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照相館:有人現場痛哭,有人拍完照後選擇了複合

2020-12-17 中國經濟網

「分手要有儀式感。」

在分手照相館官方帳號的介紹欄裡,寫著這樣一行字。

這是一家特別的照相館:沒有過多的道具和布景,只有一張高腳凳,一臺攝像機,一塊純黑的幕布,角落處放有一臺復古錄音機和一排空白磁帶,一同構成整個照相館內的四方格局。

來到這裡的人,年齡跨度不算太大,以85、90後為主,年齡最大的有二十八歲,年齡最小的也不過十五六歲。他們大多是獨自一人前來,鮮少會有人選擇與前任一同參與拍攝。

但邁入分手照相館,本身就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人們總希望時間能衝淡一切,但大多數時候,分離的傷口只是被時間的砂礫覆蓋起來了而已,傷疤還在那兒,時間並不能治癒所有人。」照相館館長盛於恆說,而他們想做的,無非是希望人們能夠給自己一個釋懷的機會。

「告別的理由成百上千,情緒卻是同一種。」曾有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個人的人格在成年之後會趨於穩定,但仍然有一些生活的變故可能引發人格的改變,其中,分手可能是作為一個普通人,離「改變自己或對方人格」最接近的時刻。

從3月4日開館到現在,盛於恆與他的四個朋友江江、豐菱、哲宇、阿德一共記錄了30多個關於分手的故事,吸引了近兩百萬人的關注。這些被拍攝的男男女女多是通過網絡找到了他們,有的是希望與家鄉告別,有的是與朋友告別,但更多的還是為了與戀人告別。

「分別幾乎是成長的必經之路,這些經歷多多少少對人們還是會有些幫助。」盛於恆說,他並不認為告別的情緒一定是灰色。他們還計劃著去邀請消防員及耄耋老人等特殊群體,聽他們講述自己的別離故事。

拍攝地點在一間普通的房子內,窗簾被拉上,光被擋在了外面,側前方加了柔光罩的攝影燈成為屋子裡的唯一一抹光亮,溫柔地照在每一個人的臉上。攝影師阿德通常都躲在鏡頭後方,捕捉著每一個人臉上的細微表情及動作變化,有時,男孩女孩們說著自己的故事,阿德會聽著聽著掉下眼淚,「不是因為感同身受,而是因為對他們都挺心疼」。

拍攝現場往往起初很安靜。「請問你是要保留還是要刪除這段記憶?」照相館館長盛於恆發問——這句話,他向前來照相館拍攝的人複述過好多次,這成為了他們之間溝通的獨特開場白。

「幹嘛要刪呢?」鏡頭前,女孩努力擠出了一個笑容:「保留好了,以後也不會忘」。隨後,攝影師阿德摁下了相機快門,盛於恆摁下錄音機開始鍵,女孩緩緩講述,空白磁帶輕輕刻錄,它被安置上女孩的某一段人生過往,這段過往裡有她的大學閨蜜,也有她暗戀許久的男孩。在前不久,她同時失去了這兩個人,「因為他們兩個最終在一起了」,說著說著,女孩臉上的笑容突然靜止,大顆的眼淚砸了下來。

女孩是第8個前來分手照相館拍攝的人。「這像是一個特殊的療愈室。」盛於恆說。大多數時候他都會坐在攝影燈旁,在他的另一側,是一臺吱吱呀呀作響的復古錄音機。他是那個需要時常保持冷靜的「記錄者」,同時也是給流淚的被拍攝者遞去紙巾的那個人。

拍攝「分手照」像是一次療愈的過程,主動揭開傷疤,審視過往,再認真告別,「有時候認真分手比認真戀愛還重要」,盛於恆說,不過他本人也不太清楚,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在吐露過那些故事後就能很快走出陰霾,但他欣慰的是,幾乎每一個講述者在完成拍攝後都會對他們說一句:「一些話講出來,心裡好受多了。」

一次分手照,並不只是單純簡單的拍攝活動,更多的時候,他們還要進行許多其他工作,比如江江和風鈴負責策劃、尋找故事,哲宇負責與粉絲接洽,盛於恆則負責採訪。原本以為,這是一個「人人都有故事」的團隊,但當聯繫上盛於恆時,他們卻和記者想像中的形象不太搭邊兒。

