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臘八民俗文化節開幕 滿滿「姑蘇味」體驗特色活動

2020-12-19 中國文明網

  1月23日下午,第二屆姑蘇區「臘八」民俗文化節開幕式在姑蘇區市民文化活動中心拉開帷幕,這也意味著歷時一個多月的「臘八」民俗文化節進入高潮。本屆臘八文化節自去年12月16日開幕以來,8萬老山塘人在家門口參與、體驗50餘項特色活動,在規模、規格、影響力上都超過上屆。

  還節於民 讓人們感受新春將至的喜悅

  虎丘街道圍繞「臘八憶·幸福傳承」「臘八義·感恩同享」「臘八譯·情聚樂活」「臘八益·暖冬大愛」四大主題,開展一系列群眾喜聞樂見、參與性高的節慶活動,以活態保護的方式,既全力保護臘八民俗文化的民間性、群眾性、文化性、本真性,同時也注意傳承傳統民俗文化中的精華,將科學、樸素的民俗活動還節於民。

  蘇州民俗博物館館長沈建東介紹,臘八節的起源可以追溯至神農時期,脫胎於祭祀農業八神的典禮,寓意著農民祈求風調雨順,來年能有好收成,後來演化出的喝臘八粥的習俗同樣含有此意。在北宋時期,還有「打夜胡」的習俗,街市貧民、乞丐,三五成群,裝扮成神鬼、判官、鍾馗、灶王等形象,敲鑼打鼓,沿門乞討。市民通常會施捨些吃食、衣物,既表現了淳樸市民的樂善好施,也寄託著驅趕瘟疫,祈禳避災的美好願景。

  一直以來,虎丘街道用科學的方式延續古老的習俗。他們邀請多名資深醫生、老中醫進社區,為居民普及臘月養生的方法。其中,老中醫程大建分享了冬季養生「四要」理論,市立醫院北區的退休專家赫炎光送來了自創的養生口訣。另外,仁安社區邀請居民嘮一嘮「養生經」,清塘社區居民馮惠娟烹飪養生粥,給社區居民送上養胃美食;嘉業陽光城社區的臘八美食節,邀請四方居民,呈上了包括「臘八餃」「臘八蒜」在內的20多道各地臘八美食。

  「過了臘八就是年。」在碩房莊社區的傳統手工藝展示現場,多名老藝人秀了一把絕活。棕編、糖人、剪紙……「狗」形狀的手工藝品層出不窮,伴著臘八粥的雲霧繚繞,讓在場人員都感受到新春將至的喜悅。

  送出一碗粥 「焐熱」百姓心

  北宋時期,江南地區就有了過臘八的習俗。對於蘇州人來說,臘八節既是闔家團聚,分享臘八粥的日子,也包含了祈願豐收、長壽、吉祥的美好願望,傳達著「感恩、節儉、孝順」的精神內核。繼承和發揚臘八節中飽含的深刻文化思想內涵,對於傳播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月15日,虎丘街道在廣濟公園和山塘街設立施粥點,向路過的居民分發臘八粥,還為孤老送去了熱粥,貼上了春聯,為轄區所有困難居民送上裝有臘八米的福袋。統計顯示,當天有超過1000戶居民收到這份「愛心禮物」。相同的善舉在市井街巷也上演著,仁安社區的季金良、嚴毛頭夫婦每逢臘八都要給街坊鄰裡送粥,迄今已二十餘年,送出的臘八粥超過2000碗。

  「孝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臘八文化的內核之一。沈建東說,過去吃臘八粥,要等到正午,給家中最長者奉上第一碗粥。《姑蘇四季竹枝詞》中記載「調和百果成佳味,有碗先盛曝背翁」,既寄託了對長者身體安康的祝福,也表達了晚輩的孝順。在文化節的「孝親睦鄰」人物評選中,挖掘出了二十位以溫良恭儉和睦家庭、以古道熱腸團結鄰裡的優秀人物。比如:虎丘路社區居民呂美雪多年照顧高齡鄰居,來運社區黨員陸玲娣投身公益,風雨無阻……今天,將為這些平凡的楷模頒獎。

  據悉,虎丘街道及各社區還為孤老、困難戶、環衛工等送粥超過2000份,同時開展愛心義賣、慈善募捐、探望孤老等慈善活動,讓臘八的恩澤輻射更廣,將滿滿的正能量灑向姑蘇的小橋流水。正是這些人和這些粥,使得「今年臘日凍全消」。

