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生15天寶寶滿臉紅疹,全家帶娃看病,奶奶的經驗被醫生怒斥

2020-12-22 菁媽育兒

現代年輕父母中,很多都工作忙碌,為了掙「奶粉錢」,只能把孩子託付給父母照顧。對於孫子孫女,爺爺奶奶們更是不敢怠慢,盡心盡力的「伺候」著孩子,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隔輩親」。

在老一輩帶孩子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會以「過來人」自居,常常把他們那個時期的「傳統」用在孫子孫女身上,但大部分「傳統」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使用不當便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布丁奶奶在生育孩子的事情上可謂「經驗豐富」——六個兒女都是她自己一手拉扯大。今年家裡添了第一個孫子小布丁,布丁滿月後父母就去上班了,奶奶自然而然的「承擔」起了帶孩子的責任。

在布丁奶奶眼中,帶孩子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從衝奶粉到換尿布

再到給孩子拍嗝、做排氣操,布丁奶奶都得心應手,這也讓布丁媽和布丁爸十分放心。

小布丁是順產,三天後就出院了,本來媽媽想去月子中心坐月子的,而奶奶說去月子中心哪有家裡舒服,你就只管餵奶就成,其他的事情我來弄,我帶大六個孩子不用擔心我帶不好娃。

布丁媽媽想也是,奶奶有經驗,而且是親孫子不怕奶奶不疼愛,出院就回家了。奶奶果然很厲害,除了讓媽媽餵奶,其他孩子的事情都一手包辦了。小布丁15天時,布丁媽媽發現孩子滿臉紅疹,而且很鬧騰。於是媽媽顧不上坐著月子就和爸爸奶奶一起帶著孩子去看醫生。

醫生看後卻怒斥他們「怎麼回事!給孩子穿這麼厚還蓋著被子,這不是過敏的疹子都是熱疹,痱子,而且現在已經有點感染成毛囊炎了。孩子的新陳代謝快,衣服太多會讓孩子容易出汗,出汗多孩子還容易脫水甚至得捂熱綜合症。前幾天有一個孩子來的時候都已經熱暈了,孩子都窒息了。

原來最近降溫,布丁奶奶為了不讓自己的寶貝孫子著涼,在家給布丁穿了一套薄衣服、一套夾棉連體衣,又嚴嚴實實的給布丁蓋了一床厚被子,還說「這是我們老家的傳統,說是小孩子不能涼了,一定要保暖好。布丁爸小時候也是這麼過來的」。沒想到這樣的「好心」卻險些傷了孩子。

爺爺奶奶在育兒方面的確「經驗豐富」,但過於追求毫無科學依據的「老傳統」卻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發育。

這樣的「老傳統」都有哪些呢?

1、綁腿

在老一輩人眼中,給月子裡的孩子綁腿能讓孩子長大後腿又細又直。但其實,嬰兒剛出生時骨頭比較軟,給他們綁腿不僅不能讓腿便直變長,反而會導致孩子腿部骨骼關節脫位、影響孩子發育,甚至會讓孩子變「長短腿」。

2、揪耳朵

俗話說「耳朵大有福」,為此,很多爺爺奶奶都會給剛出生的嬰兒揪揪耳朵,認為這樣的方式會讓孩子的耳朵變大,長大後才有「福氣」。這種說法其實完全是「迷信」,剛出生的孩子身體本就脆弱,長輩們在給孩子揪耳朵的時候經常控制不住力道,很有可能會傷害孩子。除此之外,嬰兒抵抗力較弱,成人手上有很多細菌,這些細菌進入孩子耳朵後可能造成感染、發炎,甚至造成中耳炎,嚴重的話可能會影響孩子聽力。

3、把屎把尿

以前的年代沒有尿不溼,所以有了「把屎把尿」的習慣,有一些老人會將這個「傳統」帶到孫子身上,還振振有詞「你們小時候都是這麼過來的」。但這種行為不僅不能養成孩子正確的自主如廁意識,不正確的「把尿」姿勢還會導致嬰兒腿部發育異常、痔瘡甚至脫肛,而且「把屎把尿」長大的孩子要比穿尿不溼正常排洩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尿床。

孩子成長中這些「陋習」傳統你都知道了嗎?還有什麼想補充的點呢?快來評論區說說吧!

