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遠點,特徵數」只須全等一點通(2020年常州第27題)

2020-08-28 愛數學做數學

破解「遠點,特徵數」只須全等一點通(2020年常州第27題)

說起全等三角形,那可是學習幾何的老朋友了,從七年級開始接觸它,到九年級複習備考,可以說,大凡幾何綜合題,很少沒涉及到它的,特別地,它也是某些壓軸題的點睛之筆,通常會隱藏在幕後,一旦通過分析找出,剩下的事兒就好辦多了。

2020年常州的幾何壓軸題,先是用兩個新概念做足表面功夫,而最終返璞歸真,一線三直角模型(K型全等)完成難點突破。

題目

如圖1,圓I與直線a相離,過圓心I作直線a的垂線,垂足為H,且交圓I於P、Q兩點(Q在P、H之間).我們把點P稱為圓I關於直線a的「遠點」,把PQ·PH的值稱為圓I關於直線a的「特徵數」.

(1)如圖2,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點E的坐標為(0,4),半徑為1的圓O與兩坐標軸交於點A、B、C、D.

①過點E畫垂直於y軸的直線m,則圓O關於直線m的「遠點」是點________(填A,B,C,D),圓O關於直線m的「特徵數」為_________;

②若直線n的函數表達式為y=√3x+4,求圓O關於直線n的「特徵數」;
(2)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直線l經過點M(1,4),點F是坐標平面內一點,以F為圓心,√2為半徑作圓F,若圓F與直線l相離,點N(-1,0)是圓F關於直線l的「遠點」.且圓F關於直線l的「特徵數」是4√5,求直線l的函數表達式.

解析:

(1)對於新概念「遠點」,利用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很容易理解,即直線與圓相離的前提下,圓周上離垂足H最遠的點,「特徵數」即圓直徑與最遠距離的乘積;

①在圖2中,垂足為點E,於是遠點為D點,而BD=2,DE=5,因此特徵數為10;
②注意直線n是經過點E的,作出這條直線會發現它與坐標軸圍成的三角形是特殊直角三角形,如下圖:

△EOF是直角三角形,點F坐標不難求,為(-4√3/3,0),我們可求出tan∠EFO=√3,則∠EFO=60°,接下來繼續利用三角函數在Rt△HOF中求OH=2,然後求出PH=3,那麼特徵數為2×3=6;

或者利用面積法在△EOF中求其斜邊上的高,或者用勾股定理計算都行;

(2)讀完本小題條件,需要明確的事實是直線l並不確定,但特徵數是定值,特徵數是圓直徑與最遠距離的乘積,其中圓直徑也是定值,則意味著最遠距離也是定值,有了這個基本認知,後面的思維便基本不會太難。

那麼這個最遠距離究竟是多少呢?我們先解決這個問題

由題意可知圓直徑為2√2,特徵數是4√5,兩者相除即可得到最遠距離為√10;

現在圖形應該很好畫了,經過點M的直線有無數條,其中滿足點N到直線l距離等於√10的應該有兩條,我們一起來作出這兩條直線來,先利用圓及其切線來作圖,第一步:以點N為圓心,√10為半徑作圓N,然後過點M作圓N的兩條切線,得到直線l的兩種位置,如下圖:

圖中的MH和MH'就是直線l可能的兩種位置,在此基礎上,我們繼續作圖,找到圓心F即可開始解答,如下圖:

這是其中一種情況,我們前面已經求得了HN=√10,同時MN長度可求,為2√5,發現紫色三角形Rt△MHN是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很顯然可構造一線三直角模型,過點H作x軸的垂線KL,再過點M作KL的垂線,則出現K型全等三角形△MKH≌△HLN,不妨設KH=LN=t,則HL=KL-KH=4-t=KM,而從橫坐標觀察,KM=OL+1=1+t+1=2+t,可列方程4-t=2+t,解得t=1,於是H(-2,3),將它與點M代入直線y=kx+b中,求出解析式為y=1/3x+11/3;

我們將上圖沿MN對稱一下,便得到下圖:

和前一種情況類似,仍然設KH=t,則HL=4-t=MK,而從橫坐標觀察,得MK=NL-2=t-2,可列方程t-2=4-t,解得t=3,於是H(2,1),將它與點M代入直線y=kx+b中,求出解析式為y=-3x+7.

