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 文
作文審題不難
寫作難度不低
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 特級教師 周紅陽
浙大附中 特級教師 程繼伍
今年是我省高考改革的階段性「收官」之年,語文試卷命題在繼續弘揚「浙江特色」的同時,也作了適當調整和拓展,努力適應時代發展和深化課改對語文教育提出的要求。
在選材方面,體現材料的「陌生化」。擱置了輕車熟路的「經典」圖式,另闢蹊徑,嘗試追求「陌生化」風格。如中國當代小說《走眼》、唐代李貽孫的書序《歐陽行周文集序》、南宋徐照的詩歌《三峽吟》等,此類關注和熟悉程度都不是很高的作品,更有利於提高測試信度。
在設題方面,注重語言的應用性。著重體現在兩個維度:一是突出工具性,如將現代「網購」與傳統「寫信」兩種生活內容巧妙融合,以考查解決實際問題的語文能力。二是關注現實性,如「語用題」的各種語料和現代文閱讀文本等,均直接「採擷」於當今生活,「考查」即「應用」。
在目標方面,落實賞析的多樣性。一是藝術性,如古詩鑑賞,再次採用兩首詩歌的比較閱讀,一首唐詩,重情韻,一首宋詩,有理趣。考查重點定位於「兩首詩歌抒情手法的差異」,需要較高的藝術素養方能順利解答。二是思想性,如我省獨樹一幟的《論語》考題,以對「直」與「不直」的理解、評析,於細微處洞見人生修養,倘無足夠的認知深度和思想高度難免捉襟見肘,淺嘗輒止。三是探究性,如要求對小說題目「走眼」作深度解讀等。
當然,語文試卷最引人矚目的首推作文題。倘用一句話評價今年我省的作文,應該是「審題難度不高,而寫作難度不低」,即易寫難工。儘管今年仍未選用內涵豐富的感性材料,但兩段文字主旨明確,前一段宏觀而不空靈,總體闡述「門與路」的辯證關係,屬於審題之「著眼點」;後一段著實而不呆板,「大學的門」和「大學的路」既彼此通聯,又狀況各異,堪稱寫作之「著墨點」。並以「綜合上述材料」的提示語,明確了審題和寫作的基本要求,即重在「(辯證)關係」的發掘,並非現象的描述。想像合情合理、「關係」剖析得當是文章出彩之關鍵。如果說去年的「童真(心)早泯」側重於關注和思考社會現實,那麼今年的「門」「路」則傾向於探討人生哲理,揭櫫事物辯證之理。或許,「大學之門」「大學之路」以及「學習、探索、創造」「腳印」深淺等「著墨點」的設置會影響部分考生的拓展和創新,但畢竟能給多數考生以正確「指引」,這些行為、想像和思考等,可以轉化、凝聚和詮釋為寫作內容。
數 學
題型新穎
突出分層考查
溫州市教師教育院 特級教師 謝樹光
蕭山中學 特級教師 瞿少華
2014年浙江高考數學卷,在全面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突出表現了「重思維,重本質」的特點。整體感覺文科波瀾不驚,理科特色鮮明。
一、文理有別,分層考查
試卷關注文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差異,分層考查,文理有別。兩卷有五道題相同,另外有八道題由理科改編而成,並在內容、設問、難度等方面都降低了要求,難題相對靠後,更加符合文科生的特點。理科特點突出,在原有的基礎上對數學的思維能力,數學的本質理解給予更多的關注。
二、題型新穎,背景深刻
今年的試卷出現了一批題型新穎、立意深遠、背景豐富的好題。如理科第10題題型新穎,不落俗套,背景深刻,過程簡練。理科第9題給統計問題植入新的視角,令人耳目一新。理科第14題看似簡單,但回味較深。理科第5、6題對數學思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理科第14、17題,文科第10題較好地關注了數學的實用價值。好題迭出,令人目不暇接。
三、關注思維,注重本質
試卷在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突出表現了「重思維、重本質」的理念。試題入口寬、平臺多,並不表示解題僅僅以計算為主,如何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尋找合理簡捷的路徑,更是數學思維的深層體現。如理科第5、6題解法很多,若思維深刻,則解法簡單。第9、10題突出對數學本質的考查。理科第8、9、10、15、22題等,增加了對概念的深刻性,思維的邏輯性、抽象性考查。引導我們的課堂教學應更多地關注數學的思維,數學的本質,而不要拘泥於對題型的研究,套路的演練。
