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領導智慧: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2021-02-08 金訶


對於一個領導者而言,只有深諳「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精髓,自己才能做好管理工作,下屬也才能把工作做好。


在中國的企業中,尤其是中小企業中,許多企業領袖者由於企業剛剛起步,為了節約成本,很多事情都親自去做,一人多能,一人多職,即使公司慢慢發展壯大,不再需要自己去做很多事情,卻還是習慣於事必躬親,覺得誰做事都不放心。在事業起步初期可以這樣,但是企業領袖者一直都事事親力親為,那樣企業將做不大,做不強。


還有一些企業領袖者是擅長某個領域的專家,覺得誰做都不如自己做得好,雖然事實上可能真的是這樣,但是導致的結果就是,自己成了一個技術專家、銷售精英或公關高手,單單不是一個好的企業管理者。比如一些技術出身的領導者,多把精力都投在了專業工作上,而忽視了自己的真正工作是管理企業,要做一位統帥,而非一名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



一個團隊領袖者可以不會其它技能,但是必須要能夠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一個管理者。對於一個領袖者,或是任何一名員工,用心專注地做好自己工作的內容,就是他最該做的事,反之,就是失職。


孔子在《論語》中講:「在其位,謀其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指的就是不去做不該做的事,這樣一來也就有時間和精力去做該做的事,該做的事也就容易做好。很多企業管理者不明白這個道理,以為做得越多就等於工作效率越高。但是事實確是——對於一個司機而言,除專注地操作方向盤以外,做其他任何事情,即使做的再好,也是失職。


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可以說明這個問題:古時候的房子都會有很多房柱來支撐房子的頂棚。一個人覺得這麼多房柱在屋子中很礙眼,影響美觀,於是就將屋子中的房柱雕刻成盤龍、走獸等形狀,有的房柱掏空後在上面擺放花盆古董等,可謂是巧奪天工。到其家中的客人無不讚賞,主人非常得意,可是不到一年,房子就垮塌了,房子的主人被壓死在倒塌的房屋裡。


這個故事說明,每個人,每一樣東西,都有其自身的工作與作用,比如房柱,它的工作就是撐起房子,而非是工藝品、擺放物品的架臺。做了分外的工作,必然影響到了本職工作,若本職工作失職,所作的其它工作也就失去了意義。企業領袖者就像房子的梁柱,作用是撐起一家企業,帶領大家走一條正確的路,其它的事情交給別人去做,如果非要去做其它的事情,那也許說明你並不適合去做一個領袖者,那樣倒不如去做一個技術總監或生產總監之類擅長的職務,讓善於管理的人去管理企業。在西方,這樣的管理思想很成熟,而在中國,則很少有企業主能認識到這個問題,多認為老闆就必然是企業領袖者。


宋徽宗趙佶也許是中國最有才氣的皇帝,其對北宋時期的繪畫藝術、文化發展都起到了很大的倡導和推動作用。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不精通,還自創了「瘦金體」書法,一生的詩詞字畫作品無數。在藝術領域及其他很多方面都稱得上成績斐然,但是,遺憾的是他單單沒有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治理天下。結果只顧著做別的事,把自己最該做的治理國家的頭等大事交給了蔡京、童貫等禍國奸臣,導致朝野上下窮奢極欲,大肆興建樓臺殿閣,濫增捐稅,以致山河日下。全國各地起義不斷,宋江、晁蓋、方臘都是此時出現的亂世豪傑。外有金兵入侵,內有起義不斷,而京城卻一片歌舞昇平,趙佶甚至不知道江山社稷已經朝不保夕。宣和七年,金兵南下,趙佶無奈,傳位與趙桓,自稱太上皇。靖康二年被金兵所俘,後死於五國城。


說的嚴苛一點,一個人沒能做好該做的事,其它都等於零。因此,一個領袖者要轉變觀念,自己先從事必躬親中跳出來,而後也不要以這樣的標準去要求下屬,因為無論是企業管理者還是一般員工,只有專注於本職工作才能有最佳勞動產出。