解題反思

新定義往往建立在舊定義基礎之上,本題的新定義並不複雜,基礎是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點到直線的距離,圓周上點到直線的距離,在最後一小題作圖過程中,需要理解過點M的直線到點N的距離為√10即我們所求直線l,過點M的直線有無數條,但這無數條直線中,距離點N距離為√10就只有兩條,為什麼只有兩條呢?由於點到直線的距離是垂線段的長度,因此需要有一個圓,以點N為圓心,√10為半徑的圓,其中√10即特徵數4√5告訴我們的,這需要對特徵數定義理解透徹,即最遠距離為√10,在學習圓的切線時,我們已經畫過圖,過圓外一點作圓的切線,可畫兩條,這也是為什麼最終有兩種情況的原因。

確定了直線l的兩種情況,剩下的任務相對就簡單了,其實在給學生講題的時候,這個環節往往很容易被忽視,即為什麼要這樣作圖,參考答案是直接給出,沒有告訴學生是怎麼來的,但作為老師講壓軸題必須把這兩條直線位置探索出來,而不是直接給出來,因此在本題解析中,花費了較多篇幅,至於後面的變化,還有很多,一線三直角模型已經被研究得很透了,只要後面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被證明出來,方法遠不止一種。

這道題難在哪裡?

我認為難在新定義的深入理解,表面意義很簡單,涉及到的基本概念並不難,但深入一些,就涉及到眾多圓的概念,可以說,如果對圓的章節學習中,概念不熟練,那麼思考時便難以想到切線上去,那直線l的確定對學生來講就是難點,沒有直線l的位置,再好的戲也出不來。

