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春嵐 黎清 向潔 通訊員高翔 荊彤 陳敏 陳舒
準媽媽欲提前1個月產子【重複的白熱】9月1日成每年分水嶺【搞笑的爆棚】「兒發」28日成了最佳選擇【政策的革新】我省去年已啟用電子學籍【現實的不妥】家長:搶入學無奈退了學醫生:提前「摘瓜」會增加風險老師:
「晚生1天,上學遲1年,一定要趕在8月裡生啊,特別是現在全國中小學生的學籍又聯了網,籍隨人走、終身不變,後門都沒有了哇。」這幾天,在武漢各大醫院婦產科,這話成了準媽媽們的口頭禪,她們希望以此來說服醫生,提前為自己做剖宮產。
截至昨天,記者從市一醫院、三醫院、普愛醫院、中心醫院等多家醫院了解到,8月中旬後,前來預約做剖宮產的準媽媽有所增加。尤其是本周,為趕上最後一班車,不少預產期在9月中旬的產婦扎堆要求安排剖宮產,諮詢、預約量增加兩成以上,相比往年同期有所增加。
按照現行政策,必須9月1日前滿6歲的孩子,才能在當年入讀小學。今秋,全國每個中小學生學籍聯網,並實行終身學籍號「籍隨人走、終身不變」的「鐵律」,這也成為今年「搶生伢」戰役白熱化的一個新增原因。
專家建議,讓孩子順其自然地瓜熟蒂落。「搶生」的寶寶愛生病,如果上學太早、心智發育不健全,還會阻礙孩子的學習、成長。
張女士預產期在9月25日,昨天到中南醫院做產檢時諮詢醫生,能否在本月31日前做剖宮產手術。張女士告訴醫生,自己本想等孩子順產,但丈夫覺得划不來,將來孩子要推遲一年上學。
為她做檢查的李家福教授分析,張女士的各項指標都正常,胎位也好,不符合剖宮產的指徵。31日離預產期還有接近1個月,盲目跟風將孩子生出來,對孩子生長發育不利,不建議提前剖宮產。
不少準媽媽像張女士一樣,預產期在9月份,卻希望趕在月底前做剖宮產。市普愛醫院產科主任沈海濱介紹,今年前來諮詢、預約本周做剖宮產的準媽媽超過100名,比平日增加兩成以上,其中近半數預產期在9月1日~9月中旬以內。在湖北省婦幼保健院,昨天下午產科主任肖梅的專家門診,就有4人要求提前剖,被肖主任拒絕。
「搶生的準媽媽中,有一些猜測自己懷的是女兒,特別想在9月1日前生。」不少婦產科醫生說,一些準媽媽,想提前剖,除了不想讓伢晚入學,還提到一個特別「迫切」的理由:「我覺得我懷的是姑娘,兒子伢晚些時入學沒什麼,姑娘一定要早上學,請醫生一定幫我安排提前剖。」
【重複的白熱】 9月1日成每年分水嶺「只要過了31日,就輕鬆了。」事實上,8月底搶生孩子的戰役,幾乎每年此時都會上演,醫生們已司空見慣,只是今年略有增加。市婦幼保健院,每天分娩量約為20個,在8月最後一周,可飆升至30個。同濟醫院、省婦幼、中南醫院等醫院產科證實,為「搶生」寶寶的剖宮產手術量,比平時增加兩三成。
「搶生」也有條件限制,不是想搶就能搶的。中南醫院產科李家福教授介紹,剖宮產有嚴格的手術指徵,如果人為地讓寶寶提前出生,違背自然規律,容易出現新生兒疾病,導致寶寶發育不全,免疫力差,特別是提前較多天數剖腹產的,容易發生剖宮產兒症候群、肺部透明膜病變,以及呼吸窘迫症候群等併發症。只有出現剖宮產指徵、在預產期前後兩周內的準媽媽,才有可能申請提前生產。
多數醫院婦產科均表示,根據孕婦具體情況,一般都會勸她們自然生,不符條件的搶生則堅持拒絕。
【搞笑的爆棚】 「兒發」28日成了最佳選擇反正是提前生孩子,不如乾脆再選個好日子。結果,醫院每天做剖宮產手術16臺左右,有20多人希望能在28日生孩。
31歲的準媽媽劉女士預產期是9月6日,寶寶臍帶繞頸三圈,醫生建議密切觀察,考慮擇日做剖宮產,她覺得「很幸運」。她到市三醫院預約,希望能在28日生產卻被告知「安排滿了」。8月28日有兩個8,又諧音「兒發」,是所謂的吉利日子,早被預產期在前後幾天的準媽媽預約滿了。
該院產科主任郭琴說,醫生和護士人手有限,每天剖宮產術約16臺左右,還得預留急診手術,但希望在28日生產的準媽媽有20多人,「超負荷了」。