  1000個家庭畫「臘八」 代際交替中延續古老民俗

  今年,民俗文化節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多層次廣泛宣傳,而且在活動設計中更加新穎、更加有趣、更加充實,吸引了大量年輕人的關注和參與。

  在繪畫大賽現場,幼兒園的孩子們以「碗」為畫布,以想像力為筆,盛出了一碗碗滿載童趣的「臘八粥」。這一活動得到轄區內6所幼兒園的支持,共計1000戶家庭參與,評委組精選出140幅作品參與最後的展評。同樣竭盡全力的還有轄區內的中小學。在感恩詠頌調的演出現場,8所中小學的學生同臺演出,朗誦、舞蹈、京劇,甚至古裝秀都成了學生們解讀臘八內涵,演繹臘八文化的形式。為了呈現出完美的「臘八秀」,200多名小演員提前兩個月開始排練。

  各個社區開展的臘八系列活動同樣得到了八方支援。一聽說社區要辦活動,嘉業陽光城社區居民黃鳳湘就特別起勁。上午九點半的活動,八點半她就帶著煮好的臘八粥到場。正是因為有了她秘制的十四味臘八粥,社區活動才更加「別有風味」。湖田社區的制粥技藝PK賽能成功舉行,少不了小外援的幫助。社區共建單位蘇州第三十中學不僅派出了5名學生參賽,校長還親自上陣作指導。比賽現場,李文靜同學演示的燜燒杯製法技驚四座,給傳統的臘八粥增添了科技元素。

  「如何讓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人參與到文化節中,這是籌備組重點考慮的一個問題。」虎丘街道黨工委副書記何強說,他們希望通過參與度高、趣味性強的活動形式,吸引居民,尤其是年輕一代的參與。在參與的過程中,加深對臘八民俗的了解,強化對文化內涵的認識,讓傳承千年的古老民俗在代際交替中延續,讓心懷感恩、孝親睦鄰等臘八精神在全民參與中「遍地開花」。(蘇州日報記者 管有明 通訊員 陳巧新 謝涵)