微信公眾號:愛數學做數學

相關焦點

  • 矩形中的摺疊(2020年成都第27題)
    矩形中的摺疊(2020年成都第27題)在八年級學習矩形時,我們就經常遇到這一類問題,通常是這樣描述的:「將矩形的一個頂點沿某條線對摺,恰好落在某條邊上」,在這種摺疊下,一定會出現一對全等三角形,也有角平分線,一線三直角等模型,考察範圍一下子涵蓋得非常廣,當然難度也有高有低,可以說,矩形中的摺疊是非常好的中考命題素材。
  • 偽裝成二次函數的幾何壓軸題(2020年常州第28題)
    偽裝成二次函數的幾何壓軸題(2020年常州第28題)在二次函數壓軸題中,通常會有許多幾何圖形,雖然在坐標系中常州這道壓軸題便屬於這一類,而且到最後一問,幾乎淪為純幾何壓軸題,拋物線更像是「假」的,將它拿掉也並不影響解答,也算是壓軸題中的另類了。題目如圖,二次函數y=x²+bx+3的圖象與y軸交於點A,過點A作x軸的平行線交拋物線於另一點B,拋物線過點C(1,0),且頂點為D,連接AC,BC,BD,CD.
  • 幾何最值函數破解(2020年蘇州第28題)
    幾何最值函數破解(2020年蘇州第28題)解決幾何最值有一種常見的方法,就是將幾何最值用函數表示,通常情況下本題涉及到的幾何知識包含圓周角、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等,最值問題用代數或幾何方法均能求解,難度不高,其實它還能進步拓展,例如圖中點C的位置是相對固定的,所以可探索兩條線段和的最值或定值,圓心運動軌跡是一條線段,也可以與運動路徑或掃過的面積產生聯繫。
  • 讀透隱藏條件理順思路(2020年浙江嘉興第23題)
    讀透隱藏條件理順思路(2020年浙江嘉興第23題)在眾多幾何壓軸題中,經常出現探究數量關係的問題,所謂探究,,且三邊分別計算出來是3cm,4cm,5cm,解決第1小題,讀懂就夠了,由△ABC≌△DEF,得到AB=DE,∠BAC=∠EDF,所以AB∥DE,四邊形ABDE是平行四邊形;(2)當四邊形ABDE為矩形時,∠BAE=90°,我們可證明△AEF∽△ABC,結合前面得到的三邊比例關係,可得AF=3/4EF=9/4cm;(3)旋轉前是圖3,強調一次,那麼圖3究竟還能得到哪些有利於後面思考的結論呢
  • 最值易求理由難講(2020年湖南郴州第25題)
    最值易求理由難講(2020年湖南郴州第25題),怎麼叫都行),由於△AGD≌△CED,因此∠DAG=∠DCE,所以∠APE=∠CDA=90°,於是AG⊥CP;②即使是以DE為邊作正方形,而點D不動,只有點E運動,因此它是整個運動的主動點,其餘是從動點,那麼點E如何運動?
  • (一)全等在高考立體幾何中的應用
    2020年全國一卷文科數學第19題本題的重點還是在第一小問,第二小問可以用直接法求體積第一小問的思路如下: 面面垂直←線面垂直←線線垂直 (找到面面的交線或交點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首先,找到平面PAB與平面PAC的交線PA其次,根據題目提示,
  • 用中位線巧構平行四邊形(2020年浙江杭州第23題)
    用中位線巧構平行四邊形(2020年浙江杭州第23題)通常情況下,證明線段相等我們會想到構造全等三角形,與此有關聯的包括線段中點、中位線、等腰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平行四邊形對角線互相平分等,正因為以線段相等為條件或結論的知識點眾多,所以可選方法也很多,而在壓軸題中,一旦它不是作為第一小題,那麼難度無疑也會上升。
  • 破解二次函數壓軸題,三招秒殺
    二次函數是個大籮筐,初中絕大多數知識點都可以往裡裝,代數方面數、式的計算(含冪的運算或根式的運算),因式分解、絕對值、相反數、用字母表示數(量)、列方程(組)求數值、列不等式(組)求字母的取值範圍等等;幾何方面線段的計算、角的計算三角形、四邊形乃至圓都可以往裡放,或全等或相似,或判定形狀等等。破解壓軸題,是個系統工程。
  • 一線三等角構造全等——解析2020黑龍江中考數學26題(壓軸題)
    (2020•黑龍江-26)以Rt△ABC的兩邊AB、AC為邊,向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連接EG,過點A作AM⊥BC於M,延長MA交EG於點N.(1)如圖①,若∠BAC=90°,AB=AC,易證:EN=GN;(2)如圖②,∠BAC=90°;如圖③,∠BAC≠90°,(1)中結論,是否成立,若成立,選擇一個圖形進行證明;若不成立,寫出你的結論,並說明理由.
  • 2020年重慶中考數學第26題分解簡化題1評講
    評析實質上圖中隱藏一個等邊三角形旋轉的過程(等邊△AEF繞等邊△ABC的頂點A旋轉),在這個過程中,△ABE>與△ACF總是全等的.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步驟非常經典,要把相關圖形熟記在心.評析與原題(2020年重慶中考第26題)相比,這道分解簡化題刪去了很多,只留下最精彩的內容,同時,為了照顧到程度一般的同學,進一步降低難度,把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單列出來作為第1問,這樣處理實際上為解答第2問給出了提示.
