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未來·伴兒童·共成長
這一年中,出現在我的文字、口頭中最多的那個詞,一定是「也好」。經常會有朋友問:也好學校是全日制學校嗎?是課外輔導班嗎?你們教的是哪個學段的學生?……要解釋起來其實還挺費工夫的,因為也好學校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學校。如果您來緯一路看到門頭,上面寫的是「也好學校——學習者一起成長的地方」
是的,我們想把也好辦成一個面向各級各類學習者的學習中心。我們期望它能夠成為孩子們在學校之外的一個成長平臺,因為在未來,學校不再是教育的唯一場所;我們期望孩子們能在這裡獲得習得素養的方法和工具,發展出除了家庭、學校教育之外的大圈子裡的社會情感,因為,教育要面向生活、面向立德樹人;我們期望家長、教師、社區人員都能夠以更專業的理念與方法,伴隨孩子一起成長,形成協同教育的育人大生態。我們開設了兒童素養課程,幫助學齡前及小學低年級兒童,做好小學學習所需要的習慣、興趣、情感的準備;
我們舉辦了「小升初擺渡營」,幫助小學生從學科思維、學習方法、工具、社會情感等方面做好升入初中的準備;
我們組織實施了「課程設計工作坊」「學校/幼兒園課程規劃項目」「學校學科建設提升項目」「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項目」「教學成果培育項目」等,幫助中、小學、幼兒園提升以專業為核心的學校/幼兒園品質;
我們組織了若干場線上線下家長課堂,引領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為成為合格父母而繼續進修;
我們打開大門,組織端午節、冬至等活動,為社區內外的人員提供交流、學習的平臺。
所有的這些,沒有啥運營與營銷,只是憑著我們長年在教育圈內實踐積累下的專業眼光與方法,只是憑著有點冒傻氣的情懷與理想……但我們收穫的是驚喜,是感恩,是與大家一起的成長——每一個新班的孩子,幾乎都是老班的家長們自發自願介紹來的,因為孩子在也好的成長,讓他們對也好特別認可;孩子在小學遇到成長中的磕磕絆絆,家長們首先想到的是跟也好的老師們說說;
小升初擺渡營,剛做完第一屆,立刻有人預約報名一年後的第二屆,以至於我們正在籌劃新的擺渡營形式,準備提供給孩子們更長期更有效的成長支持(近期會公布方案);
旁邊社區的物業、路邊看車的大爺,只要你打聽也好學校,基本都能告訴你在哪兒,因為他們都高興地品嘗過也好娃娃親手包與送的餃子;
雖然已經從也好畢業了,還經常會回來看看、依然惦念著也好老師的小可愛們;雖然已經過放學時間很久了,還遲遲不願離開的大娃娃小娃娃們;也好的每一天都是溫馨而熱鬧的;
課程設計工作坊,第一期的7個學校來自7個不同的區域,從剛來時站起來直言:「我是小白,不知道該咋做啊!」到兩個月後,一起打磨出屬於自己學校的一門精品課程,老師們自己都難以置信。第二期還沒開始推廣,已經預約過半;
給學校提供專業培訓,聽到校長說:「我們需要的就是這樣接地氣的培訓」;得知支持過的項目獲得各種獎項,這種成就感是真實而由衷的……
也好的使命,正是在於連接學校、家庭、社區,使三者能夠在有效合作中形成教育的磁場效應,讓所有參與者產生精神共振。
2020這一年,對所有人來說,都非同尋常。也好起步在這個特殊的年份,能有這樣的開局實屬不易,更讓我們心懷感恩。感恩每一個信任、鼓勵、支持我們的朋友,感恩我們這個團結努力、把不易當動力、以成長做姿態的團隊。這些,讓也好的磁場越來越強,也讓也好的風水不可思議:也好這一年,兩位老師喜結連理,三個本沒列入計劃的也好寶寶迫不及待要來也好看看。也好後繼有人!!!
也好全家福(除了編程老師有事沒出鏡,還有三個重要的人缺席,敬請明年期待)真心希望看到這篇文字的朋友們,回望這一年的種種,都可以釋然地來一句:這一年,也好。
未來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而是我們正在創造的地方。
聽聽我們的校歌吧
喜歡也好,就告訴更多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