4月23日,採訪的前幾天,盛於恆發來信息,稱他們在準備「畢業答辯」,可否將採訪時間延後,那時才知道:原來這是一群96年出生的年輕人。

盛於恆五人大多是在寧波大學讀書的大四學生,96年出生的他們與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喜歡攝影,記錄日常碎片,而抖音和微博便是他們表達的出口。「我們五個人裡,有射手座、水瓶座、白羊座、雙魚座……大多是比較感性的星座。」女孩江江笑稱。

而「館長」盛於恆則是典型的射手座,天生性格感性,自稱有一些「分離焦慮症」。一身寬鬆的黑色衛衣、平頭、黑框眼鏡,臉圓圓的,乍一看有一些嚴肅,但大多數時候卻是一臉笑嘻嘻。平時在朋友中間,他是最「話嘮」、點子最多的一個。

從大二起,他便與10個好友一同組成了一個小團隊,拍攝影視宣傳視頻,但臨近畢業,團隊裡卻最終只剩下一半的人。「大家因為各自的規劃不同,都離開了。這是我們的分別第一課。」

拍攝分手照,是源自於一次好友聚餐。席間,幾個年輕人一邊喝著啤酒,一邊談起畢業後的計劃。對於他們來說,一切都是未知數,但在眾多不確定性之中,最讓人無奈的卻是大學的戀愛。畢業季被分離的情緒填滿了,一位好友已經分了手,另一位好友則因為男友要出國,也即將面臨著分手。「給稍縱即逝的愛情留下點什麼」,成為他們開辦「分手照相館」的初衷。

但尋找拍攝對象並不容易,盛於恆、阿德等五個年輕人最初是在網絡上四處發起招募,大多數人選擇了拒絕,畢竟很少有人會願意向陌生人展現自己最私密的情感。於是,他們索性先從朋友開始。

第一期拍攝的便是他們的一對朋友。兩個在1月份時選擇了和平分手,女孩給男孩發了一條微信,兩人便同時出現在了「分手照相館」。

拍攝最初,兩人都顯得有些侷促,阿德讓兩人的頭稍微靠近一點,男生呆呆地愣著,女生卻小心翼翼地往男生那一側方向挪了一挪,手卻是緊緊攥著,這個細節被阿德看在了眼裡。

事實上,這段戀愛裡,女生一直是處於主動的角色。男生直言「兩人在一次,是因為她對我有好感」;而兩人分開,是因為「她太黏人」。在一次男生與朋友共赴演唱會後,女生提出了分手——從2018年2月14日情人節到分手的那一天,兩人在一起還不到一年。

「可能我對他的愛意表達太多,他已經不會重視了。」女孩淡淡地說,分手兩個月,60天,男孩早已放下,而她還沒有做到完全釋懷。盛於恆一直記得在拍攝最後,女孩說的一句話:「希望你以後能夠對另一半好一點,至少不要像對待我這樣」。在之後拍攝男孩時,他將這段話轉述給了對方,男孩的神情裡隨即閃現出一絲自責,說:「祝福她能夠找到一個成熟的、可以為她做很多事情的人。」

「只是可惜那個人不會是他。」在三期抖音視頻發布後,「分手照相館」便吸引了170多萬的粉絲,而在第一期視頻的底下更是湧入了上萬條留言,其中有一條留言這麼說。事實上,這種遺憾的情緒,在此之後便一直衝刷著「分手照相館」的留言牆,有人選擇安慰;有人在留言裡寫著自己的感同身受;也有人不說話,只是@了某一個人……

之後,主動前來拍攝的人也越來越多。有告別自己7年暗戀過往的男孩,對著鏡頭,他唱著「好想好想和你在一起」,幾句歌詞之後,卻掩面大哭了起來;有特意從外省趕來的00後女孩,她說:「不明白為什麼會有人可以同時喜歡兩個人」,她更不敢把心事告訴父母,「因為父母是彼此的初戀,他們沒辦法感同身受,只會比你更難過而已。」

