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記者薛宏莉生活報記者張宇弛攝
還記得主持人華少在《中國好聲音》裡說話的語速嗎?曾有細心網友統計,他在47秒內連說350個字,平均每秒7.44個字。
想讓打字速度比說話速度還快,你能做到嗎?有這樣一群人就能做到,這就是速錄從業者。
近日,在山東煙臺舉辦的2018全國文秘速錄職業技能競賽中,哈市七名技校生以「極限看打」成績均超每分鐘600字,獲得了國際大賽的入場券。而他們,只是眾多速錄高手裡的「起步者」。
速錄師,被稱為用指尖與時間賽跑的人,他們的極限速度是怎樣做到的?這個職業的前景怎樣,又面臨哪些職業挑戰呢?生活報記者對此一一進行了採訪。
A
【手速有多快】
有人一秒能打10餘字堪比華少說廣告
哈爾濱勞動技師學院的孫秀英老師,從事速錄教學十年,先後帶領學生捧回了100多個獎項。近幾年,在被譽為速錄界最高級別賽事的「國際速聯大賽」中,她有五名學生相繼獲得「世界冠軍」。孫老師說,要拿到「國際速聯大賽」的入場券,必須在國內高水平的行業賽中成為佼佼者,像全國文秘速錄職業技能競賽、全國中職文秘技能競賽都是這樣的行業賽。
獲得「國際速聯大賽」入場券的七名技校生都是孫老師的學生,他們參賽時,「極限看打」成績均超過每分鐘600個字,相當於一秒10個字。「一秒10個字」是什麼樣的狀態?據說,主持人華少說廣告,語速是47秒內連說350個字,平均每秒7.44個字;而我們普通人,用電腦鍵盤熟練打字,每分鐘一般也就是60-100個字之間。當然,速錄師打字,不用電腦鍵盤,而是用速錄機。因為儘管手速再快,敲擊電腦鍵盤,也是一個手指一次敲擊一個按鍵,輸入一個漢字最少需要擊打2-5個按鍵。但是,速錄機可以實現「多鍵並擊」,一隻手一次最多可同時按下七個按鍵。左右手同時按鍵,實現「多鍵並擊」,再加上熟練地掌握「編碼原理」,打字速度就可以提高數倍。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也是很多速錄師能夠『同聲速錄』的基礎。」孫老師解釋道。
「同聲錄入」的速度需要多快呢?孫老師說,「極限看打」只是速錄的一種,速錄包含看打和聽打兩種,「極限看打」是在參賽選手對指定文章非常熟悉的情況下考驗最快手速,但最考驗速錄師水平和決定他們收入高低的還是聽打。按照《速錄師國家職業標準》,速錄從業者被分為速錄員、速錄師、高級速錄師三個等級。速錄員對語音信息的採集速度是每分鐘不低於140個字,速錄師是每分鐘不低於180個字,高級速錄師則要求每分鐘不低於220個字。「但真正要在會議現場上做速錄,起碼要達到每分鐘240個字以上才行。而且,準確率還不能低於98%。這期間還要適當修改無效、重複語句,確保上下文通順、連貫。」
B
【入行有多苦】
鍵盤從早敲到晚一個月至少要打幾百萬個字
17歲的劉曉宇是七個學生中手速最快的,她參賽的「極限看打」成績是每分鐘630個字;22歲的史紅秀是他們當中「綜合素質」最強的,她聽打速度最快能達到每分鐘280個字,且準確率都在98%以上。孫老師說,他們現在都是「高級速錄師」的水平。
兩個女孩之間總是互相羨慕著,一個說另一個基礎好、刻苦,另一個又說對方有天賦:手速快、反應能力強、手眼腦的協調能力好。
孫老師並不否認「天賦」的優勢。「速錄需要手、耳、眼、腦緊密配合,耳朵聽、手指打、眼睛盯著電腦屏幕看是否有錯誤。速錄中有一個重要的技巧叫『連詞消字』,就是把不能直接上屏的字,快速組成詞,在電腦上打出來後把『多餘』的消掉,這樣可以提高打字速度,但也很『燒腦』。『多鍵並擊』時,手指有強指和弱指,手小的人沒有手大的人操作起來方便……」但是她也坦言,最根本的還是勤學苦練。
