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業森,周宏省級教學名師工作室骨幹成員,曾獲得西北地區高中高效課堂創新大賽一等獎,在陝西省第十一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評比中榮獲團隊特等獎,主持或參與多項省市級課題。 現任教於平利縣中學。
走上工作崗位已經是第5個年頭,回顧這幾年的教育教學生活,前三年基本上沒有留下多麼深刻的記憶,也許是因為沒有留心,也沒有記錄下經歷的點滴,更沒有思考未來的路該如何行走。但自去年西大附中之行至今的每一天似乎都有著難忘的記憶。遇到一個人而難忘一座城,因為他喚醒了我心目中希望的種子,讓我向著陽光的方向,為著教育的理想努力向前奔走。
2019年6月9日高考剛剛結束,在平利縣中學的安排下,我們一行20人來到西大附中跟崗學習。導師見面會上,才得知自己的指導老師竟然是特級教師周宏老師。第一次與周老師交談的場景歷歷在目,尤其是周老師詢問我的幾個問題至今依然在耳畔迴蕩,比如,在利用課標進行備課時我們重點要關注的是前面的課標解讀,還是後面的主題內容要求;比如,面對學習成績參差不齊的學生,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比如,面對撲面而來的教育教學改革我們教師該如何應對等。之所以難忘是因為我發現,這些問題以前從來沒有主動去思考過,更沒有規劃將來的路該何去何從。
歷時半月有餘的跟崗學習每天基本上都是在進班聽課中度過的。總共聽了周老師七節課,無論是給一類班的學生上課,還是給二三類班上課,周老師做的第一件事都是檢查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做好記錄,並監督學生補充完善。在上課中,周老師不只是講述課本知識,
而是創設一定的問題情景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引導學生想方設法解決問題,可以說,每節課都是「思維的盛宴」。原來歷史課還可以這樣上。
不知不覺,跟崗學習告一段落,在師生道別之際,周老師勉勵我,「教學研究重在過程,重在積累,尤其要重視對自我的反省和思考,只要堅持記錄反思,不出三年,就會成為一名名師。」見賢思齊,心動不如行動,西大附中之行,尤其是跟隨周老師學習的這段經歷,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生涯,並暗自下定決心,要做一個有心的人,堅持記錄生活的點滴,要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不斷提高自我,尤其是提高教學研究的能力。於是我開通了《瀟湘史苑》微信公眾號,堅持認真研讀課標備好每一節課,堅持撰寫教學反思和工作心得,至今已有原創文章180餘篇。為了進一步提升自我,不久後便加入了周老師主持的審辯式教學名師工作室,開始了審辯式教學研修之旅。
立足當下,回顧自己遇見周老師以來的這一年時光。一路上有周老師的引領,有審辯式教學團隊的同伴互助,滿滿的感動,滿滿的收穫。在周老師的鼓勵和指導下,收穫了諸多生命中的第一次:第一次走出大山參加西北地區高中高效課堂創新大賽並獲得一等獎;第一次撰寫教學研修心得並在陝派教育發表;第一次撰寫教研論文並在陝西教育科研雜誌發表;第一次主持省級子課題並獲得陝西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第一次獲得縣級共青團幹部榮譽稱號;教學實踐案例第一次被周老師的《審辯式教學》專著收錄。這些人生中的「第一次」經歷,正是審辯式教學喚醒了一個年輕教師作為「主體」的存在,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職業生涯,並主動做出改變,堅持改變的結果。
有人說:「經師易得,人師難得」。我想我很幸運的遇到了生命
中難得的「人師」。使我對於教學、教研和職業發展都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並產生了一點一滴的改變。有人說:「生活可以艱難,但精神不能萎靡,面對現實的貧瘠與磨難,只要心存希望,只有堅韌不拔的奮鬥、不屈不撓的抗爭,才有可能改變」,感謝遇見,感恩常懷心中,見賢思齊,心動不如行動。我將繼續緊跟團隊步伐,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優化自身生活的同時,優化學生的生活,朝著自己教育夢想的方向不斷奮鬥。
編輯:王波
《陝西教育》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教育類刊物,投稿郵箱:sxjy_w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