現代社會經常提到複合型人才,一人多能,甚至是一人多職。但是筆者認為,多能和多職的前提是,這些技能、工作之間要能夠相互促進,相互提高,這樣可以去做。我個人喜歡畫畫,就發現,畫畫的同時可以研習書法,因為兩者可以相互促進。兩份或多份工作之間如果不能融通、相互促進的話,還是應該去專注做好一件事。專注於本職工作才可能成就卓越,就像我們從沒看過一個文學泰鬥同時也是一名奧運會冠軍一樣。


從人力資源角度來講,一人多職如果安排的不夠科學,不僅不會降低企業的成本,反倒會降低工作質量與效率,增加人力成本。看看現在工廠的流水線作業我們就會清楚,每個流程只專注於做好自己的一塊,這樣才能做好,效率也最高。試想一下,如果工廠裡的工人每人都獨立完成一件商品的所有製造過程,那樣設備成本、人力成本將會提高數倍,其它工作崗位的效率原理也是相同的。


相關焦點

  •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意思是:孔子說:「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要圖謀插手那個職位上的事情。」這是一個幾乎所有中國人都知道的句子。通常的解釋大致都是--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要考慮那個職位上的政事。從字面上看,意思是不擔任這個職務,就不去過問這個職務範圍內的事情。
  • 206.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主講:音至善朋友們: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 職場潛規則:不在其位,也謀其政
    聖人孔子曾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意思是說你不在那個位置上,就不要思考那個位置上的人應該思考的事情。在農業社會,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是有一定道理了的,這是因為人與人的連結很少,彼此的分工也不複雜,士農工商,各司其職,也沒有什麼不妥。
  •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在其力,不謀其事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論語·泰伯》什麼意思呢?不在那個位子上,就不要去考慮那個職位上的事。
  • 「主人翁意識」和「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衝突嗎?
    【困惑】老師,公司宣傳主人翁意識,又在強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個思想在管理中衝突嗎?具體該怎麼操作。
  •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所以,今天也時髦一把,說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可是正經的「子曰」。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會把「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當做不負責任的搪塞與推諉,其實這是一個很積極很靠譜的說法,應該成為國人奉行不二的金科玉律。現在能夠做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人太少了,因為這也是時髦,所以很亂。
  • 【書法品讀】——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不謀其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涉及到儒家所謂的「名分」問題。不在其位而謀其政,則有僭越之嫌,就被人認為是「違禮」之舉。「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也就是要「安分守己」。這在春秋末年為維護社會穩定,抑制百姓「犯上作亂」起到過重要作用,但對後世則有一定的不良影響,尤其對民眾不關心政治,安分守禮的心態起到誘導作用。但是,從目前來看,很多人連自己的事情也做不好,喜歡去插手別的事情,這是不對的,我們要提倡「在其位,謀其政」。
  •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讀《論語》泰伯第八第14章有感之四種態度四種人生
    【出處】《論語》泰伯第八第14章——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
  • 《論語》詳解:(二十七)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詳解:這是一個幾乎所有中國人都知道的句子,但基本上沒有人能真明白其意思。
  •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詳解27】