相關焦點

  • 蘇州陽澄湖大閘蟹文化節即將開幕
    首屆唯亭陽澄湖大閘蟹文化節即將隆重開幕  唯亭陽澄湖大閘蟹文化節由蘇州工業園區唯亭鎮政府主辦,按照「政府搭臺、市場運作」和「文化為主、經濟唱戲」的操作模式,主題為「展現蘇州陽澄湖水鄉風情
  • 蘇州市虎丘街道虎阜社區和虎丘中心幼兒園開展臘八文化節活動
    2018年12月17日,在傳統「臘八節」即將到來之際,江蘇省蘇州市虎丘街道虎阜社區黨總支、團支部和蘇州虎丘中心幼兒園黨支部聯合開展「五世緣聚幸福傳承」臘八文化節主題活動。社區居民和幼兒園小朋友在志願者指導下,了解臘八節民俗,製作、品嘗臘八粥,志願者和小朋友還將臘八粥送給社區空巢老人、殘疾人和環衛工人等。圖為蘇州市虎丘中心幼兒園孩子在活動現場將臘八粥送給老人品嘗。蘇州市虎阜社區志願者在活動現場燒煮臘八粥。蘇州市虎丘中心幼兒園孩子在活動現場認識臘八粥食材。志願者和孩子們上門將臘八粥送給社區空巢老人品嘗。
  • 「姑蘇·冬至大如年」民俗文化節來了!讓你從冬至玩到新年
    今天,在觀前街靈星門,2019年姑蘇區運河文化節暨「姑蘇·冬至大如年」民俗文化節正式拉開序幕。今年是「姑蘇·冬至大如年」民俗文化節舉辦的第五個年頭。今年的民俗文化節把冬至、跨年、臘八、春節、元宵等民俗節日連接在一起,把平江路、觀前街等旅遊、娛樂、購物、商貿等業態環境進行有機結合。
  • 文化名片多且美 「東方水城」中國蘇州國際旅遊節開幕
    東方網記者曹子琛5月17日報導:第22屆「東方水城」中國蘇州國際旅遊節暨「中國旅遊文化周」全球聯動項目蘇州專場活動今天開幕。蘇州?黎裡梨花文化節  6.「鮮活張家港花開滿城芳」2019張家港賞花季系列活動  7.
  • 第十七屆桂林恭城桃花節暨首屆嘉會野生紫荊花民俗文化節開幕
    3月8日,由桂林恭城宏源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主辦的第十七屆桂林恭城桃花節暨首屆嘉會野生紫荊花民俗文化節在嘉會鎮泗安村開幕。本屆活動的主題為「與您相約恭城·尋找那片美麗的桃花」。節慶期間有傳統民間競技活動、賞桃花、看紫荊花、觀瑤藥博覽園、泡瑤藥足浴沐浴、品瑤藥膳——泗安生態休閒養生保健體驗活動、瑤家阿妹要出嫁——瑤族婚嫁展示、中國好聲音——恭城賽區啟動儀式、「武宣婆唱著山歌等你來」廣西歌王山歌會——第十七屆桂林恭城桃花節暨首屆嘉會紫荊花民俗文化節主題活動、「武宣婆教您唱山歌」——瑤族民俗文化山歌會堂開課、賞桃花看油菜花、觀趣味競技、品恭城油茶—
  • 北辰山開閩王民俗文化節開幕 緬懷開閩王的豐功偉績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 陳雅玲 藍慧 通訊員 餘雪燕)昨日,以「開閩第一·惠澤民生」為主題的第四屆北辰山開閩王民俗文化節開幕,數百名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學者、王氏宗親及旅遊達人齊聚同安北辰山,緬懷開閩王的豐功偉績
  • 第二屆沽源冰雪文化節開幕
    記者高振發攝河北新聞網11月28日訊(記者高振發 通訊員梁志剛)今天上午,第二屆沽源冰雪文化節暨庫倫天鵝湖漁獵文化節在張家口市沽源縣天鵝湖碼頭廣場開幕。圖為冬捕現場。通訊員梁志剛攝本屆冰雪文化節由張家口市旅遊發展委員會、沽源縣人民政府主辦,將持續到2020年2月9日。主要包括兩大板塊:一是舉辦庫倫天鵝湖漁獵文化節,二是舉辦「紅紅火火中國年」冬遊天路民俗村活動。圖為大鐵鍋燉魚。記者高振發攝庫倫天鵝湖漁獵文化節是本屆文化節的重頭戲。
  • 【臘八】木壘人民喊你「喝暖粥 品民俗 送年貨 迎臘八」啦!
    1月24日木壘縣東城鎮「喝暖粥 品民俗 送年貨 迎臘八」活動>臘·八為營造傳承記憶、回歸傳統、全民同樂的節慶氛圍,弘揚傳統文化、展示鄉土風情,讓更多的人了解臘八節的習俗和飲食習慣,能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在寒冷的冬天,感受節日帶來的溫暖和快樂,東城鎮於1月24日(臘八),在孫家溝村村委會舉辦「喝暖粥 品民俗 送年貨 迎臘八」主題文化活動,歡迎四海八方來客
  • 歡騰鬧「冬至」 張掖山丹縣祁店民俗文化節「火」了(圖)
    今年,這個民俗文化節更火了,村民、遊客露天享受5萬份熱氣騰騰的「牛娃子飯」,節會也由原來的1天延長至5天,整個山丹縣像過年一樣熱鬧,讓來自省內外的遊客品味了一場具有濃鬱「山丹特色」的民俗文化盛宴。  12月22日是中國傳統的「冬至節」,「相約魅力祁店·尋找鄉村記憶」山丹縣第三屆祁店冬至民俗文化節在祁店村拉開帷幕,整個活動將持續至12月25日。
  • 2019年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兩岸文化展海絲風採 魅力民俗築幸福榕城
    福州新聞網2月17日訊(記者 邱陵)民俗展演、風味小吃、旅遊推介、有獎互動、手工技藝……17日-18日,2019年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在福州花海公園火熱上演,參展項目上百項,現場演職人員近千人,打造了一臺規模大、特色濃、項目多、節目精、參與廣的文化盛宴。
