企業家階層擁有廣泛而穩固的讀者群,並被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重要機構和中國知網、維普資訊等權威資料庫列為核心期刊或來源期刊。
中國發展觀察雜誌社: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榮華中路22號院亦城財富中心A座7層(郵編:100176)
網址:www.chinado.cn
公眾號:ichinado(中國發展觀察)
電話:010-68352880 68353229 8833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