    例如說「關鍵是要找準自己的位置,不在其位不了解情況,隔行如隔山,談論起來於事無補,反而添亂,還是素其位而行,安寧本分為好」等等,諸如此類的,都是將錯就錯,錯上加錯,豈真知何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哉! 以前所有的解釋,都因為其人見識、心量太小,孔中窺天,又豈能真識孔子?針對本章,前幾章反覆提到「無所位而生其本、無所本而生其位」,何謂「位」?就是指變化的位次。
  • 不在其位,改不該謀其政
    ,不謀其政」。答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我哪有啥好辦法啊!」店總開晨會問:「店裡招工困難,誰幫我招兩個人唄」。員工嘴上應承,好的我幫你問問看。心裡會想,跟我有什麼關係,我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當然,以上我舉的都是反例。現實的情況是,基層員工很難參與到日常的管理決策中,大部分門店的領導跟員工之間的互動也特別少。
  • 不在其位,可謀其政
    不在其位,可謀其政古人有云:「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 南懷瑾先生: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是很重要的,《泰伯》第八提到過,這裡又重複出現。一個幹部,對於臣道的修養,乃至學者自己本身的修養,都要守住這個原則。這和政治思想也有關。譬如站在政治學的立場,有人說國家的事是大家共有的,所以人是政治的動物,都是政治的分子。中國人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人人都應該關心。
  • 品讀《論語》,學習人生智慧,立其身
    孔子的思想影響了中國古代的政治文化、禮樂文化、制度文化、倫理道德、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風俗習慣等眾多方面,其儒家思想廣大而精微,既有崇高的理想價值,又有切實的民生意義,是中國古代思想的精華結晶,值得我們去學習裡面的精華智慧,從而立身立已,造福人類社會,言必信,行必果。
  • 不在其位,請閉上你的嘴
    不在其位,請閉上你的嘴。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在其位,發表意見,是對別人的不尊重。對別人的事,要有尊重。因為你不在那個位置,你所掌握的信息很片面。你是站在門縫外面往裡看,只看到了某件事情的很少一部分,不具備做判斷的條件。
  • 原創|不在其位 亦可謀其政
    閒時看書,常見到這樣一句話「在其位,謀其職」。在某個職位上,就去考慮那個職位上的事,擔任好自己的職位,盡好自己的職責,這句話常被用來表示盡職盡責。舉個很有名的例子,日本郵政大臣野田聖子曾在清洗廁所的職位上,將工作做到了極致。將馬桶清洗到自己可以從容地喝下裡面的水的潔淨程度。之所以可以達到這個境界,正是源於其對職責的忠誠。
  • 職場智慧:領導喜歡讓他感到安全的人!
    原創:周紅雲引:在職場中,為什麼你很優秀,每次都能按時並從來不給領導添麻煩,很完美的完成領導交待的任務,卻從未或很難得到領導的表揚或加薪?適當的學會智慧的示弱,才會贏得領導的信任!你整個的辦事過程根本不在領導的掌握,沒有任何反饋,領導不知道你的工作進行到哪一步,心裡很緊張,你倒底是做得如何?不知道工作進展如何?在泰然自若的外表下,心慌、著急不可避免......
  • 明星出任「高管」蔚然成風 多佔其位不謀其政
    但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後發現,對這些明星高管,還真不能太認真,因為大多數明星只佔其位不謀其政。明星封官,越來越隨意去年9月,長虹集團宣布邀請到鄧超出任旗下某款新品的產品經理,由此拉開了明星受邀出任企業「高管」的大幕:首席內容官何炅,首席創意官賈乃亮,首席創造官陳赫,首席品控官黃曉明,首席顏值官馬天宇,首席旅遊策劃師和首席體驗官周杰倫等等。
  • 領導為什麼非要這麼嚴肅,原來對下屬太親近他也當不了幾天領導!
    大多數人還是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要說工作能使你多快樂,你自己都不相信吧!尤其是在職場,就算是同事之間的相處,你品,你細品!有幾個能跟你成為朋友?就算當時在公司關係非常好,換個公司看看,換個城市看看,馬上就會人走茶涼。職場的友情就是這樣,你細聽都帶銀子聲兒!永遠不可能像學校時候的友情那麼純潔!
  • 李克強:有人為官不為 在其位不謀其政
    投資增長乏力,新的消費熱點不多,國際市場沒有大的起色,穩增長難度加大,一些領域仍存在風險隱患。工業產品價格持續下降,生產要素成本上升,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突出,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經濟發展方式比較粗放,創新能力不足,產能過剩問題突出,農業基礎薄弱。群眾對醫療、養老、住房、交通、教育、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社會治安等還有不少不滿意的地方。有些地方環境汙染嚴重,重大安全事故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