四、立足當前,展望未來
試卷對學生的數學觀察、閱讀理解和分析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這給今後高中數學教學工作帶來了啟迪。
試卷注重數學思維和本質的考查,有效控制了閱讀理解和思維總量,搭建了適合學生發揮的思維平臺。
英 語
強化語言綜合能力考查
杭州英特外國語學校 特級教師 胡躍波
嘉興教育學院 高中英語教研員 徐雁光
2104年浙江高考英語試卷總體上延續近幾年試捲風格,保持相對的穩定性。單項填空立足基礎,突出語境。完形填空的語篇仍然以「敘事和感悟」形式出現。閱讀理解第一節仍為四篇短文,D篇較長,為故事類文章;閱讀理解第二節與以往有所不同,採用給段落添加首句形式,這與近幾年的添加小標題形式類似,仍然重點考查學生理解、歸納和概括段落信息的能力。短文改錯的選材內容鮮活,錯誤典型。書面表達繼續選擇開放式作文,要求學生具備就事說理能力。整張試卷在考查語言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保持了較好的信度、效度和區分度,呈現了以下兩大特徵:
1.強化語境意識,突出語篇整體感知和局部信息處理能力的考查。
單項填空題語句完整,構建了情景特定、內容清晰的微型語境。有較多長句語境豐富,重點考查學生在具體語境中辨析詞彙和靈活運用語法的能力。完形填空語篇主體內容在第二、三段,兩個段落中的情景描述非常生動,學生只有具備較強語境意識才能很好駕馭。
閱讀理解的考查角度廣而多,主要考點涉及主旨要義,細節推斷,作者意圖、觀點和態度,深層理解等。整體理解題佔據一定比例,需要學生把握文章主題、段落概要、作者思想。細節理解題多數不只是簡單理解信息,需要學生對具體信息進行一定的判斷和推理。
2.所選語料豐富,語言地道,注重文化意識,彰顯語言的人文性。
語篇主題涵蓋了教育、經濟、習俗、現代科技和自我成長等方面,是學生所熟悉或需要通過閱讀來達成認識的內容,符合試題對能力考查的要求,即考查學生基於語言理解的綜合分析能力。所涉及的話題,有學生熟知的學校生活,如完形填空,講述了教師幫助學生建立自信的故事;有符合學生經歷,但又超越學生認知的生活理念,如閱讀的A篇,結合英語詞彙的演變線索,講述了儲蓄罐的起源和發展,並對當下提出理財建議,體現了積極的經濟觀念;B篇介紹了不同文化中的不同習俗;而閱讀C篇的內容是關於現代科技公司運用「大自然對人們創造力產生作用」的理念,積極創設原生態的辦公環境,要求學生具備充足的背景知識,並通過閱讀達成嶄新認識;D篇講述了一個曾經不合群的少年,通過發揮自己特長,增強自信,充分融入他嚮往的群體的故事,學生在體會這位少年成長經歷的同時,也必定感受到閱讀的力量———因為正是閱讀幫他找到了自信。
總而言之,2014年高考英語試卷強化了語言綜合能力的考查,突出語言的文化屬性,體現學生通過閱讀重構認知的理念,對推進課程改革將起到較好的導向作用。
理綜物理
梯度分布合理
難度適當
省教育廳教研室 特級教師 沈啟正
富陽市教育局教研室 特級教師 何文明
今年物理試題基於核心知識,彰顯能力立意,注重實驗探究,強調新情境應用,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對引導物理教學中摒棄題海戰術有積極的意義。試卷梯度分布合理,難度適當。
一、常規模型透新意
第14、15、18題等素材均來自教材,第16、19、20題雖是常規模型,卻透射著新意。這些試題彰顯了重視基礎、突出思考的命題思路。
二、實驗探究顯變化
第21題是根據學生實驗「研究彈力與彈簧伸長的關係」改編的,但兩根彈簧的串接增加了探究味,使學生無現成模型可套,只有深刻理解原理,掌握基本實驗技能才能正確應對這一變化。
第22題用伏安法測鉛筆芯電阻的實驗同樣也融入了新元素。電流表的內、外接法是學生應該掌握的基本實驗技能,本題看似常規,但用所測數據點繪製的圖線作對比不落俗套。
三、情景多樣涵蓋廣
試題研究視角新穎,涉及生活、生產與科學實踐的多個層面。第17題分析遊船隨波浪起伏時遊客能夠舒適登船的時間,第23題研討裝甲車的運動學問題及機槍射擊的彈孔位置。素材看似上天入地,但深入分析便會發現這些問題全部來自最基本的物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