沒搶到28日,30日也成了不少準媽媽的備選日期,尤其是預產期在9月中旬的準媽媽,她們既希望能讓寶寶在肚裡多待幾天,又別超過最後期限,31日是周六,部分醫院不安排擇期手術,30日便成了最佳選擇。
【政策的革新】 我省去年已啟用電子學籍採訪中,除了「必須9月1日前滿6歲的孩子,才能在當年入讀小學」這個老政策被提及得多外,許多準媽媽還提到全國中小學生學籍聯網的新政。
我國首部全國性《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9月1日起實施,這意味著從今年秋季新學年開學,我國每個中小學生都將有唯一學籍號,該學籍號跟公安部身份證系統對接,並將跟隨其整個的學習歷程,以杜絕「虛假學籍」、「重複學籍」,且全國中小學生的學籍聯網。其實,我省去年就已啟用了電子學籍。
這跟「搶生」有何關係?昨天,家住碧海家園的周女士說,去年8月29日,預產期前一周,家人建議她搶在9月1日前剖腹產,但她堅持「瓜熟蒂落」,9月4日,孩子出生了。她姑姑在教育界工作,想著差幾天入學應該不成問題,「沒想到這兩天問姑姑,被明確拒絕了。」
「差一天都不行。」漢口一小學校長直言,往年總有不少年齡不滿6周歲的孩子要求入學,學校在名額有餘的情況下,通過層層申請後也招了部分「小齡生」。去年秋季開始,湖北省義務段中小學生全面統一推行新版電子學籍,電子學籍增加了身份證號驗證,一生一號制,實行省、市、縣、校四級學生學籍網絡化管理,這使得部分「小齡生」因年齡問題無法登錄建立電子學籍。今年教育部要求進一步規範中小學生學籍管理,想「搶一步」上學的學生不少,但均被拒絕。
武漢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湖北已實現全省中小學生電子學籍聯網,註冊的學籍都在網上可查,跟公安部的身份證系統對接。學籍管理辦法設計了學生學籍檔案的基本內容。還包括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報告(含學業考試信息、體育運動技能與藝術特長、參加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情況等),還有體質健康測試、體檢信息、預防接種信息、學生在校期間所獲的獎勵、資助等。
【現實的不妥】 家長:搶入學無奈退了學29日,6歲11個月的小龍將再次成為小學生。小龍媽媽說,兒子2006年9月29日生,去年初四處託關係把兒子安排進了小學,開學第一周,小龍不是尿拉到褲子裡,就是上課到處跑。「整個小糊塗。」後來老師建議晚一年再入學,辦了退學手續。今年,身高1.3米的小龍真的像個小學生。「經過一年回籠,這一次是真的長大了,應該不用擔心他犯糊塗了。」當有朋友要讓孩子提前上學時,小龍媽媽第一個跳出來建議不要搶,特別是男孩。
醫生: 提前「摘瓜」會增加風險「對於一些沒有分娩徵兆的準媽媽,她們通常希望通過催產針提前讓寶寶出生。」湖北省婦幼保健院產科主任肖梅說,這樣危害大,「催生針」主要被用於催產、引產和防止產後出血。
湖北省中醫院婦產科主任周忠明也表示,剖腹產手術增加產婦大出血和感染的機會,產後出現各種併發症的可能是自然產的10~30倍。孩子未經產道擠壓,有1/3的胎肺液不能排出,出生後有的不能自主呼吸,即患上所謂的「溼肺」,容易發生新生兒窒息、肺透明膜等併發症。不足月剖腹產,危險會更大。
老師:「其實孩子的入學年齡定在6周歲並不是只考慮智力因素,還包括其他很多,如動手能力、與人交往能力、心理發展程度等等。」一位小學資深教師說,有很多孩子在幼兒園會顯得很突出,家長想早把孩子送到小學去,但一入學,這些「小齡生」常表現出聽課專注時間短、動手能力弱、不能很好很快適應小學學習,這樣就可能造成有的孩子智力很好,但是無法養成良好的習慣,嚴重的會使得孩子產生自卑。明明都懂,卻總是學不過別人,考不過別人,甚至成了「問題孩子」,反而害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