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徽州暴雨引發山洪 羅東舒祠等建築文物受損

2020-12-20 中國青年網

  據新華社電 安徽黃山市境內的徽州區、黃山區、休寧縣、歙縣等地6月30日普降特大暴雨,局部發生山洪暴發、塌方等嚴重災害。徽州區千年古鎮呈坎的羅東舒祠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突發山洪受損嚴重。當地文物部門的專家針對受損文物建築展開全面隱患排查,採取加固、修繕等施救措施。

  6月30日上午,古鎮呈坎境內遭受歷史罕見的瞬間特大暴雨襲擊,呈坎眾川河中上遊1小時內降雨量即達92毫米。因前期持續強降雨導致山體土壤水量飽和,特大暴雨迅即引起山洪暴發,水位驟漲,蔓延至呈坎古村落。

  洪水造成羅東舒祠、長春社、羅潤坤宅等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多處古建築浸水,最大深度達1.6米,羅東舒祠側面女祠的一堵牆被洪水衝垮。眾川河上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元代古橋——環秀橋,橋面和橋上被洪水衝毀,僅幾個橋墩露在激流中。呈坎村內的道路、引水古渠等基礎設施也不同程度受損。

相關焦點

  • [今晚報導]《國保調查》(十一):羅東舒祠
    收看視頻【導語】    呈坎村是古徽州唯一的「一村雙國保」,其中一保是呈坎古村落,而另一保就是村中被譽為「江南第一祠」的羅東舒祠。,就變成前高后低【配音】    前高后低的建築格局在祠堂中可是大忌,於是羅家族人想出了辦法,把造好的一期工程升高,並再加蓋一層,於是就出現了寶綸閣。
  • 唐語磚雕推薦:黃山古建築羅東舒祠,被譽為「江南第一名祠」
    唐語磚雕推薦:黃山古建築羅東舒祠,被譽為「江南第一名祠」。回族建築是中國傳統建築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也是回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原為徽州首府的轄區,位於黃山東南麓。現在由黃山市惠州區管轄。它位於綠色的山脈和綠色的竹林中,融合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 杭州山洪暴發:臨安市昌化鎮遭遇暴雨襲擊引發等多個行政村發生山洪...
    杭州山洪暴發:臨安市昌化鎮遭遇暴雨襲擊引發等多個行政村發生山洪災害時間:2015-06-24 21:44   來源: 浙江在線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消息:臨安昌化良源村失聯村民已找到 全部安全----來源: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杭州6月24日訊(浙江在線 記者/王堅穎 倪雁強
  • 安徽黃山呈坎古村,一個秋天最值得去的地方之一,有1800年歷史
    如果你和我聊安徽,自然少不了皖南。而作為皖南中最為精華的地方,徽州則是避不開的話題。作為曾經十分輝煌,如今頗為落寞的徽州,很多人提起來就有說不完的話。一來,則是感嘆徽州的落寞,黃山市讓無數人只知黃山而不知徽州。二來,也是惋惜。
  • 文物專家:衝毀的國保古橋怎麼救
    6月以來,我國江南、華南、西南暴雨增多,多地發生洪澇地質災害,一些地方的文物保護單位受到洪水威脅。據國家文物局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7日下午4時,南方11省份有130餘處不可移動文物因洪災受到損失,一些文物保護單位受損嚴重。其中,安徽黃山屯溪區鎮海橋、江西婺源清華彩虹橋兩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受損尤其引人注目,前者近500歲,後者則800多歲了。
  • 安徽藏有一千年古村,被稱為「江南第一村」,貴為5A卻鮮為人知
    倘若你有機會去安徽旅遊,一定會聽到很多關於皖南的傳說。要是說起皖南最為精華的地方,那自然是曾經輝煌不已而今頗為落寞的徽州了。羅東舒祠一共有四進,當你慢慢走進去是會發現其前三進的建築格局與孔廟有著很多相似 之處,帶有山東建築特有的恢弘大氣,因為前三進是仿照山東孔廟建設的。在第三進內還建設有4根金絲楠木的柱子,它們曾在07年的時候被鑑定專家評定價值為12個億,相當於一根金絲楠木柱價值有3個億,其貴重程度可見一斑。
  • 昭通暴雨引山洪 村寨被衝毀已造成2死8傷
    時起,昭通市昭陽區蘇甲鄉境內突遭單點暴雨襲擊,兩小時內降雨量高達180毫米,迅速引發山洪泥石流災害,73間房屋被衝毀,近4000隻畜禽被捲走,15000餘畝農作物受災,路橋、電力、溝渠等大量基礎設施嚴重損毀,造成2.6萬人不同程度受災,直接經濟損失約7500萬元。
  • 五福大溪……多個鄉鎮遭遇暴雨天氣,房屋受損道路受阻
    五福大溪……多個鄉鎮遭遇暴雨天氣,房屋受損道路受阻 > 7月1日, 酉陽多個鄉鎮遭遇暴雨天氣。
  • 山洪預警+暴雨橙色+雷電黃色!山東12市迎暴雨天氣
    原標題:海麗氣象吧丨山洪預警+暴雨橙色+雷電黃色!山東12市迎暴雨天氣局部特大暴雨山洪預警!涉及山東11市近50個縣市區!6日18時,山東省水利廳和山東省氣象局聯合發布山東省山洪災害氣象預警。預計8月6日20時至8月7日20時,濟南、淄博2個縣(市、區)發生山洪災害可能性大(橙色預警)。
