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業大學
河南農業大學(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簡稱河南農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國家菸草專賣局與河南省人民政府分別共建,是河南省省屬重點大學,河南省特色骨幹大學。入選國家「20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學校源自1902年創辦的河南大學堂,先後經歷了河南高等學堂、河南高等學校、河南公立農業專門學校、國立第五中山大學農科、河南大學農學院等辦學階段。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重新獨立建制,更名為河南農學院。1984年12月更名為河南農業大學。2009年9月成為農業部與地方省政府共建的第一所省屬農業高校。2012年11月成為國家林業局與省政府共建高校。2013年5月學校牽頭的河南糧食作物協同創新中心入選國家首批「2011計劃」。
截至2019年5月1日,學校建有鄭州市文化路、龍子湖和許昌新區三個校區,佔地面積281.35萬㎡;學校下設20個學院,設有農、工、理、經、管、法、文、醫、教、藝10大學科門類;建有7個國際和國家研究平臺,70個省部級研究平臺;擁有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河南省優勢特色學科,19個省部級重點學科;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76個本科專業。各類在校生3萬餘人;在職教職員工2162人,其中博士學位865人。
據2019年5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在職教職員工216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757人,博士學位86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8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9人,獲國家中華農業英才獎專家3人,國家骨幹教師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40人,農業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12人;河南省百人計劃人選4人,中原學者8人,省特聘教授18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改平(專職)
中原學者:張改平、康相濤、郭天財、尹 鈞、範國強、田克恭、陳彥惠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張改平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劉文軒、王豔玲、馬新明、何松林、湯繼華、範國強、張龍現、田克恭
據2019年5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下設20個學院,設有農、工、理、經、管、法、文、醫、教、藝10大學科門類。擁有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河南省優勢特色學科,19個省部級重點學科;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76個本科專業。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作物學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作物栽培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作物學、林學、獸醫學、畜牧學、農業工程、農林經濟管理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作物學、林學、風景園林學、獸醫學、農業工程
據2015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獲國家教學成果獎6項,國家精品課程7門,國家精品課程資源共享課6門,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8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3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4個,河南省特色專業18個,河南省精品課程18個,河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
截止2019年5月,學校建有國家「2011計劃」河南糧食作物協同創新中心、省部共建小麥玉米作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國家農村信息化示範省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動物免疫學國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CIMMYT-中國(河南)小麥玉米聯合研究中心等7個國際和國家研究平臺,國家玉米改良鄭州分中心、教育部高校林木種質資源創新和生長發育調控重點實驗室、農業部動物生長發育調控重點實驗室、農業部農村可再生能源重點實驗室、國家菸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等70個省部級研究平臺。
國家「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河南糧食作物協同創新中心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小麥玉米作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級研究院:國家級新農村發展研究院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教育部作物生長發育調控重點實驗室、教育部高校林木種質資源創新和生長發育調控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國家林業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林業局農田防護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農業部重點實驗室:農業部農村可再生能源重點開放實驗室、農業部黃淮海作物生理生態與耕作重點實驗室、農業部動物生長發育調控重點開放實驗室、農業部黃淮海南部玉米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農業部農業微生物酶工程重點實驗室、農業部農村可再生能源新材料與裝備重點實驗室、農業部動物生化與營養重點實驗室
河南科技學院
河南科技學院(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於河南省新鄉市,是一所省屬普通本科院校,入選卓越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養改革項目、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改革項目。
學校始建於1939年,前身為中國共產黨早期創建的延安自然科學院大學部生物系,歷經北方大學農學院、華北大學農學院、華北大學農學院長治分院、北京農業大學長治分校、平原農學院、百泉農業專科學校、河南職業技術師範學院等時期。2004年5月,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河南科技學院。
截至2019年5月,學校佔地面積2176畝,校舍面積62萬平方米,設有21個教學學院,66個本科專業,有教職工1638人,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7782人。
據2019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教職工1638人,其中專任教師1211人,教授等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32人,副教授等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424人,博士、碩士生導師420餘人,雙聘院士、中原學者7人,河南省特聘教授、校級特聘教授24人。有國家突出貢獻中青年科技管理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1人;河南省優秀專家、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3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河南省教學名師、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0人;河南省優秀教師21人;河南省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98人。聘請70餘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客座教授,有省級教學團隊6個。
中原學者(1人):茹振鋼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李成偉
截至2019年7月,學校有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級教師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有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3個省級特色專業,7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虛擬仿真實驗中心,1個省級教師教育改革創新實驗區,1個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個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3個省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6個省級教師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6個省級精品課程。
據2019年7月河南科技學院官網顯示,學校建有1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1個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河南省重點實驗室,4個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7個河南省工程實驗室,1個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2個河南省院士工作站,2個河南省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1個河南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河南省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8個省級科研創新團隊,12個廳級科研創新團隊。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1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蜜蜂)新鄉綜合試驗站
