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疫苗「民族主義」將威脅全球抗疫努力

2020-12-14 天眼新聞

眼下全球疫情出現反覆,疫苗的研發猶為緊迫,多個國家在加強疫苗研製,但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聲音。《今日美國》12日發文指出,關於疫苗研發和分配,美國、英國等一些國家沒有制定和實施全球戰略,而是採取「本國優先」的方式。文章強調,疫苗研發上的「民族主義」將威脅全球抗疫努力,只有所有人都安全了,才是真正的安全。   疫苗研發出現「民族主義」跡象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發文指出,目前包括美國和英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在疫苗研發方面出現了「民族主義」跡象,他們一方面為境內的研發工作提供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提出讓本國公民優先獲取疫苗的要求。  全球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今年早些時候發布報告預測稱,國家之間關於疫苗研發的緊張局面將在今年夏天加劇,這場疫苗的爭奪戰將持續至2021年或2022年。該機構還表示,一些政府已通過大規模投資試圖搶佔先機。  這份報告指出,為了能獲得疫苗的優先使用權,美國生物醫學高級研究發展局(BARDA)在全球投資了多個候選疫苗項目。比如在美國莫德納(Moderna)公司的候選疫苗研發上,BARDA存在經濟利益,BARDA還對法國賽諾菲公司和英國葛蘭素史克公司主導的疫苗早期研究進行了投資。  今年5月,美國還向英國-瑞典合資製藥巨頭阿斯利康公司的疫苗項目投資了10億美元,該項目由牛津大學的科學家主導開展。該公司計劃生產20億劑新冠肺炎疫苗,預期在10月前向美國和英國提供4億劑。   一位美國高級官員表示,美國的首要任務是保證每個需要新冠疫苗的美國人都能接種。「先照顧好美國人吧。在有盈餘的範圍內,多餘的疫苗可以用來保障世界其他地區。」這位官員稱。  英國政府也急於通過國內製藥公司來確保疫苗的可靠供應。英國衛生大臣馬特·漢考克(Matt Hancock)今年4月曾表示:「成為世界首個成功研發出新冠疫苗的國家有很大好處,我將全力支持這件事。」漢考克宣布撥款4250萬英鎊資助兩項本土研發項目。總部位於英國的製藥公司阿斯利康已與牛津大學籤署了協議,計劃在今年年底前生產1億多支疫苗,並優先保障供應英國。  《今日美國》發文指出,世界捲入了一場混亂的疫苗研發競賽,這正是公共衛生專家擔心的。為了本國公民獲取足夠的疫苗,「以我為主」的「民族主義」正在加大國家之間的對立,而不是促成廣泛的合作、協調和共享。  公共衛生專家:當前缺乏疫苗全球分配機制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在新冠疫苗的研發和分配上,如果各國從狹隘的自身利益出發,各自為戰,擊敗新冠病毒就需要更長時間。  文章指出,從研發進展看,疫苗研發至少需要12至18個月才能完成。據統計,目前有100多種疫苗處於試驗階段。疫苗研製成功後,各國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投入數百億美元,並開展複雜的組織協調工作,才能在全球範圍內生產和分配這些疫苗。  很多全球公共衛生專家表示擔憂,當前缺乏一個各方認同的機制來決定如何分配疫苗。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專家戴維·索爾茲伯裡表示,目前沒有全球性的權威機構有足夠的資金和影響力來指導製藥行業該如何做。  阿姆斯特丹大學榮譽教授斯圖爾特·布盧默表示:「我們正以極其糟糕的狀態在應對一個全球性的挑戰。這場疫情將放大以前隱匿於視線之外的政治和經濟分歧。」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全球衛生問題高級研究員大衛·費德勒(David Fidler)直言:「很少看到一個政治家說,讓我們把30%的疫苗給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   正如世界衛生組織此前所說,「在每個人都安全之前,沒有人是安全的」。專家指出,疫苗分配可能導致兩種結果:世界重拾多邊主義、攜手合作,或者像一盤散沙一樣各自為戰。

