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是由日本著名的漫畫家宮崎駿執導且編劇,柊瑠美、入野自由、中村彰男、夏木真理等配音,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動畫電影。
《千與千尋》作為宮崎駿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無論是在商業性還是藝術性上都非常的成功,在當年該作甚至創造了日本電影票房史上的奇蹟,對於日本動畫界乃至世界動畫界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該作不單單是一部動畫電影,其中隱藏的眾多寓意都是一個個的人生哲理。
動畫甚至反映了當時日本社會的當時低迷的就業環境,當時的日本正值經濟轉型的時期,新興的科技代替了大部分的人工,機器的興起導致了大量人員的失業。
不要忘記自己的名字
名字在動畫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所有人在來到這個神奇世界之後,都因為被自己的欲望吞噬,然後逐漸忘記了自己的名字,最後只能困在這裡。
千尋的父母,在一來到這個世界之後,看到有免費的食物,就毫不猶豫的大吃特吃起來,最後在欲望中逐漸忘記了自己的名字,變成了只知道吃的肥豬,也知道了千尋那句經典的,不要吃太胖哦,會被吃掉的。
白龍,因為自己的家琥珀川河被掩埋而無家可歸,於是來到湯屋在湯婆婆的門下學習魔法,最後成為湯婆婆弟子的同時,忘記了自己的名字,只能一直束縛在湯屋。
無臉男,因為身體上的殘疾,一直充滿了自卑和孤獨感,終於這一切變成對愛的貪戀,變成了滿滿的欲望,同樣是忘記了自己名字,只能一直像一個鬼一樣活著,總是活在自己的欲望之中。
整個湯屋之中,只有千尋抵擋住了欲望的誘惑,剛進入湯屋的她並沒有跟隨父母瘋狂的偷吃免費的大餐,在整個故事的發展中,千尋雖然不斷成長但是她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名字,始終善良的待人,努力的工作。
在整個動畫中千尋就像一個異類一樣,與整個湯屋的時間格格不入,也正是因為整個原因,在故事的最後,千尋在可以拯救了自己父母還有白龍,甚至是無臉男也在千尋的感化下得到了救贖。
成熟並不意味著被欲望吞噬
名字實際上是動畫中貫穿全劇的重要元素,湯婆婆就是通過利用欲望引人墮落,然後逐步忘記了自己的名字,甚至完全忘記了自己的本質。
就如同千尋的父母一樣,在食慾的欲望下逐漸忘記了自己作為人類的本質,最後只能作為豬在湯屋中活著,而且他們也沒有一刻停下自己的欲望,即使是作為豬也沒有一刻停下吃,那麼在未來等待著他們的只有被宰殺,然後端上飯桌,成為自己欲望的源頭美食。
這就如同現實社會一樣,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人們逐漸忘記了自己的夢想和初心,與最早對未來滿是期待的自己漸行漸遠,於是最終被自己欲望所吞噬,活得渾渾噩噩沒有目標。
動畫想要表達的意義也許就是,成長與成熟的過程中,不代表著自己要放棄自己的本質,不代表要離開童真失去那顆充滿希望的赤子之心,請不要被物慾橫流的世界迷惑了雙眼,畢竟忘記自己的名字與初心,可是可能會變成豬的哦!
愛和理解仍舊是人最純真的本質
湯婆婆
在整部動畫中,並沒有絕對的壞人,如同巨嬰的湯婆婆就像是在父母和眾多光環下呵護順利成長的孩子,她不知人間疾苦,她只知道從他人身上獲取卻從未想過要付出。
但是湯婆婆的內心仍舊有著一絲溫暖,那就是自己的獨子,她對自己的獨子坊寶寶千依百順,最後卻將自己的孩子養成了一個足不出戶的廢物。
無臉男
無臉男雖然全是貪婪的欲望,但是在遇到千尋後,仍舊將自己能給予千尋的都給了千尋,即使自己是那麼的孤獨,在千尋為了愛,選擇離開的時候,仍舊沒有選擇怪罪千尋。
最後在吞下河伯的丸子之後,突出了所有的欲望回歸到了最初單純的自己,於是無臉男用理解包容了千尋,同樣最後也被千尋拯救,找回了真正的自己。
千尋
千尋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步變得勇敢起來,她敢於和湯婆婆講理,也可以鼓起勇氣獨自去找錢婆婆,在成長的過程,逐步變得成熟的她,並沒有被欲望吞噬,而是學越發善良起來。
所以在最後千尋在可以幫助了河伯,拯救了白龍和無臉男,最後帶著自己父母離開了湯屋,她在各種誘惑和挑戰中守住了真正的自我和自己的名字,她用愛和理解才沒有讓自己迷失,於是也達成了最後的令所有人都開心的結局。
願我們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不會忘記自己的名字,守住自我,從不迷失!
原創不易,如果喜歡,請點個關注!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