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現代生物育種河南協同創新中心
河南省重點實驗室(1個):河南省棉麥分子生態與種質創新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河南省雜交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畜禽智能清潔生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作物基因組編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畜禽產品精深加工與質量安全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1個):河南省棉花功能基因組學與分子育種國際聯合實驗室
河南省工程實驗室(7個):畜禽智能化清潔生產河南省工程實驗室、棉花基因工程育種與有害生物防控河南省工程實驗室、糧食資源深度利用河南省工程實驗室、起重設備安全運行監控河南省工程實驗室、農業物聯網河南省工程實驗室、功能吸附分離材料河南省工程實驗室、農作物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河南省工程實驗室
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個):河南省園藝植物資源利用與種質創新工程研究中心
據2019年7月河南科技學院官網顯示,學校完成國際合作項目,國家「863」、「973」計劃、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技攻關、轉基因生物重大科技專項支撐計劃等科研課題3629項,獲科技成果獎1546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
信陽農林學院
信陽農林學院是一所公辦全日制普通本科學校,坐落於歷史文化名城信陽,是首批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範基地、「國家航空植保科技創新聯盟」成員。
學校肇始於1910年創建的汝寧府中等實業學堂,1951年更名為汝南農林中等技術學校,1958年更名為信陽農業專科學校,1984年更名為豫南農業專科學校,1992年更名為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2008年信陽農業學校併入,2013年建立信陽農林學院,升格為普通本科高校。
截至2019年3月,學校校園佔地143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44.5萬餘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8500餘萬元,館藏圖書120萬餘冊;在校學生1.49萬餘人,教職工91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800餘人;設有19個教學單位,開辦30個本科專業和若干專業方向、20多個專科專業。
截至2019年3月,學校共有教職工91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800餘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220餘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610餘人。有中國國家教學名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十佳雙創典型導師1人、河南省教學名師2人,河南省管專家和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骨幹教師等高層次人才40餘人,河南省優秀教學團隊2個,河南省創新型科技團隊1個,河南省優秀基層教學組織5個。
中國國家教學名師:郭桂義
中國全國優秀教師:尹新明
截至2018年3月,學校擁有中國國家級職業教育實訓基地2個,河南省示範性實訓基地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農林實習場1個;省級及以上特色優勢專業15個,其中中央財政支持提升專業服務能力項目建設專業2個、河南省高等學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3個(本科);擁有中國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河南省精品課程7門,河南省精品資源課程2門,河南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獲得省級教學成果50項,其中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7項,二等獎17項。
截至2019年10月,學院牽頭組建了河南省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河南省水庫生態漁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河南省食藥用真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河南省油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獲批建立河南省豫南農作物有害生物綠色防控院士工作站、河南省博士後研發基地和7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個市廳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和8個市級重點實驗室,1個市級星創天地。
河南省重點實驗室:河南省豫南茶樹資源綜合開發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大別山區生態畜禽健康生產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信陽毛尖茶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茶產品質量安全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水禽資源開發利用與疫病防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特色林業種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大別山油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位於河南鄭州,是省屬公辦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河南省第二批轉型發展試點高校。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始建於1957年,2013年4月,學校在原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和原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的基礎上合併組建。
截至2018年3月,學校總佔地面積2112畝,現有龍子湖、英才、北林3個校區,現有全日制在校生33000餘人,截至2020年3月,學校設有17個教學院部、1個國際教育學院和1個繼續教育學院,開辦63個本科專業及方向和64個專科專業及方向;現有教職工1700餘人,其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或研究生學歷以上教師1120人。
截至2019年3月,學校現有教職工1845人,其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或研究生學歷以上教師1218人,雙師型教師900人。擁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7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國家級優秀教師3人,省級教學名師7人,省管優秀專家6人,省級優秀教師11人,省級骨幹教師67人,國家、省、廳級學術技術帶頭人69人,學校著力培育「上臺能講課,坐下能科研,進廠能服務」的專家型教師隊伍,形成了以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級大師、國家級教學團隊和一批行業知名專家為骨幹的教師隊伍。
國家級教學名師:邊傳周、劉太宇
省級教學名師:陸宜清 、王永芬、李光 、劉建銘、黃良傑 、李文剛 、劉太宇
截至2014年底,學校建有2個國家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2個中央財政支持的專業服務產業的重點專業,3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1個省級特色專業,國家級精品課程6門,教指委精品課程4門,省級精品課程16門, 國家級精品教材1部,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25部。各類實驗實訓室、實訓基地200多個,國家級實訓中心4個,省級實訓中心11個。
據2015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 2013年度獲得12項河南省信息技術教育優秀成果獎。 2014年,獲河南省信息技術教育優秀成果22項。
國家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畜牧、獸醫
中央財政支持的專業服務產業的重點專業:食品加工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汽車營銷方向)
據2015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建有4個省廳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級創新型科研團隊,6個校級研究機構。
省廳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鄭州牧專實驗研究中心 、鄭州牧專實驗研究中心生物工程技術中心
省級創新型科研團隊:河南省益生菌發酵中藥創新團隊(帶頭人:邊傳周)、河南省中草藥組培快繁及資源開發利用創新團隊(帶頭人:王文靜)
據2015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主持省部級以上項目167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32項,國家發明專利26項;在各類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685篇,其中權威和核心期刊1317篇,被SCI、EI、CSSCI等收錄90篇;出版著作、教材647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