來源 央視網

編輯 程星

編審 李劼

相關焦點

  • 全球競速or國際合作,新冠疫苗「民族主義」何解?
    【歐洲時報網】歐洲多國新冠肺炎疫情近日出現反彈跡象,全球疫情也依然嚴峻,COVID-19疫苗的緊迫性不容質疑。全球疫苗競速賽日益激烈的同時,也有不少國家將目光投向了圍繞疫苗研發開展的國際合作。同日,俄羅斯衛星網報導,陳薇團隊研發的新冠疫苗三期臨床試驗,將在俄羅斯進行;古巴也將啟動俄羅斯疫苗的生產工作。 此外,許多國家都表達了對國際合作研發疫苗的的興趣。
  • 美媒:民族主義無法取代全球主義
    他們感覺自己在經濟方面受到全球化的壓榨,在文化方面被邊緣化,同時面臨來自將「接管」他們國家的非白人移民的威脅,世俗自由派精英們要對這種有損社會的文化墮落負責。與此同時,大都市地區卻因為全球化和移民繁榮發展:那裡有欣欣向榮的全球化服務經濟;大批受到良好教育的年輕白領;基本融入開放社會的移民;對他人的包容和對文化習俗變革——比如同性婚姻——的接納;人口天平向年輕人傾斜。
  • 【桑葛石原研翻譯系列】COVID-19下疫苗民族主義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即使最終開發出安全有效的COVID-19疫苗或治療方式,在製造和分銷過程中也會出現進一步的挑戰。有一種威脅論指出,「疫苗民族主義」可能對全球大流行病的管理和控制程度產生負面影響。有鑑於此,研究人員試圖了解,一旦開發了COVID-19疫苗,疫苗民族主義將如何影響全球危機,並研究了由於不平等獲得疫苗可能產生的經濟影響。
  • 美媒:哪個國家能率先取得新冠疫苗,哪個國家就將是全球大贏家
    她說:「因此,公平分配稀缺資源的機制將變得絕對關鍵。」組織全球疫苗公平分配的是「新冠全球疫苗獲取基金」,簡稱COVAX,它是一個採購池。之所以會有這樣一個機構成立,就是為了防止2009年全球各國為獲得豬流感疫苗而瘋狂搶購的情景重現。
  • 為推動實現疫苗全球公平可及作出中國貢獻——專家解讀中國加入...
    新華社北京10月9日電 題:為推動實現疫苗全球公平可及作出中國貢獻——專家解讀中國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新華社記者王賓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9日表示,中國同全球疫苗免疫聯盟於8日籤署協議,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
  • 美媒說了大實話:中國在「提供」,美國卻在「斷供」
    【海評面】美媒說了大實話:中國在「提供」,美國卻在「斷供」摘要:一段時間以來,為了「疫苗霸權」,白宮煞費苦心。5月1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三屆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開幕式上宣布,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擔負性作出中國貢獻。
  • 中國將成全球經濟「火車頭」!日媒:2028年,中國GDP超越美國
    疫情「大考」答卷:中國將成為全球經濟「火車頭」!2020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在疫情的衝擊下,全球各國經濟都受到了嚴重衝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還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作為參考,2008年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的萎縮程度也僅有0.7%。
  • 美媒:全球最大規模新冠疫苗最終測試在美啟動
    來源:海外網圖源:美聯社海外網7月28日電據美媒報導,全球最大的新冠病毒疫苗最終測試於當地時間27日啟動,首批3萬名美國志願者開始接種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和莫德納(Moderna)公司開發的實驗性新冠疫苗。
  • 新冠疫苗來了,全球抗疫勝利在望?
    ,這場已致全球超過155萬人死亡的疫情是否將隨疫苗到來而終結?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日前表示,新冠疫苗研發進展使人們開始看到「隧道盡頭的光芒」,但要結束新冠大流行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疫苗研發迎來「曙光」之際強調抗疫之艱,意在提醒,疫苗投入使用過程中仍面臨種種現實挑戰。當前,病毒仍在全球肆虐,某些「疫苗樂觀情緒」高漲的人認為疫苗將很快結束疫情,思想上和行動上對防疫有所鬆懈,這種狀況令人擔憂。
  • 外媒:譚德塞呼籲警惕「疫苗民族主義」