我是菁媽,一個女孩的媽媽,母嬰行業培訓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混跡育兒界的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為上千家長提供育兒諮詢。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剛出生15天寶寶滿臉紅疹,全家帶娃看病,奶奶的經驗被醫生怒斥
    導讀:剛出生15天寶寶滿臉紅疹,全家帶娃看病,奶奶的經驗被醫生怒斥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剛出生15天寶寶滿臉紅疹,全家帶娃看病,奶奶的經驗被醫生怒斥!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奶奶給剛出生嬰兒喝奶粉,15天後寶寶腸壞死,醫生怒斥:家長無知
    懷孕後的心酸和辛苦只有小雅一人知道,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轉眼間,就到小雅分娩的時候了,寶寶出生後,小雅又遇到難題,就是寶寶的奶水不足,寶寶總是吃不飽,無奈之下,小雅只好採用母乳和奶粉混合著餵寶寶。因為小雅還在坐月子,所以衝奶粉的工作只好交給了婆婆,每次婆婆在給孩子衝奶粉時,從來都不讓小雅插手,小雅覺得婆婆是過來人,給孩子衝奶粉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可是就在孩子15天後,晚上突然大哭不止,小雅不敢掉以輕心,趕緊抱著孩子去醫院檢查,檢查後醫生告知孩子「腸壞死」。
  • 奶奶給剛出生嬰兒喝奶粉,15天後寶寶腸壞死,醫生怒斥:家長無知
    懷孕後的心酸和辛苦只有小雅一人知道,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轉眼間,就到小雅分娩的時候了,寶寶出生後,小雅又遇到難題,就是寶寶的奶水不足,寶寶總是吃不飽,無奈之下,小雅只好採用母乳和奶粉混合著餵寶寶。在醫生的詢問過程中,奶奶把實情告訴了醫生,原來,奶奶看著寶寶每次都吃不飽,就很心疼孩子
  • 寶寶滿月被奶奶剃光頭,頭髮就再沒長,送醫檢查醫生怒斥:太無知
    這不,前段時間一名寶寶在滿月後被奶奶剃了光頭,誰知剃完頭髮後,頭髮就再沒長過。父母將孩子送去醫院檢查後,醫生怒斥家長太無知。事情是這樣的,寶寶的媽媽小燕在生產完後,就在就在家中好好修養,照顧寶寶的任務就交給了孩子的奶奶。
  • 3歲小男孩,渾身長紅疹,昏迷不醒,媽媽氣憤,不讓奶奶見孫子
    可婚後的生活,常常讓小麗感到後悔,倒不是小偉對自己不好,而是小麗實在和婆婆相處不來,小偉是婆婆一個人帶大的,婆婆習慣了什麼都管著他,結婚後也常想管著小麗。為了心愛的老公,小麗一直忍著,可矛盾不斷累積,終於在小寶出生後慢慢不可調和。
  • 剛出生寶寶滿臉「痘痘」,奶奶怒斥寶媽不長心:都怪你不忌口!
    敏敏也是自責的不行,連忙問醫生「孩子這真的是上火嗎?有啥方法給孩子去去火不?」,醫生安慰敏敏道「你別急,這可不是什麼上火,這是皮脂腺增生,在新生兒身上很常見,過段時間自己就消退了」。看到這,不少寶媽就會提出疑問:什麼是皮脂腺增生?
  • 寶寶一歲多還不會叫人,奶奶偏要給孩子「剪舌」,醫生怒斥:胡鬧
    經常聽我身邊一些寶媽說:「生娃不易,養娃更不易」,話雖如此但還真有那麼一點道理。從孩子一出生時,就少不了會出現一些稀奇古怪的「毛病」。不過隨著寶寶的長大,這些毛病都會逐漸消失,但有些病情就得需要寶媽及時送醫了。
  • 3歲小男孩,渾身長紅疹,昏迷不醒,媽媽氣憤,不讓奶奶見孫子
    為了心愛的老公,小麗一直忍著,可矛盾不斷累積,終於在小寶出生後慢慢不可調和。在養育孩子上,小麗和婆婆的分歧實在太大,婆婆總想用農村散養的方式帶娃,可小麗卻覺得孩子從小就要管教好,而且要科學餵養。為了爭奪孩子的教育撫養權利,小麗直接辭了工作,自己專心帶娃,雖然婆婆也總是說東說西的
  • 帶娃看病的必備用品,這些東西一件也不能少
    想必當媽的都經歷過吧,帶寶寶看病經常容易漏這漏那,在醫院裡那是一個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是好。今天,育姐就盤點了一份帶娃看病的必備品清單,快來pick一下,提前做好準備工作~ 準備個資料袋,帶齊這些東西大家可以將寶寶以往的檢查結果和數據夾在病曆本中,供醫生結合以往病史合理用藥治療。如果沒有帶病曆本,醫生只能憑經驗診斷,不能根據孩子的個人情況來調理。有的家長會靠記憶複述寶寶的既往病史給醫生聽,但有可能會遺漏重點,而且家長畢竟不是專業人士,還是病歷更為靠譜。
  • 1歲寶寶從不哭鬧,奶奶逢人就誇「好帶」,醫生:娃可能智力低下