「速錄,入門容易,成才難」。一般在社會機構學習,基礎知識部分的學習時間也就是一個月左右,然後就要靠自己勤學苦練了;而在技校循序漸進學習,基礎知識部分半年學完,技校實行的是兩年學習一年實訓,速錄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有一年半的時間上機練習提速。「只要下苦功夫且方法得當,水平會越練越高。」孫老師說也正因為這樣,職業院校出來的學生不但更容易成才,而且速度普遍能達到高級速錄師水平。當然,這個過程也是很辛苦和枯燥的。
劉曉宇說,他們兩年裡,每天打字的時間都在八小時以上。一位在全國中職文秘技能競賽中奪得過速錄冠軍的山東女孩,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提及:「備賽時,全天對著電腦敲速錄機,敲到心太要『崩』了。」
想成速錄高手,心態也很重要。史紅秀說,有些同學不追求高水平,兩年學完就去實習準備就業了。而他們這些想通過參賽增加就業砝碼的學生,則需要繼續在學校練習。「備賽五六個月間,會遇到提速『瓶頸期』,每分鐘提升幾個字都是一種突破。」史紅秀告訴記者,一般畢業生的極限看打速度是每分鐘400-500之間,實時聽打速度一般是240字上下。前者超過600,後者超過260,就算是相當大的突破了。「我就曾在看打速度每分鐘260個字以上時被卡住了,大約持續了兩個月。」一邊是看著同學們離校自己難免心急;一邊還要耐住性子,動腦筋想辦法找出速度提不上來的原因,然後再強化訓練,最終「形成條件反射」。而為了這樣的「條件反射」,史紅秀常常還要給自己加碼,一天對著電腦十一二個小時,一個月打上百萬個字都是常事。
C
【收入有多高】
北上廣深輕鬆月入上萬元
正是因為成為速錄高手要付出很多辛苦,所以速錄師成了「高薪職業」。
19歲的牡丹江姑娘呂佳陽,是孫老師的得意門生,她曾在全國中職文秘技能競賽中,以每分鐘打646個字的速度,打破這一級別賽事當時的「全國紀錄」,並由此獲得了上一屆「國際速聯大賽」的入場券。在隨後的「國際大賽」中,她同樣表現出色:五個賽項,兩項拔得頭籌。憑藉這些「高含金量」的獎狀,一年前,她被北京一家知名速錄企業錄用,每月收入過萬。
「除了進入法律系統工作,速錄師主要是就職於速錄公司並被派出去參加各類大型會議。如果積累了一定的人脈,速錄師就可以自己單獨『跑會』,這樣的收入會更高。」呂佳陽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都是速錄人才需求較大的城市。
「在北京,一場會議速錄收費標準最低是600元,一個速錄師一天能跑兩到三場會議,除去被公司分走部分,一個月收入輕鬆過萬。自己單跑,能達到三四萬。而這只是通常情況。速錄領域含金量最高的是那些能聽懂方言的,或者專跑一些專業領域的速錄師。」呂佳陽說,有的專業領域的速錄師記錄一場會議內容的價格就是2000元。
有人說,隨著速錄軟體的應用和完善,速錄師這個職業終將被取代。但孫秀英和呂佳陽都不這樣認為,她們舉例子說「對於這個問題,就是你說的那個,我呢,是這樣想的……」這是最普通的語言表述習慣,如果用速錄軟體,識別的再準確也是「原樣照搬」,如果用速錄師,就會加入「語言加工因素」,應該是「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想的……」
「每一次優質的速錄展示,都是速度與激情、智慧與技能的完美結合。」這就是速錄從業者對他們從業最高水準的概括。
用指尖和時間賽跑,一秒能打10餘個字
孫秀英老師指導七個獲得「國際速聯大賽」入場券的學生怎樣再提速
史紅秀(左)和劉曉宇(右)練習蒙目速錄
教室裡練習速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