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關於桑樹嫁接苗的繁育。「養蟬先種桑」這句話相信大家都聽到吧,桑葉是我們蠶的食物,桑樹還是可以結桑果,所有桑樹的經濟價值還是很高的。那麼桑樹該如何繁育呢?嫁接是該怎麼做呢?下面就由小編帶著大家一起學習一下。
1.嫁接前的準備
一般在2月下旬即嫁接前10 ~15天,剪取接穗。過早,穗條貯藏時間長,容易乾枯;過遲則樹液已開始流動,消耗養分,會影響嫁接成活率。剪接穗時,要選擇優質的品種、健康的枝條作穗條,于晴天剪取。一般袋接每萬株約需準備接穗60~75kg,揭皮根接150-200kg,接穗如需長途調運,要包裝後快運,途中防止日曬雨淋。
為了使接穗不發芽,不生黴、不乾枯,需進行妥善貯藏。方法是:選擇室內陰涼、不通風的地方。地上鋪一層10~15cm厚,稍帶潮溼的細沙或細土,將枝條捆成小束,基部向下,成捆地直立在細砂或細土中,接穗上面與四周再覆蓋一層稻草,關閉門窗,使室內氣流緩慢。室內溫度不宜超過10℃,溼度最好保持在70%左右,並防止陽光直射入室。貯藏中要經常注意檢查,如室內溫度高於室外,應打開門窗,使熱氣散發;如溼度過幹,應在地面或蓋草上適當噴水補溼。
此外,還應及早整理好苗地和備足嫁接用的桑刀、桑剪等工具。
2.嫁接成活的基本原理
樹枝幹內部的組織,大致可分皮層和木質部兩大部分。樹皮的最內層叫形成層,與木質部緊接,是由許多扁平的薄壁細胞組成,有很強的分裂生長能力,生命力旺盛。同時,接穗與砧木的接合面越大,雙方的輸導組織就越容易溝通,嫁接成活率也就越高。
3.常用的幾種嫁接方法
(1)袋接。利用比較粗的實生苗做砧木,較細的枝條作接穗,就地嫁接,既生長快,成活率高,苗木粗壯,又省接穗。正常在3月上中,實生苗轉青,皮層容易捏開時,然後在晴天進行嫁接,嫁接前10-15天,應對苗圃全面淺鬆土,除草1次。袋接方法,分四個步驟。
(2)削接穗。右手握桑刀,左手拿穗條,分4刀削成。第1刀在芽的反面下方約3mm,斜削一刀成弧形,尖端帶木質部;第2刀在削麵的2.3-3.3cm處把接穗尖端上面部分削掉,細穗宜短,粗穗宜長;第3、4刀,用刀尖在削麵兩邊2/3處,各順勢斜修削一刀。最後在芽的上方2-3mm處剪斷,削口和剪口都要平滑。
(3)剪砧木。先用小鋤挖開實生苗根邊泥土約5~10cm深,露出黃色根部,在青黃交界的根頸部稍下方光滑無側根處,用桑剪剪成45-60角的斜面,根細的斜面宜長,根粗可短,剪口要平滑。
(4)壅土「三分接,七分壅」。為提高袋接成活率,需要把好削、剪、插三個環節,還要十分注重堆積的泥土工作。堆積的泥土時,先用兩手抓兩把潮溼而疏鬆的細土,從接口兩對面壓緊嫁接部位,然後再蓋上細碎土,至稍埋沒穗頂為止。黏土的地方蓋土可稍薄,沙土地宜稍厚。第一把土要特別堆得好,壓得緊。堆積的泥土時,如果挪動了接穗的位置,就會泥沙掉入接口中,影響養分和水分的傳送。如果堆的不緊,雨水容易滲入接口而引起黴爛。
為了提高嫁接成活率,要做到「隨剪、隨削、隨插、隨雍"。
如果接穗由於久貯幹萎,皮層出現皺紋或接穗削麵的皮層部不冒漿水,只要撕開皮層後,用手摸皮層內面還有黏滑感覺,可在嫁接前一天將穗條放在清水中浸一夜,晾乾條上水跡然後使用。
但浸水處理後的穗條,一般不能再浸第二次。接好一畦後,要隨即整理畦溝,填沒畦面低凼,以增加苗床的保溼能力,防止幹早影響幼苗成活。
嫁接完成後,如遇多雨要疏溝排水。風雨後要及時檢查,發現穗頭露出土面,即用細土覆沒,如堆積的泥土板結,須輕輕挑松。15天後,接穗開始發芽,待絕大多數穗芽伸出土面時,應把未發芽的逐株扒開檢查,發現有乾枯或黴爛的接穗,應及時補接,同時剔除砧木上發出的新芽。
當苗高達10~15cm時,結合鬆土、除草,要追一次肥,每畝約追人糞尿500 ~ 750kg,加水2倍施下。苗高40cm,在鬆土除草後,再一次追肥,每畝約需人糞尿20擔或硫酸銨12 ~15kg。以後看苗追肥,並注意培土防風,抗旱防澇,加強除草、治蟲等工作。
近年來,有些地方的桑樹發生萎縮病,科學試驗證明,桑苗帶病是無病區初次發生萎縮病的來源。因此,必須十分注意培育無病苗木。一般將健壯的接穗接在帶病的實生苗的砧根上,當穗芽出土後15-20天,幾乎全部發病,此時病苗萎縮病症狀最易識別,要抓住時機認真檢查,及時拔除並燒毀病株,否則以後大部分的萎縮病苗逐漸轉為隱症,識別就困難了。同時,菱紋葉蟬是傳染萎縮病的媒介,因此,夏秋季必須加強苗圃治蟲,用敵敵畏1500倍液、或馬拉松1500倍液,噴2-3次,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學會這些操作,種植桑樹將成為一個非常容易的事情,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