    參考消息網10月27日報導 據法新社柏林10月25日報導,在全球新冠病例激增之際,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25日呼籲全球在未來新冠疫苗問題上團結一致。報導稱,在柏林舉行的為期三天的世界衛生峰會開幕式上,譚德塞在視頻講話中說,從疫情中恢復的唯一途徑是團結起來,並確保貧窮國家能夠公平地獲得疫苗。
  • 美媒:中國的民族主義不危險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11月16日文章,原題:中國民族主義危險嗎?它經常出現在有關中國走向的談話中,它也常常讓人聯想到正在崛起的偉大的全球力量。這就是中國民族主義。誠然,中國民族主義者的語言可能是激烈的和好戰的。
  • 福奇污衊「中俄疫苗不可靠」,專家駁斥:中國疫苗質量標準和安全性...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在世衛組織將新冠肺炎疫情宣布為公共衛生緊急事件6個月後,全球疫情仍在加速惡化。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2日的實時統計顯示,全球累計確診病例已近1786萬例,死亡人數超過68.5萬。繼「甩鍋論」和煽動濫訴之後,一些西方國家的「疫苗民族主義」成為世界協作抗疫的最新障礙。
  • 「國際銳評」西方國家囤積疫苗是破壞全球團結抗疫的不義之舉
    當前,全球新冠病毒疫苗研發供應取得積極進展,多國批准大規模接種疫苗計劃。然而,令人擔憂的是,疫苗分配的公平性正被一些西方國家的政客拋諸腦後。面對本國防疫不力的壓力,他們把疫苗當作最後的救命稻草,刺激「疫苗利己主義」不斷抬頭,對全球團結抗疫大局造成嚴重衝擊。
  • 西媒文章:中國為全世界抗疫爭取時間
    來源:參考消息原標題:西媒文章:中國為全世界抗疫爭取時間參考消息網3月4日報導 西班牙政治學家阿爾韋託·克魯斯3月2日在西班牙《起義報》網站發表文章認為,疫情如果失控,世界經濟將遭受巨大打擊,而中國為全世界爭取了時間。
  • 美借疫苗汙名化中國,荒唐!可笑!
    在美國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態勢依舊沒有改觀的情況下,一些美政客不是積極抗疫,而是借疫苗無事生非汙名化中國,既荒唐可笑,不被世人認可,也無益於自身防疫,損人不利己。新冠肺炎疫苗研發不是中美之爭,而是人類與病毒的戰鬥。
  • 環球深觀察丨「美國拒入全球疫苗實施計劃,真是把自己孤立起來了!」
    美國拒絕加入疫苗計劃 美媒:無視全球努力的短視行為 一般來講,一種疫苗從研發到上市通常需要10至15年時間,然而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不斷蔓延,這一「慣例」被打破。 今年1月,中國率先向全球分享了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在這個基礎上,首個候選疫苗於當月開始研製。
  • 英國《衛報》:美國正在破壞全球抗疫努力
    參考消息網5月14日報導 英國《衛報》網站5月12日發表了署名麥可·富克斯的一篇文章,題為《川普正使美國成為全球抗疫鬥爭中的一個障礙》。作者認為,川普總統對新冠疫情處置失當給全球抗疫鬥爭增加了難度。
  • 中國抗疫外交助力全球公共衛生治理
    其中,美國經濟將萎縮8%,歐元區經濟將萎縮10.2%,日本經濟將萎縮5.8%。巴西經濟將萎縮9.1%,印度經濟也將萎縮4.5%。伴隨經濟衰退,全球海量財富「蒸發」。據亞洲開發銀行5月報告,各國政府為應對疫情採取的邊境管控、旅行限制等措施,將使全球貿易總額減少1.7萬億至2.6萬億美元。就業方面,疫情期間全球將有1.58億至2.42億人失業;全球勞動收入將減少1.2萬億至1.8萬億美元。
  • 白宮威脅食藥局11日批准新冠疫苗:否則局長就該請辭
    白宮威脅FDA局長(左)11日批准新冠疫苗。(Getty Images)  海外網12月12日電 美媒報導稱,白宮辦公廳主任梅多斯(Mark Meadows)當地時間11日告訴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局長哈恩(Stephen Hahn),如果該機構在當天結束前仍未批准輝瑞研發的新冠疫苗以供緊急使用,就請提交辭呈。
  • 華春瑩公布一重要消息後,美媒突然發現不對勁,美國反而幫了中國
    當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正持續蔓延,世界多個國家深受疫情肆虐的影響,正因如此,有關新冠疫苗的研製進展以及相關動向一直都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近日,中國對外公布了一則重要消息。據參考消息10月11日報導,在10月9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方將按照總人口1%比例即1500萬人口規模通過「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採購疫苗。這是經過慎重考慮的,也是中方同「實施計劃」發起方進行充分溝通後達成的共識,可以說是一個對各方均最有利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