    導讀:1歲寶寶從不哭鬧,奶奶逢人就誇「好帶」,醫生:娃可能智力低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1歲寶寶從不哭鬧,奶奶逢人就誇「好帶」,醫生:娃可能智力低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帶娃看病 如此溝通少誤會
    帶娃看病 如此溝通少誤會 目前,我國兒科醫生十分匱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兒科壓力大,醫患關係緊張。有一句調侃「金眼科,銀外科,千萬別幹小兒科」深刻揭示了兒科醫生的現狀。
  • 奶奶給滿月寶寶「剃光頭」,頭髮三個月沒長出來,醫生怒斥其無知
    沒有一位家長不愛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隔代親不僅會消除老人的寂寞感,還會激起心裡「未泯」的童真。年輕寶媽阿玲,如願以償地平安降子,新生兒一下子變成了大家的心頭肉。常年住鄉下的奶奶也主動請纓,希望可以帶帶孩子,正好也讓寶媽的身體可以恢復。轉眼,孩子就到了滿月。
  • 奶奶帶的孩子:剛出生寶寶,26度空調,穿秋衣秋褲,裹著棉花被
    在我國很多的年輕家庭中,老人帶娃的情況較為平常,一方面年輕的父母們忙著打拼事業,退休在家的老人們此時便成了帶娃的主力,一方面老人們帶娃的經驗豐富,把孩子交教給老人年輕的父母也更加放心。不過雖然看起來這種育兒組合搭配得很完美,但是事實上,這其中隱藏的問題也是非常明顯的。
  • 奶奶帶的孩子:剛出生寶寶,26度空調,穿的秋衣秋褲,裹著棉花被
    在我國很多的年輕家庭中,老人帶娃的情況較為平常,一方面年輕的父母們忙著打拼事業,退休在家的老人們此時便成了帶娃的主力,一方面老人們帶娃的經驗豐富,把孩子交教給老人年輕的父母也更加放心。奶奶擔心寶寶冷,新生兒被裹秋衣秋褲加蓋棉花被,寶媽見狀很抓狂此前在網上看到這樣一篇寶媽的無奈吐槽。新手寶媽蘭蘭剛生下寶寶不久,因為是剖腹產的關係,蘭蘭的身體很虛弱,日常行動也十分不方便。這時候蘭蘭的婆婆自告奮勇地前來幫忙,一邊照顧兒媳婦,一邊伺候小孫子。
  • 孫子滿月被奶奶「剃光頭」,頭髮再沒長出來,醫生怒斥:太無知!
    孫子滿月被奶奶「剃光頭」,頭髮再沒長出來樂樂是一個95年生人的年輕寶媽,剛剛才生下一個可愛的寶寶,這個孩子的到來讓全家人都很高興,尤其是孩子的爺爺奶奶,經常到自己家來照顧寶寶,對寶寶更是萬般疼愛,視線幾乎時時刻刻都在孩子的身上,可見是多麼喜歡這個孩子。
  • 孫子滿月被奶奶「剃光頭」,頭髮再沒長出來,醫生怒斥:太無知
    孫子滿月被奶奶「剃光頭」,頭髮再沒長出來樂樂是一個95年生人的年輕寶媽,剛剛才生下一個可愛的寶寶,這個孩子的到來讓全家人都很高興,尤其是孩子的爺爺奶奶,經常到自己家來照顧寶寶,對寶寶更是萬般疼愛,視線幾乎時時刻刻都在孩子的身上,可見是多麼喜歡這個孩子。
  • 帶寶寶看病技巧,只要了解清楚了,一個人帶娃看病也不難
    帶孩子看病一直都是困擾著媽媽的難題,如何帶孩子出門看病不手忙腳亂?如何讓醫生儘可能短時間做出全面正確的判斷呢?了解以下三個看病技巧,輕鬆解決寶寶看病難題。一、了解醫院、科室、醫生1、了解醫院的大概情況在孩子還沒有出生前,家長們就應該對自己周邊的醫院有個大概的了解,怎樣去最方便,好不好停車?
  • 老人的「經驗主義」帶娃有多可怕?剛出生就被親奶奶捂死了
    住院保胎一個月,見了太多的老人這樣了,基本有個共同點:覺得寶寶冷,三伏天,不開空調,不開門窗,屋裡近30度,還給小寶寶包棉花被,理論是」小寶寶從37度的媽媽肚子裡出來,室溫才30度太冷了,結果好幾個捂出了新生兒紅斑,體溫37.5以上,但是還是覺得體溫這麼高是感冒了。看了之後覺得好可怕,自己的孩子要自己做主。
  • 6個月寶寶硬生生被奶奶哄成腦癱兒,醫生:無知哄娃就等於害娃
    劉女士從懷孕到寶寶的出生,奶奶都幫了不少忙。關於哄寶寶入睡劉女士就犯難了,怎麼也應付不來,但在經驗老道的奶奶面前,帶孩子就好比玩過家家一樣容易。她給寶寶用了一些方法搖晃著哄寶寶入睡,搖的力度越大,寶寶就越不哭鬧,效果就越顯著。自此以後,整個月子期間劉女士除了餵奶,其它的時間都是奶奶帶孩子。復工之後,劉女士逢人就說家裡有個好婆婆,帶娃這件事婆婆幫了大忙,她省了不少的心。
  • 「我家孩子玩累了就自己睡」,寶媽洋洋得意,醫生檢查後怒斥無知
    ​哄娃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情,寶寶在幼兒時期,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只能通過哭鬧和肢體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就算沒有需求,寶寶也會哭鬧,所以寶媽就需要哄娃,比如哄娃吃飯,哄娃睡覺等等,但是有的寶寶卻是比較省心的,就拿睡覺來說吧!有的小寶寶玩累了就睡,讓寶媽省心了不少,然而寶寶玩累了自己睡,卻未必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