也有告別自己故土的坦尚尼亞中國留學生,在聊到自己的家鄉時,他已飽含熱淚,說著「missing my parents has been tough(對父母的思念一直都充盈著我)」。還有女孩告別有著15年情誼的閨蜜,「我們逐漸長大,卻漸行漸遠。過去我們躲在被子裡可以從白天聊到晚上,現在我們的朋友圈卻沒有了交集,觸摸不到彼此的生活。」

這間小小的房間裡,年輕的男孩女孩們回想著自己最傷心的一次告別,有的時候他們會說上長達兩三個小時,有時卻又是一言不發。大多數人都選擇了「保留」那段回憶。但也有人選擇了刪除,他們默默拍完照,在鏡頭裡留下一個笑容後便選擇了離開。

鏡頭裡,這些年輕的臉龐表情不一,有人笑得燦爛,有人表情牽強,有人笑中帶淚……盛於恆嘗試從那些「保留」下來的形形色色的故事裡,尋找人們分開的理由。

其中有因為「壓力大」:一位女孩,與戀人相差八歲,女孩說:「我到三十歲時他才能跟我結婚,我願意等,願意為他冒險,把最好的青春給他,但是他的家人卻認為這只是年少青澀的戀情,而不是深思熟慮的結果。」男孩最終提出了分手,告訴她說:「如果你跟我一樣大就好了」。

「但大多數時候,分開的主要還是因為缺乏溝通吧,尤其是對於現在的90後來說,大多是屬於獨生子女,在與戀人相處時難免會少了一些換位思考,而失望終究是一點點累積起來的。」盛於恆說。

故事的結尾也大不相同:盛於恆透露,每一期的「分手照相館」拍攝結束後,他們都會與被拍攝者之間繼續保持聯繫,其中有人會選擇淡出前任的生活;有人會在拍攝結束後撥通前任的電話;還有一位女孩,在拍攝後不久,播出的視頻被前任看到,兩人選擇了複合……

這些形形色色的故事,成為了他們開辦「分手照相館」的意外饋贈,在記錄的過程中,這群96年的年輕人們,如同走入了30多個來自金星、火星的碎片世界中,裡面充斥著悲傷、失望、背叛、愛、諒解。

「人們總希望時間能衝淡一切,但大多數時候,分離的傷口只是被時間的砂礫覆蓋起來了而已,傷疤還在那兒,時間並不能治癒所有人。」盛於恆說,而他們想做的,無非是希望人們能夠給自己一個釋懷的機會。此前,他們甚至想過,去邀請心理學者來為這些被拍攝者們做疏導,因為分手雖然有時會讓一部分自我坍縮,但此時卻也正是重建自我的時候。