  • 徽州建築,多少美麗?多少遺憾?
    被拆賣得七零八落、殘缺不全還有很多完整售賣的徽宅或因觀賞、或因收藏而散布世界各地本文開篇的拍賣只是徽州建築命運的一個縮影(河南某地遷建的徽州建築內部,攝影師@焦瀟翔)▼>甚至在2013年安徽明令禁止徽州建築遷往省外之後仍有地方政府公開拍賣當地的徽州宗祠構件並在公眾關注後被叫停(請橫屏觀看,南京溧水周園中異地重建的徽州祠堂,攝影師@丁俊豪)▼
  • 淺談徽州古民居的建築特色
    徽州是1667年(康熙六年)江南省分治後安徽之「徽」的來源,「江南左」取安慶府、徽州府的首字,稱為安徽省。徽州古民居,指的是徽州(今安徽黃山市、績溪縣及江西婺源縣)地區特有的蘊涵著深厚的地域特徵、凝結著徽州文化的特色古民居,以天井、高牆、鏤空石雕窗等為元素,以西遞、宏村、呈坎等徽州古鎮為代表,並在新安江—錢塘江流域一帶以古時徽商的商業為紐帶形成的地域環境內得以發揚。值得注意的是,馬頭牆並非徽州民居獨有,不能以是否有馬頭牆來判斷是否為徽州民居。
  • 藍田縣突發山洪
    楊斜村一村民家到處是淤泥 本報記者 代澤均 攝8月9日凌晨的一場暴雨,在藍田引發山洪、泥石流。在受災最嚴重的普化鎮楊斜村二組,兇猛的山洪從房後的紅崖(音)山上裹挾著滾石和泥土,突然衝來,不少村民的房屋,瞬間被大量泥沙和巨大的石塊衝毀……10時30分,柏油路上的積水還在不斷地匯入清河,記者冒雨趕到現場。
  • 安徽淮北地區今明天局地有暴雨 南部高溫將再發展
    中國天氣網訊 今明天(7月22日至23日),安徽淮北地區仍有強降雨現身,當地需注意防範強降水可能引發的山洪等次生災害。而在安徽南部地區,由於降雨較少,高溫將開始發展,江南地區或出現高溫天氣,公眾需注意防暑。
  • 藍田遇強降水引發山洪 致多處村莊被淹
    藍田今天(8月9日)凌晨,西安市藍田縣境內多地出現了持續時間較長的強降水,部分村子受損嚴重。記者:我現在是在藍田縣普化鎮楊斜村二組 ,那麼這個村子也是受災比較嚴重的一個,我所站的這個位置,大家可以清晰的看到,山洪順著山谷傾瀉而下,在向下流的過程中也將石塊和砂石帶了下來 ,直接灌到了下面的村子。
  • 讀解徽州:千年、四季、十二時、此刻
    作者:陳發祥(安徽行政學院文化教研室主任) 徽州千年:千年無夢 太康元年,西晉在今黃山市為主的區域設新安郡,自此,新安文化開啟了近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長河;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北宋剿滅歙縣人方臘的起義,在起義的核心區域今安徽南部、浙江西部一帶設徽州府,府治歙縣,下設歙縣、婺源、黟縣、休寧、祁門、績溪等六縣,從此,徽州地區
  • 徽州在哪裡?
    I 山河安徽、江西、浙江三省交界之處山嶺遍布、川谷崎嶇自古便被稱為「山限壤隔之地」古徽州就誕生於此▼古徽州地形圖,製圖@張靖&鞏向傑/星球研究所北部黃山一脈橫亙東西這便是「徽派建築」▼徽派建築的平面布局由簡而繁有三合院式、四合院式、H形和「日」字形,下圖為「日」字形徽派建築的常見布局,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徽派建築延續了北方的庭院結構但為了增加建築「容積率」又汲取了山越人架樓巢居的特點往往設有二層甚至三層樓
  • 安徽歙縣許村遊,聽人傑地靈的牌坊故事,嘗徽州豆腐宴
    皖南徽州古村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因為白牆黑瓦的建築聞名,更有黟縣宏村這樣的翹楚被稱為「畫裡鄉村」。這次來黃山市的歙縣遊玩,當地古村首推許村,就和朋友一同前往。許村和宏村一樣,都是由村成鎮。牌坊是中華特色建築文化之一,是封建社會為表彰功勳、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築物。許村的牌坊一共有十座,是徽州牌坊最多的村子,不過目前仍有牌坊尚在修繕之中。這裡主要給大家介紹兩座比較有趣的牌坊。牌坊就像現代人的獎盃,一座牌坊獎勵的是年齡最小的人,一座牌坊獎勵的是年紀最長之人。
  • 暴雨襲擊緬甸果敢,部分道路被山洪淹沒,重要橋梁被衝毀
    【緬甸中文網訊】今天(7月24日),有讀者向小編爆料稱,由於近日果敢老街連日降雨,今早,老街前往南裡路段暴發山洪,部分路段被洪水淹沒。據爆料者介紹,被山洪淹沒的路段有一個較大的彎道,以往發生過多起交通事故。
  • 暴雨來襲 常德防指:加強水庫防守 防禦山洪地質災害
    6月13日,記者從常德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獲悉,為應對新一輪強降雨,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市防指已緊急向各地各部門發出通知,要求加強水庫防守、防禦山洪地質災害。據最新氣象資料分析,13日白天到夜間,澧水流域有大雨、部分暴雨,沅水流域陰天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累積面雨量30~50毫米,局部100毫米;14日雨區北抬至長江沿岸,我市雨勢減弱;15~17日位於副高邊緣,以晴天到多雲天氣為主,多午後雷陣雨;18日開始雨帶再次南壓,全市又將有一次暴雨天氣過程,初步預計,面雨量60-80毫米,局部150毫米。