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中國襄陽到韓國襄陽,複製粘貼的名字,真的說改就能改?
金庸小說中有過郭靖黃蓉駐守襄陽城的描寫,小說裡的襄陽就是現在的湖北省襄陽市。襄陽市位於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的中遊,在春秋時期就開始在這裡修城守衛,還有人認為這裡才是真正的諸葛亮躬耕處,歷史悠久。而且襄陽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南宋之所以會滅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襄陽的失守。
不知道用無獨有偶這個成語合適不合適,在韓國也有一個襄陽,韓國的襄陽是其很具代表性的松茸產地。歷史上最早出現襄陽這個稱呼始於高麗時代,相當於中國的唐末時期。韓國的襄陽最著名的傳統節日是松茸節,節日中人們可以體驗採摘松茸和製作料理。
從稱為襄陽的時間上來看,中國的襄陽也要早於韓國近千年,不論現在的韓國人是否承認,他們關於襄陽的稱呼是來自於中國。歷史上的朝鮮民族,普遍認為他們的祖先來自於中國的荊楚地區,即現在的兩湖。韓國人至今仍然供奉的祖先蚩尤,在中國古代傳說中就是在那裡發跡。
但是如果查看更多資料就會發現,韓國對於其歷史有很多自相矛盾的說法。就比如說蚩尤,歷史上朝鮮人承認蚩尤屬於中國南方的民族,後戰敗遷徙才到達朝鮮半島。而現在韓國人卻堅稱古蚩尤的領地包括東北和華北的大部分區域,而且在與黃帝的戰爭中,蚩尤才是戰勝方,作為韓國人的祖先,蚩尤民族曾哺育中原文化,勢力範圍甚至一度達到長江流域。
畢竟是上古時期的傳說,我們也不好與其辯證真假,但是如果我們觀察很多韓國的地名以及河流名,我們就會發現一些端倪。韓國有江陵、丹陽這幾個地名,都與湖北省一些地名的歷史或現在的叫法一致,而且韓國最重要的河流之一——漢江,也與長江的支流漢江一模一樣。這些名字就像從中國複製,到韓國粘貼的一樣,從側面就能印證古代韓國人對於自己是荊楚文化傳承的承認。
而現在韓國人卻不再認同這點,這點我們可以從很多地方改名可以看出。而最讓人不能接受的是,他們並不是要自己改名,而是要我們中國人改稱呼。我們都知道,韓國使用的語言屬於諺文,就相當於我們所用的拼音,一個韓語詞彙很可能會對應不同的意思。像早前韓國人將首都從漢城改為首爾那樣,他們自己並沒有更改名稱,而是讓我們改變了稱呼。據說前一段時間韓國還要改漢江的稱呼,部分韓國專家認為漢江的漢在韓國是大的意思,而韓字也有這個意思,因此他們準備提議將漢江改稱為韓江。
有網友認為:韓國再改名,歷史也是改不了的,越是這樣越是證明他們對自己的不自信。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