採訪最後,記者半開玩笑地問了盛於恆一個問題,「拍了那麼多分手故事,是否還會相信愛情?」盛於恆毫不猶豫,笑著說兩個字:「相信。」

文、圖、視頻/廣報全媒體記者程依倫

來源:大洋網

相關焦點

  • 分手照相館專為在校大學生拍分手照 現場有淚也有笑
    在校大學生專拍分手照吸引百萬粉絲 「分手」現場有痛哭也有笑容錄製中「分手要有儀式感。」在分手照相館的介紹一欄,寫著這樣一行字。這是一家特別的照相館:沒有過多的道具和布景,只有一張高腳凳,一臺攝像機,一塊純黑的幕布,角落處放有一臺復古錄音機和一排空白磁帶。來到這裡的人,年齡跨度不算太大,以「85後」「90後」為主,他們大多是獨自一人前來,鮮有人會選擇與前任一同參與拍攝。對於他們來說,邁入分手照相館,本身就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
  • 拍證件照180元!這類照相館火了,但有人說,還不如美圖秀秀,醜得我媽...
    對想把證件照拍出「花」的人而言,事情就複雜了。2010年,畢業於計算機專業的周揚在復旦大學旁邊開了一家提供精緻證件照的照相館天真藍。在天真藍,拍證件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至少需要經過預約、到店、造型、拍攝、選片、修片6個步驟,總時長超過1小時。
  • 寫真式證件照受追捧 照相館用拍寫真「陣仗」拍寸照
    與傳統照相館相比,平時幾分鐘二三十元就能搞定的寸照,升級成了寫真攝影的方式,拍攝往往需要幾個小時才能完成,而收費也提高到了一兩百元。  記者昨日走訪了海口一家新式照相館發現,在店裡拍證件照和拍寫真差不多,需要經過化妝、挑選衣服、和攝影師溝通、拍照、選片、修片、取片等多個環節,因此價格比一般的證件照要貴很多。由於拍出來的效果較好,該店的生意非常火爆。
  • 魔都100:上海灘這家照相館凌晨就有人排隊 珍藏著民國最全明星照
    可是,卻很少有人會專門去照相館拍照,幾乎都是人手一個手機或單反,想拍就拍。在民國時期,有這樣一個人幾乎把上海家家戶戶拍了個遍,而且這家照相館也是上海灘第一家照相館。而這家照相館的老闆名字卻不叫王開,而是王熾開。1920年,王熾開把照相館從北京搬到了上海。可王開照相館真正出名卻是靠著一張「人民為孫中山送行場面」的新聞照。
  • 辦護照必須在辦理點拍證件照? 符合資質的照相館均可
    近日,有市民在辦理出國(境)證件時,被告知自帶的照片不能用,只能在辦證點排隊拍證件照,他們表示很不解。對此,武漢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表示,可能是市民自帶的照片不符合標準,此外市內有資質的照相館均可拍攝合規的證件照,並不一定非得在辦證點拍照。市民不解自帶照片不能用難道只能現場拍武昌的吳先生反映,上個月一個周末,他到武昌區政務服務中心辦理去韓國的護照。
  • 海馬體照相館:「最美證件照」掀起熱潮
    黃逸涵受訪者供圖素麵朝天、表情呆滯、膚色暗沉……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流水線般的證件照操作照出了很多人的「死穴」。面對自己的顏值低谷,證件照被屢屢吐槽,甚至有人放言——「能看證件照的朋友都是過命的交情」。
  • 同樣拍證件照 海馬體照相館為什麼能這麼火爆?
    海馬體照相館重慶時代店開業   專拍證件照的照相館,怎麼火起來的?   你和證件照的美和醜之間,可能只隔了一家海馬體照相館。   但通過上面的圖片不難看出,這些並不影響消費者對海馬體照相館的喜愛。    這樣一個看似「單一」的品牌,為何能夠在不到2年的時間裡,開店數量超30家,並且進駐大悅城、來福士廣場、湖濱銀泰in77等優質商業項目中,被消費者冠以能夠拍出「最美證件照」聖地呢?   看看這幾張照片,你就明白啦
  • 有人當場痛哭,有人看完立馬要找前任複合,這電影讓人意想不到…
    直到朋友圈被大規模刷屏,好奇心才被勾起來,趕緊半夜擼完。看之前,我以為會哭得很慘(誰還不是位有故事的同學),可是我沒有。一年後,團隊購買韓國電影《男人使用說明書》版權,翻拍《前任2》。票房也不俗,但口碑嘛,妥妥撲街,本土化操作以失敗告終。正當觀眾對「前任系列」不再抱有任何期待之後,明騷暗賤齊發的《前任3》上映了。
  • 開業30天拍了600+證件照 合肥這家照相館火了 照片比自拍還迷人!
    去體驗過的小夥伴們評價說從化妝、拍攝、服務到價格都很不錯後,圈兒按捺不住趕緊去了解這家店!造型奇特的深海魚 默默無聞卻渴望被記住這家照相館首先名字就讓人好奇,這是創始人譚總幾經選擇後定下的——水滴魚,是深海魚的一種,因長相奇特被稱為「世界上最憂傷的魚」。
  • 就是這麼任性 台州一家照相館專拍「最美證件照」