  • 常州新北聘用制第二批今日開始報名!(附第一批考情分析)
    新北聘用制今日報名2020常州新北區教師招聘第二批今日(8月3日)9點開始報名!不限專業、不限師範、不限戶籍。新北第一批考情★筆試:總分100分,教育理論50分,學科知識50分,中考難度。教育題型:填空10題,單選10題,簡答題5題,材料分析1題
  • 中考壓軸題中的相似功夫(2020年浙江衢州第24題)
    中考壓軸題中的相似功夫(2020年浙江衢州第24題)相似三角形的對應邊成比例,沒什麼難的,比例式換乘積式,也不麻煩,如果僅有一對相似三角形,那一道題能難到哪兒去?解析:(1)角平分線、垂線,這兩個要素極易聯想到等腰三角形,無論是用內角和,還是用全等,都不難得到AF
  • 理解遙望角,特殊形求值(2020年浙江寧波第24題)
    理解遙望角,特殊形求值(2020年浙江寧波第24題)數學新定義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地壓軸題中,這對學生的數學閱讀提出更高要求觀察∠AFD,它是四邊形ACDF的一個內角,所以∠AFD+∠ACD=180°,其中∠ACD所對的弧是弧AD,由弧AD=弧BD,且弧BD所對圓周角是∠BFD,於是∠ACD=∠BFD,而∠BFD+∠EFD=180°,所以∠AFD=∠EFD;至此,在△AFD和△EFD中,加上公共邊DF,全等條件已經齊備
  • 2018哈爾濱中考數學壓軸題第27題,一共3問,第3問難度較大
    此題是2018哈爾濱中考數學真題第27題,整理也是學習的過程,貴在堅持,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我們先看題目:第一問贈分,比較基礎;第2問通過60°導出∠EAC=∠FBC,一邊一角造全等,然後證出兩個三角形全等,從而證出△CEF是等邊三角形,通過特殊角30°證出△EFC是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結果;第3問比較難,首先通過延長CE進而FA,證出△EHF是等腰三角形,再利用中點證兩個三角形全等,再通過截長補短構造全等,證出△PAF是等邊三角形
  • 常州大學,厲害了!這項指標排名江蘇省第3名!全國第34名!
    常州大學自2010年成功更名以來,可以說是近年來省內進步最大的高校之一。在2020年國家社科基金立項名單公示結果出來了,常州大學以項目總數27個,排名江蘇第3名,全國第34名,表現相當出色!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辦公室,9月9號公示了2020年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和青年項目立項名單、2020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立項名單。從統計結果來看,總立項數的前3名分別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山大學和北京大學。其中,常州大學以總數27個項目排名江蘇省第3;全國34名;省內僅次於南京師範大學(12名)與南京大學(22名)。
  • 2020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數學卷:你以為的壓軸題,不過是……
    作為一次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考試(有人認為比高考還重要),備受家長和孩子們的關注!擔心題目太難,考場上絞盡腦汁也考不了高分。更害怕題目太簡單,拉不開與其他學生的距離。在這種種的擔心與害怕中,離考試越來越近,或者離考試越來越遠!比如湖南省常德市,在高考前就已經結束中考。
  • 八年級(初二)數學學什麼?考什麼?什麼最難?大家都知道嗎?
    第02課三角形的定義、表示方法、特徵及三邊關係(湖南貴州四川中考數學試題).第03課三角形按邊和角分類,注意反證法思路及三邊關係隱含條件(湖南陝西中考數學模擬).第04課三角形的穩定性:一定要學會多邊形穩定性的解決方法(四川山東福建模擬).第05課利用三角形的高的性質的解題,注意垂心和等面積法求高的方法(安徽江蘇模擬).
  • 2020屆上海中考數學一模幾何證明彙編—第23題(解析版)
    初三學生幾何差的總是感覺面對23題第二問無從下手,一直就苦於找不到證明方法,分析不清證明的途徑,在幾何證明的教學中,我感覺重點應引導學生學習分析、歸納題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教之以「魚」授之以「漁」,教學的目的不在於「魚」,而在於「漁」,教給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生就會學得輕鬆、便捷。
  • 安徽2020年本科第一批徵集志願計劃(理工類/文史類)公布!
    剛剛,安徽教育考試院在其微公上公布了2020年本科第一批徵集志願計劃(含文理)。今年安徽的考生高分喜報不斷:安徽文史類最高分669分,被合肥168中學奪得,理科最高分714分,由太和中學和安慶一中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