  • 企石:2017千年秋楓文化節開幕 21項主題活動精彩紛呈
    21項主題活動將陸續呈現,延續企石民俗、傳統文化,展示企石現代文明。   秋楓文化節開幕晚會昨晚舉行  晚會以民俗舞蹈、器樂、詩樂到現代戲劇、動漫等從古至今,以藝術的形式展示從過去到未來,充分凸顯企石文化中的多元性。晚會在古老的秋楓樹為故事配合傳統的舞草龍中拉開序幕。
  • 將紀念祖先活動辦成了節日 宋濂文化節上溪沿華村開幕
    12月2日,「學思十九大 創建新農村」宋濂文化節在上溪鎮沿華村開幕,現場的宋氏後人與遊客們一齊接受了一場生動而深刻的文化洗禮。「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尋訪歷史、感受文化、體驗民俗、品嘗小吃......文化節現場,豐富多彩的活動設置融入特色文化、古今貫通,引得遊人流連忘返。上溪鎮群民藝術團的演員們為今天文化節傾心演繹了多個節目,既有符合小孩的啦啦之操,也有專為村中老人獻上的道情、婺劇,與文化節相得益彰。
  • 東北民俗過大年 蘭西黃崖子年村文化節年味十足啊
    扭秧歌、賞民俗、趕大集,獨具東北民俗特色的過年場景在蘭西縣黃崖子年村得到了充分展現。隨著蘭西首屆黃崖子東北年俗文化節的開幕,年味十足的黃崖子年村變的異常火熱。「黃崖子年村兒·新年大集」活動是蘭西縣依託黃崖子民俗村的特色,結合中國傳統節日,將大集市搬到了民俗村裡,真實展現原始農村過大年的趕大集場景。新年大集上不僅再現東北全景民俗大集,還包括大秧歌隊,舞龍舞獅,高蹺隊,大頭娃等民俗表演。還集合了蘭西東北民豬肉、蘭西粘豆包、潘大美人豆腐、現灌血腸及榆林鎮筋餅等特色東北名吃,令人流連忘返。
  • 2015中法教育文化節在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開幕
    為促進中法文化交流,深化中法雙方教育合作,4月19日,由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舉辦的2015中法教育文化節系列活動在蘇州校區圖書館報告廳拉開序幕。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獨墅湖科教創新區管委會主任夏芳致辭保羅-瓦萊裡大學副校長Yann BISIOU在致辭中表示非常榮幸參加2015中法教育文化節活動。
  • 2019嘉興端午民俗文化節即將拉開帷幕
    「今年是嘉興第13年舉辦端午民俗文化節,16項活動將集中展示嘉興『人文璀璨、風華絕代』的文化魅力和濃鬱的端午風情,可以說節目好看、活動好玩、美食好吃,將為市民和遊客營造濃厚的端午民俗文化氛圍。」此次活動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了解到,今年的活動主要呈現三大特點,即區域聯動,活動豐富;著眼傳承,注重體驗;突出特色,展現魅力。
  • 2019廈門第15屆元宵民俗文化節啟動,百餘場活動走進百姓
    2019廈門第15屆元宵民俗文化節上演精彩的文藝晚會。  廈門網訊(記者陳玉琴)團團圓圓鬧元宵,紅紅火火新時代。2月15日晚,廈門第十五屆元宵民俗文化節啟動儀式在湖裡區灣悅城廣場舉行。本屆元宵民俗文化節將持續至2月24日,各街道、社區、文創企業精心準備的百餘場活動將陸續在百姓身旁上演。
  • 各地文旅融合發展之路:傳統節慶+民俗活動「玩」出新花樣
    如藉助人們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花祭先賢,以及吟唱古詩詞這些文化活動,讓遊客深度體驗中國傳統端午文化的魅力。這些極具當地文化特色的相關藝術表演日益受到旅遊景區管理者的重視,具有原創性的文化民俗活動也逐漸成為衡量景區級別的標準之一。
  • 民俗體驗進校園!練市中心幼兒園的這場迷你「湖羊文化節」真精彩
    11月18日,練市鎮中心幼兒園舉辦了以「領略湖羊文化,體味民俗風情」為主題的迷你「湖羊文化節」,30個班級1026個孩子參與其中。此外,在曬豐收活動中,孩子們積極參與曬稻穀、運糧等勞動,體驗農民伯伯勞作的辛苦,充分感受糧食的來之不易。
  • 第十一屆櫻桃經濟文化節開幕!
    第十一屆櫻桃經濟文化節開幕! 重要通知! 重要通知! 重要通知!
  • 2019門頭溝區旅遊文化節——樂享冬季民俗觀神泉峽冰瀑活動成功舉辦
    【環球網報導】12月18日,由北京市門頭溝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門頭溝妙峰山鎮西北美麗鄉村炭廠村、門頭溝神泉峽景區協辦的 「清樂享冬季民俗觀神泉峽冰瀑」活動在門頭溝區神泉峽景區成功舉辦。參與活動的嘉賓親身感受冬季遊覽門頭溝的特別體驗,觀賞到京西第一冰瀑的奇特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