    年初,記者微信朋友圈被一家專拍「最美證件照」照相館入駐台州的消息刷屏。拍攝證件照需99元,收費偏高,市場反應卻相當不錯。  這家照相館名為「海馬體」,老闆是在杭州創業的90後夫妻,黃逸涵和吳雨奇。從本科期間開始創業,他們開設一家攝影工作室,主要提供閨蜜寫真業務,如今在杭州攝影市場紮下根基。
  • 海馬體照相館:讓證件照成為潮流的一部分
    也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紅底白襯衫的結婚登記照悄然走紅網絡,一開始是明星藝人們在曬,後來素人們也加入了進來,全新的潮流在社交網絡中誕生。需求誕生之後自然會有人出來滿足他們,海馬體照相館便應潮流而生。黃逸涵用了7年時間將海馬體照相館開進了52座城市,醜到不敢見人的證件照在這裡成為潮流的一部分。
  • 《分手心理學》:分手後想成功複合,你要弄清對方的三個隱秘想法
    有許多情侶分手後能再續前緣,如王菲和謝霆鋒的「世紀大複合」。也有很多情侶分手後恩斷義絕,老死不相往來。為什麼有的人分手後還能走到一起,有的人卻只能一刀兩斷?有的人分手後想複合屢戰屢敗,而有的人卻能成功挽回伴侶的心呢?
  • 節後照相館火熱拍全家福成流行
    節後照相館火熱 拍全家福成流行 本報訊 春節假期已過完,市區不少照相館陸續開門。記者了解到,專程來照相館拍「全家福」寫真的家庭依然絡繹不絕。照相館>>>一天接單至少十幾單在港龍一家照相館內,擠滿了前來諮詢、拍照的市民們。
  • 畢業季來臨 海馬體照相館推出新品畢業照
    往常大多數的學生會選擇和同學在學校裡以寫真的形式合影留念,而今年海馬體照相館結合自身輕快簡的優勢與特色,在畢業季推出新品畢業照,以單人學士服、閨蜜學士服、閨蜜學生裝為主打,用純色的背景、輕薄的妝容、簡約的服飾,拍出不同的畢業照片。
  • 海馬體照相館告訴你,證件照怎麼拍才好看
    那證件照怎麼拍才好看,怎麼才能給自己的簡歷加分呢,且聽海馬體照相館一一道來。「說真的,那些證件照我已經看膩了!」這是小海馬最近從HR口中聽到最震驚的話,HR的第一印象——證件照竟然已經淪落至這種境況了嗎!
  • 創意照相館進駐購物中心 證件照也能玩出小清新
    近期,太陽新天地的海馬體照相館正式開業。與普通照相館不同,這裡除了有專業的化妝師外,還會提供各種各樣的服裝,讓證件照也能拍出小清新的感覺,而且能當天取照片,迎合喜歡逛街人士的喜好,一時間成為購物中心的新寵。
  • 開在購物中心的照相館新品牌 壹張照相館開創一張起拍新模式
    前段時間,「最美證件照」的流行,讓大家感受到了證件照不一樣的美麗。最近,南京又多了一家拍證件照的照相館,它就是位於新界8拾8二樓的壹張照相館。說起這個名字,你可能還不太熟悉,但說起它的前身,南京很火的照相館品牌——小二班照相館,你或許有所了解。壹張照相館的聯合創始人韋曉惠(以下簡稱「惠子」)介紹說,「壹張」正是由「小二班」的原班人馬打造、全新升級的一個品牌。
  • 北京通州商務形象照就在梨園照相館,這裡專業時尚能拍出風範
    在當今社會的快餐文化中,各種競爭無處不在,一張完美的商務形象照能將自己最好的狀態展示給別人,代表的是一種形象背後的品質與服務。商務形象照、職業形象照越來越被個人所需求。這類的照片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有很程式化的套路,尤其是個人形象的定製需求。
  • 邢臺節後照相館火熱 拍全家福成流行
    春節假期已過完,邢臺市區不少照相館陸續開門。記者了解到,專程來照相館拍「全家福」寫真的家庭依然絡繹不絕。    「本打算春節期間拍套全家福,個別家人因事務太多,不得不推遲到現在。」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拍全家福的事情已經計劃了很長時間,昨天,他們全家終於湊齊,就趕緊和攝影師約好過來拍照。    記者看到,來這裡的每位客人都特意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女人們都化上了精緻的妝容,從內心發出真摯微笑,心情愉悅。
  • 男女之間分手後,有人想複合,你到底是怎麼想的?
    這樣搞不了不久,矛盾一下子就會加深,最終釀成了分手的苦果。走到這一階段的感情,有挽回的必要麼?其實假如他說分手,我們可以試著挽留,但是不要急於求成,一下子就想成功,分開的這段時間,大家對感情的態度,才是最值得審視的。如果還是覺得有必要在一起,那麼複合是最好的結局。但是挽留可以你去提下,複合的話,則留給對方才行。不能什麼事情,都由著你去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